宁夏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与调整策略研究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hem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宁夏10所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发布的2014年招生计划为依据,对院校专业布局、专业结构及其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等进行深入剖析,指出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更好地服务宁夏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出了专业设置、专业结构优化的原则与策略。
  关键词:宁夏;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3-0029-05
  在宁夏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高职院校担负着为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和人力资本支撑的重要使命,其专业设置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的效益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拟以宁夏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发布的2014年招生计划为依据,对其专业设置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专业设置的原则与策略,以期对各院校在专业设置及调整上有所帮助和借鉴。
  一、院校基本情况
  目前,宁夏共有高职院校10所,成立时间均在2000年后,其中国家示范(骨干)院校3所。按办学性质划分,民办的1所,其他均为公办;按属性划分,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2所,幼儿师范专科学校1所,具有较为突出的行业、企业属性高职院校7所(财经类、建设类、民族类、工业类、司法警官类、农林类和艺术类各1所)。
  二、院校专业设置概况
  为体现研究的前瞻性和时效性,笔者以教育部职成司于2014年印发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一稿)》为准开展研究。《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一稿)》与现行专业目录相比,专业大类维持19个不变,顺序和名称有所调整;专业类由原来的78个增加到95个;专业由原来的1 170个减少到709个(其中保留297个,新增60个,取消130个,更名146个,合并206个),同时增设了651个专业方向。通过调研整理,宁夏10所高职院校覆盖了17个专业大类、47个专业类、109种专业(不计重复)和55个专业方向,覆盖率分别为89.5%、49%、15.4%和8.4%,其中需要更名的专业22个、需要合并的专业15个、需要取消的专业1个。专业设置最多的35个,最少的4个,极差为31。
  (一)专业设置及布局现状
  形成了以财经商贸、土木水利、装备制造、化工与生物、电子信息、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和公安与司法等8个专业大类为主体的专业结构,专业数为82个,占17个专业大类的比例为75.22%(如表1所示)。其中,专业种数比例超过6%的专业大类主要是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土木水利大类,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公安与司法大类,宁夏艺术职业学院的文化艺术大类,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和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财经商贸大类,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和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装备制造大类、化工与生物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育与体育大类。从高职院校区域布局以及专业规模的分布情况来看,在宁夏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和中卫5个地级市中,银川市集中了9所高职院校,吴忠市只有1所,其他地级市都没有设立高职院校,并且83.5%的专业分布在银川市(如图1所示)。
  (二)专业结构及其与产业结构匹配现状
  各高职院校开设的相同专业主要覆盖了财经商贸、化工与生物、旅游、装备制造、土木水利和电子信息等6个专业大类,占17个专业大类的35.3%。开办的相同专业是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化工设备维修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旅游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物业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0种专业,专业布点数共34个,平均布点数为3.4(如表2所示)。
  依据我国最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按照与产业的相关度将高职教育专业大类与三次产业进行对应,与第一产业对应的专业主要是农林牧渔大类,与第二产业对应的专业主要是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利用、土木水利、装备制造、材料、化工与生物和交通运输大类,与第三产業对应的专业主要是轻工纺织、食品与粮食、电子信息、健康服务、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新闻传播、教育与体育、公安与司法和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对应第一产业的专业开设6种,占专业总数的5.5%;对应第二产业的专业开设42种,占专业总数的38.54%;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开设61种,占专业总数的55.96%。从开设专业的数量来看,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规模最大,占专业大类的64.71%,占专业总数的一半以上。将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宁夏三次产业结构进行匹配对比发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专业结构与二产、三产结构正负差较大。开设的专业主要聚集在三产,必将导致三产人才培养过剩,而一产、二产人才培养不足。
  三、专业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设置布局不合理,难以紧跟并服务各区域产业发展要求
  宁夏下辖5个地级市,其中石嘴山市是宁夏工业的摇篮,是转型中的工业化城市,固原市为中央确定重点扶贫的“三西”地区之一,中卫市是以发展商贸、旅游业为主导的滨河生态文化城市。然而,90%的高职教育资源集中在宁夏首府银川市,除吴忠市外,上述3个地级市的高职教育资源为空白。从这3个地级市区域发展前景来看,对高职教育的资源需求是旺盛、迫切的,为高职教育承担使命、大有作为提供了广阔空间。即使高职教育服务和拉动了银川及银川就近市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各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和发展差距逐步拉大。高职院校的布局不合理,直接导致所开设专业在某一区域的高度集中,突显出专业设置的布局欠合理。这种教育资源的高度集中和布局的不合理性,使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难以紧跟并服务其他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需求。
  (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
  宁夏作为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工业起步晚,与全国工业发展水平相比尚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即使如此,多年来工业在宁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起着主导作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最大。   通过对宁夏“十二五”前四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如图3所示)的分析,第二产业比重均处于领先地位,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比重提升幅度較慢,产业结构比重呈现“二三一”特征。然而与产业结构相对应,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却明显呈现“三二一”的布局,即开设的专业一半以上主要与第三产业相关联,相应的第一、第二产业专业设置比例偏低。可见,宁夏高职院校对应三大产业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同时,能源利用、材料、交通运输、公共管理与服务4个专业大类关联的专业设置比例极小,与宁夏进一步加快发展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部署不相适应;轻工纺织和健康服务两个专业大类没有开设相关专业,与宁夏生态纺织产业园和轻工产业园的发展不相适应,与宁夏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部署也不相适应。另外,通过对宁夏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对应宁夏羊绒、枸杞、清真食品与穆斯林用品等优势产业的专业缺失,表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专业结构优化与调整严重滞后于优势产业发展。
  (三)专业设置重复度偏高,缺乏特色
  同一个专业,开办的学校越多,专业越分散,即专业重复度越高,专业集中度就越低;反之,专业重复度越低,说明学校的专业特色越明显。如表2所示,3所以上高职院校开设相同专业共10种,涵盖6个专业大类,总布点数为34个。专业布点数最多的专业是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化工设备维修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些热门紧俏专业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显现出专业设置的重复、雷同,使教育资源平均、分散配置,不利于特色骨干专业的形成和专业质量的全面提升;有些专业供过于求,特别是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表现更为突出,这是有些高职院校不顾社会实际需求,一味迎合学生心理而开设的低成本、没有明显行业(企业)特色的专业。这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四、专业设置的原则与策略
  (一)专业设置的原则
  在国家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及宁夏打造“经济升级版”与“西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宜居示范区”的战略部署下,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专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中,应坚持以就业、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的三大原则。
  第一,专业设置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也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特性。为此,专业设置及专业教学在促进求学者充分成长发展的基础上,更应突显和坚持就业导向,促进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第二,专业设置应该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有两个指向:一是充分对接社会与产业的发展需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明确专业建设与发展理念,从“我能做什么,我能培养什么人”转变为市场、产业“要我做什么,需要我培养什么人”,这是专业设置的前提和依据。二是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一般而言,个人的需求主要在于物质的获取和精神的成长。因此,通过专业学习,既能帮助学习者立足于社会,又能促进其充分发展,同时,在专业设置时要处理好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之间的关系。总之,无论是社会需求还是个人需求,最终都要服从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第三,专业设置应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专业设置与调整应该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是前提。宁夏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与发展中存在诸如同质化趋向、专业结构不合理、与区域产业不相匹配等共性问题,同时因各院校发展历史、现状及办学水平和校情的不同,致使在专业设置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个性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滞碍专业及各院校科学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深入分析,认真解决。问题的存在,正是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突破口,只有抓准了问题的症结,才能促进专业设置适应需求和高水平发展。
  (二)专业设置的策略
  专业设置是联接社会与学校的一个纽带,也是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对接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变化的一个动态过程,必须给以密切关注,并不断优化、调整。
  1.校企合作共建“厂中校”,优化高职教育区域布局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使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结合宁夏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布局不尽合理的实际,除银川市之外,应按照石嘴山、中卫、固原、吴忠4个地级市产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选择或新建与区域产业、企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的专业,校企在协同发展、互惠共赢的原则下,合作共建以专业为主体的若干个“厂中校”,采取“政府推动、行业指导、企业主体、院校主导”的模式,在四方合力联动下,促使高职教育更好地适应、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短期来看,这种策略是解决宁夏高职教育教学资源高度集中问题的有效途径;长远考虑,是实现各高职院校有序竞争、优质发展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双赢举措。
  2.优化专业结构,使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需求相匹配、相适应
  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生命力和特色在于紧密对接产业结构的发展需求,失去了产业需求,如同鱼失去水一样。目前,亟待解决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三次产业结构明显错位的问题。必须深入分析和研究宁夏经济结构调整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特点,通过改造和限制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滞后专业,多方向、多层次提升和优化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热门专业,新增与战略新兴产业相契合的专业等方式,由政府支持、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方面的引导,不断调整和优化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布局,提高专业结构的匹配度,使其更加符合、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3.重视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做好专业发展规划设计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就要求在专业设置时要拥有较强的前瞻意识,按照区域产业发展要求和走势,确定专门机构、专门人员,通过深入广泛的调研、分析、论证等环节,提前做好专业发展的规划设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宁夏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提质增效一产,优化升级二产,发展壮大三产;具体步骤是稳步扩张新型煤化工、装备制造、生态纺织、新能源、新材料和清真食品、葡萄酿酒等优势产业,做强做大葡萄、枸杞、草畜、瓜菜等现代农业,壮大金融业、升级旅游业、扩张网上商业、提升物流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和培育健康养老业,加快服务业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紧跟和对接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具体要求,依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超前谋划专业(群)发展,调整、细化专业方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大力培养适销对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4.遵循适应需求原则,避免雷同,形成专业特色
  及时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变化、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对人才的新需求,坚持“做精龙头专业、做强示范(骨干)专业、做优支撑专业、提升传统专业、办好新兴专业、打造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原则,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专业建设思路,积极发展面向鼓励类产业的专业,努力控制面向限制类产业的专业,逐步取消面向淘汰类产业的专业,及时开办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布局,坚持走“内涵式、精品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办出专业特色,提升学校的品牌优势。同时,高职院校应针对产业链的发展需求,重视和加强专业設置的集群化发展,为产业集约高效发展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全更优的立体化服务。
  5.建立健全专业设置与发展的管理机制
  教育部早在2011年就提出各地要建立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动态机制,围绕国家产业发展重点,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配合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和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引导高等职业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国家六部委联合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又强调指出,要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建立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设置机制与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和动态调整预警机制。截至目前,这些机制在宁夏职业教育发展中尚属空白。机制的未建立和监管评估的缺失,使专业的设置和发展失之于松,不利于专业的规范、更新和提升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结合实际需求,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专业设置的相关管理机制,加强积极干预,引导高职院校专业科学、合理的发展;同时,各高职院校要积极作为,与时俱进,及时跟踪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专业设置与优化管理,不断提高专业设置的匹配度、服务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高职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种教育类型,肩负着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大使命。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关键,关系到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路和方向。为此,在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必须与经济发展同向共行、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彰显高职教育的不可替代性,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大量的不可替代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设管司.三次产业划分规定[EB/OL].[2015-03-28].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201301/t2013011
  4_8675.html.
  [2]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4年)[EB/OL].[2015-03-20].http://www.nxtj.gov.cn/nxtjjxbww/tjgb/2014ntjgb/201
  504/t20150413_53633.html.
  [3]赵学通.河南省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调查与调整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68-71.
  [4]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中心.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整理指导手册(上)[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46.
  (责任编辑:王恒)
其他文献
摘要:以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系统理论和农民教育等基本理论,研究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状态、未来需求、培育模式、认定管理办法等,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1-0020-04  作者简介:文启金(1964—),男,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技教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干预与市场秩序的关系,是一个经济学研究的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一代代经济学家都在不懈地探讨这一问题;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现代课题,东西方众多的经济
生态政治理论的产生,虽然是晚近的事情,但它却是东西方思想文化共同浸润、滋养的结果.生态政治意识,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已有萌生.儒学思想中的"中和"与"仁学"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这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新的
浅谈人的现代化李德玲人的现代化是当今国际思想理论界普遍关注并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理论探讨日渐重视。人的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近代中国女子职业学校是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不断深入、妇女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其创办得益于社会需求的推动和社会各界对女子职教的支持。近代女子职业学校
该文认为,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在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机遇、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从各个层面影响着国家的安全与发展,集中表现为国际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与金融危
【正】当前的油田图书馆实现了馆内局域网管理,并向广域网发展,各种系统软件的应用趋于成熟,在为读者服务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油田的发展,图书馆如何更好的为油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产业化的全面升级,职业教育应该与国际接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实行合作与交流的政策。不仅要与国内院校合作,与企业合作,也要与国外院校合作,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树立“输入”意识和“输出”意识,塑造对外交流的国内国际品牌,同时树立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坚持在合作中求生存,在交流中求发展,保留本土特色和资源优势,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格局。  关
摘要:根据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立项课题对技工院校职业指导现状的专项调查,分析了技工院校职业指导教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工院校职业指导师资专业化发展的对策:构建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教师持证上岗,规范职业指导;提高教师职业指导能力,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构建灵活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  关键词:技工院校;职业指导教师;现状调查;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