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鼻咽癌IMRT中OAR实际受量估算值与计划剂量的差异.方法 选取13例拟接受IMRT鼻咽癌患者,在放疗第10、20、30次时重新CT扫描,并勾画脑干、脊髓、左右腮腺和颌下腺,观察其体积在放疗中的变化.将放疗前治疗计划复制到每个新的CT图像上,计算整个放疗中估算增加的剂量(实际受量估算值减去物理计划剂量).结果 放疗第10、20、30次时左、右腮腺及颌下腺体积在放疗过程呈进行性下降(P值均
【机 构】
:
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疗科,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疗科,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疗科,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疗科,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疗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鼻咽癌IMRT中OAR实际受量估算值与计划剂量的差异.方法 选取13例拟接受IMRT鼻咽癌患者,在放疗第10、20、30次时重新CT扫描,并勾画脑干、脊髓、左右腮腺和颌下腺,观察其体积在放疗中的变化.将放疗前治疗计划复制到每个新的CT图像上,计算整个放疗中估算增加的剂量(实际受量估算值减去物理计划剂量).结果 放疗第10、20、30次时左、右腮腺及颌下腺体积在放疗过程呈进行性下降(P值均为0.000).与计划剂量相比,整个放疗过程脑干、脊髓的Dmax分别平均增加3.76、3.68 Gy (P=0.000、0.000),左、右腮腺的D50分别平均增加5.11、3.54Gy(P=0.001、0.023),左、右颌下腺的D50分别平均增加0.49、0.75Gy(P =0.220、0.230).结论 鼻咽癌放疗过程后腮腺和颌下腺体积明显缩小.脑干、脊髓和腮腺实际受量较计划剂量显著增加,而颌下腺受量变化不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IMRT合并化疗治疗局限期SCLC时靶区勾画省略临床靶区的可行性。方法以89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IMRT的SCLC为研究对象,54例入组靶区不扩CTV(A组),35例入组靶区扩CTV(B组)。两组按照化疗后肿瘤范围勾画靶区并行脑预防性照射,但不行纵隔淋巴结预防性照射。处方剂量为95%PTV56-63Gy分28-35次5.6-7.0周完成。结果A组与B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6.7%、17.
目的 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三维放疗的疗效、美容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9-2010年45例pTis-2No-1M0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三维适形或简化调强放疗,全乳43.5 Gy,瘤床补量8.7Gy,2.9 Gy/次,总疗程24 d.33例接受了化疗,其中新辅助化疗2例、术后化疗31例.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用Kapian-Meier法计算.结果 随访率100%.2年局部区域控制率、
目的 验证CBCT图像引导系统骨性和灰度配准算法的精度和适用范围,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仿真人头颈和胸腹体模,模拟三维方向摆位偏移并在完成每次摆位时获取CBCT图像.用IGRT系统的骨性和灰度配准方法分别配准计划CT图像与各次摆位CBCT图像,得到体模在x、y、z方向偏移量.分析两种配准方法的精度和重复性,并行配对t检验.结果 头颈体模骨性和灰度配准在x、y、z轴向的误差分别为(-0.65
北大核心期刊9个: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肿瘤、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中国癌症杂志、肿瘤防治研究、中国肺癌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癌组织中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3(XRCC3)和人类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1(HOGG1)的蛋白表达与ESCC放疗预后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治疗前171例ESCC组织标本中XRCC1、HOGG1蛋白表达.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法检验表达阴、阳性间生存差异,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87.2%,其中随访时间
目的 探讨质粒介导RNA干扰抑制ATM基因表达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方法 构建ATM基因小分子干扰RNA (siRNA)真核表达质粒pSilencer2.1-ATM并转染A549细胞(阳性组),转染pSilencer2.1-nonspecific质粒为阴性组,未转染为对照组.RT-PCR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ATM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放射敏感性变化,流式细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位于胫骨内外平台关节面之间,其基底位于胫骨近端的前缘,该止点是ACL的骨性止点,参与整个生物力学过程[1].随着运动伤、交通伤的不断增多,儿童ACL胫骨止点骨折在儿童膝关节损伤中较为常见,8~13岁为高发期[2].由于骨折位于膝关节内,若治疗不当,会导致骨折不愈合以及ACL松弛,引起膝关节功能不稳,并可继发膝关节内主
目的 用已知体积模体按放疗需要常规CT扫描,比较螺旋CT在图像三维重建时的体积与真实体积之间差异.方法 以呼吸运动模拟装置为基础,采用蜡块制作成不同体积的规则模体1~9个,设置运动幅度为2.5 cm,运动频率为18次/min.将9个模体同时不连续扫描10次,计算螺旋CT对不同已知静止、运动物体三维重建时体积与真实体积之间差异并行配对t检验.结果 所有模块合计的三维重建体积大于其已知静止体积(121
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最初作为成像系统实现患者治疗时的精确摆位控制,是精确放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按发展阶段分为荧光屏摄像机[1-2]、扫描矩阵电离室[3-4]和非晶硅平板探测器[5-7].调强放疗的剂量验证必不可少,胶片作为最初验证设备因使用不便等原因已逐渐被数字矩阵设备(MapCHECK、PTW等)所代替.本研究采用非一体化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来研究其在剂量学方面的相关特性。
食管癌的分期经历了数十年发展,国际上相继出现了多种分期标准[1],目前普遍采用的是UICC TNM分期标准.1978年第3版UICC恶性肿瘤分期中第1次提出了食管癌分期,其中T1、T2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不同.因为当时钡剂食管造影是主要诊断和分期工具,在PubMed和Google上未检索到其在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由此可见,食管癌分期发展与其他肿瘤相比明显滞后.以下就检索到的分期文献进行综述,供大家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