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要因需而用,用在导入感知处,用在观察体验处,用在过程展开处,用在比较提升处,用在熏陶感染处,在课堂中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为把握数学本质,提高课堂实效服务。真正做到课标强调的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关键词】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注重实效
Usage information techniqueExaltation teaching real results
Weng Shu-yun
【Abstract】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is the assistance of a kind of teaching means, the important cause need but use and use at ducting the feeling know place and use at the observation experience place, use to launch place in the process, use at comparison promote place, use at smoked pottery infection place, betterly contribute efforts to the content of course in the classroom;Is a confidence mathematics essence, exaltation classroom real results service.Real attain a lesson mark to emphasize of attention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course contents of integration, pay attention to real results.
【Key words】Course standard;Information technique;Pay attention to real results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手段,越来越多地被教师们用到数学课堂中。特别深受第一学段教师们的喜爱,在增强直观、提高实效上作用显著。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而且在展示内容、情境创设等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在越来越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思考: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要因需而用,在课堂中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为把握数学本质,提高课堂实效服务。真正做到课标强调的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1.用在导入感知处——促参与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近几年来,由于制作课件的技术越来越高,制作的课件在观赏性上有很大的提高,活泼有趣的画面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课堂热闹气氛,但有时过于丰富的信息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过多地关注非数学信息而忽略了学习任务。我们在冷静思考简化花哨课件,让呈现的材料更好地为学习内容服务,通过课件的展示,能够激起对学习兴趣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感知。例如:在《秒的认识》一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春节晚会倒计时”的场面,同时师生一起倒计时。这样的设计,利用录像资料,呈现了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画面,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切实感觉“秒”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秒”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如,在《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导入中,多媒体呈现三个连播的短录像:(1)宇宙星空,人的肉眼可以看到六千九百七十四颗星星。(2)国庆60周年阅兵方阵。(3)万马奔腾。观看后让学生谈感受。这样的录像引入有利于激起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强烈感觉到大数的“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产生认识10000以内数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的导入,应该不喧宾夺主,视听效果要注意把握得恰到好处。
2.用在观察体验处——促感悟
有效的数学学习必须由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经历和感受。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能力不是靠传授形成的,而是在数学活动中,靠学生自己去“观察”、去“经历”、去“体验”、去“领悟”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丰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活动中建立概念,理解新知。如《秒的认识》一课,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大钟面,伴随秒针的转动,发出“嗒”的一声。教师让学生看着钟面,一边点头,一边说“一秒”、“一秒”……接着教师引导观察:秒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几秒?最后让学生当“小闹钟”,闹10秒、闹15秒。这一片段教学,把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变成了看得见,听得见,做得到的“一秒”,学生看着大屏幕,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调动了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全方位感受1秒,使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加强了对秒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使学生经历秒针1小格1小格地走的过程,再一次让学生体验5秒时间,并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掌握估测较短时间的方法,进而建立秒的时间观念。这样的音、画引发的观察、体验、感悟等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3.用在过程展开处——促理解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并逐步过渡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特别是第一学段的学生,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更需要借助直观。现代信息技术在这发面就发挥了它的优势,化静为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例如:《9加几》一课中“9+4”的教学,学生在操作探索出多种方法后,怎样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学中,顺着学生的回答到黑板前演示把一个圆片先分开,再移到左边和9个一起合成10个。怎样让学生都能深刻感受这一过程呢?现代信息技术在这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完美展示“凑十”的动态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把箱子外的牛奶先分一盒出来,再把这一盒放入箱子里就凑成十盒,这样一眼就可以看出是13盒。让学生在脑子里形成“凑十”过程的表象,帮助学生理解“凑十”的过程,进而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凑十法”的动态生成过程,帮助学生把抽象的计算过程以动态直观的演示过程刻画在脑海里,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理解算理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
4.用在比较提升处——促内化
数学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在分析比较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现代信息技术因其课件制作中可以有明快的颜色变化,而常常被运用到规律的探索中、内容的比较中。例如,在教学《9加几》一课中,当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后,课件出示重新排列后的9加几的算式: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当学生说出第一个加数都是9时,点击课件让第一个加数都闪现红色,当说出第二个加数都逐渐多1时,闪现第二个加数……当说到和的个位数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时,同时闪现第二个加数与和的个位数。教师适时地提出:为什么和的个位数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呢?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少的1都和第一个加数9凑十了,所以十位上都是1。通过比较提升,加深对这一课学习方法的领会,以及整课知识的融合。
5.用在熏陶感染处——促有效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数学是冰冷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的内在美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体会,那么数学课除了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内在的美,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多方位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信息技术在走进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的美可以发挥它的优势。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对称》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衣服、孔雀开屏、对称的瓷器、荷花、风筝、飞机……学生在欣赏美丽图片的同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真美呀!好美呀!”利用信息技术,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也让学生了解到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更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当然,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还有很多很多,引进现代莫忘传统,要与传统手段的结合使用,如有的例题用板书写下来并留在黑板上,能够为学困生提供模仿的依据,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能因有优势而滥用,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正所谓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教学内容决定了要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要用什么样的呈现方式,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使用什么样的媒体。要让信息技术发挥真正的价值。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效。
收稿日期:2010-12-07
【关键词】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注重实效
Usage information techniqueExaltation teaching real results
Weng Shu-yun
【Abstract】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is the assistance of a kind of teaching means, the important cause need but use and use at ducting the feeling know place and use at the observation experience place, use to launch place in the process, use at comparison promote place, use at smoked pottery infection place, betterly contribute efforts to the content of course in the classroom;Is a confidence mathematics essence, exaltation classroom real results service.Real attain a lesson mark to emphasize of attention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course contents of integration, pay attention to real results.
【Key words】Course standard;Information technique;Pay attention to real results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手段,越来越多地被教师们用到数学课堂中。特别深受第一学段教师们的喜爱,在增强直观、提高实效上作用显著。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而且在展示内容、情境创设等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在越来越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思考: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要因需而用,在课堂中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为把握数学本质,提高课堂实效服务。真正做到课标强调的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1.用在导入感知处——促参与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近几年来,由于制作课件的技术越来越高,制作的课件在观赏性上有很大的提高,活泼有趣的画面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课堂热闹气氛,但有时过于丰富的信息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过多地关注非数学信息而忽略了学习任务。我们在冷静思考简化花哨课件,让呈现的材料更好地为学习内容服务,通过课件的展示,能够激起对学习兴趣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感知。例如:在《秒的认识》一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春节晚会倒计时”的场面,同时师生一起倒计时。这样的设计,利用录像资料,呈现了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画面,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切实感觉“秒”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秒”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如,在《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导入中,多媒体呈现三个连播的短录像:(1)宇宙星空,人的肉眼可以看到六千九百七十四颗星星。(2)国庆60周年阅兵方阵。(3)万马奔腾。观看后让学生谈感受。这样的录像引入有利于激起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强烈感觉到大数的“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产生认识10000以内数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的导入,应该不喧宾夺主,视听效果要注意把握得恰到好处。
2.用在观察体验处——促感悟
有效的数学学习必须由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经历和感受。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能力不是靠传授形成的,而是在数学活动中,靠学生自己去“观察”、去“经历”、去“体验”、去“领悟”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丰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活动中建立概念,理解新知。如《秒的认识》一课,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大钟面,伴随秒针的转动,发出“嗒”的一声。教师让学生看着钟面,一边点头,一边说“一秒”、“一秒”……接着教师引导观察:秒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几秒?最后让学生当“小闹钟”,闹10秒、闹15秒。这一片段教学,把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变成了看得见,听得见,做得到的“一秒”,学生看着大屏幕,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调动了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全方位感受1秒,使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加强了对秒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使学生经历秒针1小格1小格地走的过程,再一次让学生体验5秒时间,并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掌握估测较短时间的方法,进而建立秒的时间观念。这样的音、画引发的观察、体验、感悟等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3.用在过程展开处——促理解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并逐步过渡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特别是第一学段的学生,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更需要借助直观。现代信息技术在这发面就发挥了它的优势,化静为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例如:《9加几》一课中“9+4”的教学,学生在操作探索出多种方法后,怎样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学中,顺着学生的回答到黑板前演示把一个圆片先分开,再移到左边和9个一起合成10个。怎样让学生都能深刻感受这一过程呢?现代信息技术在这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完美展示“凑十”的动态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把箱子外的牛奶先分一盒出来,再把这一盒放入箱子里就凑成十盒,这样一眼就可以看出是13盒。让学生在脑子里形成“凑十”过程的表象,帮助学生理解“凑十”的过程,进而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凑十法”的动态生成过程,帮助学生把抽象的计算过程以动态直观的演示过程刻画在脑海里,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理解算理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
4.用在比较提升处——促内化
数学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在分析比较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现代信息技术因其课件制作中可以有明快的颜色变化,而常常被运用到规律的探索中、内容的比较中。例如,在教学《9加几》一课中,当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后,课件出示重新排列后的9加几的算式: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当学生说出第一个加数都是9时,点击课件让第一个加数都闪现红色,当说出第二个加数都逐渐多1时,闪现第二个加数……当说到和的个位数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时,同时闪现第二个加数与和的个位数。教师适时地提出:为什么和的个位数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呢?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少的1都和第一个加数9凑十了,所以十位上都是1。通过比较提升,加深对这一课学习方法的领会,以及整课知识的融合。
5.用在熏陶感染处——促有效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数学是冰冷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的内在美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体会,那么数学课除了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内在的美,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多方位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信息技术在走进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的美可以发挥它的优势。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对称》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衣服、孔雀开屏、对称的瓷器、荷花、风筝、飞机……学生在欣赏美丽图片的同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真美呀!好美呀!”利用信息技术,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也让学生了解到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更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当然,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还有很多很多,引进现代莫忘传统,要与传统手段的结合使用,如有的例题用板书写下来并留在黑板上,能够为学困生提供模仿的依据,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能因有优势而滥用,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正所谓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教学内容决定了要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要用什么样的呈现方式,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使用什么样的媒体。要让信息技术发挥真正的价值。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效。
收稿日期:201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