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旱柳高杆林的枝叶饲料

来源 :中国沙漠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piz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由于草原沙化、退化、盐碱化日趋严重,草原造林、治沙已成当务之急。本文阐述毛乌素沙地旱柳高杆林对草原畜牧业生产提供枝叶饲料的作用,期能作为目前干旱地区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我国固沙植物引种工作近三十五年历史的回顾,总结了工作取得的成就,其中包括:发掘野生固沙植物资源和引进国外固沙植物的概况.选引的固沙植物在我国沙漠改造利用和沙漠化防治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固沙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和方法,并根据上述工作基础,对引种机构、研究水平和深度,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期刊
地表形态变化是沙漠化发生发展及其逆转过程的最基本指征.本文研究了沙坡头地区格状沙丘治理后这一变化的逆转特征,揭示了以半隐蔽式麦草沙障(草方格)和以人工植被为主体的综合防治体系内地表过程的强度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这种地表形态变化是在自然因素基础上深受人为治理措施影响的系统变化过程.
期刊
白城地区位于吉林西部半干旱草原地带。土地的沙漠化、盐碱化及草原退化在该区近年来发展比较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了解本区农业自然生态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从改善与恢复农业自然生态环境入手,针对本地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利用,合理开发,积极保护农业自然资源的政策和措施,是本区国土整治,改善环境、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仅提出个人初浅看法,请批评指正。
期刊
风沙现象室内模型实验要做到与自然界的风沙现象完全相似是很难实现。第一,要做到模型与实物几何相似很困难,如气流中沙粒按模型缩尺缩小,其在与流中物理本质将完全改变;第二,满足相似的判据太复杂,技术上难以实现。如要同时满足两个最重要的判据雷诺数(Re)和福洛德数(Fr),就需要改变运动介质或改变地球的重大加速度,这在技术上实现很困难,故只能采用近似相似的方法,只考虑一个较重要的相似判据。 风沙问题可以分
期刊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我国西北干旱区最重要的问题。水不仅是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必然引起水平衡,水循环和一系列生态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判别,空间模型是评价的主要原则。考虑水资源条件和生物因素的关系,采用综合的分析方法,研究定量识别是十分重要的,建立环境管理,水资源调控和监测系统以提高环境生态识别能力。
期刊
北京地区不同类型的风成沙经重矿物成分、特征进行详细分析鉴定表明,与本区河床沙、平原堆积物和坡积物均很相似,与河床沙更为接近.但与区外沙漠沙丘砂的重矿物成分资料对比,差异较大. 研究表明:1)本区河床沙与沙丘沙重矿物含量相对较高;2)本区沙丘沙与河床沙中,辉石,尤其紫辉石含量相对较高;3).本区沙物质中不稳定矿物与较稳定矿物含量高,重矿物磨圆度普遍较差,河床沙与沙丘砂尤为明显;4).本区沙丘沙与河床
期刊
本文对榆林地区沙化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叙述,提出当地现代沙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活化;提出了恢复沙地植被和生产力的设想.对滩地进行了成因划分,对湖沼洼地型滩地的生产条件作了重点分析,初步计算了蟒坑滩的地下水资源,提出为了改变滩地沼泽土“冷板田”土壤水分潴积的状况,应当充分利用滩区丰富的地下水,井灌井排。对蟒坑沙漠化土地的治理和滩地的合理利用也提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意见,可供生产部门参考.
期刊
本文通过对萨拉马苏河地区晚更新世以来46块地层样品的孢粉分析,共鉴定统计孢粉10390粒,其中木本植物花粉2759粒,草本及小灌木花粉7558粒,蕨类孢子73粒,分属于61个科属。根据其组合特征可划分五个孢粉组合带。反映该区自晚更新世以来植被类型曾经历了针阔混交的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有松、冷杉、云杉针叶林的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草原→疏林草原→草原多次演替,该区气候出现温暖湿润→于冷多风→温凉湿润→
期刊
通过对青海共和盆地内共和、贵南、河卡和沙珠玉等台站近30年气象资料的初步分析,认为该区现代气候具有气温较低、冷热剧变;降水量少,变率大;风力大、频率高;霜期长、无绝对无霜期等四个特征。在气候区划上应属青藏高原温带内的半干旱干草原和干旱荒漠气候区。根据区内温度、降水的多年变化以及温度高、降水多的组合类型出现的机率最少这个事实,提出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如果温度、降水的自然变化趋势不出现大的波动,则随
期刊
河西地区是国家西北建设的重点,又是甘肃省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区属干旱地带,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但光、热和土地资源丰富,并有一定数量的水资源可以利用,具有发展大农业的优越条件。此外还论述了土地资源的概况、特征,和土地利用方向的评价。以期在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时,能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