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企业级应用趋势探讨

来源 :软件工程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aby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eb 2.0企业级应用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对此,企业管理者疑虑重重,担心信息的安全是否会失去管控。到底是放心大胆地推广应用,还是扎紧篱笆将Web 2.0企业级应用拒之门外,这对企业管理者的智慧是一场考验。也许,在这两种选择之外,还有更好的因应方略?
  
  Web 2.0企业级应用已成趋势
  
  IDC最近发布的《2010年中国企业级Web 2.0应用研究报告》中提到,Web 2.0为互联网信息的继承、共享和传播建立了新机制。这种机制正在同企业内部原有的架构、流程和业务组件发生深入融合,推动企业信息化步入2.0时代。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面临发展模式的判断与选择:是积极推进还是审慎观望?出发点的不同将导致结果的差异。IDC认为,企业级Web 2.0是未来五年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必须全方位地思考其应用模式,才能把握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基于Web 2.0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互联网主流的交互服务方式,Web 2.0浪潮下消费者的变化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传统营销、广告和品牌宣传方法对用户的影响力迅速下降;企业级Web 2.0总体架构是通过社会化网络把企业内部员工、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紧密的连接起来,在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广泛的社区网络,通过Mashup技术把企业内部系统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知识密集型、地理位置分散、内部沟通频繁、开放的企业文化等特征是实施企业级Web 2.0应用应该具备的要素。
  IDC的研究结论认为,企业级Web 2.0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通过Web 2.0社区与客户建立紧密的联系,增加销售机会;利用Web 2.0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大幅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Web 2.0技术提高研发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Web 2.0技术创新商业模式;通过Web 2.0技术提高IT系统灵活性,提高IT部门对于业务部门的支持力度。Web 2.0导致了互联网生活中人的解放——信息的自由发布、自由选择对象、自由交互交流,当然还有自由地选择接收信息。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可断续。在自然时空里,人类都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
  IBM软件集团Lotus软件高级协作开发副总裁Dennis King也认为,“Web 2.0让协作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自然性的革命。也就是说,随着技术的进步,这样的变革逐渐产生了。”Dennis King提出,在Web 2.0之前,协作一直存在并不断演进,从早期的电话、传真,到电子邮件、即时信息,人们一直在不断尝试新的协作方法。基于Web 2.0架构,协作的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大量的数据可以通过Web 2.0进行提交,同时协作也可以基于表格、交易进行,用户还可以添加一些应用内容,例如SNS、Wiki和博客等。他讲的协作就是笔者所说的协同管理、协同软件中的协同。在笔者的认识中,协同的基本工具是交通和通讯,而不必产生于计算机时代。
  作为著名的权威研究机构,关于Web 2.0的研究结论值得我们采信。事实也给出了有力的佐证:我们已经注意到,几乎所有在工作中使用电脑和网络的人都拥有QQ或者MSN帐号,SNS、开心网“偷菜”“抢车位”等Web 2.0应用甚至在白领和公务员阶层形成风潮。许多企业包括IBM在内已经利用Web 2.0技术开展企业沟通、协作、知识管理甚至创新活动。无论企业是否愿意,Web 2.0企业级应用已成趋势,并且会持续进行下去。
  
  企业管理者对Web 2.0企业级应用疑虑重重
  
  对于企业或者其他社会组织而言,员工登录SNS社交网站与客户保持联系,或者上班时间使用QQ聊天工具,无论员工的目的是因私因公,对企业管理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这不仅会严重分散工作精力,还会产生角色和身份的错乱,导致行为失控。严重的还会泄露公司敏感信息,造成严重后果。
  《网络世界》的一则报道显示,大多数企业对Web 2.0大举渗透到企业组织中疑虑重重。报道援引世界知名猎头公司Robert Half近期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担心社交网络的使用和滥用,越来越多的公司CIO(首席信息官)对员工登录和使用社交网站进行了限制,同时仍有超过半数的CIO禁止公司员工登录社交网站。
  在参与调查的公司CIO当中,有38%的人表示他们对员工使用社交网站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政策,而仅有17%的CIO表示他们放宽了自己的规定。很多CIO尤其担心Facebook和Twitter等网站令员工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因此,23%的CIO表示,他们对因个人原因登录社交网站设置了更为严格的限制,同时有15%的CIO对因公务登录社交网站的员工也进行了严格控制。Robert Half 2009年10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公司首席信息官当中,有超过半数的人禁止员工登录社交网站,而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这一比例仍然维持在55%。
  根据笔者对熟悉的企业组织的了解,企业对于QQ聊天、MSN即时通信的禁止超过一半,对于登陆SNS社交网络也采取严格禁止的态度。社交网站成为当今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面临的一把双刃剑。员工可以通过Facebook、开心网、新浪博客、微博、Twitter等社交网站与客户保持联系,增进相互交流,甚至进行企业宣传和市场营销。借此应用获得商业机会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但这些网站也会导致员工在工作中分心,诱使员工在无意中泄露公司敏感信息。
  对于Web 2.0在企业中应用的顾虑,著名的咨询研究机构麦肯锡在过去的两年里研究了50多家率先尝试Web 2.0技术的企业,考察如何成功地将这些技术作为促进参与的一种方式来加以应用。但是他们对许多企业高管进行的独立调查发现却是“未来面临的挑战”。
  迄今为止,就Web 2.0技术的应用而言,在受访者中表示满意和不满意的人一样多。在表示不满意的受访者中,许多人提到的障碍有组织结构、管理人员无法理解这些新的变革手段以及对于如何利用Web 2.0工具创造价值缺乏了解等。调查发现,除非有若干成功因素存在,否则Web 2.0的推出往往会遭遇失败,或者无法达到预期的应用水平。某些高管对自己所感觉到的变革或风险产生疑虑或不安,他们往往中途放弃。而另一些失败则源于管理人员根本不知道如何去鼓励能够产生实质性成果的那一类参与。
  中国协同管理软件领导品牌致远协创旗下致远协同研究院的专家对此持有相似的看法。该院的协同专家张屹认为,Web 2.0无疑是广泛参与的有效工具,但促成这一参与热情的力量则是组织(企业)边界的拆除,这与组织的管理需求其实是有冲突的。Web 2.0的参与模式无疑将会带来深远的组织影响,核心将是组织边界的解构和透明度的提高。也许将产生透明管理的复杂结构出现,这将是企业运作和管理的巨大挑战。挑战的关键是信息的分类和越界信息流的有效管控。
  在大众消费领域里,在广阔的网络空间,社交网络、博客、微博在全球范围内的风靡已经是一场革命式的变化。但是在组织和企业级应用环境中,以Web 2.0为代表的网际协作技术正处在传统与潮流的交叉口。Web 2.0的协作方式在企业环境中的应用刚刚开始,电子邮件是企业员工之间最为核心的协作手段,当然电话依然是更基础的协作手段,但我们应该看到,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部署企业级的即时消息、社交网络等应用。不过,依然有些企业不允许使用MSN、QQ这样在企业环境之外风靡一时且为生活不可或缺的协作方式。即使已经开始使用MSN、QQ的企业,仍然未能成为企业级应用的主流协作手段。
  现实是在大多数企业环境中,Web 2.0式的协作虽然已经发生萌芽,但仅限于自发的、非正式的应用,而不是通过企业构建的协作平台——OA、MIS、门户等系统之上。也就是说员工之间通过Web 2.0的协作体验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的,而不是企业自己的系统。一般认为,企业级协作应用的主要内容还是电子邮件、企业知识门户或者OA平台的知识信息共享。这些协同应用彼此之间独立运转,互动性较差。在Web 2.0模式中的协作特性——数据联合、消息互动及汇集群体智慧在组织中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企业试水Web 2.0应用的积极脚步
  
  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大行其道无疑刺激了所有的企业,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已经或试图开始在互联网上推销自己的产品、服务和宣传自己。企业需要建设和不断更新网站,设立网上商店和网络销售,进行网络服务支持,设立企业博客、淘宝店、在线咨询服务等。这些都说明互联网和企业边界的突破和消失。Web 2.0也借此进入企业。
  有一种情境很能说明问题。某企业不许员工上班时间使用QQ,但是它的很多外地客户却喜欢这种有效的信息沟通方式,因此企业特别批准销售代表可以使用QQ与外地客户沟通。很多企业了解,在员工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聊一些私人事务联络增进感情,对于公司业务很有益处,于是干脆放任员工与客户之间的QQ聊天。员工之间借助这个工具沟通工作共享信息就不可以吗?当然不是。于是为了使WEB 2.0在企业中发挥价值,有的企业开始开放QQ、MSN在企业环境中的应用;有的则建立了企业自己的QQ群;还有的则试图开发或者采购企业专属的IM系统。
  这三种情况有很大差异:第一种情况使用IM是一种自发的、无边界、不可管理的方式,组织管理和安全不能得到保证。第二种情况,组织管理可以由群的设立者进行,但管理功能很弱,安全依然是个大问题。因为QQ群服务提供商的信誉和安全机制还没有很好的保证。第三种情况,安全和管理基本上就可以得到保证,但是存在两种因素会让管理者比较困惑。一是仅有企业人参与的“QQ”大家还有没有热情?缺乏了那种自由和开放,大家是否愿意使用,或者还是更愿意到“社会的”QQ上去。二是对技术和服务器硬件的要求比较高,一般企业不太容易做到。
  尽管Web 2.0对于企业管理的冲击使得企业在应用时顾虑重重,但事实上,企业一线人员将QQ及时通讯、(企业或个人)博客、论坛发帖、SNS结识业务关系等Web 2.0引入自己工作已经非常普遍。就像企业未给员工配发手机,也没有报销通讯费的情况下,依然是有很多员工自己购置了手机,并且用于工作中的沟通一样,WEB 2.0作为一种“未经批准的草根运动”已经开始蔓延到企业中。
  
  Web 2.0从自发协作到组织协同
  
  基于Web 2.0的协作在大众消费级市场迅速普及,必然稳定迅速地进入企业级应用。以公文流转和规制化工作信息流为特征的组织协作,正在被Web 2.0这一自发、自由的柔性信息流所激射而发生改变,成为刚柔相济的二元协同工作流。首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Web 2.0社会(个人)应用和企业级应用具有很大的差异。Web 2.0应用借助博客、Wiki、微博、SNS、BBS等不同的应用形式激活了网络中人与人的信息交互与协作。处在组织/企业中的人,当然也是Web 2.0的,被Web 2.0所激活,为Web 2.0所贡献,因此它必然进入组织信息和沟通行为的基本层面。在基于Web 2.0的协作在大众消费级市场逐渐普及成熟后,在企业级应用中必然会以显式的方式出现。这就必然导致Web 2.0企业级应用的部署和管理问题。
  组织协作——协同,本质是人的谐调,“信息解放”了的人的谐调。Web 2.0本身就是双重的:人的信息联系和人的信息解放。Web 2.0是民主的“以人为本”服务模式,构成柔性活动信息流。将这种开放的、柔性的信息流与组织的规制性工作信息流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Web 2.0企业级应用的关键所在。虽然面向Web 2.0的协作尚未成为企业应用的主流,但对协同技术厂商而言,基于Web 2.0的企业级协作已经是到口的“肥肉”。致远协创(原用友致远)已经在这个领域耕耘了好几年,成为协同管理软件的领袖厂商,而大批OA软件厂商也没有放弃这个难得的机遇。由于Web 2.0协作的互联网属性,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也有其先天的优势,必然进入企业级协同市场参与竞争。协同管理——企业级协同领域所蕴含的巨大市场价值和成长空间,必将吸引其他领域的觊觎者,如ERP、知识管理、竞争情报、SaaS、SNS服务提供商、IM服务提供商等。我们已经看到的是IBM、微软、Google、思科都成为这个正在成形的市场中的领先者。
  Web 2.0引致人际跨网自发协作超过历史以往的规模,由于以“云”和WEB 2.0构建的协作平台来“取代桌面应用”的潜在可能性,意味着网络应用的新形态的出现。这可是非同小可的事情,意味着行业又一次洗牌的开始。Web 2.0和云计算作为新的模式和要素的加入,有可能让协同软件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在某个侧面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线。
  作为Web 2.0企业级应用的厂商,当然可以“大势相迫,变亦变,不变亦变。变之变者,变之权操诸己。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赶紧加入Web 2.0。但作为用户的企业,则应当在收益与风险当中找到一种平衡,在公司的社交网站、即时通信、博客、等Web 2.0应用管理政策方面制定正确的解决方案。在企业开放社交网站应用方面,Robert Half科技部门主管戴夫·维尔默(Dave Willmer)就表示,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法。要想取得实效,公司的规定中应当包括公司各个层面的员工提出的建议,包括IT、法律、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和一线员工。
  当然,企业用户更希望的是协同和沟通管理平台厂商能够在企业管理平台级上,提供一套能够对企业级Web 2.0应用进行整合部署和管理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正>~~
为解决量子力学的基本问题,利用泛函空间的元素与算符来描写随机试验与随机过程.(1)引入随机变量的算符及其本征方程,并找出与随机变量的各本征值相应的本征函数,从而给出描写随机试
本周,主板市场再次遭遇了滑铁卢,在宏观调控、加息、扩容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速度下降等影响下,大盘出现了快速调整,虽然周四市场出现了探底回升的短线反弹,但成交量的萎缩则
每一个市场几乎都存在一个基本的周期单位。所谓基本单位,就是在不同长度的周期单位中出现频率最高、最有规则性,且能被市场连续不断地进行自我复制的周期。从这一角度说,沪
课程体系的研究,是通过对软件企业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工作过程分析,建立软件工程师的职业能力模型,然后建立针对工作领域的岗位特定能力模型、行业通用能力模型、核心能力模型。根
<正> 剧本要靠编。不编不能成戏。生活中无论哪一件故事、事件、公案,都无法直接录成剧本;都必须进行取舍、充实、排列、组合、激化,这就是编剧的功夫。这功夫,戏剧有它自身
受控源作用分析程道林1房建州2(1徐州师范大学物理系,徐州,221009;2徐州教育学院物理系,徐州,221006)独立源作为电路的输入,代表着外界对电路的作用,在电路中起激励的作用.而受控源则不同于独立源,其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