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do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理念深入课堂,互动教学成为时尚,“满堂灌”千夫所指的时候,课堂却折射出另一种倾向。因此,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问”多了起来。“对话”变成“问答”、“满堂灌”转为“满堂问”、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奇,这些“提问”使得教学过程看似热闹,实则华而不实。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一、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的涵义
  课堂提问即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困境,诱发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活动和探索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且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
  二、课堂提问的预设
  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课堂提问的预设不仅指预先设计提问的内容,还要预设提问的方式、时机、技巧等。
  1.预设提问源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
  新课程改革的教材留给教师和学生较大的探究空间,而学生的探究活动仍依赖于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探究点,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能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堂提问。
  2.预设提问利于生成、不囿于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然而预设课堂提问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班级学生的差异,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所有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课堂提问的预设要给学生的思维留有较大的空间,要具有发散性,才能不局限学生的思维,在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有利于课堂生成性提问的产生。
  3.预设提问注重过程,不应强调结论
  课堂的提问应重视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不应该强调学生回答的唯一性。学生由于掌握的知识有限,所思考的角度有异,因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具有唯一性,准确性。因此问题的提出应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而不是强调得出的结论与预设的结果是否相符。
  三、紧扣教学目标,提问具有针对性
  教师课堂上所提问的问题,应该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并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紧扣教学目标,多提一些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精炼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进一步引导他们的思考。
  设计课题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抓重点提问,可以使学生在课文理解上扣住重点,教师加以引导点拨,效果事半功倍;抓难点提问,深入浅出,可以使学生克服课文理解中的拦路虎,更加深入体会文意。如《故乡》中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为难以理解。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课文中的“路”,只是你们看到的这种地上的路吗?(不是,还隐含有人生的路)那“路”和“希望”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路和希望都是人“走”出来、奋斗得来的)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人生的很多希望本来是没有的,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便有了希望)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提问方式,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又不会因为提问过于简单而使学生思维惰性滋生。只有这种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地提问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四、深入研究文本,提问具有创新性
  提问是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提问如果过于雷同,毫无新意,这种千篇一律、一般化的提问往往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甚至使其产生厌倦情绪。
  教师应该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善于从新的角度、采用比较新颖的提法,调动学生积极地思维活动。如教学《愚公移山》,愚公想尽办法移走他所居住的地方的两座大山,那你们生活中有没有大山阻挡,这些大山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认识到,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就会像愚公一样,将生活中的困难踩在脚下,只要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具有层次性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课堂提问应坚持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注意难易的梯度,既能保护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分享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又能激发优秀学生的求知热情,让他们体验学习的艰辛与挫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的问题分解成易于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提问,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的纵向发展。如《变色龙》一文,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是怎样的?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时有些同学就答出“反复无常”、“变得快”、“蠢”等;教师再继续发问:他变来变去,但他有一样始终没变,是什么?部分学生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自然答出:“见风使舵。”最后教师再进一步提出更深入地问题:他为什么一边再变?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原因有哪些?这几个问题里面既有稍微简单一些的问题,又有一些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的问题,这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更具有积极意义。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课堂提问时,教师应采用“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問题,要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思维上“跳一跳”,激发学生思维。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十分讲究这种“曲问”艺术,他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典型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先生并没有直问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为“将近”意,愚公还没有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钱先生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学生看了课文都笑了起来,说:“他没有爸爸啊!”“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妈妈是孀妻,他是遗男呀!”这样就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因此,用富有技巧的提问,并对学生因势利导,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等各种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打破传统教学法,开始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法,有些学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有些学校却不尽如人意。到底“翻转课堂”教学法是否可行,是否适合于基层教学,这个问题留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  一、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  翻转课堂是指教师创建与课堂教学知识相关的视频或其他教学材料,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观看,从而获取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再面对面地交流并完成教师预先布置的作业。简单
期刊
选取了五个“身体素质指标”和三个“生化指标”,对韶关市20名青少年男子进行了短跑业余训练的实验和统计分析.旨在为从事田径训练的体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摘 要: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析了多媒体技术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优势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政治课;直观性;传统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种现代教学媒体逐渐进入课堂教学中。其中,以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教育技术使教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生动、直观和富有时代性的特点,在增加教学容量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对
档案信息化就是运用现代管理理念,采用计算机技术、缩微摄影技术、光盘技术及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及档案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开发,使藏于深阁的
通过对全省科技报告制度体系整体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总结了山西科技报告制度体系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深化全省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
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准则是会计生存、发展之本,更是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中的主要问题及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并就如何完善会
目的:探究自助互助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主观能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从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摘要:单三部曲式是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结构之一,由三个相对平衡的部分构成,其在实际创作和学习中的意义却远远大于其结构本身,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可以是复三部曲式中的一个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大型曲式的主题,特别是回旋曲式的主题。掌握单三部曲式的写作是每一位音乐创作者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大型曲式写作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单三部曲式 钢琴小品 创作  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在各类曲式结构中属于小型
通过在同一算法下嵌入不同的粒子模型,即分子动力学模型(MD)和宏观拟颗粒模型(MaPPM),成功地模拟了尺度和性质差别很大的两种物理现象—一两种分子间的相互扩散和流体的界面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