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前我大一,在新生动员会的大报告厅现场,“新生创客大赛启动仪式”一行字映入我的眼帘。我心里想,创客大赛是啥,比什么呀?这个词感觉好高大上啊。启动仪式上有三位学长发言,他们首先讲解了什么是“创客”,然后又详细地解说了各自参加创客大赛的作品,智能避障小车、直男表白神器和3D打印机器人。我听得激动又投入,演讲结束后,一颗梦想的种子在我心里悄悄地埋下了。
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但参加“创客大赛”这个目标始终在我心中。“创客大赛”的时间是在大一下学期,放寒假前,我特地向实验室的老师申请了比赛所需的器件以便假期研究。起初我想做一个“智能爬墙车”,通过假期一个月的捣鼓,我感觉代码编写没有太大的问题,难点在硬件设计上。对于“爬墙”的这个功能,我主要设计了两种方案,第一个是通过真空负压原理,制作一个小型的离心式风机系统。我特意从淘宝上买了一个玩具爬墙车进行研究,经过几天反复仔细研究,这个方案被Pass掉了。有两个原因,一是制作复杂,二是小型离心式风机能带动的重量很低,小车上若有其他组件则会超重,无法吸附在墙上。第二个方案是通过在小车上安装强磁,再利用杠杆原理,做一个特殊的“车轮”,几天的深思熟虑后,我又再次Pass掉了这个方案。因为此方案中小车只能直行,无法拐弯,只能在金属表面行走,不能在非金属墙上行走。这样,我只能彻底否决了“智能爬墙车”这个设计了,此时我才切实明白了科研竞赛的路上不仅有兴奋、激动,还伴随着困难与挫折。
开学后,参加了学校的“创客大赛培训指导”后,我再次定下了自己的参赛作品,我取名为“居室智能套件”,这次的方案可行性大大加强,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家庭智能门锁,主要功能为人脸识别智能开锁以及蓝牙播放音乐。二是懒人垃圾桶,主要功能为手机APP语音识别控制,以及智能避障。经过数个不眠夜的努力,我的“居室智能套件”终于在比赛前两天完成。
参赛当天,我带着我的“宝贝”到达了比赛现场,经过一番的调试与准备,很快比赛就开始了,随着一组组的演示完毕,我的心里逐渐开始忐忑不安。终于,轮到我这组了!一开始,由于心里紧张,我说话有些磕磕绊绊,但随着讲解到我引以为傲的设计技术方面,我越发自信起来。虽然答辩的过程中也被老师提出了不少的问题,例如,懒人垃圾桶的避障功能并不能自动规划路径,需要配合语音识别、手动调节才能让垃圾桶到达特定位置,但我从容不迫一一回答了老师们的问题,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肯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获得了“新生创客大赛一等奖”。
以这次“新生创客大赛”为契机,我开启了大学的科研之路。之后,我又陆续地参加了诸如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唐杯、挑战杯、数学建模、嵌入式系统专题赛等科研竞赛。我第二次参加的竞赛便是电子设计大赛,比赛有固定的题目和要求,三人一组,我担任组长,负责代码编写,其他两位同学负责硬件电路的设计和组装。由于所有功能的实施都要依靠程序设计,那段时间我一有时间就敲代码,寝室、实验室、图书馆,反复调试修改。在代码编写完善与电路成功连接后,我们开始检测功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完美,我们每天泡在实验室,调试、找问题、修改、再调试。有一天我们甚至都没有吃晚饭,在实验室奋力研究如何才能完善某个功能。我们没有想过放弃,因为我们知道科研竞赛就是在锻炼我们锲而不舍的精神。当然,我们还和其他小组共同交流,交换自己的想法,我们不只是竞争者,更是共同向前迈进的追梦人。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大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我们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用来完成项目,一共经历了前期、中期、后期,三次答辩。小组一共有五个成员,我依旧担任组长。由于项目比较繁琐,因此我将每周要完成什么工作、每个月整体应完成什么工作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不巧的是正好赶上了“疫情”,本来1个月的假期,硬是变成了8个月。由于疫情只能在家上网课,家里也没有做实验的器具,最重要的是小组的沟通交流变得十分不便,我的大部分计划因此泡汤了。好在学校对我们的工作十分支持,我们需要的大部分实验器具都快递到了家中。一开始还好,每个人都能按时完成各自的任务,但是随着“假期”越来越长,我们逐渐开始怠惰,有的小组成员已经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了。身为组长的我,只能不断每日催促着,并且为了项目的完成又分担了一部分工作,这才使项目进度逐渐正常,就这样一直持续了漫长的8个月。我们终于开学了,我们的项目也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基本完成了。
一个科研项目,从前期創意的产生,到中期的研究实验,直至后期的答辩汇报每一步都是对自身能力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自学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责任编辑:宋明晏
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但参加“创客大赛”这个目标始终在我心中。“创客大赛”的时间是在大一下学期,放寒假前,我特地向实验室的老师申请了比赛所需的器件以便假期研究。起初我想做一个“智能爬墙车”,通过假期一个月的捣鼓,我感觉代码编写没有太大的问题,难点在硬件设计上。对于“爬墙”的这个功能,我主要设计了两种方案,第一个是通过真空负压原理,制作一个小型的离心式风机系统。我特意从淘宝上买了一个玩具爬墙车进行研究,经过几天反复仔细研究,这个方案被Pass掉了。有两个原因,一是制作复杂,二是小型离心式风机能带动的重量很低,小车上若有其他组件则会超重,无法吸附在墙上。第二个方案是通过在小车上安装强磁,再利用杠杆原理,做一个特殊的“车轮”,几天的深思熟虑后,我又再次Pass掉了这个方案。因为此方案中小车只能直行,无法拐弯,只能在金属表面行走,不能在非金属墙上行走。这样,我只能彻底否决了“智能爬墙车”这个设计了,此时我才切实明白了科研竞赛的路上不仅有兴奋、激动,还伴随着困难与挫折。
开学后,参加了学校的“创客大赛培训指导”后,我再次定下了自己的参赛作品,我取名为“居室智能套件”,这次的方案可行性大大加强,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家庭智能门锁,主要功能为人脸识别智能开锁以及蓝牙播放音乐。二是懒人垃圾桶,主要功能为手机APP语音识别控制,以及智能避障。经过数个不眠夜的努力,我的“居室智能套件”终于在比赛前两天完成。
参赛当天,我带着我的“宝贝”到达了比赛现场,经过一番的调试与准备,很快比赛就开始了,随着一组组的演示完毕,我的心里逐渐开始忐忑不安。终于,轮到我这组了!一开始,由于心里紧张,我说话有些磕磕绊绊,但随着讲解到我引以为傲的设计技术方面,我越发自信起来。虽然答辩的过程中也被老师提出了不少的问题,例如,懒人垃圾桶的避障功能并不能自动规划路径,需要配合语音识别、手动调节才能让垃圾桶到达特定位置,但我从容不迫一一回答了老师们的问题,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肯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获得了“新生创客大赛一等奖”。
以这次“新生创客大赛”为契机,我开启了大学的科研之路。之后,我又陆续地参加了诸如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唐杯、挑战杯、数学建模、嵌入式系统专题赛等科研竞赛。我第二次参加的竞赛便是电子设计大赛,比赛有固定的题目和要求,三人一组,我担任组长,负责代码编写,其他两位同学负责硬件电路的设计和组装。由于所有功能的实施都要依靠程序设计,那段时间我一有时间就敲代码,寝室、实验室、图书馆,反复调试修改。在代码编写完善与电路成功连接后,我们开始检测功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完美,我们每天泡在实验室,调试、找问题、修改、再调试。有一天我们甚至都没有吃晚饭,在实验室奋力研究如何才能完善某个功能。我们没有想过放弃,因为我们知道科研竞赛就是在锻炼我们锲而不舍的精神。当然,我们还和其他小组共同交流,交换自己的想法,我们不只是竞争者,更是共同向前迈进的追梦人。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大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我们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用来完成项目,一共经历了前期、中期、后期,三次答辩。小组一共有五个成员,我依旧担任组长。由于项目比较繁琐,因此我将每周要完成什么工作、每个月整体应完成什么工作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不巧的是正好赶上了“疫情”,本来1个月的假期,硬是变成了8个月。由于疫情只能在家上网课,家里也没有做实验的器具,最重要的是小组的沟通交流变得十分不便,我的大部分计划因此泡汤了。好在学校对我们的工作十分支持,我们需要的大部分实验器具都快递到了家中。一开始还好,每个人都能按时完成各自的任务,但是随着“假期”越来越长,我们逐渐开始怠惰,有的小组成员已经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了。身为组长的我,只能不断每日催促着,并且为了项目的完成又分担了一部分工作,这才使项目进度逐渐正常,就这样一直持续了漫长的8个月。我们终于开学了,我们的项目也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基本完成了。
一个科研项目,从前期創意的产生,到中期的研究实验,直至后期的答辩汇报每一步都是对自身能力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自学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责任编辑:宋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