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着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活着,是为了爱》里讲述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严冬季节,他和儿子去打猎,夜晚住在简易帐篷里。半夜,儿子被冻醒,拉起父亲去外面看天空里的星星。他感叹道,那一夜所感受到的快乐就是生活的真谛。虽然身处逆境,但因为有美在生命里,有温情和亲情的陪伴,一切都显得那么明快,不带一丝一毫的灰暗。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类似的经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或是充满畏惧、沮丧的困境,或是使你肝肠寸断的感情。如果你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被负面情绪所累,你的灵魂将千疮百孔、遍体鳞伤,是风干的木乃伊,心中的世界即是地狱。但如果你能超然其上,以爱的姿态,发现藏匿其中的美好——你的灵魂会变得丰盈活泼、美丽动人,变成轻盈蹁跹的蝴蝶,能飞翔到蔚蓝的天空。
我想到了沈从文。他为我们描绘了一片纯净的湘西山水。那个地方在一百多年前,到处是藏着兵痞的碉堡,一半多的居民是“丘八”。其实,沈从文本人也曾在那个地方当过兵,他说,你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下面都是血。在这里,要么打人,要么被人打,要么无聊的时候就去山上看杀人。在这样一个充满暴力、绝望的环境里,一个人的心灵会发生什么变化?是被环境同化,比别人更凶残,还是走向所经历的事情的反面,对一点点温情、一点点美好都比常人更加珍惜?沈从文选择了后者。他敏感地体察到了血与火里面的质朴和纯静。就这样,人与人之间有那么一丁点的美好就可以抵抗他所经历的黑暗、血腥和炮灰。正是因为沈从文的灵魂是丰盈的、澄净的,他才会把一条河的清澈、一棵树的秀丽写得如诗如画。沈从文所处的时代和场所充满了肮脏,但他的内心的、他的灵魂是丰盈的,他给人传递的是经过他思想过滤的美好。
这使我想到一个故事。一群孩子问苏格拉底天堂在哪里,苏格拉底没有回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圈,左边写着天堂,右边写着地狱。然后让孩子们在两边写下心中想象天堂和地狱的内容。孩子们在天堂一边写着鲜花、春天、音乐、天空、阳光、绿草等,地狱一边写上了黑夜、血块、恶魔、哭泣、狂风等。苏格拉底说,天堂就是具备了爱和美好的一半,地狱就是充斥着丑恶的另一半。孩子们说,那人间在哪里呢?介于天堂和地狱之间,可是它们之间没有空隙啊?苏格拉底说,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心中有爱,就身处天堂;心中有恨,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他的世界也到处都是黑暗,他就生活在地狱里。的确,当我们心里怀着爱的时候,我们会给弱者以同情,把苦难看作前行的垫脚石,将痛苦看作蝶变盛开的花……如此,人间自然处处是天堂。反之,每日里横眉冷对,怨恨满怀,牢骚满腹,厌恨上天的不公,倦怠生活的沉重……这样,处处掣肘,动辄见尤,地狱会时刻环绕你的左右。
我们是尘埃一样的普通人,无法改变历史轨迹和他人行事的方式,却有选择自身嬉笑怒骂、起止坐卧的权利。因此,就让我们在面对人事变迁时,记得力所能及地选择硬币的另一面,藉此丰盈我们的灵魂。比如,当我们面对单位给予不公的待遇时,不妨收起恶狠狠的厌恨和咒骂,给脱颖而出者以微笑;面对物欲横流的身外之物时,少一些不自量力的伸手,多一些独善其身的清醒;在朋友圈发布动态时,多传递爱和美好,给别人以激励和动力……选择爱与美好,你的灵魂会变得丰盈富饶、碧波荡漾;选择爱与美好,你的灵魂会变得高大巍峨,能容下陆地上的生灵万物,能抵挡风雨雷电的侵袭……
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积极向上正能量的议论文。面对纷繁复杂、千疮百孔、罪恶丑陋的人类社会,我们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是“被负面情绪所累”,还是“超然其上”,“飞翔到蔚蓝的天空”?作者以沈从文和苏格拉底的事例给出了正面的回答:心中有爱,处处天堂;心中有恨,黑暗丛生。文章观点鲜明、立意高远(见文中画线处的句子),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类似的经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或是充满畏惧、沮丧的困境,或是使你肝肠寸断的感情。如果你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被负面情绪所累,你的灵魂将千疮百孔、遍体鳞伤,是风干的木乃伊,心中的世界即是地狱。但如果你能超然其上,以爱的姿态,发现藏匿其中的美好——你的灵魂会变得丰盈活泼、美丽动人,变成轻盈蹁跹的蝴蝶,能飞翔到蔚蓝的天空。
我想到了沈从文。他为我们描绘了一片纯净的湘西山水。那个地方在一百多年前,到处是藏着兵痞的碉堡,一半多的居民是“丘八”。其实,沈从文本人也曾在那个地方当过兵,他说,你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下面都是血。在这里,要么打人,要么被人打,要么无聊的时候就去山上看杀人。在这样一个充满暴力、绝望的环境里,一个人的心灵会发生什么变化?是被环境同化,比别人更凶残,还是走向所经历的事情的反面,对一点点温情、一点点美好都比常人更加珍惜?沈从文选择了后者。他敏感地体察到了血与火里面的质朴和纯静。就这样,人与人之间有那么一丁点的美好就可以抵抗他所经历的黑暗、血腥和炮灰。正是因为沈从文的灵魂是丰盈的、澄净的,他才会把一条河的清澈、一棵树的秀丽写得如诗如画。沈从文所处的时代和场所充满了肮脏,但他的内心的、他的灵魂是丰盈的,他给人传递的是经过他思想过滤的美好。
这使我想到一个故事。一群孩子问苏格拉底天堂在哪里,苏格拉底没有回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圈,左边写着天堂,右边写着地狱。然后让孩子们在两边写下心中想象天堂和地狱的内容。孩子们在天堂一边写着鲜花、春天、音乐、天空、阳光、绿草等,地狱一边写上了黑夜、血块、恶魔、哭泣、狂风等。苏格拉底说,天堂就是具备了爱和美好的一半,地狱就是充斥着丑恶的另一半。孩子们说,那人间在哪里呢?介于天堂和地狱之间,可是它们之间没有空隙啊?苏格拉底说,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心中有爱,就身处天堂;心中有恨,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他的世界也到处都是黑暗,他就生活在地狱里。的确,当我们心里怀着爱的时候,我们会给弱者以同情,把苦难看作前行的垫脚石,将痛苦看作蝶变盛开的花……如此,人间自然处处是天堂。反之,每日里横眉冷对,怨恨满怀,牢骚满腹,厌恨上天的不公,倦怠生活的沉重……这样,处处掣肘,动辄见尤,地狱会时刻环绕你的左右。
我们是尘埃一样的普通人,无法改变历史轨迹和他人行事的方式,却有选择自身嬉笑怒骂、起止坐卧的权利。因此,就让我们在面对人事变迁时,记得力所能及地选择硬币的另一面,藉此丰盈我们的灵魂。比如,当我们面对单位给予不公的待遇时,不妨收起恶狠狠的厌恨和咒骂,给脱颖而出者以微笑;面对物欲横流的身外之物时,少一些不自量力的伸手,多一些独善其身的清醒;在朋友圈发布动态时,多传递爱和美好,给别人以激励和动力……选择爱与美好,你的灵魂会变得丰盈富饶、碧波荡漾;选择爱与美好,你的灵魂会变得高大巍峨,能容下陆地上的生灵万物,能抵挡风雨雷电的侵袭……
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积极向上正能量的议论文。面对纷繁复杂、千疮百孔、罪恶丑陋的人类社会,我们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是“被负面情绪所累”,还是“超然其上”,“飞翔到蔚蓝的天空”?作者以沈从文和苏格拉底的事例给出了正面的回答:心中有爱,处处天堂;心中有恨,黑暗丛生。文章观点鲜明、立意高远(见文中画线处的句子),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