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北帝山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帝山旅游风景区位于贵港市平南县大鹏镇和国安乡,距离县城50多公里,距离梧柳高速大鹏出口仅5公里,是自治区级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9.06亿元,项目规划打造集休闲康体、养生度假、观光游憩、山地运动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北帝山旅游风景区因峰秀、林茂、石奇、花艳、泉清、雾仙“六绝”而闻名,被誉为广西的“张家界”。
  各类媒体上对北帝山的赞美,频频激起我的热情。它是名副其实,还是浪得虚名?去年夏天,由贵港日报社、贵港市作家协会主办的贵港市作家北帝山之旅,让我得以接近它。
  搭载贵港作家采风队伍的中巴车,从贵港城区到平南县大鹏镇大约花了3个钟头,从大鹏镇到北帝山旅游风景区的大门,大概20分钟的车程即可。脚一踏地,映入眼帘的是“北帝山旅游区”几个清奇隽秀的大字,大门建筑青墙彩瓦、飞檐翘角,极富民族风情。景区左侧的游客接待中心左右两边各有一棵大气磅礴的“英雄树”——木棉树,它们好似在向人们诉说北帝山不凡的传奇。我们先在游客中心集中听导游简单介绍北帝山风景区的基本情况,然后乘坐景区旅游专车直达半山腰的北帝坪服务区。
  大家下车后,欢呼雀跃。处在半山腰的第二个北帝山门楼,宏伟壮观,画着花草虫鱼、日月山川,色彩斑斓。门楼上的对联“人逢盛世但见有天皆丽日,岁值华年且得无地不春风”意蕴深远。
  长长的台阶向上延伸,那是上山的步道。从门楼刚走不到100米,耳畔传来细微悦耳的流水声。转角之处柳暗花明,一片开阔之地,奇石叠嶂,溪水从上层石块的沟壑流入,石块砌成的小水池里,清幽幽的,水底的小石块有多少棱角都看得真真切切。一块2米多高,周长6米左右的方形岩石塔立于众石中,石块纹理清晰,富有美感,石板上褐红色的题词“上善若水”更显文化之气。莫非这就是北帝山的“泉清”“石奇”景象的冰山一角?
  大家告别了这块大石头,沿着登山步道一路向上。夏末的陽光和秋老虎没有两样,登山有身体的累,亦有眼睛见到美景的笑。山林中,古木参天,有鹿角锥、琼楠、东方古柯、山榕等乔木灌木,郁郁葱葱,老藤缠树,芳草萋萋。偶尔传来昆虫的唧唧声,一阵风儿吹来,有鸟儿离枝惊飞。
  一路美景一路仰望。大家走走停停,累了困了喝口水小歇。在山上设有不少亭台楼阁,楼阁八角飞檐、雕龙画凤,下设长椅石凳供旅客歇脚。从灵龟台眺望,右上方是峭壁千仞的石桥山,悬空栈道依稀可见。
  北帝山上的栈道大多是钢筋、水泥、砂石制造而成,表层还贴上瓷砖,坚固美观;高仿树枝的栈道栏杆惟妙惟肖,沿着山腰蜿蜒延伸,如节庆期间的舞龙表演。听导游说,这里还将要建玻璃栈道,只是还没有完工,我们只见到了一些没完工的雏形。初次踏上悬空栈道,会有一种心跳加速的感觉,或许因为激动,或许因为紧张。行走于悬空栈道,俯视深山峡谷,万丈深渊;仰视丹霞地貌的山峰,直插云天。有的像一把雪亮的长剑,寒光闪闪;有的像弯弯的月牙,温婉优雅;有的像白马飞奔,雄奇壮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北帝山海拔1100多米的制高点,举目四望,北边对面是海拔1500多米的亚婆揽孙山,它因形似一位妇人抱孩而得名;旁边是石林风光,俯瞰是条条悬空栈道和上山步道;远处的群山一片苍翠。
  从山顶原路慢慢返回,北帝山的“六绝”,除了“花艳”“雾仙”没有见到,我们已领略了其他“四绝”独特的魅力。“花艳”应该是在春季时节,百花争艳,特别是大橙杜鹃,该有多美呢?时节不候,只好看看网络上的北帝山花海图弥补遗憾。
  还有“雾仙”呢?要是下一场雨应该就能遇到吧!大概走了20多分钟下山步道,说曹操曹操到,一场阵雨在山中缠绵起来。下山的行人加快脚步寻找最近的观景台避雨。又过了20多分钟,雨悄悄地停了,我们见证北帝山“雾仙”奇迹的时刻也来了。
  山脚下一缕缕白雾如千军万马,势如破竹,风起云涌,不一会儿漫山遍野被云雾笼罩,远山近山只露出一小部分的山顶。此时天地万物宛如在天宫中,我们也做一回仙人啦!我痴痴地看着茫茫云海,仿佛看见雾中的北帝身披盔甲、手握宝剑,调兵遣将降山妖压洪魔,坐镇天庭为民祈福,使得凡间百姓五谷丰登、生活幸福。
  夕阳西下,北帝山的云霞绯红缠绕,我们的脚步显得如铅般沉重,一步三回望。
  车子飞奔离开了历史文化厚重、人杰地灵的贵港市平南县,而北帝山已深藏在我心中。
  作者简介:陆寿贤,壮族,广西贵港市人。贵港市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北流“漆”诗歌沙龙成员,有近百篇文学作品发表于纸媒及网媒文学平台。
其他文献
洋湾村位于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东北部,距县城约60公里,是桂林市平均海拔较高的行政村之一。初夏的一天,我随“桂林市文艺家走基层采风活动”小组前往洋湾村,了解当地脱贫攻坚情况。  车子驶出县城不久,就开始从山底沿着蜿蜒狭窄的“S”形盘山公路向山上缓缓行进。坐在中巴车上,感觉路面仅有一车宽。路虽然弯曲,但路面很好,司机大哥好本事,把车开得从容稳当,好几次中巴车与从山上下来的大货车相遇会车,都是
期刊
穿越时空隧道,畅游历史长河,中华大地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神秘的色彩、独特的风情、传奇的故事。  三堡壮族是云贵高原南麓凤凰山脉一个古老的民族,从堡上屯的巨大铺路条石、顶茂村的岑氏石楼、顶换村的王氏古城堡、拉汪屯的古建筑群,到马达屯的窗户雕刻、塘袍村的超大古井、拉马村的通衢古道、甲板村的黄氏墓碑镂刻以及谢家的秦砖汉瓦楼房、板台屯的田园风光……无不见证其沧海桑田和神秘。  三堡壮族的神秘赋存于神
期刊
摘要:在亲历过鄂西会战的黄彭寿、翟公正等下层文人笔下,没有着重强调如他们一般的经历者的痛苦,相反却饱含着不屈服、争取胜利的个体情感,甚至通过人格化伤敌的蜂、牛而使得此种感情得以延伸,从而超越战役本身,表达出下层文人伤痛之余,也表达了对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坚持抗战的乐观与勇气。他们的情怀,从对个人经历扩大到国家前途,从具体的个人扩大到对个体的超越,让同时代和后来的读者能够体会作者所传达出的相信胜利的
期刊
鉴河从德保县城悠悠向东流8公里后,河畔右岸现出一个宛若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那温屯。  大自然的神奇和厚爱,赋予了那温美丽的山水风光,屯前巍峨高耸的那当山,与屯后层峦叠嶂、苍翠绵延的百隘山遥望,反射出翠绿的亮光,把那温屯孕育得“气净、水净、土净”。不知是那温古人对大自然情有独钟,还是遵循壮家“依山傍水而居”的风俗地理择址于此,总之,那温人巧借山水之景,尽显高雅格调,一季一景,幽静和谐,壮家文化沉
期刊
离开老家已二十余年,这些年来我那遥远的山村,儿时飘荡的稻香,时常随着阵阵风儿吹进我的梦里……  一方水土,一方风物。夏凉冬冷,土地肥美的老家——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有名为“香粳”“香糯”的水稻,香飘十里,相传至今种植已有400多年。儿时,十里八乡,左邻右舍,用香粳(如米红粳、蒜鹏粳、豹斑粳等)煮的米饭,香气扑鼻、松软可口,越嚼越有一股浓郁的香甜,没有菜肴也饱食不厌。香糯(如蜜蜂糯、大鹏糯、冷水糯等)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说:“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都安瑶族自治县的“贫困之冰”,经过政府和人民多春的“破冰之功”,已淌出“涓涓细流”。  车行环城路,整齐划一、直插云天的一幢幢高楼,让人以为这是什么高档小区,其实这是移民搬迁安置区。这样的安置区,光城区附近就有三个,分别是城北、七星、八仙移民安置区,也叫老乡家园。这里住着的都是从大山深处搬来的困难群众,有些是整屯搬迁而来。  我第一次
期刊
一  “粉墙低,梅花照眼……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 宋代周邦彦在《花犯·咏梅》中,把青绿脆圆的梅子喻作“脆丸”,可谓精妙至极。  又因其酸,乡人常称之为“酸梅子”。  天不假年,本以为,随着父母奶奶陆续远逝,故乡于我已无牵挂。孰料,这些年来,从眼眸、耳畔、味蕾鱼贯而来的酸梅或梅花节消息,让我欲罢不能。才恍然发觉,这梅子原来就是乡愁的根须。  我“狭义”的故乡,局囿于桂中南一个名叫陈平镇名
期刊
小时候  中秋是远在天边的月亮  它在幽寂的村头挂着  我们在下头  伴随我们的  是水电不通的皎洁月光  是老少皆宜的習习清风  还有单调的衣裳  还有小心翼翼生怕吃完的月饼  还有用以照明却舍不得点燃的蜡烛  常问老人家为何一贫如洗?  都说国家在发展,穷困是必经的  所幸那时还有为吃饱穿暖而努力的同志,  拼命追逐小康社会,  艰苦奋斗中,秋意更浓!  长大后  中秋是近在咫尺的灯火  它在
期刊
鸦林是刁江边上的一个小山村。  眼看着三月要过,清明就在眼前,柳春要上南坡种玉米了。柳春的地在坡顶上,离她在河边的家挺远的,坡又陡,喘着,爬着,终于到了地头。站在高处往下望去,自己三十年没有走出的屯子,掩映在绿色之中。四周安静得只听到泉声和鸟鸣。这个女人心里有一股怨气,她想不通,为什么全屯的女人都可以出去,偏她不行。她们甚至笑嘻嘻地梳着黑亮的辫子,穿起光鲜的衣服,沿着那条磨得出青光的石板路,告别玉
期刊
南华是位于壮乡首府南宁南端的一个自然村,隶属邕宁区百济镇,山明水秀,土地丰饶,出产远近驰名的优质稻、甘蔗和火龙果。其中,以香蜜龙为代表的南华火龙果因色艳、肉多、汁稠、清甜而享誉四方。我不止一次穿越黎明前的黑暗,披星戴月赶往村支书苏云笔的果园,只为能够与妖娆的火龙果花亲密接触,留住夜仙子最后那缕馨香和娇容。  从村委出发,沿着新修的那百三级公路东向而行,穿过几个树木茂密的小山坡便来到位于南光坡的苏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