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乍到 请多关照

来源 :智族GQ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owap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开校园,步入职场,人生开始新篇章。伴随着这份新的还有几分生涩,比起职场打拼多年的“老油条”,
  职场新人业务上需要长进,人际交往也懈怠不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
  不易,我们收集了他们五花八门的困惑,再邀请资深场达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快学起来!
  Fred/24岁/国有企业
  作为一名金融专业的硕士毕业生,误打误撞进入了现在相对体面和稳定的国企。我内心并不满足,总想着跳槽去更好的公司,可另一方面自己也担心温水煮青蛙,慢慢会安于现状。
  恶魔奶爸Sam
  在线教育创业者、前资深猎头顾问、公众号“恶魔奶爸Sam”主理人
  《灌篮高手》里的流川枫和安西教练说他想去美国留学,安西表示坚决反对,理由是你都还没成日本第一呢。
  大部分年轻人都很容易犯类似的错误,而且更何况他们的资质和成绩,都比流川枫远远不如。
  流川枫最起码做到了在一定范围内是个高手,而很多不安分的年轻人,进入职场后,连优秀新人都还暂且算不上,业务能力不见长,脾气和想法倒是长了不少,送你三个字:想太多。
  而且你对国企有严重误解,认为是固定框架温水煮蛙,而外界所谓的私企外企,就一定是积极奋进、机会多多?这是彻头彻尾的错误。
  任何一家好点儿的大公司,都有SOP标准流程,流程的目的,就是让你成为一颗螺丝钉好好安分做事。而至于固定框架、温水煮蛙,在任何一个企业里都存在,关键是看个人。所以与其刚入职就开始纠结,不如开始做这3件事:
  1.沉下心认真埋头工作,至少要花2~3年时间,仔细钻研,努力升职——在做出比较亮眼的成绩前,不要想太多想跳槽;
  2.在努力工作后真的能顺利升职,那么可以考虑进一步深造,比如去读个商学院,成为精英人才,结识更多人脉,到时候出路甚广,任你自由选择;
  3.努力后也许发现自己并无什么成绩,那就安心做个螺丝钉,在平时生活里多发展兴趣爱好和业余乐趣,多陪陪家人,从简单小事寻找乐趣。
  石爷 25岁/互联网
  我是一个重视结果的人,如果目前的工作不能产生期望的结果,那还不如不做。然而大多数同事尤其是领导却经常重复无意义的工作,可我去提意见时,又被误解为懈怠工作……哦对了,我入职4个月了没有过试用期……
  恶魔奶爸Sam
  在开始之前,我先说两个真实故事:乔布斯在雅达利工作,和同事没办法处好关系,后来矛盾积深,攒了点儿钱干脆就辞职去印度了;刘强东刚毕业在某外企工作两年,迅速辞职不干,跑中关村租柜台去了……
  别着急,我没想说你像他们。而在此之前,乔布斯帮雅达利研发出了第一款街机游戏,堪称鼻祖;刘强东一年就做到了IT的主管,然后在销售和物流部门轮岗,业绩都非常突出……
  没错,你好像和这些大佬一样郁闷不得志,但他们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表现差,而是因為他们认为企业不能承载自己更大的野心和目标。他们又有足够的魄力和胆量,因为他们有优秀的业绩支撑自信,有大量的成功案例推动着他们前进,所以在企业里碰壁后,第一反应都是自己干。
  野心和目标这个另说,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得称王称霸。但每个人都必须成为一位合格的员工,而合格员工的第一要素,就是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要用实际案例、成功业绩和数据,不能靠空想。
  常常思考目前的工作能否产生期望的结果,如果不能,我倾向不做胜过白费力气——这很明显,你在和领导沟通时,没有实际案例支撑,靠的是自己的空想。而当领导反反复复提醒你、分配工作时,你还是倾向于不做,这就是在懈怠工作。
  这是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严重不足,甚至很糟糕的表现。
  还有一点更重要,领导的工作经验往往比员工要更丰富,他们布置的工作内容有自己的经验作为依靠,这些工作,比员工的空想要有意义得多。
  所以你最需要做的是3件事:
  1.遇到布置的任务,不要先空想有没有结果,而是认真想想领导布置的用意和目的是什么,如果想不透,直接向领导提问,这对你理解这个行业和工作会大有助益;
  2.向公司和领导提意见的前提必须是,你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提意见。如果工作没做好,就提什么意见,很容易被人认为是在偷懒;
  3.提意见时,不应空想,而应该用实际案例和数据作为例证,如果你没有,那么就去研究同行,把同行的案例拿过来改进公司的流程,最好做成正式的PPT向领导阐述。
  小川叔 地产开发公司品牌总监、中年职场作者
  跨行业就业很容易出现底子薄、专业能力不够,特别需要一个很好的领路人。我觉得你的这位前辈做得很棒,所以建议你,战长期尽量抓重点,想想现在的你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我觉得或许是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如果这位前辈可以给你这些的话,那么他私人的事悄就不是重点了。毕竟没人要求他一定要带你,而带会了你,对他也不见得有任何好处,在这个参加所有培训都要付费的年代,不妨把这些事当作对他教你的回馈。
  虽然很多人都说公私分明,但其实现实的职场里,我们往往会因为私下关系不错,而在职场上决定教你多少,尤其是一些师傅带徒弟类型的领域,比如摄影师。如果你们都无法私交很好,那他怎么会平心地善待你呢?
  简历义工 帮大学生舡作的义工、资深职业经理人
  作为实习生,很想自己做点儿有价值、能学到东西的事儿,可以理解。事实上,不同的公司情况有所不同,在很多较大的公司,实习生惯例性地被看成是干不了什么的、被边缘化的。而在一些有活力的小微公司,实习生则很快被当主力队员来干活了。在前者类型的公司,实习生没有存在感。而在后者类型的公司,实习生则感觉压力山大。
  无论身在什么类型的公司,实习生都有机会证明自己,而且一定是主动去证明。让人刮目相看的机会,来自实习生的表现,而不是别人的赐予。   也有这样的实习生,被轻视的时候不气馁,搞定一件较难的事情后,领导和老员工立刻改变了对其的印象,以后也会委以重任了。想想毛遂自荐、完璧归赵的故事,如果没有这样的突出表现,谁会知道他们、记得他们?
  质疑新手是很正常的事儿,不要心理不平衡,如果你表现不凡,就是最好的回击。
  这位同学,如果你有本事,就在适当的时候露两手;如果自知能力不够,就抓紧时间修炼。
  张萌 下班加油站创始人
  我一直都认为一份适合自己、自己也足够喜欢的工作很重要,看上去你已经找到了。抛开思想包袱吧,把心思多花到工作本身,做出来的成绩,时间会给你答案。不要太在意身边的同学,只要你的赛道选得对,不要在意一时的状态,继续坚持奔跑持续“加速”。最后送给你一句话:为自己负责,就是对自己的时间负责,过有准备的人生,加速,变道超车。
  晓晨 26岁/生物制药
  开始实习后发觉身边有些同事很好相处,出去玩儿会带礼物给我们这些新人,下班后的聚会也会主动叫我们,但开始工作前就听说职场堪比宫斗剧,根本没有人真心相处做朋友,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七芊 知名职场作家、选择力科技CEO
  工作中到底有没有可能同周围的同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一部分人咬死说肯定没有,一部分人犹豫说有,但是不断在为这种友谊增加前提,比如没有利益关系,比如要有度等等。在开始讲“大道理”之前,我先来举3个例子:
  风之子/22岁/审计
  我和同期几个新人之间的关系都特别要好,但公司指派了不同的前辈来带我们后,他们把我们当做了对比的“工具”,让我们彼此竞争,看谁能在短时间内拉开和别人的差距。这种状态让我和我的小伙伴都很难受。
  葱爷 阿里巴巴高级产品顾问、公众号“大脑门”主理人
  职场就是一个充满了竞合关系的地方,逃避竞争就是在逃避职场,逃避战长。但竞争并不一定都是丑陋的,它完全可以是良性的、健康的,甚至双赢的。你和小伙伴,如果能公平地竞争,由衷地欣赏称赞对方做的好的地方,取长补短,那每次的竞争之后,彼此都能明显感受到自己有变得更好,其实就是一个双赢。至于前辈觉得你是輸是赢,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你的所有工作,并不是向他负责,是在对打造自己未来的竞争力负责。那如果真的和小伙伴关系变差了怎么办?问问自己加入职场究竟是为了什么,是来成长的,还是来交朋友的。
  犀牛 23岁/互联网
  我是业务上游,当不在我职责范围内的业务下游出现纰漏、导致不好结局时,我总会成为背锅侠。我不能去告状,但终究还是很不舒服。
  木大妈 公众号“墨守理规”主理人
  这其实是业务流程上出了问题。“工作要留痕”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一是为了便于追本溯源,找到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便于修正;二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要莫名背上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业务上游对下游交付作品时,要使用公司认可的工具,比如企业邮箱、钉钉、企业微信,最好是多管齐下,以下三个步骤反复使用,学会用留痕俩护自己:
  职场上也许是可以交到直心朋友的,但要适当降低期待,还简单把朋友定义成掏心窝子的对象,看到谁都希望对方是自己的朋友,想让对方无时无刻不理解自己、肯定自己,替自己保守秘密,是很不成熟的一种做法。
  所以你应该先稳定工作,让别人知道你的价值,再稳定你的性格和爱好,让别人了解你的长处。同时调整对朋友的定义,去适应新的社会交往的“度”和方式。比如开始把朋友做一些分类,酒肉朋友、旅行朋友、知心朋友,再比如一个人交友的过程是慢慢展示自己获得认可和支持的过程,……不要渴望和所有人成为朋友,也不要拒绝所有工作领域的同事成为自己的朋友,掏心的朋友不要太多,更不要把这个作为衡量朋友的标准。
  不管你过去的朋友是什么样的角色,从现在开始,你要知道朋友是一个阶段可以同行的人。
  首先,企业邮箱发邮件给对方,同时抄送自己的上级以及对方的上级,如果对方是团队参与该事,应该一并抄送;
  其次,钉钉或者企业微信或者个人微信群里,告知对方已交付作品,主要内容是什么,提醒他查看并及时反馈;
  最后,对于作品有任何修改,可用即时通讯工具沟通(如电话、微信语音等),但在交付修改版本时,再重复前面2步,并把对方提的修改需求重复一遍,也把自己在哪里改了描述清楚。
其他文献
日前,JBL于美國拉斯维加斯举办了精彩绝伦的音乐狂欢——JBLFEST,作为久负盛名的“派对之都”,拉斯维加斯历来是全球至潮文化的聚集之地,美食、美酒、音乐和人群,构筑起维加斯永不落幕的盛大表演和情绪感染,而JBL音乐风暴的火热席卷无疑令这座城市更加沉浸在魅力四射的狂欢之中。  作为每年一度的音乐盛事,JBLFEST的出演阵容可谓星光闪耀。JBL全球品牌大使齐聚拉斯维加斯,为受邀的贵宾和乐迷们带来
我和“神奇女侠”在海边见面的那天,阳光明 媚,天空也蓝得纯粹。穿着白色运动鞋的以 色列人在海边的健身公园里表演精彩的健美 操,为朴素的特拉维夫海岸线添色不少。海水 暖暖的、咸咸的,犹如一汪眼泪,就连鸡蛋三 明治也出奇地好吃。  这份用锡纸包裹着的三明治是“神奇女 侠”带给我的,她到了后,很自然地把三明治 递给我,就像是我特地向她要的一样。她还从 家里特地给我带了一块松软的白色浴巾。作 为人类的守护
思文  1986年出生于陕西宝鸡,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今晚80后脱口秀》常驻卡司,《吐槽大会》编剧,《脱口秀大会》第一至第三季选手。  今年大概七八月份,有一天下午的时候,我坐在家里看书,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里面讲空相、无所住什么的。可能是因为今年生活有一些变动,失去了那种生活的惯性,那天突然就开始想,我觉得我还是个凡人,我还不能空相,也做不到无所住。我到底应该住什么呢?我就在家里放空
1、国Ⅲ    2005年乘用车国Ⅲ排放标准实施,并于2008年7月1日全面实行。对乘用车国Ⅲ明确了对OBD系统的技术要求。对商用车全面考验国内车企的应变能力和技术储备,就发动机技术而言,国Ⅲ标准的实施意味着要从机械式发动机向电子式发动机转变,其中关键是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升级。  点评:国Ⅲ排放标准使得很多小企业逐渐退出了主流市场。将中国汽车技术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线上。一批汽车企业因无法满足
无论你对一件风衣的期待有多高,這件全新Burberry2月系列的风衣都会超出你对战壕风衣的期待。所有的变化都是基于传统的根基,正如经典的战壕风衣无数的元素至今仍被人们频频提及,腰间的D环是为了最初悬挂手榴弹。全新的2月系列风衣将斗篷的元素融入风衣,从后背一直延续到手腕,更传承的是风衣的经典。
张译  中国内地男演员。2006年出演电视剧《士兵突击》被观众熟知。2014年凭借电影《亲爱的》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2017年凭借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获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奖和中国电视金鹰奖男演员奖。2018年至今,主演的电影《红海行动》《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均取得优异票房成绩。今年,张译主演的电影《八佰》《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一秒钟》接连上映,累计票房突破130亿
“咪蒙”是2016年上升速度最快的微信公众号,积累了800万粉丝。它持续生产爆款文,从《致贱人》、《致low逼》到《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因风格偏激在一年之内引发过八次舆论争议。但它深受广告主的追捧,广告报价在公开数据中占据首位。咪蒙因新闻理想的感召去了南方系,在《南方都市报》工作过12年,经历过纸媒的黄金时代。当她转型为自媒体人,却被看做是与理想主义的背离。无论是广告价码、对读者的影响力,或
8ON8  8ON8:“荒誕、利落,色彩丰富,结构鲜明,是8ON8特有的设计语言。Boxy Tailoring、箱形西装,Li Gong将来自Archive与当代时装的表现手法相结合,他的灵感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的Disco文化和流行运动现象。Xander Zhou  Xander Zhou:作为第一位参与到GQ Present项目的设计师,XanderZhou不停地在东方魔幻主义、身份以及未
昏暗的KTV包房里,应急灯架在桌上摇摇晃晃,惨白的光照着一张对镜描眉的脸。“你好啊。”林允的眼神看同镜子,眉笔又画起来。慢着,这可不是明星见到记者的标准状态。而且,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明星自己化妆,化妆师只是在一旁指导。眉毛、眼线、假睫毛,她牢牢注视镜中的每个细节,显示出了十足的耐心和興致。“我就是喜欢自己倒腾,”她边化妆边对我说,“以前当模特的时候,看到朋友的唇膏好好看啊,我马上就拿着刚挣的钱去买唇
也许平时注意不到,经大家七嘴八舌这么一说,你是不是发现,生活中原来真有那么多分隔开“我们”和“他们”的墙啊!这个,怎么破?  课间,我起身去教室后面的饮水机打水,听见D又在那儿吹嘘他的“风云往事”了。“你那算啥,我小学时就已经跟初中生交手了,当时两帮人站在那儿,他们明显比我们高一头啊,那也不管,我直接挥着拳头往前冲……”D左手拍着桌子,右手在空中挥舞,边上围着一圈男生,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样子。“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