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要结合我校高中数学现行推广的学习方法—“三习五步”法来进行分析,通过具体案例探究三习五步法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具体实践应用,以此来实现“三习五步法”的作用,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提高高中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三习五步法;应用实践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要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总结学习经验,改进学习的不足之处,现代高中数学学习中,我校推广实践“三习五步学习法”来进行学习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实现自我发展,在学习实践中探索新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
一、“三习五步”学习法的基本认知
“三习五步法”可以分作两部分解释,分别是“三习”和“五步”,“三习”主要是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三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在數学学习中,能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主动进行学习,以此来提高学习效果;“五步”指的是导、讲、合、评、练,学生在学习中,以学生为中心,确保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引导、讲解其中的重难点,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和总结,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协助学生逐步培养探究能力,进行具体的学习实践和学习总结,形成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三习五步”法应用案例分析
本文主要结合我校高中数学学习案例进行分析,具体案例将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高一数学必修2》中的“空间几何体”和《高一数学必修1》中的“函数方程”作为研究对象。
1.“空间几何体三视图”案例
“空间几何体”包含三部分的内容,分别是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以及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这一单元的内容属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其中三部分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了解几何体的结构,能够帮助三视图的学习,而三视图的学习也是学习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必要前提。“空间几何体”中的三视图贯穿于全本教材始终,可以说,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能够为后面的内容学习奠定基础。这里主要是研究三视图学习过程。
学生在进行“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学习时,要做好课前准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然后制定合理的学习过程,制定学习目标,进行实践活动。在学习中,应用“三习五步”学习法,具体课程设计如下:
导:(导入新课)
学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课题导入(如学生的粉笔盒等),引出学习课题三视图。
设计意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的内容有基本认知。
展示三维目标。重点展示关键词“三视图”“表面积以及体积”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带着目标认真学习,通过表扬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讲:(讲解基本知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画判断关系,得出“看问题不能够看单方面”的结论,然后引出三视图的学习,包括正视图、俯视图以及左视图。学生可以投影实验如图1所示:主要目的是学生更加形象的观察三视图的形成。
学生对投影结果进行讨论,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分析,通过三视图判断投影规律,然后尝试画三视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实际探究活动,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及能够培养自身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合:(合作探究)
通过具体的三视图的锻炼,学生对常见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进行总结。分别探究圆柱、圆锥以及球的三视图,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探究,然后总结,呈现最终答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主动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深入分析,探究基础几何体(圆柱、圆锥以及球)的三视图,通过合作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学生对学习重点有更多的认识。
评:(总结)
学生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结论进行中总结。
画三视图时,直观能够看见的轮廓以及棱使用实线来表示,不能够看见的轮廓使用患虚线表示。
画三视图的方法: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学生对画三视图的细节进行总结,能够加深学生的注意,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主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学生三视图的画法,帮助学生加深课堂学习的记忆。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学习,促使课堂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2.函数与方程案例
“函数与方程”是教材中函数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前面已经对函数有基本的认知,已经学习过“集合与初等函数”,因此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可以直接开展课程学习。
导:
温故而知新,学生们对函数概念以及初等函数进行回忆,进而引出函数方程。
讲与合:(讲解与活动探究相结合)
问题1:求下列方程的根:3x 2=0;x2-3x 2=0
根据方程的跟画出函数图像,确定与x轴的交点。
探究方程的根与函数图像以及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
问题2:函数y=x2-2x-3与方程x2-2x-3=0之间的联系?
绘画函数图象,合作探究之间的关系。
评:
对自身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从而提出函数的零点概念:
函数y=f(x)的零点,当函数y=f(x)的值为0的实数x的值即为零点。
然后学生通过函数联系,来判断下列二次函数的零点?
y=x2-2x 3;y=x2-2x 1;y=2x2-7x 6
判断函数是否有零点以及具体的零点有几个。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对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三习五步”法的作用,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结语
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要主动转变学习理念,改进学习方法,充分应用“三习五步”法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学生应该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生还应该多参与实践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活动探究中培养自身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忠楠.浅谈如何運用“五步法”解决物资调配问题[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5,(12):17.
[2]陆建根.“五步法”——让高三备考复习评讲试卷更高效[J].中学数学,2014,(5):53-55.
[3]何军卿.中职“三段五步”学习法创新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17):45-47.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三习五步法;应用实践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要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总结学习经验,改进学习的不足之处,现代高中数学学习中,我校推广实践“三习五步学习法”来进行学习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实现自我发展,在学习实践中探索新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
一、“三习五步”学习法的基本认知
“三习五步法”可以分作两部分解释,分别是“三习”和“五步”,“三习”主要是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三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在數学学习中,能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主动进行学习,以此来提高学习效果;“五步”指的是导、讲、合、评、练,学生在学习中,以学生为中心,确保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引导、讲解其中的重难点,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和总结,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协助学生逐步培养探究能力,进行具体的学习实践和学习总结,形成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三习五步”法应用案例分析
本文主要结合我校高中数学学习案例进行分析,具体案例将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高一数学必修2》中的“空间几何体”和《高一数学必修1》中的“函数方程”作为研究对象。
1.“空间几何体三视图”案例
“空间几何体”包含三部分的内容,分别是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以及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这一单元的内容属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其中三部分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了解几何体的结构,能够帮助三视图的学习,而三视图的学习也是学习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必要前提。“空间几何体”中的三视图贯穿于全本教材始终,可以说,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能够为后面的内容学习奠定基础。这里主要是研究三视图学习过程。
学生在进行“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学习时,要做好课前准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然后制定合理的学习过程,制定学习目标,进行实践活动。在学习中,应用“三习五步”学习法,具体课程设计如下:
导:(导入新课)
学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课题导入(如学生的粉笔盒等),引出学习课题三视图。
设计意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的内容有基本认知。
展示三维目标。重点展示关键词“三视图”“表面积以及体积”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带着目标认真学习,通过表扬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讲:(讲解基本知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画判断关系,得出“看问题不能够看单方面”的结论,然后引出三视图的学习,包括正视图、俯视图以及左视图。学生可以投影实验如图1所示:主要目的是学生更加形象的观察三视图的形成。
学生对投影结果进行讨论,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分析,通过三视图判断投影规律,然后尝试画三视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实际探究活动,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及能够培养自身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合:(合作探究)
通过具体的三视图的锻炼,学生对常见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进行总结。分别探究圆柱、圆锥以及球的三视图,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探究,然后总结,呈现最终答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主动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深入分析,探究基础几何体(圆柱、圆锥以及球)的三视图,通过合作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学生对学习重点有更多的认识。
评:(总结)
学生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结论进行中总结。
画三视图时,直观能够看见的轮廓以及棱使用实线来表示,不能够看见的轮廓使用患虚线表示。
画三视图的方法: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学生对画三视图的细节进行总结,能够加深学生的注意,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主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学生三视图的画法,帮助学生加深课堂学习的记忆。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学习,促使课堂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2.函数与方程案例
“函数与方程”是教材中函数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前面已经对函数有基本的认知,已经学习过“集合与初等函数”,因此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可以直接开展课程学习。
导:
温故而知新,学生们对函数概念以及初等函数进行回忆,进而引出函数方程。
讲与合:(讲解与活动探究相结合)
问题1:求下列方程的根:3x 2=0;x2-3x 2=0
根据方程的跟画出函数图像,确定与x轴的交点。
探究方程的根与函数图像以及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
问题2:函数y=x2-2x-3与方程x2-2x-3=0之间的联系?
绘画函数图象,合作探究之间的关系。
评:
对自身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从而提出函数的零点概念:
函数y=f(x)的零点,当函数y=f(x)的值为0的实数x的值即为零点。
然后学生通过函数联系,来判断下列二次函数的零点?
y=x2-2x 3;y=x2-2x 1;y=2x2-7x 6
判断函数是否有零点以及具体的零点有几个。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对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三习五步”法的作用,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结语
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要主动转变学习理念,改进学习方法,充分应用“三习五步”法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学生应该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生还应该多参与实践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活动探究中培养自身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忠楠.浅谈如何運用“五步法”解决物资调配问题[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5,(12):17.
[2]陆建根.“五步法”——让高三备考复习评讲试卷更高效[J].中学数学,2014,(5):53-55.
[3]何军卿.中职“三段五步”学习法创新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17):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