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主城区表土磁化率与重金属特征及关系的定量分析

来源 :环境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城市表土的磁学特征与重金属累积存在密切联系,但其确切的数量关系仍然模糊.以阜新市主城区表土(0~20 cm)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磁化率及重金属(Cu、Zn、Cd、Hg)含量的测试以及空间插值分析,系统分析了表土的磁化率特征、重金属富集特征,并运用通径分析明确了二者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①阜新市主城区表土质量磁化率(χlf)、频率磁化率(χfd)平均值分别为196.88×10-8 m3∕kg、2.41%,二者变异程度均较高;χlf高值主要集中在主城区的中心(围绕海州露天煤矿)及西北部,而χfd高值区则大体与χlf低值区对应,且呈斑状分布的格局特点.②Cu、Zn、Cd、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5.13、107.96、0.13、0.11 mg∕kg,且点源污染特征明显;其中,Cu、Zn、Cd的富集多集中于经济活动频繁的主城区中心区域及海州露天矿的周边地带,Hg含量的高值区主要沿着细河呈东北—西南方向的带状分布特征.③主城区表土χlf与Cu、Zn、Cd的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且χlf与Zn、Cu含量存在χlf=-161.122+1.437[Zn]+4.729[Cu]的数量关系;χfd与Zn、Cd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且χfd与Cd含量存在χfd=3.720-10.154[Cd]的线性关系.研究显示,阜新市主城区表土重金属存在明显富集,其中,Cu、Zn、Cd的累积程度与磁化率呈显著相关,在城市表土环境的监测治理工作中,宜采用简便快捷的磁化率测试以指示相应重金属的富集状况.
其他文献
总结分析国内外关于飞秒脉冲激光双光子吸收诱发单粒子效应研究的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了双光子吸收、自由载流子吸收和折射等非线性光学现象对双光子吸收诱发产生的载流子密度分布的影响;基于载流子密度分布模型,探讨基于Z扫描确定器件敏感深度的方法.通过总结飞秒脉冲激光在单粒子效应机理深度研究、空间任务器件筛选、电子设备抗辐射评估等方面的应用需求及前景,为进一步拓展飞秒脉冲激光单粒子效应实验技术在航天装备及卫星电子设备抗辐射性能评估方面提供建议和意见.
为了提高活性炭吸附材料对非极性污染物的吸附性能,采用碱〔(NaOH溶液)联合铜(Cu(CH3COO)2溶液〕对珠状活性炭(beaded active carbon,BAC)进行改性,利用BET、SEM、Boehm滴定和FT-IR对改性前后的活性炭进行表征,并采用动态吸附法和Yoon-Nelson吸附理论模型研究了不同改性方法对活性炭吸附甲苯穿透曲线、饱和吸附量的影响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BAC表面不规则的孔隙增多,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减少,平均孔径变化不显著,表面Cu含量明显升高;不同浓度碱铜联合改性
为了开展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的本地化研究工作,基于终点损害模型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损害因子、核算人均基准值、问卷调研权重,构建了适用于我国的终点损害类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模型.结果表明:①模型选取了致癌作用、细颗粒物形成、气候变化、水资源消耗、光化学臭氧形成、生态毒性、酸化、富营养化、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化石燃料11个环境影响类别,对应的终点损害类别为人体健康、生态系统、资源.②通过文献查阅获得了上述11个环境影响类别下污染物(或资源、能源)的损害因子.③以2017年为基准年,以我国为基准区域,核算了人体健康、
土壤是氯化石蜡重要的“源”和“汇”,为了评估上海市松江区某农业区土壤中短链氯化石蜡(SCCPs)及中链氯化石蜡(MCCPs)的污染水平及渗透潜能,利用超声提取-复合硅胶柱一步净化-GC-ECNI-LRMS方法监测农田表层及不同深度(0~15、15~30、30~45 cm)土柱样品中SCCPs及MCCPs的含量水平、组成特征及潜在风险.结果表明:①表层土壤中SCCPs和MCCPs含量范围分别为52.58~237.56和417.21~1690.82 ng∕g,二者对应的氯含量分别为58.98%~63.85%和
变温条件是多数散射实验最广泛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引入自动换样技术可显著地提高样品的检测效率.本文设计研发了用于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实验的可变温自动换样器,该装置可容纳100个样品,涵盖25~280℃较宽温度范围,控温精度为±1℃.实验过程中,采用二维移动台控制样品切换,采用温控仪及加热元件实现对样品温度的控制,同时编写了适配该装置的温度-行程耦合控制软件,实现远程控制样品切换、远程控温.对样品架的温度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结果表
大气细颗粒物中有机物含量占20%~80%,部分有机物除具有较强的毒性外,还具有较强吸湿性,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因此,为充分研究细颗粒物中一元羧酸的来源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于2020年在秦皇岛市区(海港区站点)和工业园区(昌黎站点)采集细颗粒物,经预处理的样品用三氟化硼-甲醇(BF3-CH3 OH)衍生化试剂衍生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对PM2.5中的一元羧酸进行测定,一共检测到17种一元羧酸(碳数分布在10~24之间).结果表明:①PM2.5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呈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特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前期确定3种适宜太湖沿岸带生态修复的挺水植物为菰(Zizania latifoli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和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挺水植物对水深要求较高,过高或过低的水深高度都会限制其生长,为探讨不同水深对挺水植物的影响,确定这3种挺水植物最适宜的水深高度,该研究进一步设置不同梯度水深高度——高水深(40 cm)、中水深(20 cm)和低水深(10 cm),试验历时42 d,收获时测定这3种挺水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形态指标(地上部分
非甲烷有机物(NMOCs)是生活垃圾填埋场释放的重要恶臭物质及臭氧前体物,好氧快速稳定化可有效缩短垃圾稳定化周期.为了解该过程中NMOCs的组分浓度变化特征及潜在环境影响,在河北省某生活垃圾腾退填埋场采集曝气和非曝气阶段场地表面、堆体内部及覆膜破损处的10个气体样品,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定量分析其中NMOCs的组分和浓度.结果表明:①共检出57种NMOCs物质,曝气阶段NMOCs总浓度(10555.88μg∕m3)比非曝气阶段(32358.81μg∕m3)低67%,曝气有效降低了NMOCs的释放浓度.
为准确客观地评估汞污染场地的人体健康风险,克服当前土壤修复目标值过于保守的缺陷,对我国东北某大型汞化工废渣遗留场地进行详细环境调查,使用场地均匀设置的313个土壤样品(地表下0.5 m)的总汞含量检出数据、9个样品的零价汞含量占比数据、30个样品的胃肠可给态汞含量占比数据进行蒙特卡洛概率模拟,使用参数的概率模拟值进行汞经口摄入和气态呼吸吸入的人体健康风险和修复目标值的概率预测.结果表明:①场地的总汞含量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变化范围为0.002~579.14 mg∕kg,变异系数为3.88,且主要集中在0~2
开展全球尺度的水源涵养评估工作,可量化各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以水量平衡法和替代成本法评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的实物量和价值量,结果表明:①2015年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价值接近25×1012美元,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排名前5位,全球单位面积水源涵养服务价值为17.98×104美元∕km2.②2000—2015年水源涵养实物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05%,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增幅最大,水源涵养实物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生态系统类型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