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校变革持续深化过程,体训工作呈现新特点。学生是高校重点培养的指挥人才,能够为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而体能训练是培养人才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因此需要加以重视。对此,本文简单介绍相关概念,分析体能训练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几点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校学生;科学组织;体能训练;
前言:
我国高校主要培养传统工程技术以及专业类型人才,所以学生培养方式较为传统,在训练期间,学生主要将精力与时间投入到文化课程学习中,所以其体能并不理想。而在高校教育工作中体能属于关键环节,对适应现代化建設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法》强调:学校与教育部门需要在教育中体现体育作用,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所以体能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法律意义。
1体能概念
体能,是指体育活动中人体器官机能的实际水平,涵盖柔韧性、耐力、灵敏、速度以及力量等素质以及支撑、攀登、跑等活动能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体能概念不断革新,本文中的体能是指个体通过训练提高自身运动素质、身体机能以及形态等运动能力[1]。
体能可以为学生开展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并保证其能够将战斗力以及工作技能等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分析近年的社会发展形势能够发现,基于信息化背景,虽然专业知识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而体能对相关技术发挥作用有着直接影响。所以我国各个高校对于学生体训工作较为重视,比如,北京大学设置了专门的体训基地和实验室。
高校学生的体能主要指,其在完成自身学业过程中,通过训练提高自身心力、脑力以及融合力等生物学能力,进而在艰苦卓绝、复杂条件下,能够完成上级的任务命令。
1 高校学生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1.1训练理念不牢
对于体能训练学生均能接受,然而在长期重复性训练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定枯燥感,对其思想观念产生严重影响,同时在自身专业以及体能训练方面形成误区,认为在科技快速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以及专业知识才是现代职场主要竞争优势,一些学生认为学好自身本专业知识的作用要远远高于体能训练,对于高校的常规体能训练存在忽视问题[2]。同时,在高校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学生产生训练压力之后,缺少释放的渠道,使得学生压力不断积累,最后产生抵触训练的心理,对学生体能训练质量和效率产生严重影响。另外,学生并不了解体能训练意义,致使其在体能训练时,无法对自身受益方面进行充分领悟,只是认为在体能训练中会使自己受伤、身体更加疲劳,在思想层面开始抵触体能训练,对高校体训产生造成较大影响。
1.2组训能力不强
在部分学院中,学生体训活动缺少系统性计划,并对针对新生、一年级生以及二年级生等的体训展开科学规划。对于较远需要对想新生在各个时期的训练重点加以明确,合理制定训练手段,对新生身体特征进行充分了解,初步计划在短时间内做要达到的训练目标。并根据体训具体时间,对一年级生、二年级生等学生体训水平进行动态考查,在开展同一训练活动时,应该积极对学生个性化特点进行充分考虑,不能将同一种训练模式运用于所有学生身上,对学生具体提升情况加以考虑。
在组训程序方面,应该对每次科目目标进行考虑,对大肌肉群与小肌肉群训练次序进行充分考虑,并对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在各个阶段的重点内容、训练恢复时间等方面加以注意,不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并且会造成伤病问题。体育教师一般均是将班级作为单位开展训练活动,开展个人、分班、分组以及集体训练,需要结合初始水平科学设置分层训练,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位一组,最后对个人提升情况进行比较。
1.3训练内容单调
一些学生认为,在体能训练中以力量和跑为主。在跑训练方面涵盖5km、3km、负重跑、400m障碍、折返跑、短跑等内容。在力量训练方面主要涵盖深蹲、拆弹、单双杆、俯卧撑以及仰卧起坐等内容[3]。高校体训与耐力跑基本相似,或是简化为5km跑、引体向上以及俯卧撑。部分高校在一天中的主要训练内容基本上为早上30min晨跑,主要是牵拉热身和跑步训练各一刻钟。上午进行操课,一般涵盖战术动作、障碍以及长跑等内容。下午操主要是10m跑或是5kem跑,之后开展力量训练。在高校中体训练时间较为充足,并且具备现代化健身馆,然而训练内容以及形式等较为单调。
要想保证学生体能训练具有实战化意义,应该对体训为实战提供服务的认识进行确立,应该将体训一般性锻炼转变为专业体训。不能以考核内容为基础,人的身体系统非常复杂,不应该仅仅以5km成绩、引体向上成绩以及俯卧撑成绩等为标准。高校应该对实战化需求进行充分考虑,以基本动作为切入点,对学生专业的动作进行分析,促使体能训练能够满足作战需要[4]。
2 体能训练解决策略
2.1树立正确训练观念
(1)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认识。应该借助科学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紧迫感与优化意识得到充分强化,对体能训练作用进行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积极奉献信念,让学生了解投身于祖国建设代表着奉献与牺牲,既然选择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身力量,则应该具备良好吃苦精神。认识到只有在不断训练中才能够促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充分强化,进而充分适应未来国际发展需要,使其体能训练动力得到强化。应该将党支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为指导,促使现代化社会建设和学生发展得到有机结合。对其予以充分信任,使其使命意识得到充分强化,进而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巨大创造性。
(2)减少压力,排除惰性。为了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其训练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相关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帮助其克服惰性、缓解压力。毕业联考的标准逐年增加、学生专业学习任务日益增加,一些学生训练水平低,然而一些科目具有较高风险等因素,使得一些学生,特别是四年级学生的体训压力不断增加。在此种负面影响因素作用下,对学生体训水平提升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借助强化医保、体训辅导、文化活动以及优化训练环境等加以解决,进而环节学生体训压力,提高体训质量[5]。另外,一些学生在年级增长过程中,其老生思想也随之增长,虽然面临多方面压力,然而训练态度较为消极,自身训练水平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所以需要帮助此类学生环境体训压力,同时应该借助奖惩与教育引导等手段提高管理力度,促使其能够端正训练态度,将此类学生往日激情充分调动起来。 2.2提升科学组训能力
选择科学手段的基础是能够客观了解实际情况。在学生与干部方面,可以通过谈心方法,也可以在生活中进行交流,全方位掌握学生思想,保证训练与体训实情具有贴合性。合理分析体训目的、个人特点、专业特点等在学生训练水平方面造成的影响,针对具体问题应该制定针对性策略,进而导致相关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促进组训效果进而提高学生体训能力。
另外,为了保证组训能力得到充分提升,应该积极培养组训人才,学院开展学院干部编配时,应该将组训能力作为关键指标。正式任职前,应该开展岗前培训工作,对其科学组训以及选择训练内容的方法等展开辅导。若是条件允许,应该积极参考国际高校训练手段,为每个学生安排专属体能教练,为学生安排、实施训练内容。
提高训练的系统性以及计划性。训练中心应该对训练重点,组织经验丰富的教练和体育专业人员,以文化课程表为前提,合理制定半年度或是年度体训计划方案,同时向学生们下发。计划表需要将训练原则作为基础,并根据不对实际需求、学院课程设施等情况,所制定的长期、系统性计划,促使组训更加科学与全面,充分促进训练质量[6]。
以生理学层面开展训练设置。通过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只有在合理负荷强度与负荷量保障下,才能够保证学生掌握相关技术以及改善自身形态机能。一些集体在负荷方面具有一定适应性,若是始终维持此种负荷状态,则负荷难以发挥刺激性作用,如果不提高负荷强度,则学生机能水平也不会充分提升甚至存在健康隐患。所以,还应该对训练负荷进行科学安排。
2.3不断创新训练课目
在传统俯卧撑与引体向上等训练课目中,若是学生成绩没有达标,体育教师会让其撑着或是吊着,使得学生苦不堪言。对此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对训练课目进行创新,结合专业健身教练训练方法。在训练热身方面,可以结合体操舞等形式开展,以锻炼学生肌肉柔韧性,同时还能够对其关节柔韧度和控制力进行充分强化,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热身情绪[7]。
另外,在训练场上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哑铃、甩绳、拉力器、腹轮机等建设器材,通过新训练方法和新器材,让学生能够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并且在传统引体向上训练中,以为苦练不仅无法提高效果,还会出现训练上,对此可以降低训练难度,借助甩绳提高展示兴趣,促使其感觉力量训练非常简单,进而通过此种方法帮助学生储备引体向上训练中所需肌力,并将训练强度逐渐增加,将阶梯式训练方法融入到传统科目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训练课目技术动作,还能够充分减少训练伤。
体育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举轮胎课目,该课目涵盖弯举、推胸、硬拉以及深蹲等传统课目内容。之后体育教师为学生进行技术动作演示,让学生了解这些动作,之后让学生进行训练。此种趣味性训练促使学生训练热情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在训练中结合对抗比赛,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翻轮胎竞赛,使其能够通过此种方式互相鼓励,并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8]。
对于传统训练课目,其中一些方法较为盲目,无法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同时还会造成训练伤病问题,致使学生产生厌训以及怕训等心理。而通过对课目进行创新,能够提高学生体训科学性。与传统课目相比,虽然此种训练的量大、标准高,然而具有良好竞技性与趣味性,通过此种训练能够保证学生考核成绩达标。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中,体能训练属于重要内容,然而在开展体训活动时,还存在训练理念不牢、组训能力不强、训练内容单调等问题,对此,相关高校应该积极通过树立正确训练观念、提升科学组训能力以及不断创新训练课目等策略进行优化,充分激发学生训练热情。
参考文献
[1] 张培勇.浅谈公安消防部队如何科学组织体能训练[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7,29(06):109-114.
[2] 黄宝宏.对新形势下军人体能训练的思考[J].军事体育学报,2018,37(03):1-4+12.
[3] 牛森,赵焕彬. 功能性训练促进我国新兵军事体能发展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19(8):213-214.
[4] 宋鑫平,邱国俊,魏丽杰.新生体能训练模块化构建[J].军事体育学报,2017,36(04):29-31.
[5] 张迪. 战友,你真懂体能训练吗?[J]. 解放军生活,2019(1):256-257.
[6] 骆德荣,石锦来.扎实推进军队院校军事基础实战化教学训练创新[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33(02):138.
[7] 戴金东.加强基层部队军事體育训练骨干培养的思考[J].军事体育学报,2017,36(03):117-118.
[8] 沈震,王雷.系统论视域下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控制系统及其可控性分析[J].军事体育学报,2018,37(01):30-32+37.
关键词:高校学生;科学组织;体能训练;
前言:
我国高校主要培养传统工程技术以及专业类型人才,所以学生培养方式较为传统,在训练期间,学生主要将精力与时间投入到文化课程学习中,所以其体能并不理想。而在高校教育工作中体能属于关键环节,对适应现代化建設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法》强调:学校与教育部门需要在教育中体现体育作用,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所以体能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法律意义。
1体能概念
体能,是指体育活动中人体器官机能的实际水平,涵盖柔韧性、耐力、灵敏、速度以及力量等素质以及支撑、攀登、跑等活动能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体能概念不断革新,本文中的体能是指个体通过训练提高自身运动素质、身体机能以及形态等运动能力[1]。
体能可以为学生开展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并保证其能够将战斗力以及工作技能等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分析近年的社会发展形势能够发现,基于信息化背景,虽然专业知识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而体能对相关技术发挥作用有着直接影响。所以我国各个高校对于学生体训工作较为重视,比如,北京大学设置了专门的体训基地和实验室。
高校学生的体能主要指,其在完成自身学业过程中,通过训练提高自身心力、脑力以及融合力等生物学能力,进而在艰苦卓绝、复杂条件下,能够完成上级的任务命令。
1 高校学生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1.1训练理念不牢
对于体能训练学生均能接受,然而在长期重复性训练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定枯燥感,对其思想观念产生严重影响,同时在自身专业以及体能训练方面形成误区,认为在科技快速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以及专业知识才是现代职场主要竞争优势,一些学生认为学好自身本专业知识的作用要远远高于体能训练,对于高校的常规体能训练存在忽视问题[2]。同时,在高校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学生产生训练压力之后,缺少释放的渠道,使得学生压力不断积累,最后产生抵触训练的心理,对学生体能训练质量和效率产生严重影响。另外,学生并不了解体能训练意义,致使其在体能训练时,无法对自身受益方面进行充分领悟,只是认为在体能训练中会使自己受伤、身体更加疲劳,在思想层面开始抵触体能训练,对高校体训产生造成较大影响。
1.2组训能力不强
在部分学院中,学生体训活动缺少系统性计划,并对针对新生、一年级生以及二年级生等的体训展开科学规划。对于较远需要对想新生在各个时期的训练重点加以明确,合理制定训练手段,对新生身体特征进行充分了解,初步计划在短时间内做要达到的训练目标。并根据体训具体时间,对一年级生、二年级生等学生体训水平进行动态考查,在开展同一训练活动时,应该积极对学生个性化特点进行充分考虑,不能将同一种训练模式运用于所有学生身上,对学生具体提升情况加以考虑。
在组训程序方面,应该对每次科目目标进行考虑,对大肌肉群与小肌肉群训练次序进行充分考虑,并对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在各个阶段的重点内容、训练恢复时间等方面加以注意,不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并且会造成伤病问题。体育教师一般均是将班级作为单位开展训练活动,开展个人、分班、分组以及集体训练,需要结合初始水平科学设置分层训练,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位一组,最后对个人提升情况进行比较。
1.3训练内容单调
一些学生认为,在体能训练中以力量和跑为主。在跑训练方面涵盖5km、3km、负重跑、400m障碍、折返跑、短跑等内容。在力量训练方面主要涵盖深蹲、拆弹、单双杆、俯卧撑以及仰卧起坐等内容[3]。高校体训与耐力跑基本相似,或是简化为5km跑、引体向上以及俯卧撑。部分高校在一天中的主要训练内容基本上为早上30min晨跑,主要是牵拉热身和跑步训练各一刻钟。上午进行操课,一般涵盖战术动作、障碍以及长跑等内容。下午操主要是10m跑或是5kem跑,之后开展力量训练。在高校中体训练时间较为充足,并且具备现代化健身馆,然而训练内容以及形式等较为单调。
要想保证学生体能训练具有实战化意义,应该对体训为实战提供服务的认识进行确立,应该将体训一般性锻炼转变为专业体训。不能以考核内容为基础,人的身体系统非常复杂,不应该仅仅以5km成绩、引体向上成绩以及俯卧撑成绩等为标准。高校应该对实战化需求进行充分考虑,以基本动作为切入点,对学生专业的动作进行分析,促使体能训练能够满足作战需要[4]。
2 体能训练解决策略
2.1树立正确训练观念
(1)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认识。应该借助科学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紧迫感与优化意识得到充分强化,对体能训练作用进行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积极奉献信念,让学生了解投身于祖国建设代表着奉献与牺牲,既然选择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身力量,则应该具备良好吃苦精神。认识到只有在不断训练中才能够促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充分强化,进而充分适应未来国际发展需要,使其体能训练动力得到强化。应该将党支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为指导,促使现代化社会建设和学生发展得到有机结合。对其予以充分信任,使其使命意识得到充分强化,进而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巨大创造性。
(2)减少压力,排除惰性。为了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其训练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相关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帮助其克服惰性、缓解压力。毕业联考的标准逐年增加、学生专业学习任务日益增加,一些学生训练水平低,然而一些科目具有较高风险等因素,使得一些学生,特别是四年级学生的体训压力不断增加。在此种负面影响因素作用下,对学生体训水平提升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借助强化医保、体训辅导、文化活动以及优化训练环境等加以解决,进而环节学生体训压力,提高体训质量[5]。另外,一些学生在年级增长过程中,其老生思想也随之增长,虽然面临多方面压力,然而训练态度较为消极,自身训练水平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所以需要帮助此类学生环境体训压力,同时应该借助奖惩与教育引导等手段提高管理力度,促使其能够端正训练态度,将此类学生往日激情充分调动起来。 2.2提升科学组训能力
选择科学手段的基础是能够客观了解实际情况。在学生与干部方面,可以通过谈心方法,也可以在生活中进行交流,全方位掌握学生思想,保证训练与体训实情具有贴合性。合理分析体训目的、个人特点、专业特点等在学生训练水平方面造成的影响,针对具体问题应该制定针对性策略,进而导致相关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促进组训效果进而提高学生体训能力。
另外,为了保证组训能力得到充分提升,应该积极培养组训人才,学院开展学院干部编配时,应该将组训能力作为关键指标。正式任职前,应该开展岗前培训工作,对其科学组训以及选择训练内容的方法等展开辅导。若是条件允许,应该积极参考国际高校训练手段,为每个学生安排专属体能教练,为学生安排、实施训练内容。
提高训练的系统性以及计划性。训练中心应该对训练重点,组织经验丰富的教练和体育专业人员,以文化课程表为前提,合理制定半年度或是年度体训计划方案,同时向学生们下发。计划表需要将训练原则作为基础,并根据不对实际需求、学院课程设施等情况,所制定的长期、系统性计划,促使组训更加科学与全面,充分促进训练质量[6]。
以生理学层面开展训练设置。通过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只有在合理负荷强度与负荷量保障下,才能够保证学生掌握相关技术以及改善自身形态机能。一些集体在负荷方面具有一定适应性,若是始终维持此种负荷状态,则负荷难以发挥刺激性作用,如果不提高负荷强度,则学生机能水平也不会充分提升甚至存在健康隐患。所以,还应该对训练负荷进行科学安排。
2.3不断创新训练课目
在传统俯卧撑与引体向上等训练课目中,若是学生成绩没有达标,体育教师会让其撑着或是吊着,使得学生苦不堪言。对此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对训练课目进行创新,结合专业健身教练训练方法。在训练热身方面,可以结合体操舞等形式开展,以锻炼学生肌肉柔韧性,同时还能够对其关节柔韧度和控制力进行充分强化,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热身情绪[7]。
另外,在训练场上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哑铃、甩绳、拉力器、腹轮机等建设器材,通过新训练方法和新器材,让学生能够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并且在传统引体向上训练中,以为苦练不仅无法提高效果,还会出现训练上,对此可以降低训练难度,借助甩绳提高展示兴趣,促使其感觉力量训练非常简单,进而通过此种方法帮助学生储备引体向上训练中所需肌力,并将训练强度逐渐增加,将阶梯式训练方法融入到传统科目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训练课目技术动作,还能够充分减少训练伤。
体育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举轮胎课目,该课目涵盖弯举、推胸、硬拉以及深蹲等传统课目内容。之后体育教师为学生进行技术动作演示,让学生了解这些动作,之后让学生进行训练。此种趣味性训练促使学生训练热情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在训练中结合对抗比赛,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翻轮胎竞赛,使其能够通过此种方式互相鼓励,并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8]。
对于传统训练课目,其中一些方法较为盲目,无法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同时还会造成训练伤病问题,致使学生产生厌训以及怕训等心理。而通过对课目进行创新,能够提高学生体训科学性。与传统课目相比,虽然此种训练的量大、标准高,然而具有良好竞技性与趣味性,通过此种训练能够保证学生考核成绩达标。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中,体能训练属于重要内容,然而在开展体训活动时,还存在训练理念不牢、组训能力不强、训练内容单调等问题,对此,相关高校应该积极通过树立正确训练观念、提升科学组训能力以及不断创新训练课目等策略进行优化,充分激发学生训练热情。
参考文献
[1] 张培勇.浅谈公安消防部队如何科学组织体能训练[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7,29(06):109-114.
[2] 黄宝宏.对新形势下军人体能训练的思考[J].军事体育学报,2018,37(03):1-4+12.
[3] 牛森,赵焕彬. 功能性训练促进我国新兵军事体能发展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19(8):213-214.
[4] 宋鑫平,邱国俊,魏丽杰.新生体能训练模块化构建[J].军事体育学报,2017,36(04):29-31.
[5] 张迪. 战友,你真懂体能训练吗?[J]. 解放军生活,2019(1):256-257.
[6] 骆德荣,石锦来.扎实推进军队院校军事基础实战化教学训练创新[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33(02):138.
[7] 戴金东.加强基层部队军事體育训练骨干培养的思考[J].军事体育学报,2017,36(03):117-118.
[8] 沈震,王雷.系统论视域下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控制系统及其可控性分析[J].军事体育学报,2018,37(01):30-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