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趣味性渐渐地淡去了,学生自然会不喜欢数学,情况不容乐观。作为小学教师,为学生构建灵动的数学活动,让数学灵动起来,创造灵动的数学活动平台,积累灵动的数学活动经验,让他们在活动中爱上数学,爱上学习,让数学课堂快乐起来,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维
数学经验的积累是从每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中逐渐提升的。灵动的数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在“动”而不是“想”。学生必须尝试,在尝试过程中,经历各种困难,想各种办法。
一、数学之灵动在于活动,学生之灵动在于思考
打破机械数学,创造灵动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构建灵动的数学活动,帮助孩子实行灵动的数学活动。成功了,构建数学学习经验,失败了,体验不同的情绪,让孩子们感受数学只限于课本的短板,感受突破课本数学思维定式的游戏方法。教师构建灵动的数学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解答哪一道题,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么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待数学和知识的态度。所以,灵动的数学活动以及灵动的数学活动游戏会让孩子们脑洞大开,体验失败,感悟数学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课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仅靠纸和笔,还需要动脑筋,从而感悟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
案例一,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9页“9加几”的教学:
教材主题图呈现了如下情境:盒子里放着9瓶,盒子外放了4瓶牛奶,启发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瓶?”学生通过主题图的认识,借助“加法意义”理解,认识到“一共有多少瓶”,就是将两部分牛奶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9 4
师:9 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
生:数出来的,9 4=13
师:除了用数的方法,还有其他能更快算出来的方法吗?把箱子外面的牛奶移一移,看有什么发现?
生:把外面的一瓶,移到盒子里,凑成了10瓶,再用10瓶加外面的3瓶,合起来是13瓶。
通过引导学生移动牛奶的操作,将静态的凑十法方法转化为学生动态的“算理”思维过程,让抽象思维转换成感性思维,让有趣的数学看得见,让有趣的数学摸得着,从而学会“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二、数学之灵动在于活动,学生之灵动在于情绪变化
数学课堂之所以枯燥无味,在于学生没有情感体验,数学课堂之所以机械单调,在于学生没有情绪波澜。那么,老师利用学生情绪波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则可以让数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堂风趣起来。
案例二,“至少”和“至多”的情感体验(人教版三年级上《有余数的除法》)。
又比如说,小学数学中有余数的除法“至少”和“至多”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构建灵动的数学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很有效的做法。
师:我们22个同学要乘船游玩,每条船上坐四个人,我们至少租用多少条船?
选择22个学生站出来,请同学依口令配合活动。
今天,这22个同学要乘船游完,每条船上坐四个人,他们至少要租用多少条船?
生:每四个人一组列队,列成五队,剩下两个同学。
师:租用多少条船呢?
生1:租用五条船!
剩下的两个学生显露气愤之色,学生哄笑。
师:大家为什么笑呢?
剩下的两个同学不满地说:“我们也想玩!”同学又笑。
师: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生:租用六条船!
师:真好,这就是数学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差别。在算式中我们只能体现商和余数,但实际生活却要考虑这两个同学的想法哦!
这个教学活动,利用被剩余的两个同学的情緒来解决“至少”的问题。随着孩子们的哄笑,这个问题在“情感变化”中被吸收。
三、数学之灵动在于活动,学生之灵动在于悬念牵引
灵动的数学活动的应用需要悬念。课堂因悬念而起,也必须由悬念来推进。灵动的数学活动既能解答孩子们的好奇疑问,也将最为重要的知识点以活动的形式贯穿下去。
案例三:童话和活动结合,理解余数小于除数
同时,小学数学中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小于除数的理解也是很难。但是有效的灵动的数学活动将会给孩子们快乐的同时,轻松理解。
师:一日,悟空找来十五个桃子,要八戒分给师徒四个。八戒黑眼珠转了又转,说“每人两个桃子,剩下的我来吃”。善良的沙僧拿了两只桃子坐下来就要吃。谁知,悟空一个金箍棒扬起来,就要打八戒。大家都知道,孙悟空很聪明,你知道孙悟空为什么要打八戒吗?
生:看上去在笑,在思考。
在此教师利用童话故事,在第一时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
师:摆一摆,揭露八戒小聪明。
生:动手将桃子摆置分组,感受八戒小聪明。
师:为什么八戒挨打了?
生:他贪吃,给别人分的少,给自己的多。
师:你帮八戒改正错误吧!
生:重新摆置分配。
师:这里八戒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八戒分了桃子后,剩余的桃子数字要尽然大于分桃子的人数。也就是说,余数尽然大于除数。所以,老师要告诉小朋友,千万不可以学贪吃的八戒,要分到不能再分为止。
师:也就是说,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余数小于除数。
有余数除法的重要性不只是体现在算术计算中,而且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工具。以八戒为例,给孩子们宽容大度的情感教育。所以,灵动的数学活动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教会学生学会算题,而应该充分重视其情感和道德价值,重视其学习体验,彰显数学之学术之外的意义。同时,悬念的牵引让学生步步紧追老师,让学生紧锣密鼓地思考,让课堂灵动,让学生灵动。
学生不喜欢抽象思维,而老师的创造力就在于将抽象思维变成实例,变成可感知触摸的“可见知识”。让灵动的数学活动贯穿每一节课,让快乐贯穿每一节课,让学生爱上“上学”,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吕威.“从做中学”之我见[J].教育新论,2011.
[2]陈德.当代数学教育活动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85.
[3]袁国.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84.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维
数学经验的积累是从每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中逐渐提升的。灵动的数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在“动”而不是“想”。学生必须尝试,在尝试过程中,经历各种困难,想各种办法。
一、数学之灵动在于活动,学生之灵动在于思考
打破机械数学,创造灵动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构建灵动的数学活动,帮助孩子实行灵动的数学活动。成功了,构建数学学习经验,失败了,体验不同的情绪,让孩子们感受数学只限于课本的短板,感受突破课本数学思维定式的游戏方法。教师构建灵动的数学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解答哪一道题,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么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待数学和知识的态度。所以,灵动的数学活动以及灵动的数学活动游戏会让孩子们脑洞大开,体验失败,感悟数学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课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仅靠纸和笔,还需要动脑筋,从而感悟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
案例一,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9页“9加几”的教学:
教材主题图呈现了如下情境:盒子里放着9瓶,盒子外放了4瓶牛奶,启发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瓶?”学生通过主题图的认识,借助“加法意义”理解,认识到“一共有多少瓶”,就是将两部分牛奶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9 4
师:9 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
生:数出来的,9 4=13
师:除了用数的方法,还有其他能更快算出来的方法吗?把箱子外面的牛奶移一移,看有什么发现?
生:把外面的一瓶,移到盒子里,凑成了10瓶,再用10瓶加外面的3瓶,合起来是13瓶。
通过引导学生移动牛奶的操作,将静态的凑十法方法转化为学生动态的“算理”思维过程,让抽象思维转换成感性思维,让有趣的数学看得见,让有趣的数学摸得着,从而学会“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二、数学之灵动在于活动,学生之灵动在于情绪变化
数学课堂之所以枯燥无味,在于学生没有情感体验,数学课堂之所以机械单调,在于学生没有情绪波澜。那么,老师利用学生情绪波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则可以让数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堂风趣起来。
案例二,“至少”和“至多”的情感体验(人教版三年级上《有余数的除法》)。
又比如说,小学数学中有余数的除法“至少”和“至多”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构建灵动的数学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很有效的做法。
师:我们22个同学要乘船游玩,每条船上坐四个人,我们至少租用多少条船?
选择22个学生站出来,请同学依口令配合活动。
今天,这22个同学要乘船游完,每条船上坐四个人,他们至少要租用多少条船?
生:每四个人一组列队,列成五队,剩下两个同学。
师:租用多少条船呢?
生1:租用五条船!
剩下的两个学生显露气愤之色,学生哄笑。
师:大家为什么笑呢?
剩下的两个同学不满地说:“我们也想玩!”同学又笑。
师: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生:租用六条船!
师:真好,这就是数学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差别。在算式中我们只能体现商和余数,但实际生活却要考虑这两个同学的想法哦!
这个教学活动,利用被剩余的两个同学的情緒来解决“至少”的问题。随着孩子们的哄笑,这个问题在“情感变化”中被吸收。
三、数学之灵动在于活动,学生之灵动在于悬念牵引
灵动的数学活动的应用需要悬念。课堂因悬念而起,也必须由悬念来推进。灵动的数学活动既能解答孩子们的好奇疑问,也将最为重要的知识点以活动的形式贯穿下去。
案例三:童话和活动结合,理解余数小于除数
同时,小学数学中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小于除数的理解也是很难。但是有效的灵动的数学活动将会给孩子们快乐的同时,轻松理解。
师:一日,悟空找来十五个桃子,要八戒分给师徒四个。八戒黑眼珠转了又转,说“每人两个桃子,剩下的我来吃”。善良的沙僧拿了两只桃子坐下来就要吃。谁知,悟空一个金箍棒扬起来,就要打八戒。大家都知道,孙悟空很聪明,你知道孙悟空为什么要打八戒吗?
生:看上去在笑,在思考。
在此教师利用童话故事,在第一时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
师:摆一摆,揭露八戒小聪明。
生:动手将桃子摆置分组,感受八戒小聪明。
师:为什么八戒挨打了?
生:他贪吃,给别人分的少,给自己的多。
师:你帮八戒改正错误吧!
生:重新摆置分配。
师:这里八戒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八戒分了桃子后,剩余的桃子数字要尽然大于分桃子的人数。也就是说,余数尽然大于除数。所以,老师要告诉小朋友,千万不可以学贪吃的八戒,要分到不能再分为止。
师:也就是说,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余数小于除数。
有余数除法的重要性不只是体现在算术计算中,而且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工具。以八戒为例,给孩子们宽容大度的情感教育。所以,灵动的数学活动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教会学生学会算题,而应该充分重视其情感和道德价值,重视其学习体验,彰显数学之学术之外的意义。同时,悬念的牵引让学生步步紧追老师,让学生紧锣密鼓地思考,让课堂灵动,让学生灵动。
学生不喜欢抽象思维,而老师的创造力就在于将抽象思维变成实例,变成可感知触摸的“可见知识”。让灵动的数学活动贯穿每一节课,让快乐贯穿每一节课,让学生爱上“上学”,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吕威.“从做中学”之我见[J].教育新论,2011.
[2]陈德.当代数学教育活动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85.
[3]袁国.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