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网络技术不断深入人类生产生活的背景下,在国家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部署下,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路径亟待优化。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呈现整体效果一般,网络空间亟须净化的态势。以系统观为指导,从顶层设计、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媒介渠道、传播内容、教育环境、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提出网络育人路径优化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网络育人 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2.062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 technology deepening in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and the deployment of the state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work path of network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s to be optimized.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effect of network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general, and the cyberspace needs to be purified. Guided by the system view,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network education path from the top-level design, education subject, education object, media channel, communication content, education environment,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other aspect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twork education; path optimization
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网络育人”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要求通过网络育人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再次提出要加强网络育人,网络育人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如何通过网络育人路径优化,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增强育人实效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1 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现状
为更好把握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现状,我们通过大量文献梳理和师生访谈,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设计出《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现状研究问卷》(图1),并向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包含教学科研岗(辅导员)、教学科研岗(非辅导员)、管理岗、教辅岗等在内的教师及大一、大二、大三全专业学生发放了问卷,共回收有效教师版问卷79份,有效学生版问卷2208份。
1.1网络育人整体效果一般,网络空间亟须净化
调查对象对网络育人效果认同度一般。在“您认为学校网络育人效果如何?”一题中, 30.03%的学生回答一般,高达53.16%的教师也选择了一般。同时,32.38%的学生和31.65%的教师认为目前校园网络空间很需要净化,33.24%的学生和44.3%的教师认为目前校园网络空间需要净化。网络育人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1.2网络育人队伍水平较好,育人主体较为单一
在网络育人队伍水平的问题上,70.97%的学生和41.77%%的教师认为很好或好,认可度较高。在队伍结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网络技术四个构成网络队伍水平的要素中,政治素质认可度最高,网络技术认可度最低,各要素均衡度不高。调查对象普遍认为网络育人主体集中在辅导员队伍,在被问及“您认为目前哪些人在为守护好大学校园网络精神家园做出努力?”时,70.24%的学生和89.87%的教师在11个选项中选择了辅导员。
1.3高职学生网络素养一般,网络育人參与度低
在探讨高职学生网络素养时,58.23%的教师认为一般,学生网络素养有待提升。48.1%的教师认为学生既应该是网络育人的受教育者,也应该与教育者合作推动网络育人,而针对学生的调研显示,30.39%的学生没有参与到网络育人中来,56.07%的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参与到网络育人中,仅有13.54%的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与教育者合作推动网络育人。
1.4高频媒介师生较为一致,思政引领尚待加强
师生媒介使用习惯较一致,我们设置了11个热门媒介选项,对选择使用频率很高或高选项的调研对象加和,发现排名前五的媒介中,师生有4个相同。评价学校新媒体平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时,38.36%的学生选择了很好,40.22%的学生选择了好,他们认为学校的新媒体平台相较于其他新媒体平台,在思想政治的引领上做得好一些。59.49%的教师选择了一般,他们认为尽管学校新媒体平台发挥了一定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但还不够。 1.5教师对学生内容喜好了解度较高,媒体质量差异较大
关于网络文化内容,当问及学生喜爱的网络文化产品类型时,师生选择排序仅两项发生对调。在回答网络平台文化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时,师生的选择排序较为接近,其中排名第一的均为学校官方微信。调研媒体内容质量发现,师生均认为在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方面最需要提高的网络平台是微信和抖音,相对不需要提高的是易班。学生认为校园新媒体中对其学习、生活服务力最强的平台是学校官方微信,中国大学生在线、学校今日头条号、其他学生组织新媒体则相对弱一些。
1.6育人氛围师生感知差异较大,反馈评价机制力度不一
在育人氛围方面,师生对学校营造的网络育人氛围所产生的影响认同度较高,74.68%的学生和56.96%的教师选择了很有用或有用。问及学校和学院在网络育人方面的态度氛围时,师生感受上差异较大,80%左右的学生认为态度氛围很好或好,但高达一半的教师认为一般。在反馈和评价机制方面,学校对学生端的建设力度大于教师端。关于反馈渠道,31.2%的学生认为有很多,51.27%的学生认为有一些,11.39%的教师认为有很多,54.43%认为有一些;问及网络成果评价机制,49.05%的学生认为有且比较合理,40.51的教师表示没有。
2 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路径优化策略
网络时代的世界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合成,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虚拟世界的成效。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育人空间,不断优化网络育人路径,需要统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促进各个部分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把关各个环节,在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传播内容、媒介渠道、传播效果、教育环境等方面着好力、使好劲。
2.1 谋划顶层设计,构建长效机制
通过顶层设计与长效机制推动全校实现理念一致、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提高在高校网络育人工作中的政治站位;加强党的思想领导,提高育人主体对网络育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三全育人”理念;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加大对育人资源具体运转的管理协调,优选配齐各类教育资源。
二是突出激励考核。职称评审引领,将网络育人成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职称评审条件;优秀先进评选引领,在优秀教职工表彰中,设立网络育人专项或将网络育人业绩纳入评选指标;考核奖励引领,在年度业绩考核中加入网络育人项目,体现网络育人奖励。
三是注重培育创新。专项资金支持,划拨专项资金支持网络育人工作开展;专项计划支持,设置网络育人研究专项课题、精品项目、辅导员工作室等计划支持;典型案例打造,在网络育人研究与实践项目中选树典型,重点培育,产生示范激励效应。
2.2 提升队伍水平,丰富育人主体
优化构成网络队伍水平的各要素,调动校内师生,联动校外主体,壮大网络育人力量。
一是把牢政治方向。把好政治关,把政治素质作为队伍选拔硬约束、硬要求、硬杠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理论武装统领网络育人工作,增强队伍“四个意识”,确保正确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对队伍思想变化的动态分析,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二是提升技术技能。着力技术提升,广泛吸纳熟悉网络技术的师生,加强技能培训,重点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业务培训,促进队伍掌握网络传播特点和规律;关注网络素养,提高队伍信息洞察力和敏锐度,提升对网络信息进行理解、分析、处理、评价的能力。
三是丰富育人主体。打造网格化队伍,构建以学工队伍和学生骨干为主,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格局;选塑网络名师,遴选线上线下有影响力的名师,或技术技能强、或学术造诣高、或网络业务精,打造“意见领袖”;联动家社力量,与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媒体、家庭共同营造良好网络大环境。
2.3 提高学生素养,引导学生参与
制定提升学生网络素养方案,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间性特点,引导学生成为网络育人主体。
一是构建网络素养培养体系。构建课程体系,递进式加深课程内容,传承中小学内容体系;构建课内外活动体系,针对形势变化设计网络素养活动体系;构建融合创新体系,将网络素养融入其他课程,融入第二课堂,融入实践之中。
二是发挥朋辈榜样作用。发挥骨干作用,优化学生干部队伍,发挥骨干先进带头作用;树立优秀典型,发掘在网络文化、技术等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开展朋辈教育活动,将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潜移默化感染学生,使其重视网络素养提升。
三是提升学生主体自觉性。完善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网络育人工作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加强师生交流,通过网络名师的讲座、与学生的座谈等,同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网络育人的重要意义。
2.4 发挥平台作用,加強思政引领
分平台制定优化措施,把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推定网络育人良好生态形成。
一是遴选优质平台。确定遴选指标,统筹考虑平台政策倾向、使用率、吸引力、服务力等综合因素,筛选合理指标;全面深入调研,甄别重点平台,选出一批优质平台;实施重点打造,在人力、财力、物力上重点支持优质平台打造,将其打造为有广泛影响力的平台。
二是主动抢占阵地。瞄准常用平台,在遴选的优质平台之外,还有一些学生经常使用的平台,需要加大关注力度;展开精耕细作,逐步在这些平台发布主流声音,奏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三是强化思政元素。坚持“互联网+思政”理念,强化网上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激励“互联网+思政“创新,让思政元素渗透网络平台。
2.5 把握客体特征,打造精品内容
遵循“内容为王”建设规律,既要产出优质内容,又要把控风险。 一是注重用户体验。贴近学生兴趣,积极研发青年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精品;强化内容创新,紧密结合时代热点、时代精神,凝练产品特色。
二是细分平台内容。细分内容风格,或严肃,或活泼,分平台进行特定或综合风格定位;细分内容形式,如抖音以视频为主,微信以图文结合为主,要根据平台进行细分;细分内容类别,对内容类别如:新闻型、知识类、故事类、励志类、案例类、研究类等进行统筹策划。
三是深化舆情管理。展开舆情研究,提升网络舆情发现力、研判力;加强舆情把控,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引导、风险防范与应急预控相结合,提升网上舆情处置力。
2.6 浓厚育人氛围,强化评价机制
抓住氛围营造和评价机制软硬“两只手”,营造良好网络育人环境。
一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加强网络道德文明建设,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加大网络文化作品供应,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信息需求。
二是立足虚实两个维度。立足虚拟网络维度,研究网络特点,把握网络规律,解决网上问题;立足现实世界维度,把线上线下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强化互动性、共享性。
三是抓好师生两条评价线。抓好教职工网络育人评价机制线,在教师端用大劲,使大力,切实调动广大教师网络育人工作积极性;抓好学生网络文化评价机制线,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继续鼓励学生提升素质、发挥才智贡献优秀网络文化内容。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优化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路径,不能仅从某一点、某一線出发,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顶层设计、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媒介渠道、传播内容、教育环境、评价机制等各个环节理顺关系链,找准着力点,从而守护好高职学生网络精神家园。
资助基金: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立项项目 “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062047,主持人:刘逸舲)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5/15/content- 5511831.htm.
[2] 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网络育人 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2.062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 technology deepening in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and the deployment of the state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work path of network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s to be optimized.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effect of network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general, and the cyberspace needs to be purified. Guided by the system view,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network education path from the top-level design, education subject, education object, media channel, communication content, education environment,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other aspect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twork education; path optimization
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网络育人”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要求通过网络育人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再次提出要加强网络育人,网络育人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如何通过网络育人路径优化,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增强育人实效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1 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的现状
为更好把握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育人现状,我们通过大量文献梳理和师生访谈,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设计出《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现状研究问卷》(图1),并向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包含教学科研岗(辅导员)、教学科研岗(非辅导员)、管理岗、教辅岗等在内的教师及大一、大二、大三全专业学生发放了问卷,共回收有效教师版问卷79份,有效学生版问卷2208份。
1.1网络育人整体效果一般,网络空间亟须净化
调查对象对网络育人效果认同度一般。在“您认为学校网络育人效果如何?”一题中, 30.03%的学生回答一般,高达53.16%的教师也选择了一般。同时,32.38%的学生和31.65%的教师认为目前校园网络空间很需要净化,33.24%的学生和44.3%的教师认为目前校园网络空间需要净化。网络育人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1.2网络育人队伍水平较好,育人主体较为单一
在网络育人队伍水平的问题上,70.97%的学生和41.77%%的教师认为很好或好,认可度较高。在队伍结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网络技术四个构成网络队伍水平的要素中,政治素质认可度最高,网络技术认可度最低,各要素均衡度不高。调查对象普遍认为网络育人主体集中在辅导员队伍,在被问及“您认为目前哪些人在为守护好大学校园网络精神家园做出努力?”时,70.24%的学生和89.87%的教师在11个选项中选择了辅导员。
1.3高职学生网络素养一般,网络育人參与度低
在探讨高职学生网络素养时,58.23%的教师认为一般,学生网络素养有待提升。48.1%的教师认为学生既应该是网络育人的受教育者,也应该与教育者合作推动网络育人,而针对学生的调研显示,30.39%的学生没有参与到网络育人中来,56.07%的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参与到网络育人中,仅有13.54%的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与教育者合作推动网络育人。
1.4高频媒介师生较为一致,思政引领尚待加强
师生媒介使用习惯较一致,我们设置了11个热门媒介选项,对选择使用频率很高或高选项的调研对象加和,发现排名前五的媒介中,师生有4个相同。评价学校新媒体平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时,38.36%的学生选择了很好,40.22%的学生选择了好,他们认为学校的新媒体平台相较于其他新媒体平台,在思想政治的引领上做得好一些。59.49%的教师选择了一般,他们认为尽管学校新媒体平台发挥了一定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但还不够。 1.5教师对学生内容喜好了解度较高,媒体质量差异较大
关于网络文化内容,当问及学生喜爱的网络文化产品类型时,师生选择排序仅两项发生对调。在回答网络平台文化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时,师生的选择排序较为接近,其中排名第一的均为学校官方微信。调研媒体内容质量发现,师生均认为在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方面最需要提高的网络平台是微信和抖音,相对不需要提高的是易班。学生认为校园新媒体中对其学习、生活服务力最强的平台是学校官方微信,中国大学生在线、学校今日头条号、其他学生组织新媒体则相对弱一些。
1.6育人氛围师生感知差异较大,反馈评价机制力度不一
在育人氛围方面,师生对学校营造的网络育人氛围所产生的影响认同度较高,74.68%的学生和56.96%的教师选择了很有用或有用。问及学校和学院在网络育人方面的态度氛围时,师生感受上差异较大,80%左右的学生认为态度氛围很好或好,但高达一半的教师认为一般。在反馈和评价机制方面,学校对学生端的建设力度大于教师端。关于反馈渠道,31.2%的学生认为有很多,51.27%的学生认为有一些,11.39%的教师认为有很多,54.43%认为有一些;问及网络成果评价机制,49.05%的学生认为有且比较合理,40.51的教师表示没有。
2 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路径优化策略
网络时代的世界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合成,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虚拟世界的成效。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育人空间,不断优化网络育人路径,需要统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促进各个部分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把关各个环节,在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传播内容、媒介渠道、传播效果、教育环境等方面着好力、使好劲。
2.1 谋划顶层设计,构建长效机制
通过顶层设计与长效机制推动全校实现理念一致、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提高在高校网络育人工作中的政治站位;加强党的思想领导,提高育人主体对网络育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三全育人”理念;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加大对育人资源具体运转的管理协调,优选配齐各类教育资源。
二是突出激励考核。职称评审引领,将网络育人成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职称评审条件;优秀先进评选引领,在优秀教职工表彰中,设立网络育人专项或将网络育人业绩纳入评选指标;考核奖励引领,在年度业绩考核中加入网络育人项目,体现网络育人奖励。
三是注重培育创新。专项资金支持,划拨专项资金支持网络育人工作开展;专项计划支持,设置网络育人研究专项课题、精品项目、辅导员工作室等计划支持;典型案例打造,在网络育人研究与实践项目中选树典型,重点培育,产生示范激励效应。
2.2 提升队伍水平,丰富育人主体
优化构成网络队伍水平的各要素,调动校内师生,联动校外主体,壮大网络育人力量。
一是把牢政治方向。把好政治关,把政治素质作为队伍选拔硬约束、硬要求、硬杠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理论武装统领网络育人工作,增强队伍“四个意识”,确保正确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对队伍思想变化的动态分析,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二是提升技术技能。着力技术提升,广泛吸纳熟悉网络技术的师生,加强技能培训,重点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业务培训,促进队伍掌握网络传播特点和规律;关注网络素养,提高队伍信息洞察力和敏锐度,提升对网络信息进行理解、分析、处理、评价的能力。
三是丰富育人主体。打造网格化队伍,构建以学工队伍和学生骨干为主,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格局;选塑网络名师,遴选线上线下有影响力的名师,或技术技能强、或学术造诣高、或网络业务精,打造“意见领袖”;联动家社力量,与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媒体、家庭共同营造良好网络大环境。
2.3 提高学生素养,引导学生参与
制定提升学生网络素养方案,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间性特点,引导学生成为网络育人主体。
一是构建网络素养培养体系。构建课程体系,递进式加深课程内容,传承中小学内容体系;构建课内外活动体系,针对形势变化设计网络素养活动体系;构建融合创新体系,将网络素养融入其他课程,融入第二课堂,融入实践之中。
二是发挥朋辈榜样作用。发挥骨干作用,优化学生干部队伍,发挥骨干先进带头作用;树立优秀典型,发掘在网络文化、技术等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开展朋辈教育活动,将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潜移默化感染学生,使其重视网络素养提升。
三是提升学生主体自觉性。完善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网络育人工作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加强师生交流,通过网络名师的讲座、与学生的座谈等,同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网络育人的重要意义。
2.4 发挥平台作用,加強思政引领
分平台制定优化措施,把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推定网络育人良好生态形成。
一是遴选优质平台。确定遴选指标,统筹考虑平台政策倾向、使用率、吸引力、服务力等综合因素,筛选合理指标;全面深入调研,甄别重点平台,选出一批优质平台;实施重点打造,在人力、财力、物力上重点支持优质平台打造,将其打造为有广泛影响力的平台。
二是主动抢占阵地。瞄准常用平台,在遴选的优质平台之外,还有一些学生经常使用的平台,需要加大关注力度;展开精耕细作,逐步在这些平台发布主流声音,奏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三是强化思政元素。坚持“互联网+思政”理念,强化网上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激励“互联网+思政“创新,让思政元素渗透网络平台。
2.5 把握客体特征,打造精品内容
遵循“内容为王”建设规律,既要产出优质内容,又要把控风险。 一是注重用户体验。贴近学生兴趣,积极研发青年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精品;强化内容创新,紧密结合时代热点、时代精神,凝练产品特色。
二是细分平台内容。细分内容风格,或严肃,或活泼,分平台进行特定或综合风格定位;细分内容形式,如抖音以视频为主,微信以图文结合为主,要根据平台进行细分;细分内容类别,对内容类别如:新闻型、知识类、故事类、励志类、案例类、研究类等进行统筹策划。
三是深化舆情管理。展开舆情研究,提升网络舆情发现力、研判力;加强舆情把控,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引导、风险防范与应急预控相结合,提升网上舆情处置力。
2.6 浓厚育人氛围,强化评价机制
抓住氛围营造和评价机制软硬“两只手”,营造良好网络育人环境。
一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加强网络道德文明建设,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加大网络文化作品供应,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信息需求。
二是立足虚实两个维度。立足虚拟网络维度,研究网络特点,把握网络规律,解决网上问题;立足现实世界维度,把线上线下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强化互动性、共享性。
三是抓好师生两条评价线。抓好教职工网络育人评价机制线,在教师端用大劲,使大力,切实调动广大教师网络育人工作积极性;抓好学生网络文化评价机制线,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继续鼓励学生提升素质、发挥才智贡献优秀网络文化内容。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优化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路径,不能仅从某一点、某一線出发,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顶层设计、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媒介渠道、传播内容、教育环境、评价机制等各个环节理顺关系链,找准着力点,从而守护好高职学生网络精神家园。
资助基金: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立项项目 “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062047,主持人:刘逸舲)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5/15/content- 5511831.htm.
[2] 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