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里捡到诗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上海的《新闻晨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一群文艺女青年在上海的地铁里发起了一场诗歌“闪读”活动,并将此活动称之为“在地铁里捡到诗”。朗诵的地点在地铁里,接受的对象是地铁乘客。
   为了搞好这次诗歌“闪读”活动,她们选择了200多首诗歌,打印出来,其中有徐志摩、普希金等人的知名作品,也有席慕容、海子、顾城等人的现代诗歌。她们决定在每趟列车上朗读一个主题的诗歌,如南京西路站至中山公园站的主题是“幸福”,选的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丁当的《房子》;中山公园站到宜山路站,则用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来讲述“童年”。此外,她们还准备了徐志摩、叶芝、舒婷等人关于爱情、生活方面的主题作品。在朗读诗歌的同时,她们还将印有诗歌的稿纸递给乘客,希望通过朗读这些耳熟能详的诗歌,让地铁上的乘客能情不自禁地随着她们朗读甚至背诵。对此,地铁中有的乘客反应漠然,有的感到新鲜诧异,但随后诗歌“粉丝”加入进来了,诗歌的“发烧友”开始了动人的朗读……
   “在地鐵里捡到诗”的活动,是一个地铁里的文化事件,也是一个诗歌艺术事件。地铁速度很快,这就好像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因为速度快,就会遗忘很多东西,或失去某种感受的能力。诗歌是需要时间的,朗读诗歌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地铁车厢朗读诗歌,在周日休闲的时光里,让人们放慢脚步,回到曾经的时光,唤起一些美好回忆,感受一些温情……这是文艺青年搞这个活动的初衷。
   不过,这个活动也招来了许多人的偏见,甚至讥讽。有人说她们搞的是一种流行的、时髦的行为艺术,有的说她们这“也许是想出名想昏了头”……每个人都有自由解读的权利,出现这样的论调,不足为奇,却总是让人觉得有一丝无奈。
   其实,诗歌进入地铁,已经有很多年了。早在20世纪80年代,伦敦大学讲师朱迪思率先发起了“地铁里的诗歌”活动,由此,莎士比亚、济慈等诗人的诗作呈现在地铁乘客面前。此后,这样的活动很快得到推广,英国其他城市以及巴黎、旧金山、悉尼、纽约、都柏林等都市都出现了这样的地铁诗歌朗读活动。
   2006年,英国驻华总领事馆和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在上海一、二号地铁举行“地铁诗歌”,展示了一批外国著名诗人的作品。2010年,上海又举办过一次“地铁诗歌”活动。2011年1月,北京地铁在四号线推出“四号诗歌坊”,一些当代诗歌作品被陈列在地铁车厢里。通过这种文化形式,诗歌文化得到了普及,地铁里的人们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有一位西方诗人曾说,在城市里,工作的千篇一律使人渴望非常的事件,这种生活和习俗,却使那些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如洪水一样泛滥,城市的文化越来越凋零,城市的心灵越来越苍白,人的性灵越来越世俗物质……但是我还是深深地觉得,一切影响人心灵的美好和永久的事物具有着一些天生的不能毁灭的力量,而诗歌就能给人这种力量。“在地铁里捡到诗”,便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心中那永远珍藏着的诗歌的种子,诗歌依旧可以在地铁里徜徉。
   (编辑 张黎 hope_sun@163.com)
其他文献
虽然2016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但是前一阵朋友圈又热聊起家长能不能打孩子。有家长说,当然不能打,这都什么时代了;有家长说,当然要打,小孩子懂什么,不重重惩戒一下他,他不长记性!比“反家暴法”更早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体罚违法,可还有这话题出来,可见现代家庭教育观念与整体环境的乏力。  体罚被禁止,反家暴更被立法。那今天的父母又当如何具足智慧,在新的机遇与挑
期刊
多次去园博园,因为“博”大,一直未走到最东边。前天又去,就直接从东边的门进去,才知道那边原来是很大的一片湿地,植物以芦苇和菖蒲为盛。  门口不多远,是一栋三层西式红楼,有浅浅池塘环绕,池塘里养着睡莲。已是秋天深处,睡莲也随着季节凋败了,午后的池塘萧瑟寂寥,却也十分清宁。  池塘上有木桥,可通向芦苇地中的木栈道。芦苇长在浅水里,木栈道纵横其中,弯弯曲曲,很有意境。  往木桥上走时,却见西式红楼后,有
期刊
对于苗族,也许你并不陌生,因为它是我国西南地区人数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这个民族分布广、支系多,各地苗族都有不同的自称。有的按妇女的衣服或头饰划分,有的以居住地作为称谓,诸为红苗、花苗、白苗、黑苗、青苗、长裙苗、短裙苗、花背苗、歪梳苗、喇叭苗以及清水苗、高地苗、八寨苗等等。但有一个支系是鲜为人知的,这就是贵州的长角苗。  仅剩五千余人  说不出我是怎么钟情于这个民族的,也许是那里依山傍水而建的房屋,
期刊
周末一个人在家把王梵瑞的新专辑《万重山》听完了,觉得很舒畅,然后又把他的第一张专辑《青春》也听了。回想起第一次听王梵瑞,还是在遥远的2006年。我尚记得那句懒洋洋的“时间一枪打在了我身上”,像是一张沐浴在阳光里满不在乎的脸,满满的都是青春的骄傲和不羁。那时年轻,虽然唱着“我什么呀都没了”,但觉得一切都是欣欣可爱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内心里还是觉得“该有的都会有的”。所以现在听来这样的歌,有点“
期刊
假如你失恋,咱俩凑一对吧  暖黄的光照进屋子,在地上铺洒出一层耀眼金子,陆美泽不由得动了下眉角。  “别动,要画歪了。”林屿森严厉斥责,陆美泽只得绷回原来严肃的表情,但她就是想笑,不仅因为黄昏的光景太美,更因为咫尺之间林屿森那张认真的脸,仿佛他眼前的是一件稀世珍宝,而他正小心翼翼地在上面雕刻美丽的图画——说得这么好听,其实就是化妆啦。  宋俊约了陆美泽看电影,她把所有小鹿乱撞般的心思都跟林屿森讲了
期刊
“饭在锅里,菜在微波炉里,我吃过了,你自己吃……”我面对着电脑,大声地招呼放学回家的儿子。   “老爸!老爸!”一会儿,儿子在身后喊。“有什么事,你就说吧。”我的目光仍没有离开电脑显示屏。“你一点都不关心我!”我被儿子这句话吓了一跳。我很惊讶,一年多来,我放弃了大部分工作,一直租房在他附近的中学陪读,怎么竟然到头来还落个“不关心”呢?   “你一天到晚盯着电脑,就不能回过头来看我一眼,和我面对
期刊
秋水为镜:最近,很多朋友说,讨厌这世界了。我十万分理解他们的心情。我们生活在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我们被种种乱象和不公击打着眼球和灵魂,被强制的扭曲和灌输摧残着幸福和自由。但我想说,映照万物的是你的心,是你灵魂深处的盼望和仰望,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各种泥坑会被你的梦泽填平。    安妮宝贝:走于刀刃上,一侧是叛逆之心,一侧是屈服之牺牲。真正的平衡不是抵抗取胜,而是心意归一,获得新的路。    刘希平:
期刊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这句白岩松说过的话,近日作为高考励志语出现在浙江永康一所中学的LED大屏幕上。和它一比,“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天生我材必有用”诸如此类的励志语就显得弱爆了。   这句话的励志效果如何,笔者不知道,不过多数网友认为:有高考你也未必拼得过富二代。高考再公平,也只提供了一种机会公平,无法保证结果公平。   曾几何时,人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把学位作为获取地位高
期刊
懵懂的色彩小达人   莉莉周的原名叫黄菲菲,“80后”的她出生在广州市一个工薪家庭里。从小,爸妈便采取放羊式的教育方法,给莉莉周足够的空间自由生长。也正因为这样,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她的脑子里有了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壤。   想法多了,积聚在脑子里,莉莉周就想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表达出来。那时候文字稚嫩,还没办法很好地表达,小小年纪的莉莉周就常常拿起画笔画东西,比如画有着蓝色光芒的太阳,有着金色灵魂的
期刊
2011年底,号称“户外奥斯卡”的加拿大班夫山地电影节“最佳自然环境影片奖”颁给了《家园》。《家园》的导演名叫乔乔,今年26岁。   一部4分多钟的片子,他拍了3年。为了拍这些生态纪录片,他卖掉了房子和车,还四处借钱,有人说他是个“疯子”,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哪里有野生动物,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是什么样的决心和意志支撑着这个年轻人?   拍生态纪录片,发现散文诗般的唯美   乔乔是乔家大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