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职业教育经过长期发展,在教育理论和学生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使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职业教育在如何 “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指导下,研究当前学生职业素养缺失问题,已成为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本文探讨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 就业导向 高职 学生职业素养
一、职业素养及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内涵
“素养”可以理解为“素质的养成”,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在从事专业技能学习和生产劳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较为稳定的职业道德与意志、职业行为和习惯等方面的素质是由职业的属性决定的对从业人员的能力、气质、人格等的要求。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指高职学校遵循职业发展和职业素养养成规律,对在校学生施加的与职业发展相关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目的是敦促学生养成初次就业和长期从业所需的心理和道德品质。
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职业素教育赋予了新的的内涵:第一,明确了人才定位,即技能型人才;第二,提出了人才标准,即培养高素质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第三,突出人才特色,即会学习、善沟通和协作,具有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实践、创造能力强的人。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学生重专业轻素质的思想严重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使得部分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片面的认为靠一张文凭和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就能敲开企业的大门,而没有意识到“学生如同学校生产的产品,是否合格由社会需求来决定”。多数高职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失去了正确思想的引导,职业观念淡薄,缺少学习动力,往往应付教学要求,对即将作为一名职业人的要求缺乏认识,没有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部分高职学生职业定位不准,对一线岗位的认识不充分,社会责任感不强,又缺乏诚信意识,基于“90”后的特点,自律意识差,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责任,往往过分的追求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中遇到挫折的选择就是跳槽,拒绝正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90”后的学生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就是——不会合作,他们在企业中很难融入到团队中,合作意识差,难以适应团队合作项目的要求,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主动性差;少数高职学生因为高考落榜,选择了职业教育,走不出高考失败的阴影,学习上不思进取,缺乏进取精神,更不具备创新的潜力。从以上现状看,高职学生思想意识中不重视人文思想教育,忽略了内在的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意识不到,职业素养是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适应社会发展、成功就业的基石。
2.高职学生职业素育的培养脱离企业需求
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确实面临一些共性问题: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培育;以人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没有真正的落实,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没有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据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高职生就业后的离职率比本科生相对要高,存在职业生涯模糊、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专业知识不扎实、基础知识面不宽等问题。”究其原因,都归结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脱离企业需求。
三、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育培养途径
1.着眼社会需求,制定就业导向下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育培目标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标,是检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因此,目标具有指导性、原则性、总括性的特点,要想实現目标,还要制定有效的培养模式。科学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是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行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专业相关企业岗位需求的调研,分析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面向哪些核心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学生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及素质;还要通过生源分析,明确培养对象现有的基本信息,综合制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2.围绕企业需求,创建产教融合的职业素养培育机制
行业标准、企业岗位需求是学生职业素养自我养成教育的催化剂,因此,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要大力发展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学生成长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将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中,搭建校企教育教学平台,共建人才培养互动机制,创建产教融合的职业素养培养教育机制。
3.企业文化入校园是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而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进入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校企合作。通过校企深入合作,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中,形成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营造氛围,三、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育培养途径探索 恩格斯曾指出:“人们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 董雷萍. 现代企业教育. 2013(16)
[2] 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基本特点探析[J]. 黄飞青. 科技视界. 2013(23)
[3]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探讨[J]. 高坊洪.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3(03)
[4]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及培育途径分析[J]. 欧阳冬梅,张玉荣,焦江福. 职教通讯. 2013(11)
[5]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理性审视[J]. 李少勇,康建军. 文教资料. 2013(06)
[6]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分析[J]. 欧阳建友,李星星. 当代职业教育. 2012(12)
[7]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J]. 肖珊,易燕萍,余露. 山东纺织经济. 2012(10)
[8]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 杨燕滨. 教育与职业. 2012(23).
【关键词】 就业导向 高职 学生职业素养
一、职业素养及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内涵
“素养”可以理解为“素质的养成”,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在从事专业技能学习和生产劳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较为稳定的职业道德与意志、职业行为和习惯等方面的素质是由职业的属性决定的对从业人员的能力、气质、人格等的要求。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指高职学校遵循职业发展和职业素养养成规律,对在校学生施加的与职业发展相关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目的是敦促学生养成初次就业和长期从业所需的心理和道德品质。
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职业素教育赋予了新的的内涵:第一,明确了人才定位,即技能型人才;第二,提出了人才标准,即培养高素质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第三,突出人才特色,即会学习、善沟通和协作,具有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实践、创造能力强的人。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学生重专业轻素质的思想严重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使得部分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片面的认为靠一张文凭和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就能敲开企业的大门,而没有意识到“学生如同学校生产的产品,是否合格由社会需求来决定”。多数高职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失去了正确思想的引导,职业观念淡薄,缺少学习动力,往往应付教学要求,对即将作为一名职业人的要求缺乏认识,没有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部分高职学生职业定位不准,对一线岗位的认识不充分,社会责任感不强,又缺乏诚信意识,基于“90”后的特点,自律意识差,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责任,往往过分的追求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中遇到挫折的选择就是跳槽,拒绝正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90”后的学生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就是——不会合作,他们在企业中很难融入到团队中,合作意识差,难以适应团队合作项目的要求,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主动性差;少数高职学生因为高考落榜,选择了职业教育,走不出高考失败的阴影,学习上不思进取,缺乏进取精神,更不具备创新的潜力。从以上现状看,高职学生思想意识中不重视人文思想教育,忽略了内在的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意识不到,职业素养是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适应社会发展、成功就业的基石。
2.高职学生职业素育的培养脱离企业需求
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确实面临一些共性问题: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培育;以人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没有真正的落实,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没有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据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高职生就业后的离职率比本科生相对要高,存在职业生涯模糊、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专业知识不扎实、基础知识面不宽等问题。”究其原因,都归结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脱离企业需求。
三、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育培养途径
1.着眼社会需求,制定就业导向下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育培目标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标,是检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因此,目标具有指导性、原则性、总括性的特点,要想实現目标,还要制定有效的培养模式。科学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是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行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专业相关企业岗位需求的调研,分析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面向哪些核心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学生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及素质;还要通过生源分析,明确培养对象现有的基本信息,综合制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2.围绕企业需求,创建产教融合的职业素养培育机制
行业标准、企业岗位需求是学生职业素养自我养成教育的催化剂,因此,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要大力发展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学生成长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将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中,搭建校企教育教学平台,共建人才培养互动机制,创建产教融合的职业素养培养教育机制。
3.企业文化入校园是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而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进入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校企合作。通过校企深入合作,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中,形成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营造氛围,三、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育培养途径探索 恩格斯曾指出:“人们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 董雷萍. 现代企业教育. 2013(16)
[2] 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基本特点探析[J]. 黄飞青. 科技视界. 2013(23)
[3]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探讨[J]. 高坊洪.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3(03)
[4]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及培育途径分析[J]. 欧阳冬梅,张玉荣,焦江福. 职教通讯. 2013(11)
[5]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理性审视[J]. 李少勇,康建军. 文教资料. 2013(06)
[6]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分析[J]. 欧阳建友,李星星. 当代职业教育. 2012(12)
[7]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J]. 肖珊,易燕萍,余露. 山东纺织经济. 2012(10)
[8]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 杨燕滨. 教育与职业. 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