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根治切除术后辅助调强放疗胸腔胃照射剂量与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关系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row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食管癌术后调强放疗剂量学与胸腔胃放射性损伤的关系。

方法

通过入组10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行调强放疗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放疗计划中胸腔胃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ROC曲线分析与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可能相关的物理学指标,logistic法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全组104例患者出现≥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者29例(27.88%)。与≥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相关的剂量-体积指标包括:胸腔胃DmaxDmeanL5L45V5V50。单因素分析显示,胸腔胃位置、胸腔胃DmaxDmean、胸腔胃L5L45V5V50均与≥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胸腔胃位置、L5V35与≥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均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所得L5V35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4.00 cm和44.00%,胸腔胃L5≥14.00 cm和L5<14.00 cm发生≥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概率分别为38.64%和20.00%(χ2=4.473,P<0.05);V35≥44.00%和V35<44.00%发生≥2级急性放射胸腔胃炎的概率分别为57.58%和14.08%(χ2=7.263,P<0.05)。后纵隔胃患者≥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χ2=12.881,P<0.05)。

结论

胸腔胃剂量-体积参数对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建议对术后需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慎重选择后纵隔胸腔胃手术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不同CT扫描时相图像鉴别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的影像组学模型,并探讨不同模型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NSCLC患者的术前CT图像,所有患者均行平扫期、动脉期和静脉期CT扫描。选取231枚纵隔淋巴结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1月—2017年6月入组的163枚淋巴结作为训练组,2017年7月—2018年6月入组的68枚淋
目的初步探讨放射工作人员的性别、年龄、工龄、工种和年有效剂量等因素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核质桥(NPB)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河南省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利用细胞分裂阻滞实验(CBMN法)制备人外周血淋巴细胞NPB标本,分析NPB率和NPB细胞率及各类因素对NPB的影响。结果放射工作人员NPB率高于正常健康人群(Z=-8.123,P < 0.01)。性别对NPB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比较一种一体化调强射野设计方式与常规射野设计方法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41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CT图像,进行胸壁、部分腋窝、锁骨上、内乳等靶区及危及器官(OAR)勾画。对每一套CT图像分别制作一体化射野设计的调强计划和常规调强计划。评估两种计划靶区和OAR剂量学分布。结果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OAR受照剂量均满足临床要求,靶区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研究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和胶片(film)测量调强放疗(IMRT)靶体积(PTV)、危及器官(OAR)和二维剂量分布方法。方法选择湖北省7家三甲医院的7台不同型号医用直线加速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供的聚苯乙烯专用模体,TLD和放射性免冲洗胶片(EPT3),经CT模拟定位机扫描模体,影像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TPS),分别勾画PTV、OAR处方剂量和相应的监督单位(MU),能量6 M
目的探究沉默解耦联蛋白2(UCP2)联合辐照对Siha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为宫颈癌放疗增敏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将UCP2 siRNA转染入Siha细胞后进行X射线照射,通过集落形成、CCK-8、流式细胞实验来验证UCP2对Siha细胞辐射敏感性作用,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ROS)的产生来进一步探讨相关机制。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表明Siha细胞经辐照后UCP2表达增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