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辩论教:激活教研活动的思辨力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o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两难问题产生的困惑,教研员该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应对?通常有以下几种教研方式:教研员指明(只能做简单的决断,提倡或不提倡,教师只能机械执行)、教师座谈会(讨论来讨论去,隔靴搔痒、一团和气)、论坛发言(你谈你的,我说我的,关公战秦琼,没有对话、碰撞的火花)。这些教研活动方式不能很好地引导教师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清、看深、看透教学现象的症结所在,不能厘清教师对于教学两难问题的思考和取向。“以辩论教”这一独特的教研形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所谓“刀不磨不快,理不辩不明”,因为辩论赛的特点就是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观点对立,析理深入。这样,作为观众的数百名现场的教师就可以从正反两方不同的角度理解、分析、判断一些教学中的两难问题,全面认识某一方观点的优劣是非,从而在内心树立起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认识和应对策略,这就是以“辩论赛”为载体开展教研活动的意义取向。
  一、活动方法
  1.确定辩手,组建团队。按照辩论赛的基本要求,可选择6~8位语文教师作为辩手。选择的标准是: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敏捷的思维,并且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思考。简言之,就是要能说会道、能思会写。再把这几位教师按“倾向哪一方观点”分成正反两方,同时考虑男女比例、个性特点、思维特质等进行组合搭配,使双方力量均衡、水平接近、结构合理。
  2.明确宗旨,确定赛制。确定了选手后,可召开选手碰头会,进行“战前动员”,明确辩论赛的意义宗旨,即不在于决出胜负,比试口才,而在于通过辩论引发大家更深的思考。基于这样的认识,确定比赛的程序(以8位选手为例):观点陈述(正反双方的一辩、二辩、三辩依次交替进行陈述,时间每人2分钟)——自由辩论(交互发言,时间15分钟)——总结陈词(正、反方四辩总结,时间各为2分钟)。
  3.搜集资料,案头准备。接下来正、反方两个团队背对背、互不联络进行前期准备。小组内根据成员的思维特长进行分工,确定好一辩、二辩、三辩、四辩的人选。然后在“任务驱动”下切分板块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提炼。如有的辩手可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有的辩手可采访专家学者,有的辩手可搜集网络语言现状,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角度提取对本方有利的观点,形成书面稿。
  4.指正思路,“煽风点火”。教研员这时的职责就是两头跑,当好双方的业务指南和技术顾问。一是指正思路。与队员共同讨论、商议,为每一方寻找立论点,力求做到立论鲜明、论据有力、论证严密。二是“煽风点火”。故意夸大对方论证的精彩和准备的充分,指出本方准备的某些欠缺处,适度造成本方的紧张和压力,以便更加重视和投入地准备。但前提是不能泄露另一方的准备内容。
  5.模拟演练,预约精彩。由于辩论赛是不可试讲、无法彩排的,特别是在自由辩论阶段,谁也无法预料现场的生成。为了能让本方攻击有力、反驳迅速,双方队员应多次背对背进行模拟演练,考虑对方可能的诘问,预设应对的方法,尽可能考虑到各方面的细节。
  二、活动价值
  1.新颖性。“以辩论教”是现行教研活动的有益补充,也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研模式。当前,教师迫切想参加教研活动的愿望和传统教研活动吸引力的逐渐减弱已形成了一对矛盾。究其原因,从组织者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没有从教师和教学的真实需要出发来设计教研活动。“以辩论教”教研活动的主题均来自一线的教学现状,来自教师的实践困惑,符合教师的业务需求。从教师参加的角度看,主题辩论会的活动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双方唇枪舌剑式的“头脑风暴”让人聚精会神,融入情境,一扫以前参加教研活动的疲惫感和沉闷感。从活动的内容看,涉及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盲点问题,很多问题正是教师想明白而一时又弄不明白的问题,因此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倾听欲,往往能吸引大家积极参与,使教研活动充满活力和张力。
  2.建构性。教研活动的最佳效益就是参与教师最终能形成主题建构。“以辩论教”是一种竞赛性、对抗性很强的教研活动,它选择的往往是教学中的两难问题,而不是倾向性非常明显或是简单的二元排斥的价值判断。为了更好地辩论,往往要各执一端,拒绝调和、中庸,这样能有效地促进主题的建构。对于辩手来说,要协同作战、相互完善、资源共享、汇聚智慧,体现了一种团队合作、协商研讨、共创愿景的教研品质。同时,对于台下更多的以倾听者的身份参与活动的教师而言,在聆听台上这种“提倡”和“批判”激烈的思想交锋的过程中,更加有利于自己全面、清晰、辩证地认识辩论主题的利弊,从而逐步明确、树立、更新、建构自己的教学观念,更为今后的教学行为决策坚定了认识,指明了方向。这是一种优质、快速的教学理念建构的过程,是其他现场教研活动所无法体现、无法比拟的。
  3.文化性。“以辩论教”的另一意义就是教研文化的变革,它促进了新型教研文化的构建,较好地反映出民主平等、对话商讨、深度思辨、合作共建的教研文化。辩论的过程,也正是个人和组织创建相应的文化特质的过程,表现为一种活的动态的教研文化。“以辩论教”这一教研形式对学科教研员也是一种挑战,不仅是对教学理论、学科理论的挑战,更是对教研方法和教研策略的挑战。教研员要以开放的心态进行教研活动形式的创新、改革,逐步提升教研员教研技能和教研智慧,促进教研文化的发展。也许“以辩论教”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不一定能成为教研常态。因为它毕竟还需要诸多方面的跟进、完善,才能进入教研的精神文化层面。但是,它折射出来的新质的教研文化应该是一种导向,它是我们在组织教研活动的时候所应该致力追求的!(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教育局教研室)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其他文献
何谓生态阅读课堂?意即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以建构阅读教学课堂中自然、和谐、统一的对话关系。  缘 起  我一直在苦苦思考三个问题:对学生来说,为什么要阅读,读什么,怎么读;对于文本来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对于教师来说,为什么要教学生阅读,教什么,怎么教。思考的结果是,我发现,每个大问题中的三问具有密切的横向联系,而把三个大问题纵向地看,同样具有密切的联系。  其
核酸适体(Nucleic acid aptamer)是一类经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从体外人工合成的单链核酸文库中筛选出的
我们常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合适”这个词显得同样重要,合适,才能有效。以学定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共识,教如何适应学,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笔者认为,提供适宜的学习素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把握适度的数学课堂,是体现“合适”的关键所在,会直接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1. 提供适宜的学习素材  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对课程资源
Hepatitis C is a strong prognostic factor for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Although liver resection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offer the chance o
Ⅰ、布格呋喃,洛伐他汀,加兰他敏的微生物转化   微生物转化是利用微生物细胞酶系统对外源性底物进行结构修饰的方法,其实质是酶催化反应,具有选择性强、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
期刊
白念珠菌(Candidaalbicans)是人类的条件致病性真菌,近年来,由于其感染率逐年上升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白念珠菌致病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其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其中,最关键的是应对生存环境pH变化的能力。在不同pH下白念珠菌的形态和毒力都各有不同,在酸性环境中以酵母态细胞生长,而在碱性环境中可由酵母态转变为具有较强致病力的菌丝态。据文献报道,Rim101p应答途径是白念珠菌参与pH
目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作为可以转移至细胞核并激活转录因子的蛋白激酶,是众多信号通路的“瓶颈”和汇集点。近年来发现抑制ER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HSCs活化与增殖,是目前治疗肝纤维化比较理想的选择。本实验通过检测山芝麻酸甲酯(methyl helicterate,MH)对ERK信号通路上游靶位Raf、ERK1/2的
教育教学无论如何改革,教学质量永远是学校工作的第一生命线。但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分数,更要透视出分数背后的潜在因素。特别是要重视测试后的试卷讲评工作。下面以六年级总复习阶段的一节综合测试讲评课为例,谈谈师生如何奏好试卷讲评“三部曲”。  一、前奏:转轴拨弦情先行  试卷讲评前,要做好试卷的批改、分析工作,就如弹一首曲子前,转轴拨弦、调音准倾感情一样重要。  1.客观评分。批改试卷时,老师要舍得给学生
目前,试卷评讲课大家关注的并不多。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在台上一题一题讲答案,学生在下面一题一题记答案,表面看来,教师讲得认真,学生改得仔细,但效果却总是不太好。如何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