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乃“有为”与“无为”的智慧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有为”与“无为”的艺术,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拿捏有度的有所作为、有所不为。教师“无为”的智慧表现在“巧让”和“留白”,教师“有为”智慧表现在“唤醒”和“创新”。课堂上,需要教师将“有为”和“无为”交替进行相互转换并精彩演绎,让“有为”与“无为”生发在学生需要处,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引领者,让学生的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首席。
  关键词:有为;无为;巧让;留白;唤醒;创新
  教育是一项充满智慧的事业,课堂更是充满智慧的圣地,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演绎摇曳多姿、气象万千的课堂,才能在课堂上演绎一曲曲宏伟壮丽的生命成长之歌。课堂教学是一门“有为”与“无为”的艺术,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正确处理“有为”与“无为”的辩证关系,该有为时,则为之,不该为时,则无为。拿捏有度的有所作为、有所不为,乃课堂之大学问,乃教师之大智慧。
  课堂上,教师“无为”的智慧表现在“巧让”。教学者的权威有时会成为学生成长的障碍,课堂上,教师需要适时从“霸主”“强势”地位退却下来,心甘情愿“隐退”到课堂一角,让学生成为课堂的首席,堂堂正正立于课堂中央,只有这样,课堂上才会听到生命拔节的铿锵之声,才会领略到生命张扬的壮观气象,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长起来,才会不断强大起来。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善于“让”,巧于“让”,将思考权、话语权让与学生,留出广阔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参与成长,演绎学生智慧和精彩。一个智慧的教师,不抢风,不越位,会将一切成长的机会和可能让给学生。“以生为本”“以学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构建生本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和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引领者。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便是导演角色,开掘演员在舞台上的潜能,才是一个导演的职责和价值之所在。萧伯纳说:“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教师是课堂的参谋、催化剂、风向标,当学生学习中遭遇障碍、疑惑不解、偏失方向、无从着手、茫然无助、心猿意马时,便需要教师站出来,适时引导、点拨、激发、唤醒。“巧让”表面看是“无为”,但此“无为”非“无能”,而是一种智慧的“避让”“躲闪”和“伪装”,课堂上这种隐退行为恰恰是一种大智慧和大作为。为了充分发挥“巧让”的教学价值,教师需要提前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深入而又精准的分析,在教学活动中选准恰当的时机和恰当的切入点,把学生推到课堂舞台的中央,让他们尽情彰显生命精彩。
  课堂上,教师“无为”的智慧表现在“留白”。“留白”是极具中国美学特色的艺术作品创作手法,留白的有效应用能够赋予艺术作品欣赏者无限的联想与想象,收到以“无”胜“有”的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将“留白”艺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获取到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就像一块画布,老师就是那神奇的画匠,有教师选择将画布填得满满当当的,并自诩这就是容量,表面“大有作为”,实则忙碌劳累而低效;有教师却选择在画布恰当的位置留给学生空白,让学生自由涂抹,这留下的空白却换来了无限的精彩,这算是“无为”的大智慧。在课堂教学中,为學生留出更多时间和空间,留白于学生思考、留白于学生表达、留白于学生实践、留白于学生合作探究、留白于学生自我建构,来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性,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促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精准度、严密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在课堂教学中,充实丰满不一定就是效果和效率,恰到好处留下空白才是智慧,也许课堂短时的沉寂和安静,会是学生屏气凝神、放纵思维、纵横驰骋的最好原野;也许课堂上老师的有意“无为”缺席,才是学生沐浴天地甘霖、自由呼吸、茁壮成长的黄金时刻。课堂上如果处理好了虚与实、轻与重、缓与急、走与停的关系,恰到好处的留白,就会收到以少胜多、以无胜有的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领略到课堂教学的万千气象。
  课堂上,教师“有为”智慧表现在“唤醒”。《礼记.学记》中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和唤醒。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场精彩的生命运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用用自身的智慧唤醒学生认知、思维、情感、信仰,唤醒学生对真知的渴求、对未知的探究、对人生的思考、对真善美的追求,唤醒学生沉睡的天性、潜能和梦想,唤起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律,使学生焕发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光辉。唤醒,不是生硬的问答,不是大声的呼唤,不是无理的斥责,不是冰冷的命令。唤醒,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是对话,平等基础上的交流沟通;是引导,指引孩子努力前进的方向。唤醒,是心灵的呼唤,真谛在于用真情去关爱,每一节课都是师生一段难忘的生命历程,是师生一次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课堂是本应该充满温度和温情地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将真心真情给予孩子,给软弱的孩子以坚强,给自卑的孩子以信心,给苦恼的孩子以欢喜,给孤独的孩子以温暖,给迷茫的孩子以方向,给无望的孩子以希望,给不幸的孩子以幸福,给幸福的孩子以激励,以情感铺设一条通往学生心灵的道路,以真爱点燃学生的激情与智慧,以真情奏响学生美妙的心灵弦音。教师的语言是唤醒学生的神器。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用“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智慧,“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动力,“润物细无声”的温暖,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才能奏响学生心灵的情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利用语言艺术,用平等尊重的语言温暖学生,用幽默生动的语言亲近学生,用赞美激励的语言打动学生,用真诚中肯的语言影响学生,通过智慧而有温度的评价、引导、鼓励方式,使学生感知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和真理的伟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渴望成长、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内驱力。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教师的榜样示范也具有强大的唤醒功能,教师渊博的学识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美好的品德可以唤醒学生的品德,丰富的思想可以唤醒学生的思想,健全的人格可以唤醒学生的人格。课堂上,与“唤醒”有关的事,教师做的再多也不为失度。   课堂上,教师“有为”的智慧还表现在“创新”。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同时也需要大胆创新。如果能把教学当做艺术,把创新精神渗入教学,课堂就会永葆生机,灵动多姿,就能散发出美的芳香,就能在美的熏染下塑造鲜活而又丰厚的生命。假如教学只剩下僵直而固化的技术,没有创新,课堂也许就会呆板机械,老气横秋,了无生机,结果就只能让学生生厌,也只能如生产线一样生产出规格相同的产品。从艺术学的角度,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师生构建艺术与欣赏艺术、创造美与感受美的过程,教学语言、活动设计、问题设置、教学流程等各种教学环节,无一不体现着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天赋。因此,教师要敢于作为,用自己的智慧和创新,像艺术家一样,将课堂当艺术作品一样去构造、去设计、去装扮、去雕刻,像诗一样吟诵抑扬顿挫,像画一样描摹五彩缤纷,像影片一样演绎波澜曲折。一节好课,是教师一颗诗心和一颗匠心的相遇和融合,既需要教师尊重教育教学规律、课程标准、学科特点等形而上的教育之“道”,又需要教师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对教材有自己独树一帜的见解、另辟蹊径的视角、别出心裁的创意,于平凡中见新奇,于平淡中見波澜,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使课堂这个舞台充满无穷魔力,让学生主动而又快乐的步入知识殿堂,接受智慧沐浴,参与生命成长。机械重复、墨守成规、人云亦云不是创新,唯教辅资料、唯教学参考不是创新,但是天马行空、天花烂坠也不是创新。没有对教育的透彻理解,对孩子的深刻洞察,对学科的精准把握,就远远不可能让教室成为伟大事物的中心。庄子曾说:“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需要具有教师建构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究的教学意识、变通的教学能力,更需要尊重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和相关法则,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课程标准的精髓,落实新课程理念和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巧让、留白是教师课堂上的“无为”之举,创新、唤醒就是教师课堂上的“有为”之为,一节好课就是教师“有为”与“无为”的辩证统一,需要教师将“有为”和“无为”交替进行相互转换并精彩演绎,“有为”之时,不缺位,“无为”之时,不越位。过度和不及是做事常犯的毛病,“有为”不当,就是“瞎忙”“帮倒忙”;没有恰到好处的“无为”,就会达不到教学该有的深度、广度和精准度。
  课堂上精彩演绎有为与无为这一哲学命题,“功夫在诗外”,需要教师在课外大有作为。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深刻认识师生角色定位的意义和价值,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深钻教材;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科学设计教学流程,精心预设课堂教学活动与探究问题;充分调查了解学生学情,根据学生学情与教学内容,确定教师“有为”“无为”的时机,做到适度放手、适时隐退;明确教学目标,明晰重难点,确保“无为”与“有为”有的放矢,提高“有为”与“无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有为”与“无为”,是课堂的辩证法,片面割裂二者关系,都是课堂教学的简单化和机械化。课堂上学生能否得到充分发展,是衡量教师教学手段有效性的主要标准,也是检验教师处理课堂“有为”“无为”能力的重要参考。精彩演绎课堂智慧,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让“有为”与“无为”生发在学生需要处,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引领者,让学生的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首席。
  作者简介:朱平,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陕西省安康中学副校长,先后被市委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市级教学能手”“陕西科研兴校明星校长”“全国骨干校长”等荣誉称号,多篇文章在《陕西教育》发表。
其他文献
摘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已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九大背景下,地方文化的表达与再现成为特色小镇“特”的关键。本文梳理了小榄镇现状、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提出了“拓展”、“拾取”、“引入”的规划策略。为小榄镇的空间结构、建筑风貌和植物配置提供可行性建议,可为岭南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文化;特色小镇;规划设计  1基地分析  1.1现状分析  植被  小
期刊
摘要:在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养老服务。构建与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照护文化,为老年人群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这就成为了目前照护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实现从传统的家庭照护模式到社会照护的转变,充分发挥照护文化在老年群体中所起到的作用,本文就将围绕这一看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照护文化;构建与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经济越来越繁荣,医疗水平也越来越发达。我国作
期刊
摘要: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当前提高全民素质的主要指导方针,为了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素质人才,科普教育受到党政、社会的重视。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公益性科普教育设施建设中,在培养科普教育人才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不少的挑战存在于科普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中。笔者对当前我国科普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进行阐述,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推动科普事业长久发展。  关键词:科普
期刊
摘要:心理护理是整个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做好心理护理能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同时还能促进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临危病人在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恐慌、绝望、无助等等,本文就临危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方式展开探讨,以对病人的临终关怀有所价值。  关键词:临危病人;心理护理;探讨  一、临危病人心理原因  (一)个体因素  病患个人对疾病信息很敏感,对疾病带来的病痛难易
期刊
摘要: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舒适的室内环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就日益重要。而室内装修行业也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软装饰的重要性逐渐为大家所接受,风格表现多样。本文将通过详细阐述五种当今流行的软装饰风格,了解软装饰的表现形容华明式。再通过对艺术特征的了解进一步阐述室内设计软装饰中的艺术创新趋势。  关键词:室内设计;软装饰风格;艺术创新  一、室内设计软装饰中的风格表现  (一)流行的软装饰风格 
期刊
摘要:电子商务的突飞猛进,推动了国内服务业的更新,而未来的消费模式会日益呈现个性化及小众化的特征,O2O 经营形式将非常有效地体现市场消费增加的潜力。文章对当下生鲜O2O行业的经营形式及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力图從冷链技术视角阐明推进生鲜冷链O2O的必要性,并基于此提出其创新发展策略。文章分析了O2O背景下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并对每种配送模式进行了优
期刊
雨季  三角梅滴答滴答的开放在窗臺上,花瓣上一根黑色的头发无限放大,清晰地能看清开叉的发梢。绿的如仙,粉的如霞,润了手心。都在此刻共享着这来自夏天的洗礼,它们互相拥抱又在下一秒拥抱着另一个它,似比之前更为亲昵。  行人撑着雨伞擦过一个一个陌生人的肩膀,衣带,裙角,乃至脸颊,嘴唇,肌肤。他们行色匆匆,却在一瞬间转头,疲惫的双眼,带着猩红的血丝;饥渴的嘴唇,带着难填的沟壑。就这样扫视着所有人,带着惊恐
期刊
摘要:自2004年2月5日教育部提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教育培训工作就在全国各地市州积极展开,“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作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教育素质的有力抓手在打造农村人才高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咸宁市作为农业大市,咸宁市政府审议通过《2017年“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方案》,计划通过5年时间,每年培养200名青年农民接受大专教育并回乡服
期刊
民宿设计——意义  民宿,一种夹在“酒店”与“民居”中间的住宿形式。  自21世纪以来,人们对于快节奏的生活以及更多的生活压力。需要一种方式,体验来缓解。从而产生了很多娱乐以及其它产业。发展最快,最好,最直接的便是旅游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出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向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它不仅仅是游玩,更是一种自然文化体验。更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在旅行过程中,民宿就显得尤为重要。民宿不仅满
期刊
摘要:新时代下,社会对各领域的发展均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媒体行业也不例外。为了保证新媒体传播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有必要对新媒体编辑的素养予以整合,进而解决新媒体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行业发展水平。本文就对新时代下新媒体编辑素养的整合方法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编辑素养;有效性;整合方法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新媒体传播带来了更多的空间,但同时也使得人们对新闻编辑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产生了质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