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与城市(2)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r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之人生而论,大体说来,似乎人常从自然走向文化,从孤独走向大群,从安定走向活动。自然、孤独与安定,如木之根,水之源。文化、大群与活动,如木之枝,水之流。若文化远离了自然,则此文化必渐趋枯萎。若大群泯失了孤独,此大群必渐成空洞。若活动损害了安定,此活动也必渐感怠倦,而终于不可久。
  乡村是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的,而城市则是代表着文化、大群与活动。乡村中人无不羡慕城市,乡村也无不逐渐地要城市化。人生无不想摆脱自然,创建文化,无不想把自己的孤独投进大群,无不想在安定中寻求活动。但这里有一限度,正如树木无不想从根向上长,水无不想从源向前流。但若拔了根,倾了源,则枝亦萎了,流亦竭了。没有自然,哪来文化?没有个人,哪来群众?没有安定,哪来活动呢?人的心力体力,一切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无不从自然中汲取,从孤独而安定中成长。人类挟着这些心力体力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才能创建出都市,在大群中活动,来创造出文化,而不断上进,不断向前。但使城市太与自然隔绝了,长在城市居住的人,他们的心力体力也不免会逐渐衰颓。人在大群中,易受感染模仿,学时髦,却湮没他的个性。职业不安定,乃至居处不安定,在活动中会逐渐感到匆忙、敷衍、勉强,不得已。因此精力不支,鼓不起兴趣,于是再向外面求刺激,寻找兴奋资料,乃至于神经过敏、心理失常,种种文化病,皆从违离自然,得不到孤独与安定而起。
  一个乡里人走向城市,他带着一身的心力体力,怀抱着满腔的热忱与血气,运用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来奋斗,来创造。他能忍耐,能应付。他的生活是紧张的,进取的,同时却也是来消散精力的。一个城里人走向乡村,他只觉得轻松解放,要休息,要遗忘。他暂时感到在那里可以不再需要智慧,不再需要情感,不再需要意志与气魄。他也不再要紧张、奋斗与忍耐。然而他却是来养息精力的。在他那孤独与安定中,重与大自然亲接,他将渐渐恢复他的心力体力,好回头再入城市。
  人类断断不能没有文化,没有都市,没有大群集合的种种活动。但人类更不能没有的,却不是这些,而是自然、乡村、孤独与安定。人类最理想的生命,是从大自然中创造文化,从乡村里建设都市,从孤独中集成大群,从安定中寻出活动。若在已成熟的文化,已繁华的都市,已热闹的大群,已定形的活动中讨生活,那只是挣扎。觅享用,那只是堕退。问前途,也恐只有毁灭。想补救,只有重返自然,再回到乡村,在孤独的安定中另求生机,重谋出路。
  因此人类文化之最大危机,莫过于城市僵化与群体活动之僵化。城市僵化了,群体活动僵化了,再求文化之新生,则必在彻底崩溃中求得之,此乃人类文化一种莫大之损失。大都市易于使城市僵化,严格的法治主义易于使群体僵化。近代托拉斯企业,资本势力之无限集中,与机械工业之无限进展,易于使工商业生产种种活动僵化。此乃近代文化之大隐忧。百万人以上喧嚣混杂的大都市,使人再也感不到孤独的情味,再也经验不到安定的生活。在资本主义绝对猖獗之企业组织中,人人尽是一雇员,再也没有个性自由。而又兼之以机械的尽量利用,每一雇员,同时以做机械的奴隶之身份而从事,更没有个性自由之余地。个性窒息,必使群体空乏。在个性未全窒息,各自奔竞着找出路,聚到几百万人以上的大都市中,在严格法治与科学的大组合,以及机械的无人情的使用中,人与人相互间,必然会引申出种种冲突来。现世界的不安,其症结便在此。
  思辨总结:乡村中人无不羡慕城市,乡村也无不逐渐地要城市化。但长在城市居住的人,他们的心力体力也不免会逐渐衰颓,又会对乡村有所依恋与怀想。人们需要的是在重与大自然亲接,渐渐恢复他的心力体力,好回头再入城市。人类断断不能没有都市,没有大群集合的种种活动,但人类更不能没有的,却是自然、乡村、孤独与安定。
  【思辨素材库】
  名言素材
  1.一般来说,对一个城市魅力的评价不仅仅是美学判断,也是对那座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道德判断。这种判断往往被强烈地纳入对有关国家的判断中去,而这些判断往往比城市判断更抽象、更虚幻。
  ——贝淡宁《城市的精神》
  2.你要想出名而不愿了解世界,就居住在乡村;你要想了解世界而不为人知,那就居住在城市。
  ——科尔顿
  新闻素材
  博士“村官”战贫困
  2017年有一位名叫熊劲松的博士走红网络,他原本是一名博士,却放弃城里优越的生活,驻扎在乌江沿岸当起了“村官”,成了一名脱贫攻坚先锋战士。在任职期间,他还绘制了一系列脱贫攻坚群英谱漫画,引发关注与热议。
  经典素材
  乡下人沈从文
  沈从文总自称“乡下人”,既是自嘲自己不会城里人的善变,也是坚持自己乡下人的固执和真诚。他自称为“乡下人”,是为了坚持人性的真诚质朴,是有意与“城里人”相区别,坚持自己的生活姿态。要么不说,要说就说真话;要么不写,要写就写“人性”,构筑自己的“小庙”;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成就卓越。
  他真诚如赤子,真诚做人做事,独立不倚,自强不息;他坚持写人性,绝不歌功颂德,即使到后半生,他宁愿放弃写作,也不违心写作;他坚持独立思考,有明確的个人主张,从不随波逐流。
  【考场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抛弃了乡村,城市也就失去了灵魂;也有人说乡村要想发展,就必须城市化。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李敖曾说,他之所以比别人多读了些书是因为不赖床。别人早起通常会赖一阵子,他则会一骨碌爬起来做事情。有人比你记性好,还比你好学,你可怎么办。  人可粗分成两种,一种人可以立即进入状态,另一种人则思前想后半天动不了。前一种人成了企业家和行动派,后一种人出了思想家和废柴。在电影《社交网络》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扎克伯格心血来潮,想做一个网站。他在创意来临时,打开电脑,立即行动,做出一款对女生相貌评分的
历史是无情的,多少曾显赫一时的人物随着时间的逝去被人淡忘;历史又是公正的,多少湮没无闻的才俊之士终被发视,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诗人食指便属于这后一种人。当朦胧诗的主将还处于蒙昧中时,食指已在孤独中写下了许多划时代的诗篇。一个背负着历史的十字架的灵魂是沉重的,也是伟大的。《相信未来》便写于“文革”初期。一代青年满怀激情投入的“革命”,在几阵秋风中改变了模样,无数人陷入了迷惘、痛苦与彷徨。但诗
【二类文】  电影《走入荒野》中,年轻的克里斯情愿放弃高校的学位,孤身一人出门远行,探索自然,追寻他的梦想。别样的姿态,令人为之动容。  趁着年轻,我们需要出门远行探索,追寻梦想。  然而,同样有人更愿意坚守自己那小小一方净土,寸步不离,以免受伤撞壁。  我想,他们是出于对前途的畏惧与迷茫,自认为前路漫漫而布满阻礙,于是踌躇不前,守家难离,躲在自己所谓的“避难所”,不愿迈出半步。  追寻梦想亦是对
前些天,我有个朋友病了,随即把微信头像换成了一只正在打点滴的小兔子。不知怎的,这只小兔子的脸上漾着一丝欣慰,夹杂着慵懒,这副样子真是讨人喜欢,仿佛它很享受这个打点滴的过程。可打点滴本是痛苦之事,它又何来开心、愉悦呢?我开始思考隐藏在头像背后的秘密。  我是个容易被故事打动的人。摄影师Platon讲述的故事使我内心深处的情绪泛起了涟漪。拳王阿里在临终之前告诉世人:自己并不是最强大、最有力量的人,而是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老舍《断魂枪》  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明智的做法就是现在不要越俎代庖。  ——马克·吐温《汤姆·索
【2019年高考作文备考金题】  大都会博物馆委托普利策获奖作曲家Adams作了首曲子,把曼哈顿五大道上的主馆和麦迪逊大道上新开的分馆连接起來。玩法是这样的:你站在主馆门口的台阶上,拿出手机,戴上耳机,到博物馆网页上找到这首曲子,按下播放键的同时起步。9分零9秒之后,一曲终了,你刚好就穿过了八条街,来到分馆门前。这首曲子名字就叫《9:09》。曲子本身更简省了,作曲家没写过一个音符,所有的声音都是在
江苏盐城大冈中学始建于1956年,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前身为始创于1904年的大冈高等学堂,战争年代更名为叶挺中学大冈分校。大冈中学海天文学社活动成绩斐然,在各级作文竞赛活动中获奖无数。  上榜指数:★★★★  想故乡  江苏盐城大冈中学海天文学社 倪成凤  临近秋季,触目所及并不全是苍凉的黄,更多的是青色和黄色夹杂在一起的风景。落叶铺成柔软的毯,踩上去有轻微的断裂声响,一如我背离故乡时的痛。  
陶渊明有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陶潜以后,也有“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  齐白石年过九旬,发现自己画功不如以前,便每天苦练描红,临摹历代名画经典。儿子不解:“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紅这般初级的东西?”旁人更是戏为“呆拙”。描红乃初学者入门功课,是“小儿功”。而这位书画名家,却临池不辍
【本期赛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文章。  我曾经跟朋友聊过这段学英语的日子,他感叹说:真是只有贫穷才能出英雄啊!我说:不对,贫穷不会出英雄,這个时代贫穷只会让人寸步难行,贫穷只会让人志短。其实,专注才能出英雄。  何为痴?林语堂说:“一点痴性,人人都有,或痴于一个女人,或痴于太空学,或痴于钓鱼。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痴使人废寝忘食。人必有痴,而后有成。”留一点痴性,做一个痴人,把时间、精力和
纪德说:“借着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认识风。但风还是比芦苇更重要。”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里,我们谋求出路,改造世界,开发自然,却往往忽视了经济效益背后更加重要的自然规律,而这顺应自然,实现有所作为的发展之道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法自然。”此处的自然并不是指狭义上的青山绿水的自然,它是尘世间众生生存的混沌状态的统称,而“法”字则有遵循、提供、依照之意。自然万物须得依从于道,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