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中遭遇冷场是多数教师都会经历的事情,原因有很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主要原因在于预设问题难度不当;课堂上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够;师生关系紧张,缺少互动三方面,本文阐述了造成课堂冷场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冷场;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36-01
经常听老师们上课时回来唉声叹气:“这个班级上课时气氛太沉闷了,课堂反映太迟钝了,一节课的内容愣是没完成,师生根本没法互动……” 这种情况你是否也经常遭遇呢?关于这个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冷场的原因与对策。
1 英语课堂教学中冷场的原因
1.1 预设问题难度不当。
在课堂上,我们提出的问题如果大而空泛,无针对性,其结果势必造成学生茫然失措,无从下手,容易导致课堂提问后的“冷场”和“卡壳”。如果过于简单,学生就会不屑一顾,懒得参与。
1.2 课堂上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够
表现如下:
1.2.1 起点过高,学生发挥不出实际水平。
必修一module 6 的everyday English 是关于购物话题的,起初我是这样设计的:把任务简单的一分,要求学生自由搭配,分别扮演顾客与店员的角色,进行购物对话,结果学生们推推搡搡,草草了事。反思后我进行了二次设计后,全班同学积极参与,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而且也增加了活动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为什么不同的设计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这提醒我们:在设计课堂任务时要注重可操作性、指导性;要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把知识拓展到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中去。否则,即使你的构思再好,脱离实际,学生的能力也发挥不出来。只有从学生角度出发,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参与教学。
1.2.2 讲法沉闷,思维僵化。
传统教学只强调机械记忆、定性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 “重结果轻过程”, 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乏乐趣,扼杀学生的奇思疑虑,课堂沉闷乏味,学生课上当然毫无积极性可言。
1.3 师生关系紧张,缺少互动。
传统的课堂中,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主动参与的可能性不大,不敢问也不愿问,师生间缺少互动,课堂气氛十分压抑。
2 消除英语课堂教学中冷场的对策
2.1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细化。
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把问题细化,笼统的问题细化为具体的问题,做到环环相扣,易于落实。同时,设置的问题应该是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是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到的果实。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注重了问题设计的梯度性,相关性与连贯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这样的课堂生成当然充分,学生有话可说,自然而然就会关注你的课堂了。我们教师在问题预设中要善于搭桥铺路,层层设问,不要把问题一下提得过深,要让学生把时间用在思考问题上,而不是用在组织答案的语言表述上。
2.2 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寻找最佳衔接点,以旧带新。
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自身的基础和能力水平,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都能享受到回答出问题的愉悦。在预设问题时,要从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入手,以旧知引出新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例如:分析句子Whoever breaks the law won’t escape punishment.中whoever 作的成分。有的同学豪不犹豫的说等于no matter who 这些同学是根据最近做题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表扬他们:“你们得出这个结论,说明大家对于no matter who这个短语掌握的很扎实。但是,试想假如在这里它替换成no matter who 作什么成分?”“状语”,部分同学立刻回应到。“不错,那么……”我边说边把won’t 之前的成分划出来,我在等待,一秒,两秒……终于同学们陆续举手,“老师,我知道了,这里是运用了定语从句的知识,可替换为anyone who”班上一个很不起眼的学生竟回答出来,全班同学纷纷鼓掌。
2.3 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有一次,离下课还有两分钟,学生们已是疲惫不堪,望眼欲穿的等待下课,还有一个短语do nothing but do 没讲,我很着急。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会直接告诉学生机械记忆,但其结果可想而知,肯定做无用功。不如……于是我在黑板写下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 然后我问:“but 后用sleep 还是sleeping ?” “老师,我认为应填sleeping, but 是介词,介词后应用ing 形式。 ” 我静观其变,其他同学也纷纷同意他的观点。这时我说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哦,课后,你们自己去查资料,明天告诉我,好吗?”这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
2.4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与对教师的认同度有关。为此,我们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应尊重和真诚对待学生,学生学習心情舒畅了,思维才活跃,才敢想、敢问,才能以独特的视角去分析解决问题;否则,则产生厌学情绪。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我们要做到: 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对学生的新颖观点和看法尽可能给予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自主探究。以真诚和尊重来缩短师生间的心里距离。
课堂教学中遭遇冷场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冷场后我们是否能冷静的收场和思考,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只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启发诱导,适时点拨,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形成动态的课堂教学。要牢记:教师应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而不是挖好一口井。思维从问题开始,探究从质疑开始。使学生的心灵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这样,课堂就会充满鲜活与灵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冷场;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36-01
经常听老师们上课时回来唉声叹气:“这个班级上课时气氛太沉闷了,课堂反映太迟钝了,一节课的内容愣是没完成,师生根本没法互动……” 这种情况你是否也经常遭遇呢?关于这个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冷场的原因与对策。
1 英语课堂教学中冷场的原因
1.1 预设问题难度不当。
在课堂上,我们提出的问题如果大而空泛,无针对性,其结果势必造成学生茫然失措,无从下手,容易导致课堂提问后的“冷场”和“卡壳”。如果过于简单,学生就会不屑一顾,懒得参与。
1.2 课堂上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够
表现如下:
1.2.1 起点过高,学生发挥不出实际水平。
必修一module 6 的everyday English 是关于购物话题的,起初我是这样设计的:把任务简单的一分,要求学生自由搭配,分别扮演顾客与店员的角色,进行购物对话,结果学生们推推搡搡,草草了事。反思后我进行了二次设计后,全班同学积极参与,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而且也增加了活动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为什么不同的设计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这提醒我们:在设计课堂任务时要注重可操作性、指导性;要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把知识拓展到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中去。否则,即使你的构思再好,脱离实际,学生的能力也发挥不出来。只有从学生角度出发,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参与教学。
1.2.2 讲法沉闷,思维僵化。
传统教学只强调机械记忆、定性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 “重结果轻过程”, 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乏乐趣,扼杀学生的奇思疑虑,课堂沉闷乏味,学生课上当然毫无积极性可言。
1.3 师生关系紧张,缺少互动。
传统的课堂中,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主动参与的可能性不大,不敢问也不愿问,师生间缺少互动,课堂气氛十分压抑。
2 消除英语课堂教学中冷场的对策
2.1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细化。
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把问题细化,笼统的问题细化为具体的问题,做到环环相扣,易于落实。同时,设置的问题应该是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是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到的果实。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注重了问题设计的梯度性,相关性与连贯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这样的课堂生成当然充分,学生有话可说,自然而然就会关注你的课堂了。我们教师在问题预设中要善于搭桥铺路,层层设问,不要把问题一下提得过深,要让学生把时间用在思考问题上,而不是用在组织答案的语言表述上。
2.2 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寻找最佳衔接点,以旧带新。
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自身的基础和能力水平,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都能享受到回答出问题的愉悦。在预设问题时,要从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入手,以旧知引出新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例如:分析句子Whoever breaks the law won’t escape punishment.中whoever 作的成分。有的同学豪不犹豫的说等于no matter who 这些同学是根据最近做题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表扬他们:“你们得出这个结论,说明大家对于no matter who这个短语掌握的很扎实。但是,试想假如在这里它替换成no matter who 作什么成分?”“状语”,部分同学立刻回应到。“不错,那么……”我边说边把won’t 之前的成分划出来,我在等待,一秒,两秒……终于同学们陆续举手,“老师,我知道了,这里是运用了定语从句的知识,可替换为anyone who”班上一个很不起眼的学生竟回答出来,全班同学纷纷鼓掌。
2.3 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有一次,离下课还有两分钟,学生们已是疲惫不堪,望眼欲穿的等待下课,还有一个短语do nothing but do 没讲,我很着急。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会直接告诉学生机械记忆,但其结果可想而知,肯定做无用功。不如……于是我在黑板写下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 然后我问:“but 后用sleep 还是sleeping ?” “老师,我认为应填sleeping, but 是介词,介词后应用ing 形式。 ” 我静观其变,其他同学也纷纷同意他的观点。这时我说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哦,课后,你们自己去查资料,明天告诉我,好吗?”这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
2.4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与对教师的认同度有关。为此,我们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应尊重和真诚对待学生,学生学習心情舒畅了,思维才活跃,才敢想、敢问,才能以独特的视角去分析解决问题;否则,则产生厌学情绪。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我们要做到: 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对学生的新颖观点和看法尽可能给予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自主探究。以真诚和尊重来缩短师生间的心里距离。
课堂教学中遭遇冷场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冷场后我们是否能冷静的收场和思考,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只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启发诱导,适时点拨,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形成动态的课堂教学。要牢记:教师应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而不是挖好一口井。思维从问题开始,探究从质疑开始。使学生的心灵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这样,课堂就会充满鲜活与灵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