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更应警惕白内障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q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是名副其实的“光明杀手”,有研究统计,糖尿病患者失明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5倍。
  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如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眼外肌麻痹等。其中,糖尿病性白内障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
  饮料当水喝“喝”出白内障
  花信之年的小雅姑娘,就是一位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小雅从小就喜欢喝饮料,一口渴就喝饮料解决,很少喝水。早在5年前,小雅就被确诊患上了糖尿病。
  最近两年,小雅看东西开始变得模糊,“感觉有层雾在眼前,怎么都看不清楚”。以为是近视度数加深的缘故,小雅就去眼镜店配了一副眼镜,但效果并不理想。2019年底,小雅的视力突然急速下降,甚至下楼时连台阶也看不清了。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是白内障,建议尽快做手术。
  白内障是一种“活久见”疾病,发病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上,而小雅才二十多岁。她的白内障属于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由于血糖增高以后,造成眼内房水渗透压改变,导致白内障提前发生。
  和普通的老年性白内障比,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更早、病情更严重,甚至短期内可能会发展为完全性白内障。
  一般来说,I型糖尿病患者患病10年,约60%会“上眼”,超過15年则有80%可能中招;II型糖尿病患者患病10年,约55%会“上眼”,15年以上则有70%会中招。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去医院检查眼睛。饭后喝饮料当心“甜度”超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每天按时进食三餐(不额外摄入零食),就能从主食和谷物中获取将近50g的糖。
  而市面上各种各样的饮料几乎都含糖,如果饭后再稍微喝一点点饮料,摄入的糖分就会超标。
  “甜度”一旦超标,人体对血糖调节的能力就会下降,体内的糖分不断累积,血糖就容易升高,从而诱发糖尿病。
  另外,如果长期摄入含糖饮料,还会影响各种营养物质的正常摄取,容易造成肾结石、肠胃功能失调、骨质疏松、牙髓疾病等。
  因此,含糖饮料就不要喝了,日常生活中还是多吃点对眼睛有益的蔬菜比较好,比如菠菜、莴笋等。
其他文献
胃癌患者术后不宜大补rn●本刊记者:很多患者术后为了早日康复,吃很多大补食物,这样好吗?rn○何裕民:中医较重视“胃气”,“人以胃气为本”.《医宗必读》:“有胃气则生,无胃
期刊
被“错换人生”的姚策终因肝癌晚期抢救无效死亡,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诉说着对生命的留恋,同时也用他年仅29岁的生命,提示我们关于肝癌的几个真相!  肝癌多数发现就是晚期  一位肿瘤科医生曾经说过,30歲以内罹患癌症的病人中,大多数是肝癌,并且死亡最多的也是肝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肝癌在早期很难觉察得到,往往有了临床症状(乏力、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时,病情已经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了。  因
期刊
减肥速度太快易伤身rn“许多人渴望一蹴而就的减肥方式,比如,'一周瘦 10 斤'、'三天瘦 5 斤'等等,殊不知,强大的减肥效果中却蕴藏着健康隐患.”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杜冬梅分析
期刊
动脉硬化性狭窄rn颈动脉在入颅前由一支分为两支,分别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大脑、头部和面颈部.在分为两支的部位,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碎片易沉积形成斑块,聚集后就可导致血管变窄
期刊
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可是,为什么有些人的血脂化验单上没有“小箭头”,医生还是让他吃药呢?rn这是因为,医院的血脂化验报告
期刊
癌症不会直接遗传rn我国肿瘤发病率每年以3%到5%的速度在提高,癌症的家庭聚集现象越来越多见,人们也更关心癌症的遗传性问题.其实所谓的肿瘤遗传,实际上并不是肿瘤本身在遗传,
期刊
手术并不是越急越好rn●本刊记者:山东王先生父亲需要做心脏瓣膜手术,但医生却让他们一等再等,要调理.王先生一家不理解,难道做手术不应该是发现问题马上做吗?rn○孙宏涛:其
期刊
30 多岁的小李去年一直心慌、胸闷、头痛,以为自己的心脏出了问题,就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去看病,进行心电检查却没有发现异常,也没有缺血等症状.做完检查后,医生又让她做了核磁
期刊
现在的人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饮食健康也愈发重视。但很多人注意得过了头,生活中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一看到肉就直摇头:“这胆固醇太高了,吃不得!”  健康意识虽然提高了,但直接把一些食物当成洪水猛兽也要不得,饮食均衡才能健康。一口肉不吃,血胆固醇太低,其实也有很多健康危害。  胆固醇是人体必需营养素  胆固醇其实跟磷脂、油脂一样,都归属于脂类,是细胞膜、血浆蛋白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类固醇激素、胆汁
期刊
●不良情绪等应激状态  心理因素对血糖的影响很大,紧张、焦虑、气恼、失眠、大喜大悲、过度兴奋等情绪变化均会引起血糖升高。处于感冒发热、严重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应激状态或女性处于妊娠期、月经期等,也可使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酌情增加降糖药物的用量,以保证降糖效果。应激状态解除,降糖药物再恢复正常量。  ●选药不当  糖尿病患者用药讲究个体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