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去处理相互关系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如果没有情感体验,也不会使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的道德需要;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感的支持,不会产生自觉的坚定的道德行为。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注重对他们道德情感的培养,并且要抓早、抓小,在春天时就要播种道德情感,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情感;情绪认知评估说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213-02
德育本身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方方面面,贯串人的一生,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德育被放到了首要的位置。德育是关键、是基础,是培养一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感、塑造其完美人格的主要途径。品德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反映,是社会道德在个体上的表现。品德的形成既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也受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从品德的心理结构上看,品德可以分为知、情、意、行四种心理成分。而道德情感是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和重要内容。它是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一种自我监督、自我检查的力量。可见,我们要十分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性学习与教育活动中的情感因素,而不能错误地把情感因素仅仅当成德育教育的方法。林德西的“情绪认知评估说”,向我们揭示了情绪和情感的发生过程。道德情感的形成必须通过过去的认知活动,以道德观念为基础,从当前的道德情境与已有的道德观念的种种不同关系来进行认知分析,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根据林德西“情绪认知评估说”情绪唤醒模型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对一个学生而言,在他的情绪被唤醒、情感被激发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就是当认知比较系统发现当前的情境与过去的经验一致时,就通过相应的神经、化学激活给予积极的反应,否则,将以消极的方式或按新的方式进行反应,与此同时,他们经受着肯定性和否定性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的这些经验(特别是年幼的小学生)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通过什么样的认知加工,最后落实到道德行为中,得到满意的结果呢?这时就体现出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教师如何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呢?
一、帮助学生丰富经验,提高认识能力,促进其情感的发展
认识是情感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对具体的人和事的讲解分析,帮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认识,尽量传授给他们成熟的经验,适当地对其进行养成教育,包括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和反面人物,把二者進行对比和剖析;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大家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等,都能通过教师的牵引,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是非标准,从而去处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青少年学生还通过大量的各方面知识的学习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接受着各种社会性情感的陶冶。例如,语文课本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工作态度,科学家、航天英雄们废寝忘食、刻苦钻研、不怕困难、勇于冒险的献身精神,一年一度震撼人心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情感等,都会大大感染和丰富青少年学生的情感;又例如,历史、地理、自然课上有关祖国悠久历史文化、辽阔的国土和地理资源、美丽多妖的大自然等,都会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特别是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出生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更能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学生。
总之,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讲明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要不断传授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促使他们的情感体验逐步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多角度创高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形成的,由于小学儿童的情感容易受具体事物的影响和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有关教育的情境。
1.校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美化。因为学生在学习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时时刻刻置身于学校这个大家庭之中,校园的景色、校训、标语、板报的内容,教室、操场、食堂、宿舍等处的设备、卫生状况、装饰布置等硬件和软件建设,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是我们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上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2.注重营造集体道德情感的气氛。集体的道德情感可以表现为道德气氛,即精神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人起陶冶、熏陶作用。班风、校风会影响到集体中几乎所有的成员。我国有关调查中发现,具有良好而稳定班风的班集体对改造学生不良道德和行为习惯是明显的。更重要的是要在集体生活、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反复感受,使情感具有实际效能。小学生在班集体和少先队中,体验到团结、友爱、互助、荣誉感、责任感、进取心等积极的情感,交往不利会使学生体验到孤独、嫉妒、自暴自弃、不负责任等消极的情感。适当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培养儿童对劳动的热爱,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克服怯懦的不良情感,锻炼勇敢顽强、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儿童在文艺演出中,学习表达各种社会角色的情感;在图画、音乐活动中,进一步发展了美感;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中,与成人的情感得到交融,他们常用社会对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公民的责任心便油然而生。此外,教师自身的态度及作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发展。教师可以服务于人、从自身做起,处处给学生以鲜明的、活生生的形象,影响学生,爱护学生,带动学生,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了这种情境以后,教师就可以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观其行,听其言,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按照林德西情绪认知评估理论,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在具备一定的情感体验的前提下进行知觉分析,在形成一定的认知思维结构和道德观念情况下,进行认知比较。所以在这几个环节中,教师应该调动一切有利的教育资源充实他们的经验,提高他们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作者简介:裴君波(1967-),女,河北省遵化市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本科。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情感;情绪认知评估说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213-02
德育本身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方方面面,贯串人的一生,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德育被放到了首要的位置。德育是关键、是基础,是培养一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感、塑造其完美人格的主要途径。品德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反映,是社会道德在个体上的表现。品德的形成既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也受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从品德的心理结构上看,品德可以分为知、情、意、行四种心理成分。而道德情感是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和重要内容。它是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一种自我监督、自我检查的力量。可见,我们要十分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性学习与教育活动中的情感因素,而不能错误地把情感因素仅仅当成德育教育的方法。林德西的“情绪认知评估说”,向我们揭示了情绪和情感的发生过程。道德情感的形成必须通过过去的认知活动,以道德观念为基础,从当前的道德情境与已有的道德观念的种种不同关系来进行认知分析,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根据林德西“情绪认知评估说”情绪唤醒模型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对一个学生而言,在他的情绪被唤醒、情感被激发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就是当认知比较系统发现当前的情境与过去的经验一致时,就通过相应的神经、化学激活给予积极的反应,否则,将以消极的方式或按新的方式进行反应,与此同时,他们经受着肯定性和否定性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的这些经验(特别是年幼的小学生)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通过什么样的认知加工,最后落实到道德行为中,得到满意的结果呢?这时就体现出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教师如何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呢?
一、帮助学生丰富经验,提高认识能力,促进其情感的发展
认识是情感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对具体的人和事的讲解分析,帮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认识,尽量传授给他们成熟的经验,适当地对其进行养成教育,包括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和反面人物,把二者進行对比和剖析;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大家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等,都能通过教师的牵引,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是非标准,从而去处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青少年学生还通过大量的各方面知识的学习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接受着各种社会性情感的陶冶。例如,语文课本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工作态度,科学家、航天英雄们废寝忘食、刻苦钻研、不怕困难、勇于冒险的献身精神,一年一度震撼人心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情感等,都会大大感染和丰富青少年学生的情感;又例如,历史、地理、自然课上有关祖国悠久历史文化、辽阔的国土和地理资源、美丽多妖的大自然等,都会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特别是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出生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更能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学生。
总之,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讲明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要不断传授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促使他们的情感体验逐步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多角度创高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形成的,由于小学儿童的情感容易受具体事物的影响和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有关教育的情境。
1.校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美化。因为学生在学习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时时刻刻置身于学校这个大家庭之中,校园的景色、校训、标语、板报的内容,教室、操场、食堂、宿舍等处的设备、卫生状况、装饰布置等硬件和软件建设,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是我们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上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2.注重营造集体道德情感的气氛。集体的道德情感可以表现为道德气氛,即精神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人起陶冶、熏陶作用。班风、校风会影响到集体中几乎所有的成员。我国有关调查中发现,具有良好而稳定班风的班集体对改造学生不良道德和行为习惯是明显的。更重要的是要在集体生活、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反复感受,使情感具有实际效能。小学生在班集体和少先队中,体验到团结、友爱、互助、荣誉感、责任感、进取心等积极的情感,交往不利会使学生体验到孤独、嫉妒、自暴自弃、不负责任等消极的情感。适当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培养儿童对劳动的热爱,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克服怯懦的不良情感,锻炼勇敢顽强、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儿童在文艺演出中,学习表达各种社会角色的情感;在图画、音乐活动中,进一步发展了美感;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中,与成人的情感得到交融,他们常用社会对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公民的责任心便油然而生。此外,教师自身的态度及作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发展。教师可以服务于人、从自身做起,处处给学生以鲜明的、活生生的形象,影响学生,爱护学生,带动学生,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了这种情境以后,教师就可以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观其行,听其言,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按照林德西情绪认知评估理论,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在具备一定的情感体验的前提下进行知觉分析,在形成一定的认知思维结构和道德观念情况下,进行认知比较。所以在这几个环节中,教师应该调动一切有利的教育资源充实他们的经验,提高他们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作者简介:裴君波(1967-),女,河北省遵化市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