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在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更有效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认识水平,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班级中都会有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学困生等三类学生。对此,笔者听到的或见到的办法往往是“抓两头,促中间”。但是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发现通过抓优秀学生、学困生从而来带动中等生,其收效甚微:三种人群中最受益的恐怕只有一两个优等学生;学困生越来越没信心;促中间则成了一句空话,其实就是对他们的不管不顾,效果可想而知。
  中等生:数量的优势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最大的一个群体就是中等水平的学生,这类被称为中等生的群体往往会占据一个班级中约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人数。现今的课堂教学不是应该把重点更多地放在这些人身上吗?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笔者经常听到一些教師抱怨班级中的学困生如何,导致课堂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拖课、学生厌学等恶性循环不断出现。教师在备课、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处理好班级中这三类学生的关系,虽然中等生不突出,看似不是问题的焦点,但是中等生的数量决定了他们是班级的主体部分,这就决定了教师不管是在备课,还是在上课的过程中,都不应该忽视他们。
  如果在课堂上把主要精力过分局限于学困生,那班里大部分学生得不到提高;同样,如果过多地照顾优等生,中等生就会感到无趣,丧失学习的信心,这样的课堂是所有教师都不愿意看到的。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应该侧重于中等学生,在抓住主体的前提下再有层次地对两头学生进行“照顾”,这样可能更利于全班每一个同学的发展。
  中等生:典型的作用
  中等生不仅在数量上是班级中的主体,而且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往往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我们知道,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要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纠正,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中等生反馈给教师的问题是最有价值的,因为他们的问题往往都是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这些典型问题,灵活地生成教学,帮助有着同样问题的学生及时走出误区,更快地掌握新知,提高教学实效。
  中等生:易被忽略
  虽然中等生是班级中一个很大的群体,但是他们却经常被上课教师所忽视。由于他们既不会像优等生那样有出众的表现,能很快引起教师的注意,同时也不会落后到什么都不懂,因此,稍不留神就容易被教师忽略掉。试着回想,一个教师在执教过的历届学生中,经过若干年后,能记住的那些学生的名字中,学困生无疑会是印象最深的,还有就是班级中几个最好的学生,而中等生能叫出名字的往往寥寥无几。
  中等生:带动的效果
  在老师抓中等生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受到关注,自然学习更积极了,慢慢地就会有信心,积极参与学习。长此以往,一些学生慢慢地就会变成优等生,这时产生的效果是多面的。一些原来优秀的学生看到这样的现象,感受到老师的态度,自己也产生了压力,往往会更积极努力地学习;而刚刚进步的学生则会更努力想赶上;至于中等的学生看到原本和自己同一水平的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重视,也会抓住表现的机会积极学习;学困生在这一过程中也会慢慢树立信心,在自己的基础上慢慢进步。这时,教师就要及时肯定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抓中间,带两头”的方法,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中等生:风气形成的力量
  对于一个班级,班风的树立是至关重要的。而班风有学习占主体和浮躁占主体两类,如果一些老师平时不注意,班级中有了浮躁为主体的风气,好多原来不错的学生也会受到影响,渐渐退步。其实仔细分析一下,班级风气的形成不是短时间的,也不是一两个人能造成的,但是一定是有几个典型的人来带动的。作为老师,一定要关注这样的情况,对于班级中不好的苗头要及时处理,在课堂上一定要抓好中等生,肯定中等生,相信中等生的力量。试想班级中三分之二的学生都在认真学习,那么整个班级的风气也就形成了,几个人也坏不了事,因为大部分学生看到了榜样,明确了好坏。这样的班级渐渐地把学习作为主体,有了这样的班风,不管学什么都能学好了。所以,要形成良好的班风,教师们一定要抓住看似不出众的中等生,他们往往起着决定性因素。
  当然,重视了中等生并不是说两头就不顾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是必须要马上解决的,但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教师们不妨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法,重视开发中等生这个“宝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风气,带动全班学生共同提高。所以,处理好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学困生这三者的关系,对于教师来说很重要。有了正确的认识,加上教师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这样的教育一定会更大程度地使班级中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为了这一目标,让我们一同努力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第二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等症状。江苏省昆山中学教师的物质待遇相对较为优越,但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师生关系趋向复杂,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随着年龄增长和专业限制,教师发展进入高原期,并且升学压力加剧,社会期望值不断攀升,导致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精神压力普遍较大,职业幸福感呈下降趋势,职业倦怠感日益凸显。职业倦怠不仅影响着教师个体的
“文化”是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历史沉淀,其中的核心是观念、信仰、价值和思维方式等隐性的成份。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数学是现实的、是源于生活的,数学也应该是历史的、人文的、人类文明的结晶。儿童创想數学不仅追求真,还追求美,求真、求善、求美是数学精神的科学成分与人文成分的融合和升华。钱学森曾说:“科学与人文就如一个硬币的两个面。”确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新教育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趋
学困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若没有做好转化工作,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因此对学困生的教育是一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班主任必须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其具体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点:  用爱心消除疑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学困生,才能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由于学困生身上的毛病、缺点多,常常在父母、教师
语文新课程主张学生是写作的“主角”,积极愉悦的情绪状态对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起着滋润作用,学生处于愉悦的写作状态之中能积极主动地倾吐与表达,写作兴趣与表达的欲望会无比强烈。事实上,教师的点拨、引领、启发、诱导,师生的对话、交流、互动为学生能顺利进入这样的写作状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教师该采取哪些有效策略真正让作文教学因师生互动而精彩呢?  情感体验与交流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应引导学生做生活的
“有效的教育必须要采取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必然要根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那么,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奋点在哪里?设计、构建、组织起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各类活动,开展形式多样教学形式必然成为思想品德
生成平滑的路径是轮式动移机器人路径规划的要求 .基于四叉树环境模型 ,本文提出了生成平滑路径的算法 .首先简单介绍了基于位置码的四叉树环境模型 ,然后详细分析了在该环境
当今社会对人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日渐提高,这就要求人们应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去应对。然而,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和学校生活环境比较优越,使他们缺少吃苦锻炼的机会,因此普遍存在着怕苦、怕累、意志力薄弱的现象,这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一定差距。怎样缩小这个差距并尽量与社会“接轨”,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任务。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要重视利用体育教学来培养和发
目的:  通过研究机体在缺氧及缺氧合并高碳酸血症时,赖氨酰氧化酶(lysine oxidase,LOX)对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的影响,探讨高碳酸血症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
面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本地的中职学校的财会课堂也应跟上时代步伐,做适时的教学变革。笔者通过课堂上突出财会教学应用性,渗透社会适应性意识,努力使职高财会学生有更好的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然而,作为经济管理的一部分,中职财会教学更新速度还是滞后,很多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重理论轻操作,重师轻生等。面对企业环境和会计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会计的专项业务创新层出不穷,一些中职财会学生毕业后在企业的处境也变得
何为合作学习?它是指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有效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当前思想品德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依然有些环节有待完善,如学习任务的选择、小组成员的分工、活动的开展、结论的归纳与建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与教师分别扮演什么角色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习任务的选择是否科学  现状:纵观近几年思想品德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不难发现很多的学习任务都是紧紧围绕教材、教学目标而设计,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