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临床表现主要是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嗳气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笔者从医30多年应用越鞠丸加减治疗胃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150例为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内科门诊患者,年龄最小12岁,最大60岁;病程长者10年余,最短者数日。
2治疗方法
以越鞠丸为基础方:根据具体病情适当适当调整用药及用量,方药组成:香附9g川芎9g栀子9g苍术9g建曲9g。
随症加减:寒邪客胃去栀子9g加高良姜10g木香10g吴芋6g陈皮12g散寒止痛;饮食停滞加山楂9g稻芽12g莱服子18g消食导滞;肝气犯胃加柴胡9g白芍18g川楝子12g延胡索12g理气活血止痛;肝胃郁热去川芎9g加黄莲6g吴芋3g旋复花15g降香10g疏肝泄热和胃止痛;瘀血停滞加蒲黄10g五灵脂12g丹参12g擅香10g;活血祛止痛;胃阴不足去川芎9g苍术9g加沙参15g生地黄12g麦冬15g益胃阴;脾胃虚寒去栀子9g加黄芪18g炒白术15g益气补中,以上方加水600ml,煎3次分6次服,每日三次,一周为一疗程,轻者一个疗程,重者四个疗程即愈。
3疗效结果
治疗标准:按照《中医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执行,治愈:症状消失,随诊复未发现有相关的器质性疾病;好转,症状部分消失或好转;无效;未达到上术指标者。
治疗结果:治愈45例;好转9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9.3%。
4典型病例
陈某,女,60岁,于2009年9月6日初诊: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嗳气频繁,食少作呕,时历半月余,作胃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实验室、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无糖尿病及精神病史。舌苔白、脉弦略数,根据临床症状,以中医特色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辩证为“胃痛”,属肝郁气滞型,故治疗以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止痛之法。笔者用越鞠丸加减:香附9g柴胡9g白芍9g川楝子9g延胡索9g栀子9g黄连6g吴芋3g旋复花12g苍术12g建曲12g炒莱服子18g山楂12g嘱服药一周。二诊,患者服药一周后,诸症明显减轻,唯有干呕不适,舌苔白,脉弦。故在方中去柴胡9g,加法半夏10g茯苓12g竹茹12g生姜3片加强和胃止呕再服一周。三诊,服药两周后诸证消失而全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5体会
胃痛多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胃失和降所致。病变部位在胃,病机却在肝脾,故笔者预以越鞠丸加减其方出自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消痞之功效。方中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川芎活血祛瘀以治血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脾郁;建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诸药合用能使肝气得疏、胃气得降、痞满自消。总之气机流畅,五郁得解,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取得了满意临床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150例为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内科门诊患者,年龄最小12岁,最大60岁;病程长者10年余,最短者数日。
2治疗方法
以越鞠丸为基础方:根据具体病情适当适当调整用药及用量,方药组成:香附9g川芎9g栀子9g苍术9g建曲9g。
随症加减:寒邪客胃去栀子9g加高良姜10g木香10g吴芋6g陈皮12g散寒止痛;饮食停滞加山楂9g稻芽12g莱服子18g消食导滞;肝气犯胃加柴胡9g白芍18g川楝子12g延胡索12g理气活血止痛;肝胃郁热去川芎9g加黄莲6g吴芋3g旋复花15g降香10g疏肝泄热和胃止痛;瘀血停滞加蒲黄10g五灵脂12g丹参12g擅香10g;活血祛止痛;胃阴不足去川芎9g苍术9g加沙参15g生地黄12g麦冬15g益胃阴;脾胃虚寒去栀子9g加黄芪18g炒白术15g益气补中,以上方加水600ml,煎3次分6次服,每日三次,一周为一疗程,轻者一个疗程,重者四个疗程即愈。
3疗效结果
治疗标准:按照《中医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执行,治愈:症状消失,随诊复未发现有相关的器质性疾病;好转,症状部分消失或好转;无效;未达到上术指标者。
治疗结果:治愈45例;好转9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9.3%。
4典型病例
陈某,女,60岁,于2009年9月6日初诊: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嗳气频繁,食少作呕,时历半月余,作胃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实验室、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无糖尿病及精神病史。舌苔白、脉弦略数,根据临床症状,以中医特色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辩证为“胃痛”,属肝郁气滞型,故治疗以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止痛之法。笔者用越鞠丸加减:香附9g柴胡9g白芍9g川楝子9g延胡索9g栀子9g黄连6g吴芋3g旋复花12g苍术12g建曲12g炒莱服子18g山楂12g嘱服药一周。二诊,患者服药一周后,诸症明显减轻,唯有干呕不适,舌苔白,脉弦。故在方中去柴胡9g,加法半夏10g茯苓12g竹茹12g生姜3片加强和胃止呕再服一周。三诊,服药两周后诸证消失而全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5体会
胃痛多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胃失和降所致。病变部位在胃,病机却在肝脾,故笔者预以越鞠丸加减其方出自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消痞之功效。方中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川芎活血祛瘀以治血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脾郁;建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诸药合用能使肝气得疏、胃气得降、痞满自消。总之气机流畅,五郁得解,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取得了满意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