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老师非常严厉,但却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的情况。笔者认为 “严厉不等于严格”,教师在学生管理中应把握好宽与严的度,做到既坚强又温和,使教育更有实效性。
关键字:教育管理 严厉 严格 实效性
古人曾说:“凡教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由此可见古人对“严”的重视。但究竟何谓“严”?是板起面孔大声呵斥,还是言辞犀利、挖苦讽刺?笔者认为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也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严厉与严格的区别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听到学生在评论哪一个老师严格、哪一个老师严厉。或许有人认为“严格”和“严厉”没什么不一样,但笔者认为这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
在笔者看来,“严格”是一种更高的评价。严厉意为严肃厉害之意。老师要做到严厉并不难,只要面对学生摆起严肃的面孔、放大自己的嗓门、咄咄逼人,“严厉”的效果就达到了。而严格则是老师一方面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去做,不能马虎,不能迁就,不能松懈,而另一方面老师态度还要保持和蔼可亲,不是厉形于色。严把标准不放松,这其实是一个极高的要求,人的惰性是与生俱来的,要做到时刻认真不放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非易事。这需要老师不断自我提示和反省,并不断提醒和引导学生遵守规范,是一种更劳心的行为,也就是严格比严厉高出一筹的原因所在。
二、严厉管理的具体表现及效果
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笔者经常会看到以下现象。
镜头一——某学生立于办公室内,低眉顺眼、毕恭毕敬,某教师口沫横飞,大声训斥,最后问一句:“知道错了没有?”有的学生深谙教师内心所想,不假思索地说:“知道了。”于是某教师的眉头舒展了,音调放低了。
镜头二——某教师大声说:“你给我抄,抄10遍,不抄好就再抄20遍!”于是某学生奋笔疾书,洋洋洒洒,片刻之间完成任务,老师宣告胜利。
镜头三——某学生手拿拖把在走廊的地上拉来拉去,请注意,是“拉来拉去”,某老师突然出现,于是学生手上便突然加了力道,变成了真正的“拖地”,该老师露出满意的笑容转身离去。
这些老师在学生们的心中毋庸置疑是严厉的,但严厉是否就真的行之有效?看到以上的镜头,必然会引发我们的思考。
以上的镜头其实经常发生在笔者身边,细心观察,笔者认为严厉管教的效果并不具持久性,它的功效往往是一次性的,导致的结果常常如下。
镜头一——某学生虽答应,但往往也只是口头的,三两天不到,又会故伎重演,久而久之,某教师也就会发出“孺子不可教也”的感叹,最终放弃该学生。
镜头二——学生无疑变成了机器,不管重复抄多少次,结果永远一样。奋笔疾书之时,他的大脑是没有什么思考力的。那么当这种作业仅仅流于惩罚的形式的时候,是否也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呢?
镜头三——很显然这个学生在接受惩罚,而且心不在焉,应付了事。而某教师的监督使他提高警惕,以防被再罚一次。如果此举仅仅用于惩罚那些劳动没完成、没做好的学生,应该还有一些效果,可用于惩罚学习不用心或者根本不想上课的孩子,笔者想,说不定他正乐于接受此种方式,那教育的目的又从何体现呢?
通过以上几个小例子,笔者想告诉诸位老师的是:严厉并不是最好的学生管理的方法,也许能管得了学生一时,却无法治本,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严格管理及实施
曾看过许多具有良好教育经验的老师在学生管理中的心得体会,其共同点就是:学生管理不一定非要严厉,非要大声讲话、恶言相向或者挖苦讽刺,往往只需讲究方法,并做到严格,好的风气自会形成。
1.严格管理经验分享
以下分享几个笔者了解到的严格管理的典型例子。
例一:某学生不做作业被叫到办公室,这位老师很平和地说:“作业没做啊?是不会做吗?”学生回答:“是。”某老师于是便开始讲解,讲解好了,对学生说:“现在你会了,去把作业做好。如果以后不会,要记得来找我。”
也许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作业完成了,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某老师介绍经验时说,有学生不做作业,他都会叫过来讲,然后让他们自己完成,他不允许有任何学生不做作业。时间长了,学生们知道了他的脾气,就会在做作业之前把要做的作业弄懂。
例二:有一学生值日却未打扫卫生,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询问原因,然后老师很清楚地讲出了有关的班级管理条例,让学生自觉按条例执行,既无过多的苛责,也没有宽容放纵。一定的规矩形成之后,对时间、质量、行为都有确切的规定,学生自然便会按规定做好事情。这样,学生明白自己有哪些责任和义务,做起事来便不会拖拉。
例三:老师要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对于地上乱丢的垃圾,如果没发现是谁做的,教师就自己动手解决,或让学生主动解决。这样,通过耳濡目染,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要求学生履行的职责或标准大都是由老师定的,既然定了就应该共同遵守,否则不如不定。学生久而久之就会摸透老师的脾气,按照规定做事就顺理成章。
看了这些老师的管理经验,笔者不禁要伸出大拇指表示赞叹,他们都是严格的老师,但并没有厉形于色,而是和颜悦色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并让学生心服口服。
2.严格管理的实施
(1)制定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好的规则会更有利于学生管理。在制定规则时,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明确目的定班规。教师必须明确制定规则的目的是什么,有了明确而具体的目的,才会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规则。②民主评议定班规。制度与规则的制定,不能凭教师的个人情感或好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最好由学生集体评议,表决通过。学生从心底里接受规则,这样更有利于规则的执行。③定期修改规则。一项规则的制定难免会有不完善的地方,在执行中,也难免存在有不利于实行和操作的地方,或者因为情况变化出现形同虚设的内容,因此必须定期对规则进行必要的修改,以保证规则执行的实效性。
(2)执行规则。规则制定好了以后,执行是关键,要避免在执行中使制定的规则流于形式,最终成了摆设。
①严格执行规则。既然是大家共同制定并通过的规则,就必须要严格执行。一旦有人违反,一定要按规则处理,不能姑息,该怎样就是怎样。②执行规则的持续性。规则的执行切忌虎头蛇尾。有些老师制定规则不久之后就忘记了执行,更别提学生了,所以规则的执行需要一种坚持力。③教师的榜样作用。在规则制定之后,教师本人必须严格执行,该示范的示范,该监督的监督,该执行的执行。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规则顺利有序地施行。
(3)彰显管理成效。经过一段时期的管理后,效果肯定是有的,此时教师不要忘记彰显管理成效。教师要告诉学生正在实施的管理是有效的,制定的规则是有用的,并且一定要让学生切切实实地看到成效,这样就会使规则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更有利于规则的施行。
这一系列严格管理的过程,需要足够的坚持、足够的严格,但方式却可以是温和的。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其实学生的日常管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它是一门永远值得我们老师研究的功课。
(作者单位:浙江海盐理工学校)
关键字:教育管理 严厉 严格 实效性
古人曾说:“凡教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由此可见古人对“严”的重视。但究竟何谓“严”?是板起面孔大声呵斥,还是言辞犀利、挖苦讽刺?笔者认为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也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严厉与严格的区别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听到学生在评论哪一个老师严格、哪一个老师严厉。或许有人认为“严格”和“严厉”没什么不一样,但笔者认为这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
在笔者看来,“严格”是一种更高的评价。严厉意为严肃厉害之意。老师要做到严厉并不难,只要面对学生摆起严肃的面孔、放大自己的嗓门、咄咄逼人,“严厉”的效果就达到了。而严格则是老师一方面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去做,不能马虎,不能迁就,不能松懈,而另一方面老师态度还要保持和蔼可亲,不是厉形于色。严把标准不放松,这其实是一个极高的要求,人的惰性是与生俱来的,要做到时刻认真不放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非易事。这需要老师不断自我提示和反省,并不断提醒和引导学生遵守规范,是一种更劳心的行为,也就是严格比严厉高出一筹的原因所在。
二、严厉管理的具体表现及效果
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笔者经常会看到以下现象。
镜头一——某学生立于办公室内,低眉顺眼、毕恭毕敬,某教师口沫横飞,大声训斥,最后问一句:“知道错了没有?”有的学生深谙教师内心所想,不假思索地说:“知道了。”于是某教师的眉头舒展了,音调放低了。
镜头二——某教师大声说:“你给我抄,抄10遍,不抄好就再抄20遍!”于是某学生奋笔疾书,洋洋洒洒,片刻之间完成任务,老师宣告胜利。
镜头三——某学生手拿拖把在走廊的地上拉来拉去,请注意,是“拉来拉去”,某老师突然出现,于是学生手上便突然加了力道,变成了真正的“拖地”,该老师露出满意的笑容转身离去。
这些老师在学生们的心中毋庸置疑是严厉的,但严厉是否就真的行之有效?看到以上的镜头,必然会引发我们的思考。
以上的镜头其实经常发生在笔者身边,细心观察,笔者认为严厉管教的效果并不具持久性,它的功效往往是一次性的,导致的结果常常如下。
镜头一——某学生虽答应,但往往也只是口头的,三两天不到,又会故伎重演,久而久之,某教师也就会发出“孺子不可教也”的感叹,最终放弃该学生。
镜头二——学生无疑变成了机器,不管重复抄多少次,结果永远一样。奋笔疾书之时,他的大脑是没有什么思考力的。那么当这种作业仅仅流于惩罚的形式的时候,是否也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呢?
镜头三——很显然这个学生在接受惩罚,而且心不在焉,应付了事。而某教师的监督使他提高警惕,以防被再罚一次。如果此举仅仅用于惩罚那些劳动没完成、没做好的学生,应该还有一些效果,可用于惩罚学习不用心或者根本不想上课的孩子,笔者想,说不定他正乐于接受此种方式,那教育的目的又从何体现呢?
通过以上几个小例子,笔者想告诉诸位老师的是:严厉并不是最好的学生管理的方法,也许能管得了学生一时,却无法治本,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严格管理及实施
曾看过许多具有良好教育经验的老师在学生管理中的心得体会,其共同点就是:学生管理不一定非要严厉,非要大声讲话、恶言相向或者挖苦讽刺,往往只需讲究方法,并做到严格,好的风气自会形成。
1.严格管理经验分享
以下分享几个笔者了解到的严格管理的典型例子。
例一:某学生不做作业被叫到办公室,这位老师很平和地说:“作业没做啊?是不会做吗?”学生回答:“是。”某老师于是便开始讲解,讲解好了,对学生说:“现在你会了,去把作业做好。如果以后不会,要记得来找我。”
也许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作业完成了,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某老师介绍经验时说,有学生不做作业,他都会叫过来讲,然后让他们自己完成,他不允许有任何学生不做作业。时间长了,学生们知道了他的脾气,就会在做作业之前把要做的作业弄懂。
例二:有一学生值日却未打扫卫生,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询问原因,然后老师很清楚地讲出了有关的班级管理条例,让学生自觉按条例执行,既无过多的苛责,也没有宽容放纵。一定的规矩形成之后,对时间、质量、行为都有确切的规定,学生自然便会按规定做好事情。这样,学生明白自己有哪些责任和义务,做起事来便不会拖拉。
例三:老师要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对于地上乱丢的垃圾,如果没发现是谁做的,教师就自己动手解决,或让学生主动解决。这样,通过耳濡目染,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要求学生履行的职责或标准大都是由老师定的,既然定了就应该共同遵守,否则不如不定。学生久而久之就会摸透老师的脾气,按照规定做事就顺理成章。
看了这些老师的管理经验,笔者不禁要伸出大拇指表示赞叹,他们都是严格的老师,但并没有厉形于色,而是和颜悦色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并让学生心服口服。
2.严格管理的实施
(1)制定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好的规则会更有利于学生管理。在制定规则时,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明确目的定班规。教师必须明确制定规则的目的是什么,有了明确而具体的目的,才会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规则。②民主评议定班规。制度与规则的制定,不能凭教师的个人情感或好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最好由学生集体评议,表决通过。学生从心底里接受规则,这样更有利于规则的执行。③定期修改规则。一项规则的制定难免会有不完善的地方,在执行中,也难免存在有不利于实行和操作的地方,或者因为情况变化出现形同虚设的内容,因此必须定期对规则进行必要的修改,以保证规则执行的实效性。
(2)执行规则。规则制定好了以后,执行是关键,要避免在执行中使制定的规则流于形式,最终成了摆设。
①严格执行规则。既然是大家共同制定并通过的规则,就必须要严格执行。一旦有人违反,一定要按规则处理,不能姑息,该怎样就是怎样。②执行规则的持续性。规则的执行切忌虎头蛇尾。有些老师制定规则不久之后就忘记了执行,更别提学生了,所以规则的执行需要一种坚持力。③教师的榜样作用。在规则制定之后,教师本人必须严格执行,该示范的示范,该监督的监督,该执行的执行。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规则顺利有序地施行。
(3)彰显管理成效。经过一段时期的管理后,效果肯定是有的,此时教师不要忘记彰显管理成效。教师要告诉学生正在实施的管理是有效的,制定的规则是有用的,并且一定要让学生切切实实地看到成效,这样就会使规则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更有利于规则的施行。
这一系列严格管理的过程,需要足够的坚持、足够的严格,但方式却可以是温和的。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其实学生的日常管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它是一门永远值得我们老师研究的功课。
(作者单位:浙江海盐理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