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3组,每组各10只.EPO治
【机 构】
:
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3组,每组各10只.EPO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EPO治疗组在缺血再灌注后1、24、48、60 h腹腔注射EPO,剂量为3000 U/kg(用生理盐水以1:1比例稀释),缺血再灌注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仅分离颈部动脉,动脉不做栓塞处理.缺血后72h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线粒体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Na十_K+.ATP酶活性、一氧化氮含量和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的变化. 结果 EPO治疗组的神经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77.48±5.93)、超氧化物歧化酶[(96.91±8.66)p,kat/g]、Na+_K+-ATP酶活性[(10.48±2.77)μkat/g]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44.47±17.35、(84.46±8.54)μkat/g、(7.37±2.87)μkat/g],线粒体丙二醛[(37.99±5.38)μmol/g]、一氧化氮含量[(10.18±2.02)μmol/g]、Caspase-3阳性细胞数(66.31±8.09)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44.83±6.48)μmol/g、(12.12±2.14)μmol/g、74.90±7.42]. 结论 EPO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是保护神经细胞线粒体的功能,其核心是抑制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Ⅱ、Ⅲ期直肠癌术后,应用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进行同步放疗的剂量限制性毒性(dose limiting toxicity,DLT)和最大耐受剂
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病程迅速进展,并发感染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者可死亡,现就1例报告如下.
目的 对比分析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多层螺旋CT(MSCT)对冠心病(CAD)的诊断价值,并评价两者联合诊断CAD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3例患者(疑诊CAD 36例,确诊CAD 7例)行冠状动脉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并发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诊治体会.方法 3例肝移植受者术后并发CPM,术前血清Na+明显偏低,分别为124 mmol/L、I 19 mmol/L和119 mmol/L,术后出现自
目的 研究膀胱腔内灌注重组分泌型内皮抑素腺相关病毒(rAAV-ES)治疗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建立C57BL/6小鼠原位膀胱癌模型;膀胱腔内灌注rAAV-ES后检测肿瘤生长情况,分析抑瘤率和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研究人腹主动脉瘤与正常腹主动脉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选取腹主动脉瘤标本及正常腹主动脉标本各5例.抽提总RNA,转录并以生物素标记后,与芯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共刺激因子B7-1t4的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real-time PCR)、酶联
目的 比较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与常规方法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时部分血液检测指标的变化,揭示微创手术对机体生理干扰程度. 方法 将2004年7月-2006年5月我科
目的 明确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l)在胃癌、肝癌、大肠癌和食管癌中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在获得胃癌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基础上,利用逆转录聚合酶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谷胱甘肽转硫酶T1(GSTFl)、M1(GSTMl)和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马兜铃酸肾病(AAN)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重PCR和特异性的两对引物-聚合酶链反应(CTPP-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