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类型和货币政策规则的组合效应及稳定性研究

来源 :国际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infob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视角,将财政支出类型和货币政策规则纳入DS-GE模型中,讨论了财政支出类型与货币政策规则组合的有效性及稳定性.结果 表明,第一,积极的财政支出有利于熨平政府支出冲击对投资的影响,温和的财政支出有利于熨平政府支出和政府债务的波动,而产出和通货膨胀对财政支出类型变动的反应不大.第二,在货币政策规则调整过程中,面对政府支出冲击,货币政策更倾向于采取价格型规则为主、数量型规则为辅的混合型规则;面对货币政策冲击,单一的数量型规则更有效.第三,从财政支出类型与货币政策规则的组合效应来看,积极的财政支出与混合型货币政策组合规则最有效,且不同目标下组合效应存在差异;从社会福利损失来看,三目标的社会福利损失大于双目标.第四,在1998-2019年期间,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遵循PMPF范式,说明财政政策稳定、货币政策不稳定,此时货币政策被动配合财政政策以保证预算约束平衡.
其他文献
《中国农村观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中国有关“三农”问题的高水准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在农村经济和社会等研究领域有着较高的社会影响力。
期刊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双重金融摩擦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考察贷款价值比和资本充足率两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逆周期调控机制,以及双重金融摩擦对这两种宏观审慎工具政策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包含双重金融摩擦因素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经济波动特征,尤其能较好地捕捉产出、消费与投资之间联动关系.贷款价值比工具和资本充足率工具均能够调控宏观经济.前者对于实体经济逆周期调控效果更明显,而后者对信贷市场逆周期调控效果更显著.需求端金融摩擦和供给端金融摩擦均会对贷款价值比和资本充足率工具的政策效果产生影响
本文选取2007—2019年中国非金融上市企业和宏观经济数据,从信贷期限结构的视角检验了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宽松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延长企业信贷期限结构抑制企业金融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存在地区和个体的非对称效应,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期限渠道降低银行竞争强度较高地区企业、政府支持行业企业和高杠杆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对于银行竞争强度较弱地区企业和低杠杆企业,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失效.信贷期限结构的提升对降低非政府支持行业企业和低杠杆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效力不足.本文的研究揭示了
金融开放背景下优化营商环境是中国吸引长期外国证券投资(FPI)、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经济嵌入于制度的视角,选取了2008—2018年全球71个经济体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验证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改变FPI母国偏好现象:无论是东道国营商总环境,还是政务、法律、市场和人文分维度营商环境,均显著促进FPI,存在好国偏好现象,且在离岸金融中心、金融危机以后和债券类投资方面表现更为明显;相比人文营商环境,政务、法律和市场环境发挥了更为重要的驱动作用,且市场营商环境在FPI配置中处于主导地位;东道
本文选取2010—2018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地方政府债务宏观经济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网络的特征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空间关联关系,重点研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特征影响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和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网络的关联性普遍存在,且关联性较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效应.显性债务率和隐性债
全球政治、经济、公共卫生、环境等不确定性会给高度依赖国外资源的各国带来被违约和供应中断风险.全球价值链嵌入是会带来扩大风险的极化效应,还是控制风险的平衡效应,已成为不确定因素急剧增加背景下亟待回答的问题.本文运用权力-依赖理论,将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相互依赖分解为共同依赖和权力劣势两个维度,采用2018年版增加值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对中美两国2005年以来的35个细分行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国际贸易利益均随共同依赖的增大而增长,并随权力劣势的增大而减少.第二,以权力网络扩
国际经验表明,低储蓄率与高杠杆率的组合极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构建了包括国民储蓄率、内外债杠杆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统一分析框架,提出了解释国民储蓄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关系的三个假说,并利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高内债杠杆率下,国民储蓄率下降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较低;高外债杠杆率下,国民储蓄率下降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较高.第二,在国民储蓄率下降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净流入同时增加了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经济增长乏力增加了发达经济体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本文基于2009-2017年创业板上市的340家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自贸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路径机制.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能显著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创新路径而言,其往往会通过“内源性创新+外延式创新”双路径方式实现自身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就创新机制而言,自贸区试错式的制度设计及投资贸易便利化举措所带来的企业家风险容忍度的提升以及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将在驱动企业创新投入中发挥明显的协同作用.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整体而言,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找到了自贸区挂牌建设对企业创
国家风险是汇率制度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界定国家风险的广义内涵,将其细分为货币、银行部门、主权债务、经济结构和政策风险五类,通过梳理不同细分风险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机制,利用EIU国家风险模型,选取92个经济体1997—2018年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家风险因素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五类细分风险中,货币、银行部门、主权债务和政策风险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较大,经济结构风险仅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有重要影响.该实证结果在替换汇率制度选择指标和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均成立.此外
本文参考Forbes&Warnock (2020)的研究,构建65个经济体1999年第一季度—2020年第一季度资本账户子项目极端流动数据库,从三个维度探讨极端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三个维度分别是资本账户类型(直接投资、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与银行/其他投资)、投资者属性(本国与外国投资者)和资本流动方向(流出与流入).实证结果发现:第一,资本账户四个子项目极端流动的经济影响与总资本极端流动的经济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第二,资本账户四个子项目极端流动的经济影响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特别是股权投资的经济影响不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