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森还原工匠精神的黑白影像

来源 :绿色中国·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展览
  4月24日,中国当代摄影家逄小威摄影展《萨克森:德国精湛工艺的家乡》在中国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是逄小威与来自德国萨克森州的朗格制表公司合作完成的文化项目,旨在将品牌家乡萨克森丰厚的人文历史和工艺传统、这片土壤所孕育出的追求完美与精益求精的精神信仰介绍给中国人民。
  2015年,逄小威积极投入朗格发起的拍摄项目。他将镜头对准德国精湛工艺的家乡——萨克森自由州,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让更多人了解“萨克森”这个名词背后的广阔内涵。萨克森地区历史上与今天都在德国的科技、文化和艺术方面拥有崇高地位,与马丁·路德、巴赫、歌德、韦伯、舒曼、瓦格纳、尼采等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从德累斯顿到莱比锡,从开姆尼茨到格拉苏蒂,历经月余,逄小威的足迹遍及萨克森。他以旁观者冷静的视角,以萨克森的自然、历史、人文、工商传统与人物为对象,创作了一系列令人感动的摄影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幽谷翠林与砂岩奇景带来了萨克森特有的地理环境风貌,砂石建筑记录了萨克森荡气回肠的历史,而用头脑、灵魂与双手创作的工匠则展现了萨克森引以为傲的手工艺传统。
  评价
  策展人范迪安在展览前言中说道:“逄小威先生应邀前往德国萨克森州摄影的旅程,是他贴近这块土地感受萨克森历史和当代的发现之旅,也是他通过镜头捕捉异国文化风采之旅,更是他穿越中德两国文化边界的思考和创造之旅。他带回来的不仅是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更是一位中国当代摄影家对萨克森的文化体验。”
  萨克森不仅是德国精湛工艺的家乡,也是朗格的家乡。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dolph Lange)于1845年创立制表厂,为萨克森的制表业奠下基石,并将毕生精力投入钟表事业与地区民生及经济发展。其曾孙瓦尔特·朗格秉持相同信念,于1990年代复兴朗格品牌的同时重振家乡经济。瓦尔特·朗格说道:“我生于德累斯顿,并在附近的格拉苏蒂镇成长。不论人生哪个阶段,不论在哪里生活,我始终属于萨克森州。这不仅是出生地的问题,亦关乎一种精神面貌。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工艺传统,以及德国工业在19世纪的迅速发展,都形塑出萨克森州的个性。”致力于地区发展根植于朗格的传统之中,朗格立足于萨克森,更希望将萨克森推向世界。
  朗格亦以保护和弘扬萨克森地区精湛手工艺的传统为使命,与摄影家逄小威的合作项目为此提供契机。朗格总裁 Wilhelm Schmid 表示,“当我第一次看到逄小威的摄影杰作时,便觉得与朗格的作品有很多共通之处。传奇摄影家亨利·卡提耶·布列松说得最为精妙:‘照片由相机创造出来无疑是个错觉,其实照片是由摄影师的心思、眼睛和思想创造出来的。’我们的腕表也是一样。要制作一枚复杂机芯,制表大师目光之锐利、匠心之独运、思考之缜密,三者缺一不可。正如一幅摄影杰作,一枚高级机械腕表既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亦是卓越工艺的结晶。”
  著名收藏家、学者马未都说:“我相信每一位看过逄小威先生摄影作品的观众,都能感觉到作为摄影家的不易。这种不易,不单单是付出体力与耐心,更多的是付出一个优秀艺术家的执著。我一直认为,凡能成大事者,执著乃必须之品质,而不在乎自己的渺小。所以古人说: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虾至微,亦能放肆于大海。能在逄小威先生的镜头中随蜂游观天地,随虾放肆大海,乃观者幸事,也是逄小威先生的幸事。”
  摄影家逄小威则表示:“德国是我敬佩的国家,我敬佩德国人做事的态度与精神,把一件事做好,把一件东西做到极致,而不仅仅为了求得利益的回报。是用心,用匠人之心为求一物之完美。”
  絮语
  2015年,逄小威来到萨克森,安宁、干净、精致——他觉得这是一个太过美好的地方,孩子们在易北河桥上追逐奔跑,美貌的歌剧演员在河边练习歌唱,年轻的男子骑着三轮车,给游客讲萨克森的故事……
  在这里,小到一个门把手,都能看出工匠的精益求精,逄小威说,他觉得自己的拍摄照片,和德国工匠制作小小的门把手,心情是一样的。 他痴迷于摄影,拍摄历时一个月,他甚至不吃午饭,想挤出更多时间去多拍一些普通人。
  逄小威热爱胶片,他认为胶片上的感光乳胶颗粒,比数码相机的像素单位,能更加细致记录被摄影像。他从中国带了很多胶片去德国,用完了,他在当地找到唯一一家售卖胶片的店铺,购买胶片继续拍摄,最后用光了人家的库存! 萨克森之行他拍了上千张照片,中国美术馆此次展览从中精选150余幅,分五个展厅。有一面展墙,挂满了不同的人手照片:有雕塑家的手、制表师的手、制琴师的手,还有普通人拿着相机的手。
  德国给外人的印象是严谨,认真,技术精湛纯熟,甚至是刻板地追求极致,这次拍摄更加深了逄小威脑海中德国的这种形象。“摄影这事我干了一辈子,其实就是把一件简单的事重复做,做到极致的过程。萨克森的很多手工工艺也是这样”逄小威说,“摄影就是不断的拍照片,不管是人物肖像,还是建筑或风景,你想拍摄的主体,你想表达的主题,就是通过不停地对焦,测光,调整光圈,按动快门……在不断地重复中,拍到那张让人满意的光影印记。”
  在简单地重复一件工作之前,是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摄影和随拍不一样:要完成摄影作品,摄影师要对摄影技术有过系统的学习,知道光影理论,晓得相机原理,能进得暗房冲洗胶片,能操作电脑软件……这显然不是拿起手机随拍那么简单。萨克森有很多传统手工工艺传承至今,有些依然是那个行业的主流业态。逄小威提到了马克纽基尔辛镇的提琴制作,制琴人得有物理、声学、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对木料要深入了解,积累丰富制琴经验,练就细致入微的指间功夫,方能做出一件既奏出美妙乐曲的乐器,又有收藏意义的艺术品。
  位于格拉苏蒂镇的朗格制表也坚持着传统手工工艺。德国生产出全世界最精密的数控机床,制作出世界上公差最小的零部件,但朗格制表并不完全使用机械加工品,对于朗格来说,那只是粗品、毛料。每一块夹板,每一个齿轮,每一颗螺丝,还要经制表师手工打磨过、调校过。“我看到制表师花费半天时间打磨一个细小的齿轮,花费一整天时间在一块指甲大小的夹板上雕刻装饰纹,感觉这和我的摄影工作很相似,花大量的时间磨练手艺,把很简单的事情做到好,做到极致,才可能成为艺术。”就像摄影师要拍出大量“垃圾照片”后才能有佳作一样,制表师也是在做了很多不那么完美的零件以后,才有现在这般娴熟精湛的手艺。   逄小威的摄影作品大多是黑白影画,1000幅电影人肖像如是,186个奥运冠军如是,这次150余幅《萨克森:德国精湛工艺之乡》亦是如此。 逄小威很少拍彩色照片,他认为黑白照片单纯、朴素、自然、简单,彩色照片就像一部小说,而黑白照片就像一首诗,寥寥数语,就能让人永远不忘。
  旁白
  德累斯顿以南的易北河谷,有一处与捷克接壤的国家森林,名叫萨克森瑞士国家森林公园,俗称萨克森小瑞士。漫步其中,见壑谷渊深,林木葱郁,一派深山老林之景。其间巨石奇异,险峰俊秀,状如圆柱的岩石挺拔而伫,千姿百态,或成排而起,或兀自独立,鬼斧神工,气势非凡,在长满苍松、橡树和白桦的山上,如城似堡,匪夷所思。沿山路而行,移步换景,古树参天,山岚清凉,松涛阵阵,鸟鸣虫吟。一路盘旋而上,歧途纷出,曲径通幽。不出几时,渐见众山尽收眼底,群谷皆在眼前。不远处,古朴的巴斯台(Bastei)石桥,在巨岩夹拥间,横跨险壑,凌空而驾。山下,易北河宽阔平缓,飘带般逶迤而行,两岸碧草翠绿,林木葱郁,村落盘踞。红瓦白墙和青山绿水,胜比天人合一,演绎万般田园风情。
  18世纪,有两位瑞士艺术家,被聘前来德累斯顿美术学院任职。一日,这两个名叫钦格和格拉夫的瑞士人结伴郊游。一路东行时,偶见天边霞光里若隐若现的一座平顶山,其顶平缓宽阔,巅峰并无,及至进入周边山林,又见奇岩遍布,不同凡响。令两人讶异无比的,是眼前美景似曾相识,甚像他们瑞士家乡的侏罗山(Jura)。从此,两人彼此书信往来时,开始使用“萨克森小瑞士”一词表示当地景观。后与家乡亲朋好友通信时,亦用“萨克森小瑞士”,描述萨克森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观。
  其实,在此之前,这片茂林及其巨石,一直被称为“迈森高原”,它西接厄尔茨山脉,东临劳西策山区,一路延伸到波西米亚地区。但瑞士艺术家的精彩对比,激起了德国作家歌秦格(Wilhelm Leberecht Goetzinger)的思想火花。歌秦格开始大书特书,将迈森高原的景致与瑞士的详细对比,并出版成书。这本出版物对萨克森小瑞士自然景观生动的描述,使此地名声大震,渐渐遐迩闻名。世人如获至宝,开始长途跋涉,蜂拥而至。尤其是画家、文人和音乐家等,将萨克森小瑞士奉为灵感之源。面对暮色里阴森荒凉的巨岩,卡尔·玛利亚·冯·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获取了《魔弹射手》(Der Freischuetz)的诡秘音符,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e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和路德维希·李希特(Ludwig Richter,1803-1884)寻觅到山水寄情的精神归宿,卡尔·麦(Karl May,1842-1912)更是在这片广袤的森林和众多的怪石间,挖掘出他作品里那些印第安人神秘的踪迹。如今,攀岩的勇士们,还在峭壁悬崖上,找到了自我挑战的极限运动。
  两百年来,德累斯顿的地标建筑,无疑是圣母大教堂。原先建于11世纪的圣母大教堂在18世纪初被拆掉。1726年,在原地建起的新圣母大教堂,可谓一座巴洛克极品。圣母大教堂原为天主教堂,后在宗教改革时期成为路德宗新教教堂。新圣母大教堂的设计家为生于木匠家庭的巴洛克建筑大师乔治·贝尔(Georg Baehr,1666-1738)。他采用圆形拱顶和砂岩拼建等建筑技术,历时17年,将大教堂建成了世上最大的砂石建筑。圣母大教堂的圆顶,即所谓“石钟”,也是德累斯顿令人瞩目的标志之一。
  1945年2月13日,这座地标倒在盟军无差别的大轰炸里。当年的宗教事务督查魏奈特(Weinert)曾经写道:“当我于2月15日大约11点钟,冒着奶状的雾气,前来寻找圣母大教堂的塔顶,简直被那一片虚无惊呆了。此前约莫一个钟头时,我太太出门找我,目击了那不可思议的悲惨瞬间,先是塔顶发出咔嚓般的颤音,渐渐塌陷,接着,在震天巨响中,教堂的外墙轰然倒下,浓厚的黑雾弥散开,笼罩了周遭的一切”。
  面对令人揪心的现实,德国人或许无法相信,偌大的圣母教堂,曾经的信仰圣地和圣乐殿堂,德累斯顿人百年来引以为自豪的美丽标志,千真万确地于顷刻之间,化作一堆废墟。这堆废墟如同市中心的一片心灵荒漠,一道战争伤疤,让德国人眼睁睁地看了60个春秋。两德合并后的1992年,政府终于通过百姓捐款和英美等国资助,得以开始重建这座象征性的建筑。专家们花了17个月,才搞定方案,将多达22000立方米的废墟之丘彻底清场。清场之后,250位技术工人除周日外每天三班倒,将15000立方米的砂砖一块块砌起,其间插入了9万余块因岁月的洗礼和炮火的熏烤而呈黑色的旧砂岩砖,以示不忘历史……在这个长达数年的过程中,众多的起重机和近20000个脚手架,成为德累斯顿一道异样的风景线。看着它,德国人心中的五味俱全,可想而知。
  教堂还在重建时,内部一些区域已从1996年起,开始作为艺术展览场所和游客导览的去处,对外开放。2000年,萨克森国家乐团前往教堂,举行了首场演出,这座正在拔地而起的建筑,再度拥有高尚的音乐魅力。
  2005年,圣母大教堂终于竣工。当天,德累斯顿举行了“圣母大教堂重建落成典礼”,参与盛会者高达10万余人。除了德国总统和总理,世界各方政要,如英国王室等代表,也纷纷前来庆贺。端庄典雅、温和慈祥的德累斯顿圣母大教堂,在历经60年废墟后,终于又一次落户人间,与教堂广场上的马丁.路德雕像一起,一如既往地张开怀抱,护卫和平岁月里的芸芸众生。
  虽说萨克森小瑞士周边的山峦成分,主要属于火山岩或花岗岩,但山林中蔚为壮观的岩石,则大多是白晋砂岩,来自地壳变化间的山脉挤压和河床冲蚀。中世纪,这个奇石嶙峋的战略要地,曾有过不少用于防御和贸易往来的古堡,其中,也有不法之徒的窝点。如今,这些千年古堡大多成为废墟,唯有始建于13世纪的国王岩堡垒(Festung Koenigstein)和洪恩石堡(Burg Hohnstein),尚得幸存。巴斯台石桥边那座著名小城堡已今非昔比,孤傲而立的“鹰岩”,虽曾因其古堡而闻名,亦时过境迁,成为攀岩者的天堂。1990年,自易北河至捷克边境,方圆93平方公里的萨克森小瑞士奇观,被定为国家森林公园。若非因易北河上的“森林小宫殿”新桥,它早已与德累斯顿一起,被名副其实地载入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艺术家
  逄小威是中国当代著名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协会会员,中国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体育频道、国家大剧院等单位特邀图片摄影师。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逄小威自2002年起历时四年,拍摄了1000位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的黑白肖像,集结成册,献礼中国电影百年华诞。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逄小威与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合作,历时两年,遍及世界多个国家,拍摄了北京奥运会之前全部的134位中国奥运冠军的黑白肖像。逄小威的作品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电影博物馆、上海美术馆等多家机构收藏。
其他文献
提要:美丽乡村景区化建设是乡村发展的“增速仪”,是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体,既顺应国家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也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德清县通过美丽乡村全域景区化实践,依托自身有利条件,打破现有的“景区孤岛”,进行生态与人文的融合发展,以自然景色、旅游业态、产业延伸、制度体系四方面的结构化再造推进美丽乡村的全域化开发。  关键词:结构再造;美丽乡村全域景区化;实践模式  党的十九
期刊
夏初,美丽草原,牛羊成群,万物生长。  行走在毛乌素沙地,近距离感受新时代“牧区大寨”乌审召,只见处处生机盎然,绿色生态气息扑面而来,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绿色乌审这片广袤的草原上铺展开来。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民之所望,便是政之所向。  经过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牧区大寨”乌审召正踏入新的征途,诠释着在高质量征程上的使命担当——传承“红色
期刊
3月23日,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主办的“首届乡村振兴论坛暨五届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会议深入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推进金融机构如何配合乡村振兴项目更好发展。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会长翟虎渠,中国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首批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宋洪远,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巡视员胡恒洋,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乡村振兴委员会主任、一龙投
期刊
3月15日,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中江”新闻发布会在四川省中江县举行。绿色中国行活动组委会顾问、原林业部部长徐有芳,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辉,中国供销(海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玉宽,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绿色财富论坛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黎祖交,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菅宁红,绿色中国行活动组委会秘书长、绿色中国杂志社社长缪宏,中国供销(海南)实业
期刊
李厚霖是水瓶座,时常会迸发出一些天马行空的创意。今年47周岁的李厚霖,属牛的他做事坚韧不拔,大胆且活力依旧,战斗力充沛。最近,全国各地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作为一位感性与理性相对平衡的企业家,他非常认真执着,追求极致,认准的事儿必须一走到底。做公益是如此,做品牌、做企业也是如此。  爱的公益,艺术点亮梦想  2008年,李厚霖因感性而创立了I Do基金,从此他每年亲自带队进行爱心公益活动,西南、青藏等
期刊
电话铃声:  李敏你好,我是山东莱芜市钢  城区人社局的工作人员,通知  你从即日起十天之内到钢城区  森林公安局报到  女大学生:手足舞蹈走上台  “我被录用了”  真是没想到我能打败  12名应聘选手,当一  名森警!  想往:钢城是什么样啊?  音乐起  合: 打起竹板呱呱响  钢城姐妹走上台  载歌载舞唱起来  齐声夸夸咱钢城  对!对!齐声夸夸 咱 钢 城!  说钢城 道钢城  钢城是个
期刊
四面山风景区位于重庆市西南部,距离重庆市主城区130公里,距江津城区90公里,属云贵高原大娄山北翼余脉,系地质学上的倒置山,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的特征,极具世界级品质的景观观赏价值。  四面山风景区被誉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公园”,望乡台瀑布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瀑布”之一。这里自然景观独特、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是一颗集山、林、水、瀑、石于一身,融幽、险、奇、雄、怪、秀为一体的天然绿色明
期刊
The Past and Present of a Mother River  12月28日下午,北京市文联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大型原创文艺演出《四季永定河》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影剧院精彩上演。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重点建设的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三个文化带的文艺演出。《四季永定河》通过对一条河前世今生的艺术表现,展示和丰富了北京文化的历史源流。  在北京市重点建设的三个文化带中,西山永定
期刊
早春时节,南方各地已经春暖花开,而在“神州北极”漠河,却依然是千里冰封的景象。得天独厚的冰雪旅游资源再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冰雪赛车盛世。  2019年3月7日,由黑龙江省体育局、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主办,漠河市人民政府和黑龙江联盟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第16届中国漠河国际冰雪汽车越野赛挥旗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18支车队50余辆赛车在中国最北展开激烈角逐。  本届比赛分为
期刊
Green Oath Engraved on the Xing'an Mountains  兴安低首,根河呜咽,云雾含悲,林海泣诉。  56岁,一个正值壮年的生命,轰然倒下了。倒在他为之倾洒智慧与汗水的兴安大地上,倒在他为之奋斗不息的森林事业上。  2019年6月19日晚23时30分,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在扑救森林雷电火灾过程中,不幸因公牺牲。他的生命历程永远定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