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宋词,品味经典”主题阅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v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漫步宋词,品味经典”主题阅读活动旨在引领学生走近宋词,感受宋词的无限魅力,激发他们探求古文化的浓厚兴趣,加强其文化积累和修养,丰富情感体验与表达,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以苏轼词代表作《水调歌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为例,就在小学高年级开展“漫步宋词,品味经典”主题阅读活动的行之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展开讨论。
  [关键词]宋词;主题阅读;《水调歌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81-02
  苏轼词在宋词的发展变革中占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以诗为词,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词风,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紧密结合起来,使词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苏轼词体的全面革新,提高了宋词的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水调歌头》以其烂漫的想象和旷达的情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无疑是苏轼最具代表风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词意、词境、词情、词韵几个教学层次的探索,摸索出宋词阅读的一般方法,促使学生在主题阅读活动中回归文本,拥抱文本,与文本进行生命的碰撞、交流、沟通,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嚼,学会鉴赏。
  【切入】
  一、中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提到中秋节,你想到了什么?
  二、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怀。“中秋”这样一个蕴涵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历来是文人墨客争相表现的主题。想一想,在你们所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是表现中秋或者跟月亮有关的?
  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月色表现中秋的“词”——《水调歌头》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诗词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回顾生活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已有的生活感受和学习经验带入学习活动中,才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做好铺垫。
  【探究】
  一、走近词人
  (一)词之有苏轼犹诗之有李白,你们了解苏轼吗?
  画面展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自幼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有远大的志向和过人的才识。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诗、文、词均有很高的造诣。其词对后世影响很大,民间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说法。清朝词评家胡仔曾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不少的古典诗词,想一想,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诗词的?
  画面展示:理解诗(词)意
  感受诗(词)境
  体悟诗(词)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苏轼其人的简单介绍,初步感受苏轼的伟大之处以及苏词在宋词中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文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同时,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導,“授之以渔”,让学生了解诗词学习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从诗词意思的理解,到感受诗词的意境,再到诗人情感的把握,这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赏析古诗词的重要抓手。
  二、理解词意
  (一)教师配乐朗读全词。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二)学习古典诗词,读很重要,现在我们已经会读了,你觉得在读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自己不太理解的?
  (学生理解可能有困难的地方有:几时——什么时候;把——端;宫阙——宫殿;乘——驾;胜——忍受;弄——欣赏;清影——诗人自己舞动的影子;何似——哪像是;何事——为什么;婵娟——月光)
  (三)游戏:古典与现代
  同桌两人,一人扮古人,一人扮今人,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词说了些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游戏的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通过读诗词、说词意,扎扎实实开展植根于文本的朗读训练和语言训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诵读文本,充分理解文本,为学生走进词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感受词境
  (一)现在我们对词意已经了解了,学习诗词更重要的是理解词人的感情,怎样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词人的感情呢?我们得想办法进入词人写词的意境。
  (二)刚才你们读了词,知道词人填这首词是在什么时候?(中秋节的晚上)
  那么在你的想象中词人应该是站在哪儿吟着这首词呢?天上应该有什么?词人手里拿着什么?
  (词人可能是站在院子里手拿酒杯吟诵这首词,天上应该有一轮圆月。)(同时展示相关画面)
  在这样一个圆月之夜,皓月当空,银辉遍洒,词人站在院子里,抬头望着明月,想了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和着音乐让我们一起想一想。
  (播放古筝曲《但愿人长久》)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渲染,画面再现等方式创设情境,拉近了学生与词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在情境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苏轼在几千年前那个中秋夜晚的所思所想,用接近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解读文本,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了丰富的感受。
  四、体悟诗情
  (一)词人为什么会如此思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呢?
  我们知道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几度遭贬。这首词写于熙宁九年。熙宁初年,宋代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开始变法。熙宁九年,时年41岁的苏轼因为心直口快,坦诚相言,说出变法中的弊端,遭受排挤,被贬官到了密州,他跟自己的弟弟子由已经整整七年没有相见了。如果你是苏轼,此时心情怎么样?
  (二)感伤难过在所难免,可是他因此消沉,对未来失去信心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由他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可知,他并没有失去对未来的信心。)   那你知道他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在哪个时期真正形成并成熟的吗?我们来看一看苏轼的被贬路线图。
  (画面展示:苏轼被贬路线图)
  从黄州、密州,到杭州、再到惠州,最后竟被贬到了海南岛,没完没了的贬谪没有消磨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的心志,他相信痛苦总会过去的,也正是在被贬黄州时,他还发明了美味的“东坡肉”呢!
  【设计意图】学生走进了词境,再借助背景介绍,让学生设身处地走进词人的内心,还原词人的心路历程,体悟情感就变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三)小结苏词风格
  我们说“文如其人”,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虽郁郁不平,但总被其豪情所掩,使人只见其旷放的一面。他用这样几个字来评价自己的作品——刚健含婀娜。(画面显示:刚健含婀娜)
  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向我们走来,他空明的心境、旷达的情怀闪耀着独特的魅力!面对赤壁的滚滚波涛,他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时光,他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借由语言的外壳,走进大师的内心,如果穿过时光隧道,让你走到东坡大师的面前,和他谈一谈《水调歌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五、吟誦词韵
  带着自己的理解,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苏轼含蓄蕴藉的语言和旷放豪爽的胸怀。
  (配乐诵读)
  【设计意图】几方面资料的整合,让学生对苏轼有了相对立体的了解。与大师对话,给了学生充分的言语空间与文本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充分挖掘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和人生哲理,让学生在引领中递进,在诵读中提升。
  【拓展】
  自学《念奴娇 赤壁怀古》,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词风和词魂。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设计意图】苏词为豪放派代表,“豪放”二字不仅仅体现在《水调歌头》中,拓展诵读苏轼的其他作品,充分感受其作品特点,从词意、词境、词情等方面批文入境,用所学的方法赏析诗词,学以致用,增加学生阅读的深度、广度和厚度。
  【总结】
  “漫步宋词,品味经典”主题阅读活动,一周带领学生诵读一首词,高年级一学年能跟学生一起诵读四十篇左右的经典作品,主要也从词意、词境、词情、词韵几个层次开展阅读活动。根据宋词的流派:豪放、婉约、清雅等风格特点,一段时间集中阅读一种风格的作品,便于学生对宋词的风格流派形成较为清晰的概念。同时,对于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词人,比如李清照,一段时间集中诵读其作品,综合词人的人生经历,学生对其词前期和后期作品风格的改变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奇妙的课程,是一种全新的阅读。学生们能认识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晏殊、李煜等灿若星辰的名字,这些长长短短的句子里,有着词人鲜明的个性特色,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别样的学习体验。在《虞美人》里,学生们读到了李煜的亡国之痛;在《满江红》里,感受到的是岳飞的家国情怀,在《渔家傲》里,心头也缠绕着范仲淹忧国思家的情绪……这样的阅读活动,就像一颗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发芽,这些方块汉字连缀而成的作品带着独特的温度和气息,让孩子们触摸到先人的忧伤和豁达,领略文字穿越时空传递的意蕴,并与这些文字产生奇妙的共鸣。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领略和感受会在孩子的生命中不断加深,逐渐丰富,阅读的意义大抵在此。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轮椅上的霍金》课堂教学时,教师巧妙利用学生教辅材料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文本探究学习,从无关痛痒的“人云亦云”,逐渐过渡到真情流露的“肺腑之言”。这不能不说是教师教学创新设计的成效。  [关键词]轮椅上的霍金; 教辅材料; 创新运用;把握方向;拓展联想;科学实验;表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77-01 
[摘 要]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都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流露着作者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把文本内容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地进入文本。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文,可以创设情景,营造融洽的情感氛围;加强和学生沟通交流,寻找适合学生抒发情感的渠道;并尝试变换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情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情感教育;教学案例;情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绘本因精美的图画、简单的文字,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教学绘本《我家是动物园》一课,可锁定封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猜故事;图文结合,让学生欣赏感受品故事的美;让学生仿写,丰富故事内容。这样教学,能使孩子们走进美好的故事情节中,既能受到文学的熏陶,增强审美的感知,又能提高思想认识。  [关键词]绘本阅读;读写结合;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当前,我们的语文课堂依然以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模式因缺少比较辨析,学生的认识并不深刻,加上学生的阅读量偏少,这就造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为此,笔者近年来尝试运用对比导读式教学,以两篇最多三篇文章作为一个整体来实施。现以《黄山奇松》(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黄山松》(长春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为例谈谈个人的构想与课堂导读实践。  一、文本比较式解读  《黄山奇松》与《黄山松》所写的景
[摘 要]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肩负着双重教学任务:一是要教给学生自然、社会与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的启蒙教育;二是要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说明事物的方法。但是说明文知识性较强,学生阅读起来总感到有些无趣,不愿意主动阅读说明性文章。教师可通过设置悬念、整体感知、抓关键点、知识拓展等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走进说明文,感受说明文阅读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关键词
[摘 要]目标不明、方式不妥、契机不当、时间不适,导致练而低效是当前课堂小练笔的普遍症状。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由成人本位转向儿童本位,由成人视角转向儿童视角。在具体教学中,要抓住儿童的兴趣点,敲定练笔类型;要触摸儿童的认知线,选择练笔时机;了解儿童的承受域,掌控练笔分量;尊重儿童的成就感,借评价蓄动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练笔的质量。  [关键词]读写结合 阅读小练笔 儿童 认知  [中图分类号] G
[摘 要]目前,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存在学段目标模糊、字字字理、重识轻写等问题。要让识字写字教学变得有趣有效起来,就要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来展开教学,同时要与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  [关键词]第一学段 识字写字 理趣 乐趣 情趣 雅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朗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做到读中有“人”,即朗读中要有“人”的发展目标,有“人”的个性表现,有“人”的内心体悟,有“人”的心理情感。  [关键词]朗读教学;核心素养; 读中有“人”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0-0055-02  “以人为出发点的教育,旨在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教育观念中,人即教育的
[摘 要]《世界多美呀》是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借一只刚出生的小鸡的口吻,叙述了它认识世界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于这么美的一篇课文,该如何安排教学以实现童话和语用学习的融会贯通呢?对此进行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关键词]文本解读;语言训练;语用特质;童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 要]阅读教学越来越倡导以统整的视角观照文本。提炼教学主线,让阅读教学有序分层,能够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妙用。教学中要做到整体感知文本,创设主线下的认知视点;有序组织呈现,串联主线下的教学板块;尊重认知需求,凸显主线下的教学重点。  [关键词]阅读教学;提炼主线;有序分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