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确证试剂盒检测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ag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确证试验检测肝病患者血清抗HCV,进一步确认HCV感染.方法 对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初步研制重组免疫印迹法检测抗HCV试剂(简称CWT)与CHIRON RIBA HCV 3.0 Strip Immunoblot Assay进行比较,采用477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350份、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7份、对照组采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30份、戊肝肝炎患者血清30份及正常献血人员血清60份).结果 120份对照组非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均为抗HCV阴性;350份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国产试剂检出阳性341份,9份不确定;CHIRON RIBA HCV 3.0 SIA试剂检出阳性343份,不确定7份.7份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两种试剂检测均为阳性2份,阴性4份,不确定结果1份.两种试剂比较,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9.16%(473/477),两者有很强的一致性(Kappa=0.98).结论 两种试剂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特别是对于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中的HCV感染者更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其他文献
病历摘要  患者男,78岁.12年前因"头昏、乏力5个月"就诊于丽水市人民医院,查血常规:WBC 14.0×109/L,Hb 220g/L,PLT426×109/L.体检:面色红紫,血氧饱和度95%,肝肋下未及,脾肋下4 cm.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腹部B超、肺功能检查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脏病、肾病等病史.
期刊
世界范围内成人和儿童菌血症都是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每年世界范围内菌血症患者有2 000万例.因病原菌不能鉴定而应用广谱抗生素或不适当抗生素治疗所导致的死亡率非常高,但欧洲每年仍有135 000例患者死于菌血症,在美国更是高达215 000例[1]。
期刊
目的 检测MTB耐多药菌株和敏感菌株的TCS反应调节子的表达水平,以筛选出与MTB耐药相关的TCS。方法将7H9肉汤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MTB进行总RNA的提取和纯度鉴定;然后进行反转录,利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TB的TCS反应调节子表达水平,以筛查出在耐多药菌株和敏感株中差异表达的TCS反应调节子。检测1NH、SM和LFA压力下这些差异表达的TCS反应调节子的表达水
近年来,miRNA的功能研究及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诊断治疗的关系备受关注.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片段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3’端非翻译区相互作用,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广泛的作用于生长发育、衰老凋亡、肿瘤发生、免疫应答等各个生物学过程[1].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已发现上千个miRNA基因,而且其数据库仍处于不断更新中.研究发现,miRNA在肿瘤、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疾
期刊
目的 研究儿童腹泻患者粪便分离的沙门菌属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点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从儿童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沙门菌72株,采用血清学凝集试验确定沙门菌血清型;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噻肟(CTX)和头孢他啶(CAZ)的MIC值;ESBL、ISEcpI和AmpC基因采用PCR法和DNA测序法;采用接合试验测定耐药基因的转移性;PFGE法测定鼠伤寒沙门菌的同源
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是一种内源性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相对分子质量为13000,较低,它由有核细胞以相对比较稳定的速度合成并释放到血浆中去。作为肾功能的标志物,CystatinC与Scr相比有很多的优势,它的分泌不受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肌肉量等因素的影响。
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更好地实现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加强和提高我国形态学临床检验技术水平,本刊从2008年起设置了“临床病例(理)研究”栏目,重点介绍检验与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及典型病例,以便普及形态学检验诊断的知识和技术。文章分病历摘要、病例讨论、诊断及鉴别诊断、病理诊断及病例来源5个部分。
目的 了解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同济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分离的753株肺炎链球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其次为血液和脑脊髓液标本.采用E-test法检测分离株对青霉素及头孢曲松的MIC,其余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0年来总的非脑膜炎来源PNSSP占23.8%(93/392),儿童PNSSP占26.4%(47/178),成人PNSS
外周血涂片中,表面有针状或指状突起的红细胞属于异常形态的红细胞,根据其表面突起物的大小、长短和分布情况可归纳为两类:(1)A类:红细胞表面的突起呈针尖状或指状,其长度和宽度不一,分布不规则,突起物之间的间隔不均一(图1a),常见于脂蛋白缺乏症、重度肝脏疾病、脾切除后等疾病;(2)B类:突起物的长短一致、大小相等、排列均匀,突起物之间的间隔也一致(图1b),常见于尿毒症、高渗状态以及血涂片干燥太慢等
期刊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历史上曾经夺去过数以万计的生命.伴随着减毒牛分枝杆菌疫苗的诞生,以及一系列抗生素和抗结核药物的发现与应用,科学家曾乐观地认为结核病会被人类消灭.然而,2008年全球仍有940万例新增结核患者,全世界每年有170万人死于结核病,其中90%以上的患者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同时,结核病也是引起HIV感染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估计2008年全世界200万HIV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