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利用药剂处理马铃薯种薯的方法进行研究,比较3种杀菌剂在2种含量水平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以期确立种薯处理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应用技术,评估其生产推广价值。用商业化
【机 构】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西安市临潼区农技推广服:筹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利用药剂处理马铃薯种薯的方法进行研究,比较3种杀菌剂在2种含量水平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以期确立种薯处理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应用技术,评估其生产推广价值。用商业化广泛使用的克露、安克以及银法利3种药剂和2个含量分别处理种薯,从马铃薯生长后期植株的发病率、发病部位以及发病程度等方面,系统分析不同药剂浸种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50%安克WP 350倍液的种薯处理,植株发病率最低,叶片发病数最少,发病级数最低,防治效果最好。可见,种薯处理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有效防控来自带菌种薯的初侵染及其初始菌源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其他文献
以31个甘蓝型油菜高代品系为材料,采用特定杂交设计,对油菜成熟期6个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群体6个生物学性状的平均表现均超过亲本;秆质量、地上生物
为了探讨"促孕灌注液"中黄酮对不孕大鼠促排卵的可能机制,阐明其促进卵泡发育和促排卵的作用环节;将32只不孕模型大鼠分为克罗米芬组、黄酮组、模型组,正常大鼠10只为对照组,分
臭氧(O3)进入机体内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血氧饱和度,促进三羧循环,影响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设置试验Ⅰ组(饮水供臭氧组)、试验Ⅱ组(饮水+空气供臭氧组)和对照
10倍稀释法筛选出最佳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多粘类芽孢杆菌Dw-6菌株,试验表明Dw-6菌株最佳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利用4因素均匀设计方案进行培养基配方的优选,同时进行培养时间和
在河西地区采用节水灌溉栽培方式,研究传统耕作(CT)、平作固定道(ZT)、固定道垄作(PRB)和垄作沟灌(FRB)4个处理下春小麦土壤水分、蓄水量、蒸散量、产量及其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0~10cm土层PRB含水量分别高出CT、FRB、ZT处理13.70%、23.50%、4.80%,春小麦全生育期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0~120cm土壤储水量也表现出PRB>ZT>FRB>CT的趋势。
采用再裂区设计,以小麦基因型西农979、西农889、郑麦9023为主区,浸根所用小麦根长4、7、10cm为副区,农杆菌浓度0、0.5、1.0、1.5OD为副副区,对农杆菌浸根后小麦幼苗生理生化
为研究拟南芥中脂酰基 ACP硫酯酶B(FATB)的亚细胞定位,采用RT PCR方法克隆FATB基因的全长cDNA,构建其与eGFP基因融合的表达载体pUC FATB eGFP NOS,分离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然后
对玉米温光敏感雄性不育-可育"两用系"9417的不育型和可育型叶片中的叶绿体蛋白质组进行研究,试图找出不育型与可育型的差异蛋白,确定导致不育的蛋白。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对
以阳春早秀萝卜幼苗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水杨酸(SA),探讨外源SA对低温胁迫下萝卜幼苗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0.75mmol.L-1SA预处理幼苗后,随低温处理时间延长,可溶性
以6个梯度PEG-6000(聚乙二醇-6000)溶液进行渗透胁迫,研究11种西藏野生牧草萌发期对渗透胁迫的响应,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以考察其萌发期抗旱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