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摘要】目的 探讨对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探讨。方法 对20例膀胱造瘘患者和家属进行同步健康教育,加强膀胱造瘘护理知识健康教育,以及详细的出院指导及家庭随访。结果 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中的应用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同和参与,患者膀胱造瘘堵管率、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减轻了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是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方式。
【关键词】家属;同步健康教育;永久性膀胱造瘘
膀胱造瘘术是在耻骨上膀胱作造瘘术,使尿液引流到体外,分为暂时性或永久性膀胱造瘘[1]。永久性膀胱造瘘是解决慢性尿潴留的主要手段。膀胱造瘘术后患者回归家庭,主要的看护者转为家属,家属的同步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家属及患者实施的同步健康教育效果良好,现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膀胱造瘘患者20例,其中住院病人13例,门诊病人7例,老年男性患者13例,女性7例,年龄55-82岁,平均74岁。住院患者术后仍每月来我科更换造瘘管。病例中,前列腺增生4例,神经源性膀胱炎11例,尿潴留5例。
1.2方法 评估患者的病情、家庭情况,包括经济情况、心理素质,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社会背景,根据其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及行为习惯等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育对象为患者和家属、生活照料者。出院后电话随访或次月更换造瘘管时得到反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教育及进行效果评价。
2 结果
患者和家属、生活照料者能够熟练掌握永久性膀胱造瘘的护理方法,造瘘管堵管率、感染率少。1例患者更换造瘘管后未满1月出现堵管。1例患者术后1月出现感染。
3 讨论
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在医院接受医护人员直接护理的时间较短,长期的维护和护理工作是在家庭完成,护理不当,容易导致感染、堵管,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多为老年,或有自理缺陷,自我照顾能力缺陷,对家属或生活照料者的依赖性强。本教育方法有效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永久性膀胱造瘘相关知识的认知,提高正确护理造瘘管的依从性,增强了患者的自护能力,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树立了生活的信心,起到了带病延寿的效果,对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极大的提高了家庭的认知,促进家庭共同参与患者护理及康复,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家属带来极大的方便,深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健康知识普及工程,需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覆盖率,增加教育方式,完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达到健康促进目的。我们采用的健康教育方式有口头指导、现场示范、板报宣传、复诊提问等。口头指导、现场示范短期效果明确,患者及家属容易掌握,对不同层次的患者均实用。板报宣传覆盖面广。复诊提问强化了患者的健康知识。
对膀胱造瘘患者进行连续式性健康教育,即从病人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家庭随诊,门诊复诊,健康教育相伴而行,将治疗护理预防保健作为一个整体,使病人在各个阶段得到最好,最合适的教育,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是对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护理能力的评定,以便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护理方式和习惯。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可行的操作,如更换造瘘管的敷料,更换引流袋,方便患者及家属,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利用患者的复诊时间进行提问,了解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的程度、心理状态,以及护理能力,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对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造瘘口的护理、管道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意外情况的处理。还应评估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回顾社会,融入社会,有利身心健康。造瘘口应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理造瘘口的分泌物,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造瘘口2次,消毒面积以造瘘口为圆心自内向外5 cm,观察造瘘口有无红肿,出现红肿时给予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涂抹,及时更换敷料。造瘘管一般4周~8周更换1次,过长造瘘管前端尿碱易形成结石,影响尿液引流,加重更换膀胱造瘘管困难,过短则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2]。我院指导患者每月更换膀胱造瘘管一次,便于患者及家属记忆。引流袋应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返流导致尿路感染。经常观察尿色及尿量变化,保持造瘘管通畅,防止尿液倒流,若冲洗通畅,而无尿液引出时,可能为造瘘管深度不宜或造瘘管阻塞所致,可适当调整位置。在家庭中不做膀胱冲洗,防止不规范操作致尿路感染。如引流液浑浊且坏死脱落组织较多,说明有膀胱内感染,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同时对长期留置尿管、造瘘管患者谨慎使用抗菌素。徐敏等[3]认为,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真菌性尿路感染增多。
造瘘管不宜持续放尿,持续放尿可使膀胱逼尿肌废用性萎缩,最终引起膀胱痉挛,一般2~3h放尿1次,以维持膀胱的自律功能。饮食上我们指导家属督促患者多饮水,每日2000ml左右,起到自身冲洗膀胱作用,可避免膀胱内感染和小结石形成。患者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衣服、被褥经常更换,保持清洁。食物应易消化及营养丰富;进食清淡、粗纤维、易消化饮食,防止便秘,必要时给予通便药物治疗,避免排便用力,腹压过高引起瘘管脱出。多吃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食物,有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营养神经,同时少食动物内脏等含嘌呤高的食物,避免结石形成堵塞瘘管。不随意服用抗生素以及对肾脏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及保健品,并加强功能锻练,提高身体素质[4]。家庭室内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衣服、被褥保持洁净。
总之,对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进行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同和参与,患者膀胱造瘘堵管率、感染率明显下降。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减轻了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是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葛淑萍.膀胱造瘘患者的护理指导[J].中国民康医学, 2008,20(16):1876.
[2]陈英.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膀胱造瘘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B):629630.
[3]徐敏,徐榕,张优琴,等.留置导尿管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369.
[4]周俊英,路青央.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病人的健康指导[J].临床医学,2010,30(8):124125.
[5]毛荣.老年急性尿潴留行膀胱穿刺造瘘术后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7):604605.
[6]周维玲,宗文君.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病人的健康教育[J].当代医学,2008,9(149):103104.
【摘要】目的 探讨对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探讨。方法 对20例膀胱造瘘患者和家属进行同步健康教育,加强膀胱造瘘护理知识健康教育,以及详细的出院指导及家庭随访。结果 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中的应用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同和参与,患者膀胱造瘘堵管率、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减轻了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是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方式。
【关键词】家属;同步健康教育;永久性膀胱造瘘
膀胱造瘘术是在耻骨上膀胱作造瘘术,使尿液引流到体外,分为暂时性或永久性膀胱造瘘[1]。永久性膀胱造瘘是解决慢性尿潴留的主要手段。膀胱造瘘术后患者回归家庭,主要的看护者转为家属,家属的同步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家属及患者实施的同步健康教育效果良好,现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膀胱造瘘患者20例,其中住院病人13例,门诊病人7例,老年男性患者13例,女性7例,年龄55-82岁,平均74岁。住院患者术后仍每月来我科更换造瘘管。病例中,前列腺增生4例,神经源性膀胱炎11例,尿潴留5例。
1.2方法 评估患者的病情、家庭情况,包括经济情况、心理素质,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社会背景,根据其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及行为习惯等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育对象为患者和家属、生活照料者。出院后电话随访或次月更换造瘘管时得到反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教育及进行效果评价。
2 结果
患者和家属、生活照料者能够熟练掌握永久性膀胱造瘘的护理方法,造瘘管堵管率、感染率少。1例患者更换造瘘管后未满1月出现堵管。1例患者术后1月出现感染。
3 讨论
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在医院接受医护人员直接护理的时间较短,长期的维护和护理工作是在家庭完成,护理不当,容易导致感染、堵管,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多为老年,或有自理缺陷,自我照顾能力缺陷,对家属或生活照料者的依赖性强。本教育方法有效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永久性膀胱造瘘相关知识的认知,提高正确护理造瘘管的依从性,增强了患者的自护能力,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树立了生活的信心,起到了带病延寿的效果,对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极大的提高了家庭的认知,促进家庭共同参与患者护理及康复,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家属带来极大的方便,深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健康知识普及工程,需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覆盖率,增加教育方式,完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达到健康促进目的。我们采用的健康教育方式有口头指导、现场示范、板报宣传、复诊提问等。口头指导、现场示范短期效果明确,患者及家属容易掌握,对不同层次的患者均实用。板报宣传覆盖面广。复诊提问强化了患者的健康知识。
对膀胱造瘘患者进行连续式性健康教育,即从病人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家庭随诊,门诊复诊,健康教育相伴而行,将治疗护理预防保健作为一个整体,使病人在各个阶段得到最好,最合适的教育,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是对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护理能力的评定,以便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护理方式和习惯。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可行的操作,如更换造瘘管的敷料,更换引流袋,方便患者及家属,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利用患者的复诊时间进行提问,了解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的程度、心理状态,以及护理能力,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对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造瘘口的护理、管道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意外情况的处理。还应评估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回顾社会,融入社会,有利身心健康。造瘘口应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理造瘘口的分泌物,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造瘘口2次,消毒面积以造瘘口为圆心自内向外5 cm,观察造瘘口有无红肿,出现红肿时给予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涂抹,及时更换敷料。造瘘管一般4周~8周更换1次,过长造瘘管前端尿碱易形成结石,影响尿液引流,加重更换膀胱造瘘管困难,过短则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2]。我院指导患者每月更换膀胱造瘘管一次,便于患者及家属记忆。引流袋应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返流导致尿路感染。经常观察尿色及尿量变化,保持造瘘管通畅,防止尿液倒流,若冲洗通畅,而无尿液引出时,可能为造瘘管深度不宜或造瘘管阻塞所致,可适当调整位置。在家庭中不做膀胱冲洗,防止不规范操作致尿路感染。如引流液浑浊且坏死脱落组织较多,说明有膀胱内感染,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同时对长期留置尿管、造瘘管患者谨慎使用抗菌素。徐敏等[3]认为,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真菌性尿路感染增多。
造瘘管不宜持续放尿,持续放尿可使膀胱逼尿肌废用性萎缩,最终引起膀胱痉挛,一般2~3h放尿1次,以维持膀胱的自律功能。饮食上我们指导家属督促患者多饮水,每日2000ml左右,起到自身冲洗膀胱作用,可避免膀胱内感染和小结石形成。患者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衣服、被褥经常更换,保持清洁。食物应易消化及营养丰富;进食清淡、粗纤维、易消化饮食,防止便秘,必要时给予通便药物治疗,避免排便用力,腹压过高引起瘘管脱出。多吃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食物,有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营养神经,同时少食动物内脏等含嘌呤高的食物,避免结石形成堵塞瘘管。不随意服用抗生素以及对肾脏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及保健品,并加强功能锻练,提高身体素质[4]。家庭室内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衣服、被褥保持洁净。
总之,对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进行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同和参与,患者膀胱造瘘堵管率、感染率明显下降。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减轻了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是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葛淑萍.膀胱造瘘患者的护理指导[J].中国民康医学, 2008,20(16):1876.
[2]陈英.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膀胱造瘘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B):629630.
[3]徐敏,徐榕,张优琴,等.留置导尿管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369.
[4]周俊英,路青央.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病人的健康指导[J].临床医学,2010,30(8):124125.
[5]毛荣.老年急性尿潴留行膀胱穿刺造瘘术后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7):604605.
[6]周维玲,宗文君.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病人的健康教育[J].当代医学,2008,9(149):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