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不起诉”程序的适用效果及完善建议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n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推进,法庭审理的实质化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解不起诉”程序为实现刑事案件在法院和检察院之间的分流,将部分犯罪情节轻微,已达成刑事和解的案件结束在审查起诉阶段提供了一种制度设计。良好的制度设计离不开有力的贯彻落实,考察“和解不起诉”程序的实际适用效果,对于发现问题、完善程序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刑事和解不起诉” 程序 适用 效果
  作者简介:袁庆丽,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干警。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156
  刑事和解是恢复性司法理念的体现,在我国进行了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曾受到“花钱买刑”的非议,本文旨在考察“刑事和解不起诉”程序的适用效果,并为这一程序的完善提供合理化建议。
  一、“刑事和解不起诉”程序的适用效果
  自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行以来,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不起诉程序已适用了近四年,在实践中呈现了如下特征,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和解不起诉”程序的实践特征
  1.适用率偏低。全国检察机关相对不起诉适用率一直不高,在实践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公诉案件是以提起公诉的方式结案。一方面,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轻微刑事案件,加害人和被害人达成和解的比率偏低。另一方面,对于达成和解的案件,即使犯罪嫌疑人认罪,且是初犯、偶犯,案件承办人采取相对不起诉处理的积极性不高,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起诉的方式结案,因此“和解不起诉”的适用率偏低。
  2.涉嫌罪名相对集中。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自修改后的刑诉法施行以来,“和解不起诉”案件涉嫌的罪名以故意伤害罪、交通肇事罪为主,其中“故意伤害罪”所占比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3.案件质量整体较高。以“和解不起诉”结案的案件质量较高。自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施行以来,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对于不起诉决定,案件当事人申诉率极低,被害人在案件中得到道歉、赔偿,与加害人之间的对立情绪得以缓解,加害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罪悔罪,再犯罪率极低。公安机关对不起诉决定复议率为零,作出不起诉决定后撤销的案件为零。
  (二)“和解不起诉”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适用标准不明确。适用标准不明确体现在:一是对入罪的标准把握不统一。有些案件犯罪嫌疑人认罪且与被害人达成和解适用了相对不起诉的决定。二是对情节轻微标准把握的不统一。犯罪情节轻微是一个抽象的描述,实践中犯罪情节可否认定为情节轻微,分歧较大,需要考虑案件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人身危险性等。三是对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保准把握不统一。“免除刑罚”在刑法中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比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从犯、聋哑人或盲人犯罪等,容易判断。但是对“不需要判处刑罚”在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情形,因此案件承办人为了避免错案会选择不适用或少适用。
  2.社会公众对“刑事和解不起诉”存在误解。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被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之前,社会公众对“刑事和解”就存在着“以赔代罚”、“花钱买刑”、“同案不同罚”的质疑。“和解不起诉”属于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这种裁量属于“程序裁量”还是“实体裁量”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但在实践中,“起诉还是不起诉”决定着犯罪嫌疑人的命运,因此社会公众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实体裁量”,难免会质疑检察机关滥用裁量权。
  3.“刑事和解”案件缺乏明确的赔偿标准。刑事和解不可避免会涉及经济赔偿,对于符合刑事和解程序要求的案件,犯罪嫌疑人一般都有赔偿意愿,但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赔偿标准,在具体赔偿数额上会比较迷茫,既担心赔偿数额太低不能满足被害人的要求而不能获得不起诉处理的机会,又担心赔偿数额太高会付出过高的代价。对于被害人而言,由于其对案件处理的态度会影响犯罪嫌疑人能否获得不起诉的机会,因此会漫天要价,超出其实际损失的。在这种情形下,会导致和解协议无法达成。
  4.“刑事和解不起诉”程序缺少配套制度。目前,刑事和解不起诉缺乏配套制度,对于达成刑事和解的案件,惩罚力度太小,不足以使被不起诉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没有实现“责罚相称”的效果。此外也缺乏强制力。行政管理机关不处理或处理后不通知检察机关的情形时有发生。
  二、“刑事和解不起诉”程序的完善建议
  (一)明确“和解不起诉”的适用标准,防止“不起诉”的错用
  “和解不起诉”是“相对不起诉”的一种,必须符合“相对不起诉”适用的条件,必须明确“和解不起诉”的适用标准,保证案件承办人准确理解适用标准,防止因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和解而错用“相对不起诉”。一个案件要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需经过“入罪判断”、“情节判断”、“处刑判断”三个层次。案件办案人只有在进行上述“三个层次”的判断后再作出处理,才能防止该程序的错用。
  (二)把控“和解不起诉”的适用条件,防止“不起诉”的滥用
  “和解不起诉”程序涉及检察机关的实体裁量权,因此,通过“三书一讨论”的方式严格把控其适用条件,可以防止“不起诉”的滥用。“三书一讨论”指的是对于适用“和解不起诉”的案件不仅须具备“犯罪嫌疑人悔罪书、被害人谅解书、刑事和解书”三书完备的条件,还需提交检察机关检察委员会讨论,把关。检察机关在受理、审查案件后,对符合“刑事和解”程序的轻微案件,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和询问被害人的时候应告知他们有权提出刑事和解申请,并告知适用刑事和解应满足的条件,保证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对于犯罪嫌疑人,应审查其认罪、悔罪的态度、赔偿的意愿和能力,要求其书写悔罪书,并告知其不得采取不当甚至违法措施影响被害人,迫使被害人“自愿”,一經发现或由被害人指出,将撤销和解,提起公诉,并建议在量刑时作为酌定情节,从而提高犯罪嫌疑人违法成本,使其不敢贸然行事。对于被害人,在保证谅解的真实性、自愿性的基础上要求其出具谅解书,防止违背被害人真实意愿。在犯罪嫌疑人的认罪、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被害人表示谅解后,双方重点就赔偿金额、履行时间和方式进行协商,协商一致后,签订和解协议书。案件承办人在做好上述工作后,需将“和解不起诉”的案件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认真听取委员意见,在检委会讨论同意后,作出“相对不起诉”的决定,从而防止“不起诉”的滥用。
  (三)完善“和解不起诉”程序的配套制度,实现更优适用效果
  1.要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在犯罪嫌疑人真诚认罪悔罪且有赔偿的意愿但无赔偿能力的情况下,如果建立被害人救助制度,可以在经济赔偿方面弥补被害人一部分的损失,有助于被害人原谅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也能实现“刑事和解”的初衷。当然,在国家代替犯罪嫌疑人赔偿被害人损失后,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分期偿还赔偿金从而增加犯罪嫌疑人的责任意识。
  2.要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刑事和解后,被不起诉人免于刑罚,但是应发挥社区矫正对其的监督和帮教作用,从而使被不起诉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抑制其重复犯罪。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工作者应接受专门训练,掌握心理学、法学等专业知识,具备社会责任感。
  (四)统一“和解不起诉”案件的赔偿标准,促成和解的达成
  针对刑事和解案件中被害人无理取闹、漫天要价,犯罪嫌疑人对赔偿数额茫然无措的情况,应该建立一套统一的赔偿标准。可以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引入民事侵权案件赔偿标准,立足刑事案件的自身特点,确定合理的赔偿标准,以减少刑事和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因素,提高案件办理效率。
其他文献
分析保持耕作技术(高留茬深松和高留茬免耕)的水分利用情况和肥料利用率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耕作特别是高留茬深松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可以增产3
于1998~2000年设置了天然降雨下渗与径流模拟试验,以比较本田集雨、全覆盖集雨、旱井集雨等集雨方式的效果.试验表明,本田集雨仅能收集降雨量的2.3%~5.9%,所以只能作为集雨的辅
摘 要:商标是企业无声的推销员,是抢占市场先机的重要砝码,故而如何使用和保护商标,使商标价值最大化是每个企业的必修课。从乔丹商标案到“中国好声音”再到屡屡被诉的贴牌加工,无一不在向国内企业家宣示着商标这一无形资产的巨大潜能,在知识产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希望每一家企业都要重视对知识产权这类无形资产的保护,树立原创理念及商标先行意识,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关键词:商标权;商标先行;中国模式  飞
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这是《立法法》实行15年以来首次大修,这次修改增加了设区市的立法权.在此大背景下,河
贯彻中央'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包括本科院校在内的不同类型的院校都在举办高职教育.本文在阐明高职教育性质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体会,对本科院校办好高
提出了以新修梯田耕作栽培技术和作物抗旱节水技术为中心的燕沟流域基本农田粮食高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并在燕沟流域经过3年试验示范,使粮食生产潜力实现率由原来的23%~48%,平
杀人罪作为刑法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罪名,是一种严重侵犯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权益的罪名,侵害的法益性质比较严重,但是其在司法实践中错中复杂,且各国规定略有差异,所以给罪质的构
以河北南部平原北纬38°沿线的10个县为研究区域,在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研究区域内主要大田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油料、棉花、蔬菜等的单产基础上,计算不同地区不同
本文运用浸入型双语教学理论,定量研究重庆大学英语专业复合课程教学现状.研究表明,重庆大学已为英语专业开设相关复合课程,大部分学生对复合课程的开设持肯定态度.同时,复合
科技活动与伦理生活作为人类生活的两大重要领域,其主客体要素与主客体关系都存在一定差别,这种差别是科学技术发展出现伦理风险的根本原因.人类只有从完善科技与伦理的主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