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班戈错水菱镁矿藻类成矿实验及其成因分析

来源 :地质论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k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关于天然水菱镁矿的形成认识主要有蒸发沉积成因和生物成因两类.前人在室内成功制备出水菱镁矿矿物,证实了该矿物的无机成因理论,但是实验结晶条件明显高于西藏班戈错的寒冷气候条件和水化学条件,并且班戈错湖水通过自然蒸发结晶也难以形成水菱镁矿矿物,而这一认识与周边阶地上正在形成水菱镁矿的现象相矛盾.因此,自然蒸发沉积可能不是现阶段班戈错水菱镁矿的主要形成过程,而已有研究表明,藻类具备诱导形成碳酸盐矿物的能力,本文利用西藏班戈错Ⅲ湖湖水及其藻类开展室内模拟实验,并与无藻类的湖水自然结晶结果相对照,探讨藻类生命活动与班戈错水菱镁矿的成因联系.研究发现,藻类不仅能够适应高盐度盐水环境(矿化度117. 3 g/L),并且在其光合作用过程中还能显著提高周围水体pH值(最高可达10. 564),诱导并促进球碳镁石在藻类网状节点处结晶沉淀,该矿物进一步脱水即能够形成水菱镁矿矿物;而人为提高班戈错Ⅲ湖湖水Mg2+浓度也仅能结晶形成三水菱镁矿矿物,无球碳镁石或水菱镁矿结晶析出.因此,西藏班戈错水菱镁矿的形成过程与藻类生物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但是有关球碳镁石向水菱镁矿转变的具体条件以及藻类成矿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粗差探测是卫星重力数据预处理环节的关键步骤.针对海量观测数据如卫星重力梯度数据,原有的粗差探测方法存在时间消耗长、准确率较低等不足.文中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方法,提出了可用于重力梯度数据粗差探测的机器学习方法,实现了对长时间序列观测数据的粗差识别问题,避免了粗差对观测数据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LSTM训练模型的预测精度达99.4%,在预测过程中,扩大训练数据量或增加LSTM神经元的个数都可提高预测效果,且损失函数、学习率、迭代次数等是影响预测效果的主要模型参数.训练模型识别粗差实验结果表明:LS
华北克拉通是中国最古老的克拉通,是中国大陆的主要构造单元,从太古代到中生代以来的地质记录较完整,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是研究大陆形成和演化的天然实验场地.中生代以后,华北克拉通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构造运动与演化进程,东部因岩石圈减薄而形成一系列的裂陷盆地,地壳结构复杂.而西部岩石圈厚度大,鄂尔多斯地块的地壳结构相对简单.山西断陷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与西部鄂尔多斯地块之间,其地壳与岩石圈结构从西部稳定的克拉通结构变化为东部破坏严重的克拉通结构,过渡特征明显.因此,揭示山西断陷带及其两侧区域的构造特征对研
文中基于中国大陆地区48个台站的地磁秒值资料,采用极化法对2015年尼泊尔MW7.8地震前的磁扰动特征进行了分析.极化法的逐步计算结果与地磁K指数的对比分析表明极化高值异常与空间磁场活动之间没有相关性,可用于提取震磁异常信息.距震中1500km范围内台站的极化值在震前98d出现了同步性高值异常,考虑到磁场变化具有区域同步性,提出了极化逐日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地震孕育过程中各台站间的极化相关性明显增强,而地震发生在同步性转折阶段.基于极化值相对变化量进行的空间异常分析显示,尼泊尔地震前>20% 的台站出现持续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受高原隆升以及全球气候影响,新近纪盆地内古环境发生显著变化.通过对新近纪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凹陷孢粉特征进行分析,恢复盆地植被类型和环境演化过程,进而探讨高原构造隆升和全球气候变化对盆地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一里坪凹陷新近纪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繁盛,被子植物较为常见,旱生植物发育为主要特征.孢粉特征指示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凹陷整体新近纪属于半干旱—干旱气候,古环境演化受青藏高原隆升强度以及全球气候影响显著:下油砂山组环境为亚热带森林,上油砂山组环境为温带森林—草原,狮子沟组环境转变为寒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配准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AR,InSAR)数据处理的一个关键步骤,是生成良好干涉图的必要条件,但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很难实现精确配准.针对常规的配准方法计算量大、误匹配率高以及配准精度差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特征点进行配准的方法.首先,使用加速鲁棒特征算子(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URF)从主强度图中提取特征点;然后,结合外部地理数据剔除不当的特征点,并对剩下的
湖南兰多弗里世鲁丹期岩相古地理格局以桃江—白马山—苗儿山一线为界,其南东为华夏洋壳板块兰多弗里统鲁丹阶周家溪组陆屑浊积深水盆地相,陆屑来自更南东的湘中南褶皱山地;其北西为扬子陆壳板块兰多弗里统鲁丹阶龙马溪组沉积洋盆,南东后缘是上陆棚相,北西前缘是下陆棚相,陆屑都由南东湘中南褶皱山地提供.至兰多弗里世埃隆期岩相古地理发生巨变:龙马溪组顶部Coronograptus cyphus笔石带末即大约440. 8±1. 2 Ma时,发生华夏洋壳板块向扬子陆壳板块俯冲碰撞事件,华夏洋壳板块周家溪组本身褶皱造山为华夏褶皱
卡鲁安锂矿床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造山带,是以锂辉石为主要矿石矿物的硬岩型锂矿床.前人对该矿床的岩石成因、成矿机制及构造背景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该矿区内成矿流体的研究仍是空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矿床成因的认识.本文通过分析卡鲁安伟晶岩中锂辉石和石英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组成,对成矿流体进行示踪研究.研究表明,含矿伟晶岩的n(3He) /n(4He) 为0. 25~3. 19 Ra(平均0. 97 Ra),无矿伟晶岩与外围伟晶岩n( 3He) /n( 4He) 为0. 13~5. 32 Ra(平均
滇中地区“因民角砾岩”的成因及归属问题目前暂无定论.笔者通过对东川—易门地区前人所划的因民组“因民角砾岩”进行1 ∶ 50000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分类.根据其成因及时代划分为复成分砾岩、冰碛砾岩、滑塌角砾岩、隐爆角砾岩和构造角砾岩.对“因民角砾岩”成因及时代的研究,特别是“冰碛砾岩、复成分砾岩”的提出,对于解决滇中早前寒武纪地层层序、时代归属、构造格架、大地构造位置及大区域地层对比,探讨滇中元古宙地史演化、古环境研究以及指导找矿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由江西省地质学会主办、庐山世界遗产处承办,江西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和山东指南针矿产勘查有限公司协办的纪念李四光先生发现中国东部冰川遗迹100 周年暨第二届中国东部冰川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10月22日至24日在江西省庐山市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赵松龄研究员,南京大学杨达源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吕洪波教授,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徐兴永研究员,河南地矿技术学院张先教授,江苏师范大学王进欣教授,东华理工大学彭花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伍铁牛讲师,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平邑县明光寺林场王照波高级工程师,
期刊
孔隙性砂岩中的变形带研究近年来取得长足进展,但有关单条变形带与簇状变形带如何区分和界定仍是一个较模糊的问题.本文以远安地堑上白垩统红花套组高孔砂岩中发育的剪切增强压实带和压实剪切带为例,对单条及簇状变形带的特征和区别做出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虽然单条变形带的长度、宽度、错断位移、凸起高度等均明显小于簇状变形带,但是不同运动学成因的变形带宏观特征、微观结构不同,因此不能单纯以规模大小区分二者,需要结合带密度将簇状变形带与变形带列、网格构造等相区分,还需要结合其微观结构特征进行准确鉴定.单条及簇状剪切增强压实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