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温度计及其使用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物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lxbdmmy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复习导航
  
  1. 主要概念和公式
  (1) 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大量事实表明: 物体的体积、长度等一些物理量,会随温度的改变而呈现出某种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测量出它们的温度变化.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水银(或酒精) 的热胀冷缩现象制成的.
  (2) 常见的液体温度计种类
  按用途分,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按测温物质分有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实验用温度计的刻度范围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
  寒暑表的刻度范围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能反映人体温度变化范围,能反映人体正常温度37℃;分度值为0.1℃,测量精确度高. 构造特点之一是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但使用后一定要使升上去的水银向下甩回玻璃泡里;构造特点之二是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起放大镜作用.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温度计测温度前: ① 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若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温度计会胀破,若待测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② 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以便测量时准确读数.
  在测量时: ①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由被测物体来确定时间的长短) ;② 如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或壁(否则测出的温度不等于被测液体的温度) ;也不能用温度计作搅动器来搅动被测的液体(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壁很薄,碰到容器壁容易碰坏) ;③ 当温度计中的液面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如被测物体的温度是稳定不变的,则经过一段时间后待温度计中的液面稳定后读数;如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变化的,则要在温度计中的液面不再上升. 将要下降,或不再下降,将要上升时读数) .
  在读数时: ① 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 ;②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如液柱的上表面是凸面,则与凸面的顶部相平;如液柱的上表面是凹面,则与凹面的底部相平) ;③ 对于体温计的读数. 视线要与体温计垂直,且转动体温计到读数最清楚的位置(因为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很细,外径的横截面是三角形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起到放大的作用) .
  在测量后: 体温计必须用力甩(使已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如果没有将水银甩回到玻璃泡内,则体温计只能测出高于它原来示数的温度,但不能测出低于它原来示数的温度),而其他的温度计不必要甩.
  2. 基本物理方法
  转化法:温度计是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的.
  3. 易错易混的问题
  (1) 不会读取温度值;
  (2) 混淆实验温度计与体温计在构造和使用方法上的区别.
  
  二 考点聚焦
  
  1. 命题趋势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物理试题,本部分内容主要考查温度计的原理、使用和读数. 试题热点集中于从图中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判断使用温度计测温、观察方法和正误. 个别省市为了进一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如何用刻度均匀、示数与摄氏温标不同的温度计测温的问题,题型都是以填空、选择的形式出现.
  2. 典题解析
  题 1 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测量物理量的一种思路. 例如: 温度计是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的. 请你也举出一个例子: .
  解析 本题是结果开放性试题,同时又渗透着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转化法. 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基本思路. 如: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长度的变化来显示力的大小;电流表、电压表是通过指针偏转角度的变化来显示电流、电压的大小;天平是通过砝码和游码数量的多少来显示被测物体质量大小的等等.
  点评 用易观测的物理现象来推测无法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转化方法. 初中物理学中常见的转化法事例有: 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通过纸屑的运动反映鼓面的振动;通过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用手很难将固体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有斥力;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摩擦起电,说明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通过观测电路中小灯泡的亮或灭,来判断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的有无.
  
  解析 根据温度计测温原理及摄氏温度的规定,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注意液面的位置看是在0℃以上还是0℃以下,可正确解答此题. 答案: 热胀冷缩,℃,温度计甲的示数为2.4℃,读做2.4摄氏度. 温度计乙的示数为-1.8℃,读做零下1.8摄氏度(或负1.8摄氏度) . 温度计读数时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温度计的刻度,即弄清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二是正确判断玻璃管内液面位置;三是正确读数.
  点评有些同学习惯地认为1个小格代表0.1℃,错误地认为温度计甲为2.2℃,应当看清2℃至3℃有5个小格,每个小格为0.2℃. 另有些同学未看清温度计乙的刻度示数随液面下降而加大,即此时的示数为负值. 误将温度计乙的示数读为2.2℃.
  温度读数误区,把零度以下的温度读作摄氏负多少度或摄氏零下多少度都是错误的,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或负多少摄氏度.
  题 3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地看到() .
  A. 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 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 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 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解析温度计玻璃泡内装有液体,若其内径做得细一些,当温度升高时液柱的高度细内径的比粗内径的要大,灵敏度高些,但两支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相同. 正确答案为D.
  点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要明确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液体膨胀的体积相同,内径细的,液柱升高的高度就大.
  题4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
  A. 27℃ B. 30℃ C. 32℃ D. 37℃
  解析 首先,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计算出此温度计每小格所表示的实际温度. 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此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它的实际温度值为0℃;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的示数为95℃,它的实际温度为100℃. 示数5℃与95℃间有90格,代表的实际温度差为100℃. 所以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10/9℃,其次,根据题给条件算出室温的格数,从5℃到32℃之间有27格. 最后,用室温的格数与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数相乘,就可以算出室温的大小. 选B.
  解法一(1) 此温度计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100℃/(95-5)格=10/9℃/格.
  (2) 室温的格数为(32-5) 格=27格.
  (3) 室温为t=10/9℃/格 × 27格=30℃.
  解法二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和题给条件画出校准表如图2所示.
  
  根据校准表,用比例法可列方程
  (t-0)/(32-5)=(100-0)/(95-5),
  解方程得t=30(℃) .
  点评 本题的实质是以原刻度为标记, 重新改制一个温度计. 具体的做法是确定0℃和100℃时,这支温度计的液面位置;确定温度计上每个刻度所表示的实际温度;最后根据温度计示数确定所测的准确温度.
  解题中把温度每小格“定格”在1℃上. 有的同学认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则示数为5℃处为0℃,示数为32℃处为32℃-5℃=27℃,错选了A. 有的同学认为沸水温度100℃在温度计示数95℃处,则32℃处表示的实际温度为32℃+5℃=37℃,而错选了D. 如果某个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可以进行“校准”,即要抓住摄氏温标0℃和100℃的规定;掌握温度计制作原理及刻度方法;理解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温度值,按温度计的原刻度重新设计刻度上的示数,达到准确测量温度的目的.
  
  三 创新试题
  
  1. 比较图3中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表计的不同点:
  2. 甲、乙两只准确的温度计,甲的玻璃泡的容积比乙的大,两只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相同,若以℃为单位,当周围温度改变时() .
  A. 甲的水银柱的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大,因此甲的读数比乙的大
  B. 甲的水银柱的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小,因此甲的读数比乙的小
  C. 甲的水银柱的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大,但读数仍与乙的读数相同
  D. 甲、乙水银柱的长度的变化相同,因此两温度计的读数相同
  3.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1标准大气压) ,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A. 水温度计 B. 水银温度计
  C. 酒精温度计 D. 乙醚温度计
  
  【参考答案】 1. (1) 体温计有缩口,常用温度计没有 (2) 体温玻璃管内径较细 (3) 测量范围不同,体温计35~42℃,常用温度计-20~100℃ (4) 最小刻度不同,体温计为0.1℃,常用温度计为1℃ 2. C 3. C
  
  责任编辑/南冲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电学中三个基本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那么电流、电压和电阻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早在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发现: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它揭示了电路中电流遵循的基本“交通规则”,是最重要的电学规律之一.    一、探究过程    欧姆定律是实验定律.要正确理解欧姆定律,应了解如何通过试验来揭示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
期刊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人们常说“闻其声知其人”,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什么要素来判断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大小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刚取出的冰棒冒“白气”  C.秋天,晨雾在太阳出来后消失  D.冬天,室外物体上结霜  3.如图所示的有关实验或日常活动,其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期刊
人们不会忘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东方一声巨响震撼了世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面对大漠戈壁上的擎天云团,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断言,那更像是中国人用能力和志气攥成阿铁拳!人们同样不会忘记,1999年7月15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我国又庄严宣告,中国早在80年代就已掌握中子弹的核心技术。这是一个振奋人心,大长中华民族士气的惊世之举!  这辉煌的业绩,离不开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国工程
期刊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A.次声波B.无线电波  C.可见光D.紫外线  2.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期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固体也能被压缩一些,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2.使用下列器材时,正确的做法是().  A.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  B
期刊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在一片广袤的草原上,生活着狼、鹿以及其他的动物和植物,在人们的眼中,狼是凶残的动物,而且掠食群鹿,为了让鹿生存繁衍,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杀狼养鹿,但狼的死亡导致鹿大量繁殖,而鹿一多,草就被吃光了,作为食草动物的鹿也就灭亡了,山也越来越秃,这是19世纪美国环境保护的先知利奥波德的亲历,利奥波德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从而发出了“像山那样思考”的呼唤。  山懂得让“自然规律”做主,
期刊
一、物理评价题的意义    物理评价题是指这样一类习题,它要求解题者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物理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及物理问题解答过程的正确性作出评价,如“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从炊事、取暖和交通等方面对当地燃料结构近几年来的变化作调查研究”,“从经济、环保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时,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它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期刊
1. 振动 2. 杠杆  3. 杠杆 4. > > 5. 蒸发(或汽化) 熔化 热量 6. 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实 7. 微(或电磁) 1 电 8. 大 匀速直线 9. 左 10 3 10. 小于 暗 11. 840 70% 12. 见答图    13. B 14. B 15. A 16. C 17. C 18. C 19. A 20. A 21. B 22. D  23. (1) “水的比热容
期刊
一 复习导航    1 主要概念和公式  (1) 比热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