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山家族的四代“中国故事”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tou119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鸠山家族,源自日本美作胜山藩的世袭武士。到鸠山由纪夫,已有四代家族成员担任首相、外交大臣或议员。而这四代人都与中国颇有渊源,他们的“中国故事”,已然反映出中日关系史的一个侧面。
  
  鸠山和夫
  调停与北洋水兵的冲突
  在鸠山家族中,出任日本政府高官的第一人,是1896年任众议院议长的鸠山和夫。他1877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是日本第一批文部省公派赴美留学生。回国后,鸠山和夫被视为熟悉外国的“专家”,出任外务省调查局局长和翻译局长,专门处理涉及“洋人”的事务。
  1886年8月,中国海军北洋舰队“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艘战舰组成的舰队访问日本长崎。8月13日、15日两天,中国水兵上岸后与日本警民发生冲突。在这次事件中,双方都有多人死伤。而被日本政府指派处理这一事件的,正是鸠山和夫。当时,中国方面的外交军事压力很大,北洋水师总教官郎威礼甚至建议舰队司令官丁汝昌炮击长崎。在这种情况下,8月18日,鸠山等人乘横滨丸轮船匆忙赶到长崎与中方交涉。这一事件最终以日本政府赔偿损失告终,史称“崎案”。事件了结后,清政府曾颁发给鸠山和夫一枚二等龙宝勋章。
  在这次交涉中,鸠山和夫成了鸠山家族中第一位与中国打交道的人物。
  1896年,40岁的鸠山和夫出任众议院议长,之后还出任东京专门学校(1902年改名为早稻田大学)的校长。任职期间,他采取相对开明的教育方针,积极吸纳中国留学生。1905年,早稻田大学成立“清国留学生部”,第一年即招收中国留学生762名,规模之大在日本各大学中居于首位。
  
  鸠山一郎
  与张学良有个秘密交易
  鸠山家族的第二代掌门人,是至今家族内最有成就的政治家——曾于1954年12月10日至1955年12月20日期间,三度组阁并出任首相的鸠山一郎。他1954年组建了日本民主党,成为日本战后的政治强人之一。
  鸠山一郎与中国的关系颇为复杂,而这还得从他的夫人鸠山薰子谈起。
  鸠山薰子的父亲寺田荣,是日本政治团体玄洋社(侵华急先锋“黑龙会”的后台)的巨头,负责财政大权。当年鸠山家族与玄洋社的联姻,曾被称为“鸠山家统合黑白两道”。1907年,鸠山一郎与薰子结婚时,玄洋社正与中国革命党人往来密切。
  当时,玄洋社开始密切接触中国的革命党人,部分玄洋社成员还参加了孙中山反清的武装起义,甚至有成员为此献身。这期间,鸠山一郎的岳父寺田荣,曾通过提供资金,援助中国革命党人。
  20世纪20年代,玄洋社想以日本取代白人侵略者地位的野心被中国革命党人识破,双方的合作关系也完全破裂。不过,受岳父影响,鸠山一郎很早就对中国有所了解。1926年,鸠山一郎成为日本政友会的干事长,被视为政友会正统派的领军人物。而这期间,他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的实权人物张学良将军曾有一笔神秘的交易。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击北大营,攻占沈阳。攻入张学良官邸的日军,打开了张学良卧室的保险柜,发现里面有张学良资助大量日本政客的证据。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付给当时在野的政友会成员,仅一次资助政友会实权人物床次竹二郎就达50万元。根据日方披露,张学良与政友会曾有密约——由张学良资助床次竞选日本首相,而政友会则承诺“掌权后,逐步放缓并最终结束日本对东北的侵略进程”。从资料上看,在政友会政治家们接受张学良“政治献金”期间,鸠山一郎正担任该党的总务部长,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张学良原希望通过这个秘密计划,分化瓦解日本政坛,以阻止日军侵华。然而,在双方的联络过程中,张学良对政友会是否真正具有阻止日军侵略东北的能力深表疑虑,因此仅支付了一部分款项。不久,床次竹二郎在竞选中失败,而张学良的这步暗棋,也未能阻止日军侵华的脚步。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时期,鸠山一郎与军部当政的东条英机不合,双方矛盾激化,鸠山曾经辞职以示不满。但是,自1931年起,他两次出任文部大臣,严厉压制左翼力量。因而,有人认为鸠山一郎是“反东条,但不反侵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1946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盟军将鸠山一郎判为促进军国主义发展的政治人物,剥夺其政治权利。
  然而,1954年,鸠山一郎东山再起,坐上日本首相宝座。由于早年的经历,鸠山一郎深深地知道邻国对日本外交的意义,因而在其任内,特别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尽管由于政治形势的限制,当时实现中日邦交的时机尚不成熟,但鸠山一郎第一次组阁期间,即通过其亲信石桥湛山的努力,达成了中日之间发展民间贸易的协议,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鸠山威一郎
  负责《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谈判
  鸠山家族的第三代政治人物,是鸠山由纪夫的父亲鸠山威一郎。鸠山威一郎曾在日本政府大藏省(即财政部)连续工作三十余年,是当时日本政坛有名的“财神爷”。1970年,他当选参议员,工作重点转入外交方面,曾多次访华,积极支持中日友好并做了大量工作。
  1976年,鸠山威一郎担任福田赳夫内阁外相,具体负责与中国就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进行谈判,为这一条约的缔结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了官方的工作以外,鸠山威一郎还从民间角度对中日合作与交流做出了贡献。
  1954年,鸠山家族建立了国际交流组织——日本友爱青年协会,这个组织被鸠山威一郎用作与中国进行交流合作的平台。1974年,鸠山威一郎接替其母薰夫人就任日本友爱青年协会会长。同年,该协会与中国中日友好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并于1980年前,先后派出三期“中日友好亲善使节团”访华,也曾接待中国青年代表团访日。1981年,鸠山威一郎积极促成中日双方开展研修生合作项目,同年,第一批中国研修生赴日进修。对日派遣研修生,曾是中日交流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既为中国培养了急需的技术人才,也弥补了日本劳动力的不足,给双方都带来了好处。
  1982年,鸠山威一郎率队到北京参加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的庆祝活动。1984年,他曾组织部分日本青年参加了中国安排的“三千日本青年访华”活动。
  
  鸠山由纪夫
  任首相后不拜靖国神社
  鸠山由纪夫和弟弟鸠山邦夫,是鸠山家族的第四代政治领军人物。当年两人与父亲鸠山威一郎,同时作为议员出现在日本政坛,一度形成一门三议员的奇观。
  关于鸠山由纪夫,日本民间流传一则颇为有趣的传闻,称当年日本代表团到北京讨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问题,鸠山由纪夫也在访问人员之中。当他见到周恩来总理时,提了一个颇为“私人”的话题——对京剧《红灯记》里的日军头目取名“鸠山”提出“抗议”。还说在日本姓“鸠山”的不多,他认真查过,没有叫鸠山的在中国干过坏事,请周总理帮忙还鸠山家一个清白。
  此说不见中文记载,但不少日本人都相信这段传闻。因为鸠山这一姓氏在日本仅此一家,而鸠山家几代人都是政府要员,到前线服役的可能性不大。
  如今,身为日本民主党党魁的鸠山由纪夫,是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提倡“友爱外交”,积极支持反省日本在战争中所犯罪行,曾提议将日本武装力量交给国际机构指挥。其夫人鸠山幸1943年生于上海,也与中国有不解之缘。
  在从政期间,鸠山由纪夫多次率团访华。2000年作为民主党代表访华时,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题为《以日中建立共通议程的时代为目标——建立“同心同德”的日中关系》。之后,他还多次反驳“中国威胁论”,强调“中国不是威胁”。2009年6月3日,他任民主党负责人后,在民主党本部会见中国驻日大使崔天凯时表示,自己就任首相后将不参拜靖国神社。
  由于在大多数问题上,鸠山与中方的认识较为一致,日本右翼声称:“鸠山由纪夫不是亲中派,而是‘媚中派’”,以此发泄不满。
  鸠山由纪夫的弟弟鸠山邦夫,1980年曾任“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现任“日中友好议员联盟”理事。
  值得一提的是,鸠山家族与中国还有密切的经济关系。鸠山由纪夫的母亲鸠山安子是世界最大轮胎企业之一普利司通公司创办人的长女。普利司通公司,因而成为鸠山家重要的财富来源。2007年,普利司通公司在中国的新工厂在惠州剪彩,总投资达到3亿元人民币。如今,普利司通在中国拥有中国总部、四家生产基地、一处培训中心和两处研发机构。
  在日本的政治世家中,在中国拥有如此雄厚的商业基础,又在政治、民间交流与中国有如此密切关系的,仅鸠山一家。 摘自《环球时报》
其他文献
首先声明,我们一向不喜欢将人群进行标签化划分,比如某某族,某某人类之类的,分得太细腻,连美感都没有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不同的人之间,确实因为某些显而易见的特征,而被划入一个圈子。虽然这种玩法有时以不准确而著称。  张小姐出生于1984年,你可以看到她每天都准时出入于汉威大厦,她双手手指的纤细和白净,同她1.68米的身高形成了一个反差。毕业于北京人民大学的她,其实早年一直的梦想是能够投身生意场。她
期刊
消费决策 以女人的逻辑挥霍  “一家之主”,向来是支撑中国男人脆弱神经的光荣名分和精神底线。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名分依然是名分,底线早已不见底。对于消费的决策,男人已渐渐成为旁观者,而女人则成为真正的主导者,并以她们的天性和逻辑支付账单、引领消费。    从某种角度讲,家庭就是一个城市的后花园,在这个后花园里,女性的身影是最突出的,这不仅因为女性的“色彩斑斓”,更因为女性是这个花园的打理者。  在都
期刊
说起女性消费主导的趋势,总有人会联想到关于女权的话题。的确,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但和西方国家不同,西方国家由于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和200年前欧洲的殖民主义带来的丰厚社会财富,女性逐渐远离社会分工的角色,他们眼下所强调的恰恰是这种在社会上重新自我认知的过程。但在中国不同,我们没有那么多可供挥霍的资本,建设工业化国家的第一步,就是要将国民批量制造成适合工业化分工的合格零件。在这种背景下,大寨的铁姑
期刊
这是一个虚幻的城市,我们且称它为金城。这是一个充满着阳光和雨露的夏天的星期天,这一天的清晨,大气层格外开恩地显露出了耀眼的金黄色,斑斓的晨熙映衬着朵朵卷层云,那些云彩幻化成了一个大大“$”符号,暗示着这个星期日对于许多人来说,的确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日历表上,这一天是某男和某女的结婚纪念日;在行程表上,这是某男和某女即将旅行结婚的倒数第N天;在支出预算表上,这一天的花销将以万元终结;在人际关系联
期刊
真的,对房子,我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这些年来,我从来不敢有一分钟的懈怠,有时候,奔波得太累了,太苦了,也想停下来歇一歇,可是一想到房子,一点儿不夸张,我立刻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为了房子再怎么折腾也值得。甭管是二手的也好,小户型的也好,只要能拥有一套写着自己名字的房子,心里觉得特踏实,这一辈子活得也值了。  我始终觉得,一个男子汉必须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关于这点,我深信不疑。或许,这个观点有些
期刊
以前看过一个古代笑话:“一个差人押解一个和尚,夜里和尚挣脱枷锁,悄悄地将正在熟睡的差人锁住,恶作剧似的给差人剃了大光头之后逃之夭夭。清早差人迷迷糊糊一睁眼,发现和尚没了,自己却套着枷锁,挺纳闷,一搔脑袋瓜乐了:还好,和尚还在,我上哪去了?!”  如果把这两个主人公指代点什么,例如把差人换成“先锋”,把和尚换成“经典”,这就有点意思了。曾经离经叛道的充当主流文化终结者的东东一转眼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
期刊
云南,又被称为“彩云之南”,当你背着行囊,踏上云南这块土地时,定会被她神秘、美丽、纯洁的“外貌”所吸引。      来到云南,不能不去省内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松赞林寺。它是康衢有名的大寺院之一,又称归化寺,有点小布达拉宫的感觉。从中甸县向北望去,在宽阔的草原尽头,群山之间,有一座集镇规模的建筑群,极高处的屋顶上鎏金铜瓦熠熠放光,夺人眼目。这片近乎古堡群似的建筑,就是松赞林寺。  清晨的阳光洒
期刊
看着男人心满意足的样子,她也是心花怒放。世界上有一种生意叫做双赢,女人购物男人结账,就属于这种双赢生意。有一种动物叫做燕鸥,雄性可以为雌性无条件付出一切,所以有人说动物也有爱情。  用海边的燕鸥来比喻男人也并无半点不妥,这也是一种奉献。记得冯巩在一段相声里有这样两句话:男人喜欢女人撒娇的样子,女人喜欢男人掏钱的样子。不能说这句调侃十分贴切,但它的普遍性是毋庸置疑的,至少在中国具有普遍性。我们中国的
期刊
“国庆”加“中秋”又要放8天长假,女人们免不了再度“蠢蠢欲动”,秋日似酒极浪漫,太适合缱绻私语,但在动身之前,谁掌控话语权呢?当然是知情达意的爱妻(女友)了,这是不争的现实状况,要知道,甄选理想的旅游线路和沿途酒店最能彰显出女人的审美趣味和财商头脑。  讲究情趣的知识女性大抵该清楚,威尔士有处人间仙境叫斯旺西,也译成“天鹅海”,最早踏上那地方的中国人恰恰是浪漫到极致了——声名显赫的诗人北岛。近半个
期刊
1  国家开放给人带来的变化之一是人的见识多了。  卅年前,北京人没去过河北的人多了,沈阳人没去过辽阳,杭州人没去过苏州,都不是新鲜事。封闭的社会,先封闭人的流动性。对改革开放前的北京人来说,所谓广东广西,只是地图上的四个字,上地理课或许用得上。两广人对北京也只是神往,一般人一辈子去不了。这是卅年前的事。那时候,我老家一位农民说过的话流传甚广,成了名言。  农民先生说,全中国北京第一大,乌丹第二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