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囊,打好包了吗?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学,需要孩子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全新的社会规则,在为孩子打点行囊的过程中,家长更要为孩子做好收拾精神行囊的准备。
  通常意义上,留学是对未来的储备,它期待收获。然而,不是每一个留学生都能够功德圆满,分析原因,是这些孩子的留学行囊中,少了几样东西。
  蹉跎的留学岁月,空空的留学行囊
  小罗,男生,是个腼腆的小胖墩。他有过两次失败的留学经历和三进三出的国内初中经历。
  14岁,在大多数初二孩子准备迎接来年中考的时候,小罗因为学业竞争力不足而无力也无心征战中考,以拒绝上学的方式向老师和家长发出了逃避考试的信号。和许多非学习型孩子的家长一样,小罗的父母想到了另一条学习之路—留学。碍于父母的压力,小罗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一步三回头地只身前往北美,开始了少年留学之烦恼。第一个月,小罗不是每天都给母亲打电话哭着要回国,就是连续多日玩失踪,根本不回应父母。心焦的母亲,只好放下手中的工作跑去北美陪伴儿子,在北美的三周时间里,母子两人过起了无忧无虑的“天边”生活,如果不需要面对现实,两人很想就这样“隐居”下去。母亲回国后不久,小罗也悄然跑了回来。回国之后的小罗整日与一些有过同样经历的孩子混在一起,不是玩飞车就是抽烟喝酒,此时他还不满16岁。父母认为,孩子至少应该有个高中毕业证,于是托关系,让小罗重新读初三,希望他能参加当年的中考。已经玩野了的小罗哪里坐得住,校方因为他的各种出格举动而不得不请他接受心理检查,并建议小罗主动退学。无奈之下,父母找到了一个迪拜留学的机会,将小罗送去学习阿语。结果,少年重蹈覆辙,又开始了用折磨自己来折磨父母的留学生活,三个月的迪拜学习再次以失败告终。连续两次无果的留学经历,让父母彻底放弃了送子留学的想法,只好第三次申请在国内进中学读书,在父母连哄带吓的情况下,小罗终于拿到了初中毕业证书。
  安全与依恋
  安全感是一切独立生活的起点,更是留学生活必备的心理基础。3岁的时候,小罗就开始了寄宿生活,父母希望通过寄宿锻炼孩子的独立性,然而,从小班到大班,几乎每个周一小罗和他的妈妈都会上演一场撕心裂肺的分离,妈妈哭得昏天黑地,小罗哭得地动山摇。只有周末,才是母子俩最幸福的时刻,小罗需要妈妈分分秒秒地陪伴,母亲一分钟没在身边,小罗就会惊慌失措。父亲为此极为不满,常常会责怪母亲太过娇惯,责骂儿子缺少男子气。小学寄宿也是一波三折,三年级起因为各种不适应症状,小罗不再寄宿。
  很多时候,父母的教养行为会对孩子的安全感和依恋关系起到暗示作用,小罗父母的教养观念差异很大,是典型的狼父猫母,父亲的严厉导致孩子畏畏缩缩,母亲对柔弱的孩子自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保护冲动,在父子、母子的互动关系中,小罗本能地选择靠近母亲,他很善于调动自身所有的脆弱,来赢得母亲最大的呵护。当母亲不在身边时,他的安全感顿然消失,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逃避行为,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都会产生反射性逃避行为—采用各种手段靠近母亲。
  责任与独立
  小罗的父亲非常希望儿子能够像自己一样顶天立地,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大男人,但是他的教育方式非常简单,常常用打骂的方式逼着孩子成长,强迫孩子独立。小罗的父亲在家中是强势的,小罗的母亲也总是听命于丈夫,所以,很多时候,小罗即使有了母亲的保护,但是在父亲面前,这种保护显得非常不确定,所以,小罗在家中总是唯唯诺诺,只要能躲在母亲身后就决不往前迈一步。
  当孩子总是在父母的羽翼下,没有机会去经历生活、体验挫折的时候,他的成长势必是残缺的,而残缺的成长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缺乏独立意识,独立意识不完整的孩子很难建立起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感。
  成功的留学生多数是在具有独立能力的基础上,承载着对家庭的责任走出国门的,他们中大多数人心中承载着父母的希望,他们努力完成学业,以回报父母,这种回报就是责任的最初体现。而小罗,无论是留学北美还是留学迪拜,当他遇到对环境的不适应时,首先采取的就是逃避。
  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的成长就是社会化的过程,我们从生物人到社会人,需要通过各种经历,无论这些经历是苦是乐是难是易,都会成为我们成长的资源,其核心是当我们的孩子体验各种经历时,家长该如何让这些经历转变为有价值的成長资源。
其他文献
自从儿子上了小学六年级,家里最醒目的位置便赫然摆上了“小升初倒计时牌”,那就是“紧箍咒”,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心急火燎的样儿,生怕稍有怠慢,延误了儿子的大事。  “老妈,您做早餐的速度能不能快点?”儿子一边背诵着英语单词,一边不耐烦地催促我。哎,厨房里的我已经手忙脚乱了,为了儿子早餐有营养,我挖空心思地变花样,削皮削破手指,炸火腿肠烫伤了皮肤,都是常有的事儿。尽管如此,儿子为了赶时间,总是急匆匆地往嘴
期刊
妍妍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是院学生会社管部的副部长,工作起来风风火火,干干脆脆,好像没有什么事能够难得住她。在老师眼里,她是个很有潜力的孩子,但在同寝室同学的眼中,她却是个“坏女人”,这样的评价让妍妍很苦恼,很惭愧,她不敢面对寝室同学的眼光,最后跟男朋友也分道扬镳了。  原来大一下学期时,妍妍交了男朋友,两个人感情很不错,男朋友是当地的一名中学老师,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对妍妍也很照顾,很快,两个人就同居
期刊
经常看一些“教子经”,很多人都提到“賞识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给予他们赏识和鼓励,能够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孩子不要吝啬“你真棒”,“你真行”!  我很赞同这种观点,所以,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一直是在进行“赏识教育”。记得女儿刚刚学会写自己名字的时候,我一边鼓掌一边说:“你真棒!”女儿听了很受鼓舞,兴奋地把她的名字写了十来遍。看到夸孩子这招果然奏效,我心里暗喜。  后来,女
期刊
Q老师,您好!我的孩子刚7个月大,最近我的脾气不太好,经常跟爱人吵架,这几天他不回来住了,我天天哭。我接受不了这样的生活,我想让他回来,不想让他住在他父母那里。他就威胁我说,如果我不带孩子去他父母家,他就不回家。可我不想我的孩子沦为他父母获取面子的工具,我的孩子不是道具,不是拿来博人眼球的,要看孩子他们可以自己过来看啊,反正我是不会回去的,当初他父母把我们赶出去的时候怎么不留情面呢?我现在该怎么办
期刊
千百年来,男人对女人的定义与期盼,皆为贤妻良母。哪怕婚前痴迷她的花容月貌、娇媚任性,到了婚后,也大抵希望她即刻“从良”,能胜任妻子与母亲这一忠厚之职。而女人自己呢,也如飞蛾扑火,一进了婚姻,便将昔日的风骚给忘去了大半,一颗心扎进泥土里,此后的任务,是一心一意地与那丈夫相亲相爱,白头到老。若是做丈夫的靠谱,是一良善安稳之男,那么,妻子会在这种安全感中,更加的郁郁葱葱,朝那贤妻良母的路上前行。若是男人
期刊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透析童年—让爱走向成熟》一书中,有一节内容讲述了一个叫归的孩子的故事。归出生于贫困家庭,父母不想要她,出生不久便将她送人。3岁时,养父母又生了一个孩子,没时间照顾她,便把她送给爷爷奶奶抚养。6岁时,归才回到养父母身边。养父母把更多的爱给了弟弟,根本顾不上她。12岁时,她内心的爱、信任和希望破灭,绝望,愤怒,仇恨情绪滋生;18岁时,她恋爱
期刊
张博士是一个勤勉的年轻人,在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又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学习、工作了三年,在学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还被作為特殊人才引进到新的工作单位。但是,在新的单位里,张博士似乎总是显得心不在焉,工作一直没有什么效率,单位领导和同事因此感到失望,认为他工作态度有问题。张博士对自己的工作也不满意,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工作态度有问题,只是说自己不在状态,可是又说不清楚什么方面不在状态。后来,经朋友介绍,张博士
期刊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强迫症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其中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疗效明确,为强迫症的首选治疗药物。但药物治疗有其局限性,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耐受药物的副反应或者是出于对使用药物的担心,常会中断用药,造成病情反复。那么,除了药物治疗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呢?答案是肯定的。在现行的强迫症治疗指南中,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心理治疗方法五花八门,不是每种都适用于
期刊
老金这一年来时不时觉得胃部不大舒服,有时发胀,有时有种像被拧着的感觉,为此,他跑遍了全市各大医院,胃镜、B超、X片、CT都做了,但所有医生都说,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就是有点炎症,不碍事,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  但老金却上心了。想到自己本来就有冠心病、高血压,这下子又得了胃炎,都是治不好的病,想想都怪郁闷的。再想到自己刚刚50岁出头,儿子还没有结婚,身体却越来越不行了,老金更是感觉心烦意乱的。老金原本
期刊
2016年11月9日至12日,我们受邀在热情的牛仔之城德克萨斯首府奥斯汀参加了美国心身医学学会2016年年会,年会主题是“大脑、心灵与身体”。  大会从美国心身医学学会主席霍夫曼博士回顾心身医学在美国及全球的发展开始,着重讨论女性心理健康、躯体化障碍、心脑血管疾病的心身治疗、心理与内分泌的相互影响、围手术期心理治疗的介入、心理肿瘤学以及生理疾病的心理药理学等。  心身疾病  需整合式治疗  本年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