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派黄酒的正宗青红佳酿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c19861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福州,大凡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都有饮用青红酒的经历,其中许多人的童年还是在青红酒中泡大的,对青红酒情有独钟。一坛青红酒,浸泡着多少故事,它是回忆的根源,更是记忆的起点……
  福州人习惯用糯米、红粬酿成黄酒,家酿黄酒俗称“青红”。青红酒由“生红酒”而来,因“生”和“青”福州方言为谐音,故名“青红酒”。
  据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介绍,民国时期,闽县、侯官县一带,每年几乎家家户户都酿青红,酿酒时节是小孩子盼望、等待的节日,因为家中蒸饭酿酒,小孩可以趁机吃上香喷喷的糯米团。20世纪30年代后,青红酒又衍生发展为土黄酒、鸡老、状元红、四半酒、闽江老酒等。
  由于采用红粬为糖化剂,所以酿成的酒呈红褐色,具有酯香气,酒味醇厚、谐调,入喉清冽甘甜,回味久长。据史料记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当年谪居岭南时,晚上无聊苦闷之际,就喜欢喝点福州的红粬黄酒,留下了“去年君苜宿盘,夜倾闽酒素如丹”的诗句,这里的闽酒就是福州的红粬黄酒。
  青红酒被誉为闽派黄酒的正宗,主要是因为其酿造工艺的复杂和酒品浓郁醇香兼而营养丰富。
  青红酒的传说
  传说中,青红酒是在闽越王无诸建都之日,由民间美女进献到王宫的。
  公元前209年,楚汉战争爆发,无诸率兵协助刘邦击败了项羽。公元前202年,无诸建冶城(今福州华林寺遗址),并在于山加封闽越王。传说封王当日,一美貌女子献自酿美酒,色泽青红,无诸饮后大悦,遂在于山之巅大宴九日九夜(今福州于山九日台古迹),自此,青红酒开始从民间走入朝堂,闽越王宫祭祀婚嫁,必饮此酒……
  此女在后世中被称为“青红娘子”,又叫“十八娘子”,因为祭祀和婚嫁民俗专用的青红酒,历史上须经处子之身的女子亲手经过18道工序方可酿造,是以谚语之渊源……
  家酿青红
  相传古法青红酒的取料及其讲究,以上好的闽江江畔糯米,和闽越山泉兑酿之醇浓酒曲,放置发酵的地方也须经周易八卦占卜,定于风水顺悦的上好阴地,泥封静置数年乃至数十年,不破而有酒香溢出。破泥而观,酒香扑鼻而来,色泽青红浓稠,入口极软,易咽爽口,却后劲十足,三五碗后,经过小半时辰,必大醉……
  当然,寻常百姓自酿青红酒就没有那么严格的讲究。一般是买上好的红粬,最好是福建古田产的红粬。3两红粬,3斤水,3斤糯米,刚好够一小坛子。别忘了糯米发酵会膨胀,至少留三分之一的空间。糯米用水泡3小时后淘净。然后在蒸屉里铺上纱布,将糯米干蒸。蒸熟后摊在干净桌上晾干。其后,把矿泉水、糯米饭、红粬全倒进坛子里搅匀,加几颗酵母片,将坛密封。过一周,打开,再次搅匀,密封。过一个月,可以喝了,用筛子筛出酒来喝。筛完了可以加水做第二过,这次时间要长点,也可以放长久一点,酒就更好了。青红酒最好冬天做,不然会发酸。
  青红酒做法工艺看似简单,但是不同的人在工艺上稍有差别,口味就有所不同,红纯透底是农家的特色,淡清淡黄是福建老酒的特点。农家制作的青红酒大多是用于款待客人和自饮以及家中女子坐月子所用,于福州周边县城居多,永泰县的客家就大多有自酿青红酒的习惯。
  青红酒含有丰富的葡萄糖、糊精、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酯类物组成,有“液体蛋糕”之美称。青红酒酒精度为13度左右,刺激性小,适量常饮,有促进食欲、舒筋活络、生津补血、调养生体、解除疲乏的功效,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饮用酒。一般福州人喜欢将鸡、鸭、上排、猪蹄之类的东西,加入青红酒,或炖或煲,味道香醇,营养丰富。比如女人坐月子,吃的就是青红酒炖土鸡。
  青红酒名扬海外
  青红酒经过千年的渊源,逐渐演化成多重流派,其中最具代表的青红酒流派就是原产地流传下来的古法酿造青红,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青红酒流派就是如今活跃在海外闽籍华人餐桌上的新派青红酒。
  在美国唐人街、日本北海道、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福建人(其中以福清、长乐为多)以其强悍的作风和坚韧的奋斗打下了一片华人天地,超过一般的餐馆、超市都是福建籍商人所开。而这些海外的福建乡亲在福建传统节日“做半担”的时候,都会拿出自酿的青红酒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这种青红酒由于取料和地域的限制,与传统古法酿造的青红酒都有所区别,但已经在海外自成一派,源远流长。
  从1995年开始,青红酒从民间走向现代化、科技化的生产线,福建省政府自该年开始,就把青红酒当作传播闽越文化、推广福建城市品牌的外宾馈赠礼品之一。而人民大会堂的全国级政府会议、钓鱼台国宾馆的无数次外宾宴请,青红酒一次又一次登上国宴餐台和国家馈赠礼品清单中……
  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马来西亚……更多的的福建籍海外留学生、海外华侨和商人,把家乡的青红酒带上飞机,带到地球的另一端,让更多的外国人在喝了三五口之后,竖起大拇指,用半熟的中文说:“厉害的酒!”
其他文献
华阴方言属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关中片的一个地点方言。本文对华阴方言有关缝纫动作的四个动词“缘”、“组”、“赦”、“纳”逐一进行考证,并对它们在华阴方言中的不同意义进行区别。
期刊
甘肃敦煌鸣沙山,一片沙山被隔离成两块,一边被游客踩踏满是脚印痕迹,一边是为保护月牙泉不准游客进入的沙漠,两边形成“喧闹”与“寂静”的鲜明对比,一棵孤零零的绿树为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
期刊
在繁华的街道,车辆与行人汇聚在一起,形成一曲城市交响乐。主题与画面表现突出,缤纷的色彩,动静结合的画面,简单的城市一角,充满了现场感,但构图有点瑕疵,上部和右下角有点杂乱。
期刊
包括传承字和简化字在内的规范汉字,是中国现在的通用文字,社会各界都应该遵照使用。公务与经贸交往,新闻出版、各级教育机构和公共场所等等,都要正确使用规范字。
期刊
虽然纷乱,但是非常富有趣味性的画面中,两只蚂蚁在花瓣上专注地交流。整幅画面颜色鲜艳而清新,花瓣之上私语的蚂蚁和花瓣下隐藏的一个身影,又构成一种对比,为图片增加了一些故事的元素。
期刊
12月3日,韩国庆尚南道巨济岛,一艘比美国纽约帝国大厦的高度还长的浮动船“前奏”号首次下水测试。一旦全部建成,“前奏”号浮动船将成为世上最大的浮动设施,重量超过60万吨。尽管其外表看上去像是一艘船,但“前奏”号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被称为一艘船,因为它需要被拖船拖到该去的地方,而不能依靠自身的动力行驶。业界分析人士称,“前奏”号造价估计会在108亿美元到126亿美元之间。
期刊
糍粑也称年糕,在过年的时候制作食用,过年前制作糍粑是福建乡村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过特质石材凹槽冲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  每年到腊月间,越是接近年关,城里人都忙着上街置办过年物品,乡村人家却都是自己动手准备年货。寒冬腊月的时候,农活不能干,是乡间办年的好时机。家家户户腌鱼肉,制阴米,磨汤圆,烫豆折,爆蚕豆,炒花生,嗵炒米,熬白糖……而糍
期刊
好糖“打”出来  “打糖”是麦芽糖的一种,和打糍粑(年糕)一样,都是为过年准备的年货。这些事情都在腊月完成,据说用腊水熬出的打糖味道更甜,也更经留,不容易溶化。  “我20多岁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我打糖,现在我都60岁了。”打了30多年糖的福建武夷山吴屯乡后乾村村民占希财,是占家“打糖”的第五代传人了。  “打糖”是武夷山年货之一,糖里面包裹着花生、芝麻,一口咬下去,满嘴尽是香甜。对于打糖,占希财
期刊
相传,光饼是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在福建、浙江一带抗倭时发明的,用作日常补给的干粮。后来,人们为纪念戚继光抗倭,就称小饼为“光饼”,称大饼为“征东饼”。  在福州,人们通常把饼面没有芝麻的叫“光饼”,有芝麻的叫“福清饼”。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们则把饼面有芝麻的叫“光饼”。要论“津津有味”,比较起来,还是福清人做的光饼略胜一筹。福州人做光饼,从前一向用木炭烘炉,现在为图省事,多半改用电烘箱烤
期刊
我们要热爱祖国,就要热爱祖国文化;要热爱祖国文化,就应了解和热爱汉字;而作为书画爱好者,特别是书画家,就更应了解和热爱汉字了。因为汉字是书法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