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鲟室内控温养殖关键技术探讨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hl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内水泥池养殖史氏鲟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养殖密度大,产量高,效益好,是目前最普遍采用的养殖方法。我们在江苏省高效设施渔业项目的支持下,在盐城市盐都区业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史氏鲟室内控温养殖试验,取得了产量18.82千克/米2,产值986.07元/米2,利润313.59元/米2的理想效果,现将养殖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一、鱼池建造与设施配套
  1. 养殖池建造。要求选择土地平坦,交通、电力便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不受污染,排灌方便的地方建鲟鱼养殖池。新建池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安排,形状呈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均可,长方形、正方形的池四角要建成半圆形,要求池中心的水流旋转无死角。一般采用砖混结构,池壁、池底要光滑,面积不限,但为了方便管理,以100~500米2/口的小型池为好,可多池配组,共建集污池和搭建大棚。池深1~1.2米,养殖时水深控制在80厘米左右,留出一定高度防止鲟鱼跳出。闲置、废弃的鳗、鳖等养殖池经改造后养殖鲟鱼也是经济可行的。
  2. 水源与环境。鲟鱼对水温、水质、溶氧等因素要求较高,在建设鲟鱼养殖场之前要对场地环境和水源进行评估,水源可利用附近河水和地下水,水样要事先进行检验,水质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标准的要求。养殖场环境要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标准的要求。
  3. 养殖用水处理。水处理池在靠近水源和地势高的地方建造,面积视养殖池规模而定,水深1.6米以上,用水泵抽取河水或井水进入(河水要经80目筛绢做成的网袋过滤),经调节水温、纳米微孔曝气增氧后用管道连通养殖池。有条件的养殖场要建养殖排放水处理池,通过碳酸钙石子过滤、微生物挂膜、栽种水培植物等方法处理,实现养殖用水零排放。流程为:养殖池水(通过曝气增氧并推动池水循环)→沉淀池(部分残饵、粪便沉淀,无纺布吸附处理部分氨氮、亚硝酸盐)→过滤池(过滤掉剩余残饵、粪便,微生物去除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处理之后的水经过紫外线消毒杀菌后流入鲟鱼养殖池。
  4. 进出水装置。在池侧上方采用PVC圆管加阀门供水,利于水循环。池底呈锅底形(锥底形),坡度为1%~2%,最低处设带拦鱼栅的排水暗管,排水管与池外控制水位管相连,拦鱼栅面积80厘米2左右,可较好地排污并利于排干池水。
  5. 搭建大棚。在整个养殖池上方搭建大棚,一般以钢材为骨架焊接成拱形大棚,棚面覆盖优质塑料薄膜和遮阳网,确保牢固,防止台风、暴雨摧毁。
  6. 配套设施。根据养殖需要,配备水车增氧机、纳米微孔曝气装置等增氧设施和水泵、制冷等设施。有条件的要建设水质环境远程监测系统,对水体酸碱度、溶解氧、温度、浊度、氨氮等参数进行实时检测。
  二、鱼种来源与放养
  1. 鱼种要求。首选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的苗种,购苗时必须索要《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复印件和苗种检疫证明。所选购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无卷鳍,鳃鲜红,体色呈黑色或黑灰色,腹部为白色,活动力强。
  2. 放养前的准备。新建池用清水浸泡15天脱碱,放置稻草或麦秸可增强脱碱效果。鱼种放养前2~3天,用刷子将鱼池内壁泥苔或其他杂质冲洗掉,然后用浓度为50克/米3的二氧化氯溶液消毒,消毒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并认真检查进排水设施,最后注入新水。
  3. 鱼种处理与消毒。鱼种宜就近购买,运输时间最好在10小时以内,可用氧气袋盛装、空调车运输。苗种到达后进行缓苗处理,具体做法是:首先测量好培育池的水温、pH值、氨氮等指标,然后将氧气袋放在池水中浸泡,待袋内水温接近于培育池水温时,再开袋投放鱼种。入池12小时后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浸泡鱼种10~15分钟,以杀灭其体表寄生虫。
  4. 放养密度。苗种放养密度为100~300尾/米2,随着鲟鱼的生长,分别按规格150克/尾、350克/尾、550克/尾进行分池并逐步降低密度。
  三、饲料投喂与日常管理
  1. 饲料投喂。宜选用正规饲料厂生产的专用鲟鱼配合饲料,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标准的要求。根据鱼体大小选用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规格50克/尾以下时蛋白质含量为48%,规格50~250克/尾时蛋白质含量为47%~40%,规格250克/尾以上时蛋白质含量为37%。投喂量和投喂次数根据鱼体的生长情况灵活掌握:个体重50克以下时,每日投喂5次,日投饵率10%;个体重50~100克时,每日投喂4次,日投饵率8%;个体重100~200克时,每日投喂4次,日投饵率6%;个体重200~400克时,每日投喂4次,日投饵率2%;个体重400克以上时,每日投喂4次,日投饵率1%~1.5%。每次投喂应在20分钟内完成,投喂量以1小时之内吃完为度。饲料投喂应遵循“四定”的原则,投喂后观察鲟鱼摄食情况,若饲料很快被吃完,说明投喂不足,应适当增加投喂量;若很长时间没吃完,则应适当减少投喂量。
  2. 日常管理。鲟鱼养成过程中水位应保持为0.6~0.8米,每天早晨通过排污管排除池底污物,每两天用软毛刷刷洗池壁、池底1次,防止水质恶化。苗期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1/2左右;以后视水质情况,每3~5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1/4,始终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在50厘米以上。水温控制在20~28℃,温度过高时及时开启水泵,抽取深井水加入蓄水池,逐步降低水温。养殖全程要全天24小时有人值班巡视,注意观察鲟鱼的摄食状况和水流、溶氧、水温变化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水质调控。养殖全程要把握好水体的各项理化指标:溶氧控制在5~10毫克/升之间,溶氧含量过低时鲟鱼腹部黄白色的骨板会变成红色,如不及时增氧抢救会出现死亡,溶氧含量过高则易患气泡病;pH值应控制在6.5~8之间,偏差过大时鲟鱼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总硬度(CaCO3)控制在50~400毫克/升范围内,过低不利于生长,过高肠道疾病多发。
  4. 病害防治。苗种阶段主要预防由气单胞杆菌引起的出血病,每隔7天用二氧化氯等药物消毒1次;成鱼养殖阶段可在饵料中定期添加大蒜素、三黄散等中药和维生素C、维生素E等,提高鲟鱼的抗应激和抗病能力。
  四、关键点与注意事项
  1. 水温控制。史氏鲟是亚冷水性鱼类,理论上适宜生长水温为18~26℃,实际生产中水温最好能稳定在16~20℃。当水温过高或过低时,可通过使用深井水或河水调节,也可以采取相应的降温或升温措施,促进鲟鱼快速生长。
  2. 搭建遮阳棚。史氏鲟属底栖鱼类,对强光有很强的回避性。因此,养殖池上方应搭建遮阳棚,形成阴暗环境,夏季还能避免阳光直射造成养殖池水温升高。
  3. 规范养殖与管理程序。从事史氏鲟养殖必须取得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驯养繁殖许可证》。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建立完整的养殖技术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规范使用饲料、药物等投入品和执行休药期制度,加强质量检测,确保商品鱼上市符合相关质量要求,并做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溯、储运信息可查询。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盐城市解放北路260号盐都区水产站 邮编:224001)
其他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经济体为了迅速弥合战争创伤,采用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发展生产,振兴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资金需求,银团贷款应运而生。首笔银团贷款1967年出现于美国纽约,这便
报纸
本文介绍黑洞物理和量子重力的全息原理,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受"反思性文化潮流"的推动,被大量地用来作为教师教育、课程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目前,反思被认为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取得专业
针对吕家坨矿-950m皮带机上山掘进过程中巷道围岩破碎软弱、底鼓、顶板下沉和两帮内挤的难题,为达到巷道支护稳定,保证矿井行人、通风和运输等各生产环节通畅,安全生产的目的
本文针对互感器实验室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影响安全工作的行为,研发安全监控报警系统,有效警示违规工作行为,从而降低工作人员作业安全风险。
"人格养成教育"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最终培养学生成功人格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所当然
日军在侵略中国过程中灭绝人性地大量使用化学武器,荼毒中国人民至深。而日军的这些战争犯罪与日本裕仁天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裕仁天皇是日本研制化学武器的最高决策者、日军
随着交通行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已经发展成为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普遍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计算机病毒方面,迫切需要成型的配套规模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想要进
现实生活中,称谓语的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模糊性。称谓语使用的模糊性使其合乎语言运用的规则。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是一项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新型轻型栽培技术。2004年秋冬季贵州省锦屏县引入该技术取得成功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2010年全县稻田免耕马铃薯面积为3000公顷。笔者经调查发现,农户推广稻田免耕马铃薯技术时,存在三点不足:  一是在摆种问题上。在种植前有的农民没有按规格开厢和挖好边沟与排灌沟,田间易积水;播种期没安排恰当,有的农户播种延期到2月中下旬,生育期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