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钢琴教师、钢琴家肖荻在中国讲学几个月之后,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中国要警惕钢琴大跃进”。
文章说,中国千万琴童学琴,已经成了全球关注的现象。当西方的孩子们在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中国的孩子在钢琴前埋头苦练;当国外的孩子们梦想着成为足球明星,政坛名人,法律高手时,中国的孩子在憧憬着鲜花和掌声簇拥的舞台生涯。
他认为,钢琴竞技圈的形成,和单一的价值取向不无联系。肖荻呼吁,请各位不要在逐梦路上迷失;请家长们在完成硬指标的同时别忘了关注孩子们内心的幸福含量。
一言激起千层浪。对于钢琴大跃进,不少人出言否认。但在我看来,中国的“钢琴大跃进”确实存在,而且不止停留在钢琴这一个项目上。在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多方面发展的今天,多少艺术特长都走进了“大跃进”的怪圈。
今天,城市里凡有条件的孩子几个不学钢琴?国内媒体网络铺天盖地宣传学钢琴能如何开发孩子智力,如何提高个人情操;家长望子成龙,但苦于自己不懂音乐,只能用一些硬指标来衡量。例如考过了几级,比赛拿了什么奖,一天练了多少小时等等;一些学校,甚至通过艺术特长作为录取学生的标准之一……太多这样的标准,让艺术与最初的目标背道而驰。
艺术讲求特质和差异。技术条件这么发达,电脑就能弹出任意一首曲调,但是钢琴依旧存在,演奏家依旧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的原因就在于电脑里面没有理解,更没有热情和温暖。我们的孩子们,为了过级,为了体现自己极高的技能,变成了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手指弹得飞快,考试的曲子倒背如流,別的曲目没怎么接触,弹出来的乐曲全是一个味道。很多中国学琴的孩子甚至可以成为最努力的学艺者,但是培养出来有造诣的艺术家却越来越少。
今天,我们有多少架钢琴寄托的是对名利的追求?这不仅不能培养情操,还很有可能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一切的努力的前提都是功利性的,大家都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呐喊声中前行,对生活里的美和趣味视而不见,不仅不可能享受真正的艺术,反而会埋下功利的种子。
艺术是好的。长辈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本来是让他们的人生有更多不一样的色彩。但在今天,却走上了一条谋取变相的应试筹码的路,变成了另外一种应试。那么,如何走出这种“大跃进”的怪圈?我认为,艺术是一种情感上的喜好,而不应该是媒体和家长口口相传的励志故事,不去神化艺术对人生的作用,同时改变单一的功利价值取向。此外,还应通过师资培训,提供机会让教师们回炉学习,鼓励实践和艺术普及活动。我们鼓励艺术推广,但不是人人都要成为专业的音乐鉴赏者,能够成为一种生活的乐趣何尝不好呢?整个社会都应鼓励家长多去关注孩子自身的兴趣和想法,别让大人的意志遮挡了孩子好奇的眼光,别让掌声迷失了孩子的梦想。
艺术,不是速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爱、兴趣和追求。当孩子有自主选择权力的时候再去选择未来的道路。在这之前,引导但不强制,推广但不神化,希望我们的“钢琴大跃进”,甚至“艺术大跃进”能更快回归到艺术的本身。
文章说,中国千万琴童学琴,已经成了全球关注的现象。当西方的孩子们在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中国的孩子在钢琴前埋头苦练;当国外的孩子们梦想着成为足球明星,政坛名人,法律高手时,中国的孩子在憧憬着鲜花和掌声簇拥的舞台生涯。
他认为,钢琴竞技圈的形成,和单一的价值取向不无联系。肖荻呼吁,请各位不要在逐梦路上迷失;请家长们在完成硬指标的同时别忘了关注孩子们内心的幸福含量。
一言激起千层浪。对于钢琴大跃进,不少人出言否认。但在我看来,中国的“钢琴大跃进”确实存在,而且不止停留在钢琴这一个项目上。在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多方面发展的今天,多少艺术特长都走进了“大跃进”的怪圈。
今天,城市里凡有条件的孩子几个不学钢琴?国内媒体网络铺天盖地宣传学钢琴能如何开发孩子智力,如何提高个人情操;家长望子成龙,但苦于自己不懂音乐,只能用一些硬指标来衡量。例如考过了几级,比赛拿了什么奖,一天练了多少小时等等;一些学校,甚至通过艺术特长作为录取学生的标准之一……太多这样的标准,让艺术与最初的目标背道而驰。
艺术讲求特质和差异。技术条件这么发达,电脑就能弹出任意一首曲调,但是钢琴依旧存在,演奏家依旧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的原因就在于电脑里面没有理解,更没有热情和温暖。我们的孩子们,为了过级,为了体现自己极高的技能,变成了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手指弹得飞快,考试的曲子倒背如流,別的曲目没怎么接触,弹出来的乐曲全是一个味道。很多中国学琴的孩子甚至可以成为最努力的学艺者,但是培养出来有造诣的艺术家却越来越少。
今天,我们有多少架钢琴寄托的是对名利的追求?这不仅不能培养情操,还很有可能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一切的努力的前提都是功利性的,大家都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呐喊声中前行,对生活里的美和趣味视而不见,不仅不可能享受真正的艺术,反而会埋下功利的种子。
艺术是好的。长辈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本来是让他们的人生有更多不一样的色彩。但在今天,却走上了一条谋取变相的应试筹码的路,变成了另外一种应试。那么,如何走出这种“大跃进”的怪圈?我认为,艺术是一种情感上的喜好,而不应该是媒体和家长口口相传的励志故事,不去神化艺术对人生的作用,同时改变单一的功利价值取向。此外,还应通过师资培训,提供机会让教师们回炉学习,鼓励实践和艺术普及活动。我们鼓励艺术推广,但不是人人都要成为专业的音乐鉴赏者,能够成为一种生活的乐趣何尝不好呢?整个社会都应鼓励家长多去关注孩子自身的兴趣和想法,别让大人的意志遮挡了孩子好奇的眼光,别让掌声迷失了孩子的梦想。
艺术,不是速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爱、兴趣和追求。当孩子有自主选择权力的时候再去选择未来的道路。在这之前,引导但不强制,推广但不神化,希望我们的“钢琴大跃进”,甚至“艺术大跃进”能更快回归到艺术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