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爱 不同的挣扎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y_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存在的女儿》中的戴维和卡罗琳,都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呵护着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女儿菲比。虽然两人对菲比的爱本质相同,却有着各自的心理挣扎。本文通过对戴维和卡罗琳与菲比相关生活片段的阐述,剖析了隐藏在爱之后的繁复挣扎。
  关键词:人性 爱 《不存在的女儿》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不存在的女儿》是美国女作家金·爱德华兹(Kim Edwards)的第一部长篇处女作,小说一问世就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小说讲述了身为医生的戴维将亲手接生下的龙凤胎中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女儿送走之后,两个家庭都变了样的演变过程。小说文字细腻柔润,感人至深。
   “不存在的女儿”原本存在,小说中的“女儿存在”的核心的知情者戴维和卡罗琳,都承受着身体的苦乐,遭遇着来自情感的挣扎。不同的是,一个是爱却爱不到的挣扎,一个是爱并爱到的挣扎,同样的爱,不同的挣扎。
  一戴维:父爱,是个不能说的秘密
  戴维是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却将自己的亲生女儿狠心“遗弃”,之后的懊悔、负疚伴随了他的一生。知悉女儿健康成长的喜悦和作为旁观者的痛苦,使他始终在父爱中挣扎,而这种挣扎和爱的制衡也成为戴维一个永远都不能说的秘密。休谟在《人性论》中写到:
  “情感永远随着关系而变化……当一种关系由于任何特殊情况而没有通常的作用,即不能产生观念间或印象间的推移是,那么它也就不再对情感起作用,既不产生骄傲或爱,也不产生谦卑或憎恨。”
  所以,戴维对于菲比不得已的默默的爱,注定其情感中始终充满着挣扎。
  1割舍
  1964年,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女儿菲比降生。当时的美国,将唐氏综合症患儿送往赡养机构并不鲜见。戴维在决定将菲比送往赡养机构的过程中经历了痛苦的挣扎。
  “他看着她,心中顿时充满挚爱与惊叹:他是她的妻子,他们的宝宝即将诞生……而他俩结婚才一年呢”。
  戴维与妻子的恩爱,以及他对宝宝降生的喜悦跃然纸上。而当“双眼往上翻”、“眼睛内角有内眦赘皮层,鼻子扁平”的菲比,这一“典型的病例”唐氏综合症患儿降生之后,恐惧占据了戴维的心,以至于“宝宝的手拂过他的手掌,吓了他一跳”。这时的他和儿子保罗降生时心里想着“我的儿子”的那个戴维相比,判若两人。
  戴维亲见患唐氏综合症的妹妹的早逝给母亲带来的深沉而无尽的悲伤,甚至会想到儿时父母对妹妹的更多关注使自己遭受冷落;他担心这些会在自己的家庭、挚爱的妻子身上重演,担心儿子的童年会和自己的一样。但是,菲比又是他的亲生骨肉,是他和妻子爱情的结晶。戴维在痛苦的漩涡中挣扎。
  休谟在《人性论》中,曾对疾病对人的影响,做过如下描述:
  “如果有任何一种疾病在我们的体质中成为根深蒂固,使我们不再抱有痊愈的希望,从那个时刻开始,那种疾病便成为谦卑的对象”。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戴维做出的把菲比送往赡养机构的决定。在向卡罗琳请求把孩子送往赡养机构时,戴维脑海里浮现的是妹妹“苍白而瘦弱,努力地想要喘口气,而他母亲转向窗口,极力掩饰眼中的泪水”的情景,可以看出戴维做这个决定的难和不舍;而从对卡罗琳说“有个地方……我想请你把她送到那里”的语气决绝到“语调轻柔”的交流常态,可以看出戴维做这个决定要付出很大的勇气。
  在戴维身上,人的谦卑和人性的本善斗争的结局是割舍。而这种割舍不仅仅是他和孩子,还有和妻子、菲比的母亲诺比的割舍。没有和妻子商量,就将刚出生的女儿送往赡养机构,不是不爱孩子,而是妹妹逝去的梦魇让戴维更珍惜能抓住的幸福。他给了妻子一个善意的谎言,自己也因此承受了一辈子的负疚。
  2负疚
  无论戴维在送走菲比之时是多么决绝和坚定;无论戴维在之前向妻子多么肯定地说菲比死了,他始终都无法逃避负疚的追随。抛弃亲生骨肉在任何年代都不是被社会所认可和准许的。正因如此,戴维的负疚根深蒂固,深植滋长。
  妻子诺比为“逝去”的菲比筹措追思会,戴维的反应强烈,因为他知道女儿菲比还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他却不能戳破这个秘密。在菲比的追思会上,当牧师说“你将我们的罪孽摆在你面前,将我们隐藏的罪恶摆在你的光辉之中”时,“戴维·亨利挪动了一下身子”,这句话的每一个字,都有触痛戴维内心的能量。
  戴维的负疚是因爱而生,并因挣扎而加剧。在小说后续的情节展开中,戴维对女儿的负疚、对妻子的负疚,导致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每况愈下。当他收到卡罗琳邮寄来的菲比的照片时,他“感到自己肺部抽动,呼吸也极不规律”,欣慰和喜悦有多少,负疚就有多少。自此,戴维的心理世界因菲比而充盈、负疚,这种负疚不仅仅是对菲比,还有对妻子诺比,对菲比的哥哥保罗,及至整个家庭;而这种负疚也成为戴维无法逾越的沟渠,在时间的冲刷下,戴维和妻子永失交流的机会。
  小说中,在更多的时间里,戴维窝在暗房里,品尝着菲比成长的照片带给他的喜悦。菲比的照片虽不能治疗日益加深的负疚感和家庭支离的伤痛,但却可以慰籍一个父亲对一面之“缘”的女儿牵挂的苦楚之心。戴维将自己沉在暗房的世界里,因为这里距离秘密的女儿距离最近。菲比,成了戴维精神世界的全部。而这种不能和妻子同享的喜悦无疑更加深了戴维对妻子的负疚。因此,更加沉默的戴维让妻子诺比更觉得难以沟通,让儿子保罗更觉得难以理解和认同。
  戴维承载着负疚的爱使其对妻儿的爱更加深沉和内敛。在家庭关系支离之时,诺比一直对保罗说“爸爸是最爱我们的”。小说的结尾,保罗终于理解了这份内敛的父爱。而这份简单的父爱,却让戴维挣扎一生。
  3救赎
  看望菲比,甚至索取菲比的监护权。这,是戴维救赎自己的唯一方式。在给卡罗琳的信中,他写道:
  “我知道当年错了。我把我的女儿交给你,我知道这样做非常不合适,而我知道无法挽回。但我希望能见见她,卡罗琳,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我希望做些补偿。我希望多了解菲比以及你们的生活。”
  在遭到卡罗琳的拒绝之后,和菲比年龄相仿的罗斯玛丽出现了。戴维给予了罗斯玛丽父亲对女儿般的关怀和帮助。戴维将菲比的秘密讲给了罗斯玛丽,戴维因秘密淤积的结渐渐解开。当然,罗斯玛丽不可能替代菲比。在罗斯玛丽离开戴维时说,“你送走了女儿所留下的缺口,被我给填满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戴维“补偿”菲比父爱的一种形式,而罗斯玛丽是中间的依托。在诺比提出离婚时,坚持“看护”罗斯玛丽不失戴维为弥补对女儿欠缺的父爱的一种坚守。
  直至生命终结,戴维也没有将菲比活着的秘密告诉妻儿。“他知道他如果吐露实情,他将完全失去她,说不定也会失去保罗”。戴维将一半的遗产留给了“存在的女儿”菲比。放弃机会、失去机会、没有机会来表达父亲对女儿的爱,戴维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说”穷其一生负疚的父爱。
  对于菲比来说,戴维是一个说起来合格的父亲,行动上不合格的父亲;对于戴维来说,菲比永远都是其最心爱、也是最让其愧疚的女儿。父女一面之后再不曾见面,再见已是阴阳两隔。戴维的爱和挣扎不会平复,菲比的生活会依然平静。对于戴维来说,这或许更是一种宽慰。
  二卡罗琳:母爱,是个温暖的奇迹
  “要产生爱或恨,总是需要原因与结果之间有着印象和观念的双重关系”。卡罗琳与菲比的关系源于她对戴维的情感暧昧,以及即将遭弃的小菲比对她的感官刺激。“爱可以单独地被另外一种关系,即自己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刺激起来……谁都会依其关系远近得到我们一份的爱”。卡罗琳“收养菲比”这个草率的决定,彻底改变了她设想的人生轨迹。奔波迁徙、辛劳养育,在卡罗琳的爱和呵护下,菲比得以平安、健康的成长。如果没有卡罗琳,便不会有菲比生命的无虞和生活的平安。这份温纯的母爱,厚重亦有挣扎。
  1不舍
  当戴维要求卡罗琳将菲比送往赡养机构时,卡罗琳“坐在那里瞪着”戴维,“满脸惊讶”,“用她那双难测的蓝眼睛仔细地观察他。他回应她的注视,眼睛眨都不眨。最后她终于点头,动作轻微到几乎看不见。”“雪下得好大啊。”她低下头喃喃自语。
  显然,卡罗琳不愿意将菲比送走,也非常不理解一个父亲要送走亲生女儿这样的行为。面对这个曾经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男人,卡罗琳最后还是服从了。“关系对同情是必需的,由于这些关系有一种影响,促使我们把自己对别人的情绪所产生的观念转化成那些情绪自身。”这时的卡罗琳已经由暧昧情愫转化为对菲比这个生命尊重的层面上来,与菲比的关系是照顾与被保护的关系。
  在赡养机构的等待中,卡罗琳的心理起了微小的波澜,“不公平,一点也不公平。诺拉·亨利凭什么拥有那么多?凭什么过安静快乐的日子?”纵然“卡罗琳被这个想法以及自己深沉的怨恨吓了一跳”,但不难看出卡罗琳此时对戴维的迷恋和一往情深的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卡罗琳与菲比情感关系的升级。
  这也就不难理解卡罗琳在看见破败的赡养机构和轻慢的护士之后,抱着菲比离开那里的决然。收养菲比已成定局,卡罗琳依然在挣扎,“她跟自己争辩……你做了什么?……她也跟亨利医生争辩……你在想些什么?”。这时的挣扎已和戴维无关。这种挣扎只是一种发泄,因为卡罗琳已经决定收养这个黑头发、重5.5磅的婴孩。卡罗琳决心抚养菲比挣扎的过程很短,也更有力。卡罗琳的生活因为菲比的出现而变得开阔,菲比也得以在温暖的母爱呵护下健康成长。
   2 呵护
  卡罗琳迁出列克星顿,是为了更好地抚养菲比。远远地望着菲比的追思会,“卡罗琳振作起来,用手帕擦擦眼睛,快速甩甩头”,从原来的无助到“激动不已”,卡罗琳挣扎出自己的樊笼,载着菲比驶向了新的生活。
  卡罗琳收养下菲比的挣扎和此时的挣扎无法比拟,前一种挣扎是对菲比生命、生存的挣扎,后一种挣扎是对自己生活的挣扎,对菲比生活的挣扎。此时卡罗琳和菲比已经“同呼吸、共命运”,密不可分,而这些都和戴维·亨利有关,也都和戴维·亨利再不相干。
  菲比的出现让卡罗琳对戴维失望,也使卡罗琳从迷恋中如梦方醒。在卡罗琳的挣扎蜕变中,保护、抚养菲比是重要的催化剂。抚养一个唐氏综合症患儿健康成长要付出很多的辛劳和耐心,但卡罗琳一直坚毅乐观地呵护着菲比的成长,一天一天看着菲比长大。
  戴维写信提出要看菲比,这让卡罗琳陷入困境,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让他跟她见面?我不知道,我已经左思右想了一星期?如果他把她带走呢?”这也是她多年以来给戴维写信却从不写固定地址的原因所在。她担心戴维带走菲比,担心菲比生活的平静被破坏,担心菲比的一切。在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小甜心啊,卡罗琳轻声说,帮她盖上被子。……菲比还小,但她再怎样也无法保护女儿一辈子。思及至此,心中不禁感到激动。”
  卡罗琳对菲比的疼爱可见一斑。但卡罗琳最终还是去见了戴维,并带上了两张菲比的照片。最终,戴维没有带走菲比。
  从抚养菲比,到菲比一天天长大,卡罗琳始终都为菲比营造一个安全、平和的生活空间,使菲比这个被遗弃的唐氏综合症患儿在这个空间里茁壮成长,有了自己的工作,并追求着她想要的生活。
  三结语
  在《不存在的女儿》中,简单的爱,演绎出繁复的挣扎。戴维和卡罗琳的爱都很简单,都是对孩子的爱,但是两者的挣扎却并不如爱一样简单。戴维的负疚根源于对唐氏综合症患儿的恐惧,诚如卡罗琳所说,“你逃过了很多痛苦,也错过了很多欢乐”。而卡罗琳的坚强呵护则给了菲比生活平和的空间。两个人对菲比的爱的挣扎,或沉重或苦楚,但却予人温暖,给人希望。
  
   参考文献:
   [1] [美]金·爱德华兹,施清真译:《不存在的女儿》,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
   [2] [英]休谟,关文运译:《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3] 刘衡:《谈〈洛丽塔〉中的洛丽塔》,《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2期。
   [4] 薛红宏:《一部出自幻想的传记——评〈女勇士〉的体裁、写作手法和真实性》,《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
   [5] 李瑞雪:《本真的追寻与存在的守望——〈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之解读》,《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第5期。
  
   作者简介:包茹,女,1968—,四川乐山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公共课程部。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预设理论研究古诗中的用典是崭新的视角。用典是创造性的思维过程,语境分析是解读古诗典故预设以及诗歌文本意义的一个可行办法,同时应重视典故预设的多义性和文本解读的多维视角。  关键词:典故预设 解读 语境 多义性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一 语用预设概述  语用预设也叫语用前提,其实是一种语用推论。Stalnaker将语用预设定义为“当说话人假设和相信B,或假设和相信它的
期刊
摘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民族体育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从中西文化对体育的影响,可以看出中国体育文化的本质是和谐,而西方体育文化的本质是竞争,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及互补性。看来,在融合中寻求变革,已经成为保持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很有力的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全球化 融合 变异 异质性构筑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历代先贤们的智慧结晶,但随着
期刊
摘要“”、“”、“”等生僻字近两年风行网络,它们大部分都是古汉字,在网络上除表示其本义外,更多的是表示新的意义。它们之所以迅速火爆网络,是由于其自身形体结构的特点和网民求新求异的社会心理,而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则要理性辩证地看待这些网络用字。  关键词:网络用字  中图分类号:H102文献标识码:A    在刚刚过去的两年,中国的互联网飞速发展。单就网络用字来说,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是,一些生僻字
期刊
摘要瑶族“盘王舞”在瑶族的民间舞蹈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瑶族“刀舞”是“盘王舞”中的精髓部分。本文立足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对少数民族社会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课题,以广西桂东地区为研究基地,重点论述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地区瑶族“刀舞”的艺术特征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具体从其“源”(民族历史和文化背景)、“形”(表现形式和动律特点)、“神”(其蕴涵的民族精神)三方面来展开论述。旨在以点带面,进一步探究其特有的民
期刊
摘要屈原的楚辞作品中使用了大量叠音词,从构词方式上分为叠音单纯词、叠音合成词。这些叠音词在诗歌中具有极强的修辞功能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特点如下:一是描摩景物,渲染环境,以景衬情;二是刻画人或事物的情态动作,浑然一体;三是模拟自然事物的声响,真切动人;四是音韵谐和,增强诗歌韵律、节奏之美。  关键词:楚辞 叠音词 构词方式 修辞特点  中图分类号:H041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战国时期
期刊
一个善意的谎言,一个勇敢的抉择,两条不同的人生道路,从此让两个家庭变了样,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就是出自美国女作家金·爱德华兹的长篇处女作《不存在的女儿》(The Memory Keeper'sDaughter)的精彩故事。  小说开始于1964年,戴维和诺拉是一对有着幸福美好生活的夫妇,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寒夜,诺拉临盆,匆忙赶往医院的丈夫戴维本人是骨科医生,他必须亲自接生。在惊喜与期盼中,他们迎
期刊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得到重视,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文化素养的提高,绘画作品欣赏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么,如何欣赏,从哪些方面欣赏绘画作品,是欣赏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欣赏绘画作品,也就是教欣赏者学会用“点线面”去赏析绘画作品,给欣赏者带来一种别有意味的欣赏效果。  关键词:点线面 绘画 作品赏析  中图分类号:J21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
期刊
摘要清代乾嘉学者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群体,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超古迈今的成就。他们在学术研究之余,雅好书法艺术。本文考察了这些学者对书法的态度及其学术活动之余的笔墨实践活动,由此可以看出书法艺术在中国古代学者心中的地位。  关键词:乾嘉学者 学术 书法 余事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历代学者于治学之余,大多雅好书法艺
期刊
摘要现代中国的平面设计在新世纪多元文化交融中,一直关注着设计本身的文化对话,创造符合时代精神的本土化设计风格。本土化是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而不是对符号或图形的认同。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自己个性的碰撞点,并且努力创新,理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中形成的整合,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是设计本土化的精髓所在。  关键词:本土文化 设计风格 平面设计 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图画书是一门视觉表现艺术,在造型方面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图画书中的造型艺术是艺术家根据故事情节,运用相应的材料和手法而创造出可视形象的艺术,其风格与表现手法随故事而变化多样。写实风格的造型是以自然中真实形象的比例、形态为基础而创造的造型,可分为现实的自然造型、超现实的写实造型和拟人化的写实造型。以儿童读者群为主的图画书用缜密、严谨的写实造型风格来表现画面非常适合。  关键词:图画书 艺术 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