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作者结合教学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在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提出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条途径。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途径
中学教师大多利用听课、评课来进行教学交流,提高教学能力。在不少教学交流活动中,发现教师在上课前都做了充分准备,课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师生互动良好,气氛活跃,课上的是滴水不漏,得到听课教师的一片赞扬声。不过,总感到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欲太强,学生的活动、回答的问题都是教师设计好的,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学生从来不主动提问题,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权利向老师提出问题,这在根本上还未脱离教师主体这一传统教学理念。仔细想想,这种貌似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才是最大的问题。学生长期没有自己的问题可提,思维被别人牵着走,怎么谈得上“主动地发展”?学生长期没有“疑”可质,对什么结论都深信不疑,其创新精神又从何而来?
以“问题”为基点,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是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式。什么是问题意识?教师应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怎样激活具有不同个体差异性学生自身的创新需求,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精神?笔者试结合教学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在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
一、什么是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是学习的灵魂。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
二、培养问题意识的误区——寻找问题答案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不是就是教师教学中多设计提问,学生通过学习来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常规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问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把教师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那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掌握了,没有问题了。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下课前问学生:“都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了,老师就放心了。有的老师不仅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要抽问学生,当得到的答案都是正确的,也就是都符合标准答案时,老师才会感到学生确实是没有问题了,才会露出满意的微笑。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我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而美国人却不这样理解教育,他们认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老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引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最后老师不得不“投降”:“你们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不了了,我的知识就是这么多,我回去再学习、再准备,下次再来回答你们,你们回去也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比较,我们的教育方式显得比较机械,一味地追求答案,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急功近利,没有养成深入分析问题、追求事物本质的习惯。长期如此“去问题式教育”,扼杀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意识。因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寻找问题答案不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
如何才能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研究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围绕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去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要通过师生互动,从问题出发,充分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的角色只是发现研究问题过程的参与者、帮助者,不要给学生造成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知识权威的感觉,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的合理性。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强硬地纠正。在日常的教学中,除了观念上的改进之外,还要求我们从语气上、仪态上对学生的质疑精神加以鼓励。
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想问。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创设恰当的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新奇性,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欲和学习兴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各种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充满着趣味性、思维性、探索性,利用实验的魅力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讲授《动量定理》一节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一学生将一个生鸡蛋举到某一高度,学生顿时会产生疑问:假若鸡蛋落下会不会破呢?结果鸡蛋落下碰到桌子而破碎。迅速擦净桌面让学生重做实验,此时在桌面上放一块厚厚的大海绵,这次鸡蛋又会不会破呢?这是学生瞬间在头脑中出现的问题,最终鸡蛋落下碰到海绵后反弹起来被学生抓住。在新课前利用这样一个演示实验,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鸡蛋在海绵上为什么会不破的疑问去学习动量定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3.加强双基教学,提高学生表达问题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表达能力,那么是无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问题意识产生和提高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学生问题意识贫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比如有些学生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一些理论和现象也想提出自己的问题,但缺乏相关的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能力。有时无法发现材料中的问题,有时发现了问题却不知怎么问,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也可能与自己所想无法准确地吻合。这主要是由于知识薄弱而造成不能明确表达问题所以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重视基础知识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形成比较、分类、判断、分析和综合、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
4.科学处理问题与课程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果完全打破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全从解决实际问题而组织知识,就可能导致另外一个极端,即所获知识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零散性。因此,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我们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课堂教学,要使各问题之间所包含的学习议题(如专业概念、原理等)多次地相互邻接和交叉重叠。如此精心选择与安排课堂内容,也是基于下面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由于学生自己负责解决问题,因此,不能确保学生在某一问题中实现该问题中所隐含的所有的知识目标,但是,在设置基于问题的课程时,如果考虑了问题之间的重复交叉性,一个知识目标没有在这个问题中实现,肯定会在其他问题中实现。另一方面,充分体现“知识的意义存在于知识的用法之中”这一理念,可以使概念在整个课程中的许多问题中被学生反复经历,便于学生灵活地建构与应用知识。当然,知识的系统性与问题单元的大小及排列之间的平衡要因人、因时、因内容、因具体目标而灵活加以把握。
5.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学生无疑可问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在碰到某个物理现象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提问:由何(为什么)、如何(怎样)、若何(如果条件变了,将会怎样)、是何(是什么)。如做完真空中的闹钟实验,根据现象可提问:为什么听不到钟声?怎样才能听到声音?通入空气后能否重新听到声音?声音靠什么传播?等等。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针对教材的课题、重要的原理等内容有意识地多问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6.向课堂外延伸问题意识。
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物理知识,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从生活中提出问题。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水面的油膜为什么是彩色的?日光灯与白炽灯发出的光为什么不同?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形成看到现象就尝试从物理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另外结合课堂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如在讲电功率时,可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中家用电器的功率,并写出调查报告。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在课外、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问题能激发学生思维,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旦被点燃,燃起的则是熊熊烈火。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中看似知识点具体完备的课堂教学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扼杀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进而使学生失去了创新能力。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阶段物理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让学生在疑问中学习,通过学习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进而提出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性的思维循环,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房寿高,吴星.到底什么是问题意识[J].上海教育科研,2006(1):24-28.
[2]周威.基于物理课堂的学生问题意识培养[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9):85-86.
[3]陈晓东.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1(51):178.
[4]仲怀国.以问促思[J].陕西教育,2012(11):47.
[5]李大军.物理教学如何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9).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途径
中学教师大多利用听课、评课来进行教学交流,提高教学能力。在不少教学交流活动中,发现教师在上课前都做了充分准备,课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师生互动良好,气氛活跃,课上的是滴水不漏,得到听课教师的一片赞扬声。不过,总感到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欲太强,学生的活动、回答的问题都是教师设计好的,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学生从来不主动提问题,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权利向老师提出问题,这在根本上还未脱离教师主体这一传统教学理念。仔细想想,这种貌似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才是最大的问题。学生长期没有自己的问题可提,思维被别人牵着走,怎么谈得上“主动地发展”?学生长期没有“疑”可质,对什么结论都深信不疑,其创新精神又从何而来?
以“问题”为基点,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是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式。什么是问题意识?教师应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怎样激活具有不同个体差异性学生自身的创新需求,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精神?笔者试结合教学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在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
一、什么是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是学习的灵魂。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
二、培养问题意识的误区——寻找问题答案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不是就是教师教学中多设计提问,学生通过学习来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常规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问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把教师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那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掌握了,没有问题了。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下课前问学生:“都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了,老师就放心了。有的老师不仅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要抽问学生,当得到的答案都是正确的,也就是都符合标准答案时,老师才会感到学生确实是没有问题了,才会露出满意的微笑。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我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而美国人却不这样理解教育,他们认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老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引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最后老师不得不“投降”:“你们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不了了,我的知识就是这么多,我回去再学习、再准备,下次再来回答你们,你们回去也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比较,我们的教育方式显得比较机械,一味地追求答案,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急功近利,没有养成深入分析问题、追求事物本质的习惯。长期如此“去问题式教育”,扼杀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意识。因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寻找问题答案不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
如何才能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研究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围绕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去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要通过师生互动,从问题出发,充分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的角色只是发现研究问题过程的参与者、帮助者,不要给学生造成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知识权威的感觉,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的合理性。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强硬地纠正。在日常的教学中,除了观念上的改进之外,还要求我们从语气上、仪态上对学生的质疑精神加以鼓励。
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想问。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创设恰当的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新奇性,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欲和学习兴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各种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充满着趣味性、思维性、探索性,利用实验的魅力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讲授《动量定理》一节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一学生将一个生鸡蛋举到某一高度,学生顿时会产生疑问:假若鸡蛋落下会不会破呢?结果鸡蛋落下碰到桌子而破碎。迅速擦净桌面让学生重做实验,此时在桌面上放一块厚厚的大海绵,这次鸡蛋又会不会破呢?这是学生瞬间在头脑中出现的问题,最终鸡蛋落下碰到海绵后反弹起来被学生抓住。在新课前利用这样一个演示实验,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鸡蛋在海绵上为什么会不破的疑问去学习动量定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3.加强双基教学,提高学生表达问题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表达能力,那么是无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问题意识产生和提高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学生问题意识贫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比如有些学生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一些理论和现象也想提出自己的问题,但缺乏相关的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能力。有时无法发现材料中的问题,有时发现了问题却不知怎么问,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也可能与自己所想无法准确地吻合。这主要是由于知识薄弱而造成不能明确表达问题所以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重视基础知识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形成比较、分类、判断、分析和综合、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
4.科学处理问题与课程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果完全打破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全从解决实际问题而组织知识,就可能导致另外一个极端,即所获知识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零散性。因此,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我们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课堂教学,要使各问题之间所包含的学习议题(如专业概念、原理等)多次地相互邻接和交叉重叠。如此精心选择与安排课堂内容,也是基于下面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由于学生自己负责解决问题,因此,不能确保学生在某一问题中实现该问题中所隐含的所有的知识目标,但是,在设置基于问题的课程时,如果考虑了问题之间的重复交叉性,一个知识目标没有在这个问题中实现,肯定会在其他问题中实现。另一方面,充分体现“知识的意义存在于知识的用法之中”这一理念,可以使概念在整个课程中的许多问题中被学生反复经历,便于学生灵活地建构与应用知识。当然,知识的系统性与问题单元的大小及排列之间的平衡要因人、因时、因内容、因具体目标而灵活加以把握。
5.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学生无疑可问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在碰到某个物理现象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提问:由何(为什么)、如何(怎样)、若何(如果条件变了,将会怎样)、是何(是什么)。如做完真空中的闹钟实验,根据现象可提问:为什么听不到钟声?怎样才能听到声音?通入空气后能否重新听到声音?声音靠什么传播?等等。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针对教材的课题、重要的原理等内容有意识地多问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6.向课堂外延伸问题意识。
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物理知识,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从生活中提出问题。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水面的油膜为什么是彩色的?日光灯与白炽灯发出的光为什么不同?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形成看到现象就尝试从物理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另外结合课堂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如在讲电功率时,可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中家用电器的功率,并写出调查报告。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在课外、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问题能激发学生思维,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旦被点燃,燃起的则是熊熊烈火。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中看似知识点具体完备的课堂教学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扼杀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进而使学生失去了创新能力。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阶段物理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让学生在疑问中学习,通过学习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进而提出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性的思维循环,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房寿高,吴星.到底什么是问题意识[J].上海教育科研,2006(1):24-28.
[2]周威.基于物理课堂的学生问题意识培养[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9):85-86.
[3]陈晓东.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1(51):178.
[4]仲怀国.以问促思[J].陕西教育,2012(11):47.
[5]李大军.物理教学如何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