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煤层联合水压裂缝扩展规律应用研究

来源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carr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研究多煤层联合水压裂缝扩展规律,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和工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应力作用下2个煤层联合压裂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模拟煤层与煤岩体水力压裂具有相似的特性,水压裂缝为垂直缝,裂缝沿垂直于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扩展,沿平行于最大主应力方向延伸;2)在2个煤层的联合压裂过程中,水压裂缝可以在2个煤层中扩展延伸;3)多煤层的石门揭煤实施联合水力压裂后,相比未进行水力压裂的石门揭煤,其平均瓦斯抽采体积分数提高了83%,平均瓦斯抽采纯量提高1.4倍,瓦斯平均单孔抽采纯量提高约1倍,压裂后的石门揭煤时间比未压裂的揭煤时间缩短了43 d,实现了石门的快速揭煤.
其他文献
Actuator faults usually cause security problem in practice.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security control of positive semi-Markovian jump systems with actuat
期刊
This paper addresses distributed computation Sylvester equations of the form AX+XB=C with fractional order dynamics.By partitioning parameter matrices A,B and C,we transfer the problem of distributed solving Sylvester equations as two distributed optimiza
为研究砂岩微观孔隙结构几何对其吸水特性的影响机理,应用Hagen-Poiseuille方程、Laplace-Young方程、分形几何理论,考虑孔隙的截面形态、大小分布和通道迂曲3种几何特性,建立了平均几何与分形几何表征的毛细管吸水模型,并对模型的适用性、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对比已有模型,分析了各几何参数影响孔隙结构吸水特征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吸水性特征参量与孔隙几何、迂曲度、孔隙率、最大孔隙尺寸有关,孔隙几何形状越不规整、连通孔隙通道越迂曲、孔隙结构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越强,孔隙结构吸水性相对较弱;②平
活性炭是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中的核心材料,准确评价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是活性炭选型的基础.本研究采制我国4种典型商品煤基活性炭样品,同时选取一种木
基于河北邯郸郭二庄矿建立了掘进工作面三维数值模型,利用3DEC离散元模拟软件分析了煤层埋深、掘进速度及煤体力学强度对工作面煤体突然压出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将各影响因素依据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掘进工作面上固定点最大水平位移值与埋深变化基本呈正相关线性关系;煤壁压出位移方向均向巷道中轴线靠拢,且水平位移明显大于竖直位移;在埋深600~1000 m条件下,工作面应力集中区宽度约10 m,应力峰值位置距工作面约5 m;影响掘进工作面煤壁突然压出因素,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煤层埋深>掘进速度>
为了深入研究临兴地区盒八段砂岩天然裂缝对压裂效果的影响,基于野外节理观测和成像测井数据对临兴地区天然裂缝发育特征进行精细描述,并利用微地震技术对压裂裂缝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①临兴地区盒八段天然裂缝以剪节理为主,节理发育优势方向为NNW、NWW、NNE、NEE,天然裂缝倾角大、数量少且集中发育。②压裂效果穿越型控制类型最差,沟通型较好,俘获型最好;较小的逼近角及水平主应力差利于天然裂缝的开启,当压裂区域水平主应力差较大时,应选择较小的逼近角,以沟通型控制类型压裂为宜;当压裂区域水平主应力差较小时,应适当
以CNKI 2361篇和WOS 5036篇文献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构建“能源安全”研究知识图谱,对比分析1992—2020年国内外能源安全研究演进、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结果表明:能源安全研究先后经历初步萌芽、快速发展、持续发展及波动回落并存三个阶段,国内外均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但形成了明显的研究团队,内部有稳定合作,不同团队之间合作有待加强。国内外对于能源安全的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外研究侧重于发达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安全概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关注能源战
本文以官地矿极近距离8#和9#煤层为研究对象,针对矿井单一分层开采难以达到矿井生产能力、前期8#煤开采未铺网引起9#煤生产出现的顶板破碎以及矿井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
几何绕射理论(GTD)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散射中心模型,能准确描述雷达目标主要散射机理的频率依赖行为,但目前在频率依赖因子与散射机理类型之间尚未建立明确、一般的数学关系。该文从射线理论出发,结合几何光学(GO),GTD,物理绕射理论(PTD)和驻相法(SPM)等方法,推导了理想电导体(PEC)目标任意多次散射机理的频率依赖因子数学表达式。该表达式具有简洁、统一的解析形式,指出散射中心频率依赖因子与形成散射中心的射线反射次数、射线经过的几何元素维数以及射线场焦散情况等因素有关。一系列典型组合体目标的电磁仿真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