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原中央苏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期待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ling_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在整个区域产业振兴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和可持续性的作用,对于“老少边穷”地区更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赣南原中央苏区(以下简称苏区)这片曾经在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作出卓越贡献的红色土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通过对苏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考评,让职业教育发展更好服务于苏区建设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作用。
  一、规模快速增长
  近几年来,苏区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职业教育的规模大幅提高、结构不断完善、效益显著提升。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
  本文所指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中学。近年来,苏区职业教育遏制了本世纪初出现的下滑势头,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中等职业教育取得新突破,驶入了健康发展轨道。
  2011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总数达到528所,苏区184所,占全省总数的35%,其中赣州市80所,占苏区总数的43%;全省中职学校在校生数、招生人数分别为587317人、211902人,苏区195440人、79932人,占全省总数的33%、38%,其中赣州市102450人、41154人,占苏区总数的52%、51%。苏区中职学校数、在校生数、招生人数占全省比例大体相当,说明苏区中等职业学校对相应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承载能力处于全省平均水平。
  但同时,赣州市的学校数在苏区所占比例明显小于其在校生数、招生人数比例,说明赣州市学校对相应教育的承载能力远超于其他地区,负荷较重;苏区招收新生人数在全省的比例高于在校生比例,说明苏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具有良好发展势头,赣州市在苏区的比例略有减少,表明赣州市在苏区的教育负荷有所释放,苏区内的教育承载有更趋平衡趋势。
  由于扩招政策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近5年来,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无论是在校生人数还是招生人数均出现了上下波动,并且2011年与2007年相比有小幅下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赣州市与整个苏区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还处于持续扩张中,在校生人数和招生人数5年来出现较为明显的连续上涨,赣州市增长幅度将近10%,整个苏区则超过15%。见表1、表2。
  (二)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
  本文所指的高等职业学校仅指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不包括高等专科学校(下同)。苏区高等职业院校只有三所,分别是位于抚州市的抚州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赣州市的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其发展实现了从几年前的外延式超常规发展转入到近年来的内涵跨越式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等教育单一的类型结构,有力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为苏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由于高等教育对地理区位和社会环境的依赖性,从全省整体上看,高等职业院校的区域布局严重失衡。2011年,全省共计45所高职院校,其中27所集中于省会南昌市,其余4所位于新余市、3所位于九江市,苏区地域广阔的赣州市仅2所,抚州市仅1所,吉安市的数量为零,也是全省唯一一个没有单独设立高职院校的设区市。见表3。
  为了数据的可比较,选取与赣州市同样只有2所高职院校的萍乡市和宜春市做对比,可以看出,2011年,无论是招生数、毕业生数还是在校生数,赣州市均大幅超过其他两市。如在校生数,赣州市分别高出其他两市100%、40%,毕业生数高出70%、60%,招生数高出220%、45%。见表4。也就是说,虽然总体上苏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处于弱势,但如果剔除南昌市的省会区位优势,在同等条件下,苏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还是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在振兴苏区的大环境下发展潜力巨大。
  纵向分析,2007~2011年5年间,与全省波动式增长态势不同的是,苏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呈连续上涨趋势。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增长幅度均超过40%。由于高等院校扩招政策的周期性效果出现,毕业生人数增幅更快,从2007年10488人,到2010年的14880人,到2011年的15132人,增长绝对数量达4644人,增幅达45%,年均增幅达10%。见表5、图1。
  二、效益趋向良好
  本文用校均规模、万人拥有职教学生数衡量职业教育发展效益。
  (一)校均规模
  苏区职业学校校均规模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中等职业学校从2007年的918人上升到2009年的972人,2011年达到1062人;高等职业学校2007年校均规模由2007年的3496人上升到2009年的4542人,2011年达到5044人。其中赣州市的中等职业学校近5年出现了上下波动,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4776人上升到2009年的5869人,2011年达到6427人。并且从总体上看,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均规模上升趋势要优于中等职业学校。这表明,苏区高职教育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人们的认可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要注意中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把一部分适合学习中等技术的生源吸引到中等职业教育中。见表6、图2。
  (二)每万人拥有职教学生数
  2011年,全省每万人拥有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数132人、53人,苏区为114人、9人,赣州市为122人、15人。可以看出,苏区、赣州市与全省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如果除去省会南昌市的区域优势,一定程度上表明苏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态势良好;每万人拥有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数地域差距悬殊,苏区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1/5。另外,赣州市的职业教育效益要好于苏区其他区域。从发展趋势看,苏区每万人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增长趋势,要好于全省平均水平,说明虽然在职业教育总体效益上,苏区与全省存在绝对差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绝对差异正在向良好态势转变。见表7、图3。   三、师资条件明显改善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支撑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柱,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是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近5年来,随着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苏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迅速壮大,专任教师学历达标屡创新高,职称结构日臻合理,各项素质指标有了较大改善。
  (一)中等职业教育师资情况
  以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2011年,赣州市教职工和专任教师以及后者占前者的比例分别为536人、395人、0.74,苏区为1403人、1107人、0.79,全省为8194人、5660人、0.69,表明苏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结构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从纵向看,2007~2011年,无论是苏区还是全省,教职工总数和专任教师数量都呈先增后减的波动态势,都是在2009年达到最大值,以2009年为界,前后3年间专任教师上升下降的百分比赣州为16.9%、13.4%,苏区为2.4%、1.2%,全省为20.9%、5.3%,说明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总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失,而且苏区以及赣州市下降的比例更为接近上升的比例,说明流失情况更为严重。
  但从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数量看,赣州市和苏区在2008~2011年一直处于单调递增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专任教师总数在减少,另一方面中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在增加,这说明普通专业学校教师中缺乏青年教师后备人才对师资的有效补充。见表8。这种情况可归因于以下几点:一是由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与中职教育在待遇、工作条件上产生较大反差,导致大量高学历教师大量外流,新引进困难;二是在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办学,在专业稳定性下降的情况下,职业学校不愿意“花大价钱”引进高质量的专职教师,尤其是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
  (二)高等职业教育师资情况
  2011年,高等职业院校教职工数、专任教师数以及后者占前者的比例,苏区为1724人、1191人、0.69,全省平均水平为21512人、15197人、0.71,苏区师资结构质量略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纵向看,近5年来苏区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无论是数量还是整体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改善,教师总数和中高级职称总体上均有大幅增加,并且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苏区高等职业教育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见表9。
  另外,苏区高职院校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重和具备“双师型”的教师比重有了较大提高。如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启动“教师师傅化、师傅教师化”工程,双师率达85%,有一支国家级教学团队,三支省级教学团队,一名国家教学名师,一名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得者,两名省级高校学科带头人,六名省级教学名师;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硕士以上学历占总数的40.2%,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60.3%,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省级骨干教师16人;抚州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1.1%,学校实施“名师工程”,聘请了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引进一大批在生产第一线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引进一大批硕士以上学位的年轻教师,充实教学一线。
  四、结论与建议
  赣南原中央苏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区位、环境优势较为明显,产业优化升级潜力较大,虽然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发展整体形势并不容乐观,苏区职业教育与地区潜力或优势产业以及人才需求结构存在脱节,职业学校专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更新观念,加大改革力度,优化专业结构,努力构建适应赣南原中央苏区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苏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切实做好“三项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一是专业建设。苏区职业教育应以苏区振兴的直接需求为目的,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在专业设置上坚持以市场、就业、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原则,强调实践环节。在专业建设上,按照产、学、研结合的要求,走新型专业建设的路子,坚持建设高起点的、高科技含量的新型高职专业,“坚持高职方向,服务地方经济”,保持科学、高效的发展势头,发挥高职教育在人才强省中的作用。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三是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多元化建设投资体制。采取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的方式,通过财政支持、学校自筹、校企合作、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鼓励、支持重点院校与企业合作,通过共同投入、共享效益等形式筹措建设经费。重点围绕苏区经济发展和支柱产业来加强相关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如加强特色冶金和金属制造业、中药和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业等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初步建成专业类型较为齐全、布局结构科学合理、使用效益高、符合苏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体系。
  (二)深入实施“四大工程”,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一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苏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制不顺畅。建议建立统一机构,成立由组织部门牵头,劳动保障部门主抓,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小组,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有人抓;同时选定专业对口的正规职业学校作为承办方,保证培养培训工作的质量。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增加总量、改善结构、提高能力为目标,综合运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着力培养一大批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乡村教师、乡村医疗卫生人员、乡村科技服务人员、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各方面实用人才;积极引导各类经济组织、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岗位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赣南原中央苏区是江西省的劳务输出大省,有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如赣州市于都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就有30多万人。把原来的学历教育为主的方针转变为学历教育与短期职业培训并重、以短期培训为主的方针,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使其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力军。
  四是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未来十年是苏区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城乡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这对在职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向技术发展对在职员工提出的新要求,实施以提高在职职工的职业技能和教授新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与企业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如短期培训、定期集中学习等方式,不断更新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建设学习型企业。
  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适应于赣南苏区产业发展的江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设计研究》(12ZD089)阶段性成果
  作者: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讲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其他文献
高盛公司近期发布的报告书预测,相比最初的预想,全球电解铜市场供应不足的时日将有所推迟。在明年之前,尽管电解铜依旧供应不足,但随后3年内,将逐渐转为过剩的局面;2023年开
一种铝熔体的除氢方法和系统,铝熔体的除氢方法中,在将铝锭熔化成熔融态铝后,在保持真空熔炼炉内的不低于第二真空度同时,向熔融态铝中通入惰性气体,同时抽去真空熔炼炉内的气体;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低品位锰矿生产硫酸锰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焙烧;(2)制浆;(3)硫酸化合及粗压滤;(4)酸洗;(5)压滤、漂洗和再压滤;(6)步骤(3)中粗压滤后的溶液进行精压滤后进入精滤池,调节pH,
羊髓为山羊或绵羊的骨髓或脊髓,性温,味甘,入肺、肝、肾经,具有养血滋阴、补精益髓、润肺泽肌的功效,用于治疗虚劳羸弱、肺痿、骨蒸、咳嗽、消渴、皮毛憔悴、痈疽、疮疡、目
对百所示范高职院校抽样调研发现,示范建设期间,示范高职在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进入"后示范"建设期,这些高职院校仍在上述各方面面
稀土行业的“十二五”规划的正稿已开始制定,最快有望在9月出台。届时,稀土行业准入条件、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行业整合办法、出口配额和资源税等内容都会纳入其中。此
详细介绍了底吹还原喷枪的通气方式、进气压力、通气流量、气体通道规格以及其选用的原理和使用效果。
日前,美国社区学院协会(AACC)21世纪守区学院发展理事会(21st-Century COmmission on the Future of Community Colleges)发布一份题为《重新实现美国的梦想——社区学院及国家的
一种综合回收富钴冰铜浸出渣中有价金属的方法,涉及一种从镍冶炼转炉渣中提钴后的富钴冰铜渣中综合回收镍、铜、钴、铂、钯、金、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综合回收过程的步骤
对湿法炼铜萃余液有价金属回收处理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选择性还原法与中和还原法的处理效果,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两种方法Cu2+还原回收率均达到95%以上,Ag+基本被完全还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