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管网拓扑结构与管径优化

来源 :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qmyquan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油田注水需求逐年调整的情况下,已建管网存在输送能力与注水系统配注量不匹配的问题,导致油田配注率不合格且能耗损失严重.现有油田注水管网优化研究主要集中于新开发区块的管网设计,而对于老区块注水管网改扩建的优化研究较少,其难点在于变量之间耦合关系复杂.基于原管网的输送能力和注水需求,考虑流量平衡约束、压力和流量约束,以运行费用和建设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MILP).模型主要的决策变量为新建管段的位置和管径、各站的外输压力和流量、管道的流量和流向以及建设和运行费用.该模型应用于塔河油田第二采油厂,结果表明:为满足现场工艺、压力要求和配注需求,该采油厂需扩建两条管道.最后进行了需求量的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该模型的实用性.该模型不仅为油田注水管网改扩建优化提供了决策支持,也为其他介质的输送管网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硝酸盐是影响饮用水质量的重要水质参数之一,近年来部分地表水厂也面临硝酸盐超标的问题.在对LMK水源地水质特征及硝酸盐来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试研究了离子交换工艺对地表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效能,优化了工艺参数,并探讨了其在地表水厂中的应用模式.结果表明:水源水中硝酸盐浓度随季节呈现动态变化规律,主要来源于周边的苹果园,降雨过程中雨水冲刷、入渗最终形成的汇流是其主要输入途径;针对硝酸盐去除的最佳运行及再生条件为:滤速6 m/h,采用质量分数10%的NaCl溶液进行再生,再生液用量为3倍树脂体积,再生时间2 h,再
新加坡樟宜2新生水项目产水能力22.8万m3/d,设计总回收率>70%.该项目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经过微滤系统与反渗透系统双膜法两级处理,生产出的新生水用于工业用水及补充饮用水水源.微滤系统对浊度的去除率能够达到93.4%.反渗透系统出水浊度稳定在(0.04±0.01)NTU;总有机碳能够降至(74.42±4.38)μg/L,去除率达99.4%,脱盐率>99%,出水NH3-N能够达到(0.27±0.03)mg/L.新生水水质不仅满足新加坡新生水水质要求,且优于新加坡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的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结合实际,制定印发《青海省生态环境系统全面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处置督察监管工作规定(试行)》,全面加强全省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处置环保督察督政监管工作,督促各地各相关部门排查整治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问题,推动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期刊
构建节能粗评估方法,在众多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中找到节能空间较大的,集中力量和资源减低其电费成本,通过逐渐降低有节能空间的污水处理厂电费.构建的节能粗评估方法主要针对进水提升单元和生物处理单元,从运行调控和设备配置两方面进行计算,考虑了运行水位、污泥浓度、设备效率等影响因素,通过计算优化条件下的功率与实际功率之间的差值,找到节能空间较大的污水处理厂.为验证该方法有效,从100多座污水处理厂中筛选出4座采用该方法进行计算,结果显示B厂的节能空间最大,对B厂进行详细分析后,通过调整水泵运行水位、优化排泥等方法将该
在集成应用供排水传统模型方法的基础上,突破城市水系统构建和城市水设施建设的关键技术,按新型城市水系统的结构模式,以建设标准为约束和目标,探讨了城市水系统整体优化的技术路线.通过过程耦合、综合评估与多轮反馈,优化提出了城市水系统规划建设的综合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组团—片区不同空间尺度上分散或分布式的、功能复合的灰绿设施布局方案,有利于实现系统的多层次循环和多维度目标,并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灵活性.
河北某光伏企业生产废水处理工程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组合工艺,设计规模为1900 m3/d,其中废水主要包含硅烷废水、制绒废水以及刻蚀废水,出水水质要求达到《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HG/T 3923-2007)和《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标准.自2017年9月正式运行以来,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波动范围小,可达标排放.
长江大保护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传统的治理模式和机制存在治理模式单一、实施主体多元、政策机制不顺等问题,不能适应新时代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以城镇污水处理为切入点推进长江大保护先行先试,提出了城镇污水处理和水环境综合治理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初步形成了以聚焦“厂网一体”的治理模式、聚焦价格机制的商业模式、聚焦政企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聚焦产业联盟的共建模式等为代表的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治理“三峡模式”.在安徽芜湖等试点城市进行的实践和探索,通过既有项目顶层规划,在治理
为提升雄安新区应对气候变化和急性冲击灾害的适应能力,建设高韧性高弹性的城市水系统,实现新区水系统的安全运行与可持续发展,构建了基于不确定性的雄安新区城市水系统安全保障技术.该技术包括水系统的风险源识别、风险综合评价和风险管理策略3部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出了“气候变化模拟预估—气候变化增量分析—水系统影响风险分析”的技术框架、不同精度的气候变化增量分析方法,以及分层级的城市水系统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分析方法.在应对急性冲击方面,提出了有效识别城市水系统面临的急性冲击风险源识别方法,以及急性冲击灾害多情景
填料的组成及配比是生物滞留系统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但当前相关的配比理论和方法还不完善.建立一种以细砂为主体基质的填料配比方法,完善砂基填料配比过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依据生物滞留池填料承载的主要功能,阐述了排空时间和有机质含量两个关键参数的指标内涵,论述了指标的作用与功能、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取值范围,并基于两个指标的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砂基填料的配比方法.基于方法构建的砂基填料生物滞留池,总体效能较好,进一步证明了配比方法的适用性.基于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探讨了有机质和渗透系数这两个关键指标的平
基于雄安新区新型城市水系统的双循环模式,课题从维持健康自然水循环、发挥城市水系统各项社会功能两个层面、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安全4个维度,研究提出了“四水统筹、人水和谐”的新型城市水系统建设标准(控制指标),包括城市水系统构建标准、城市水设施建设标准和韧性城市水系统构建标准3项;以落实新发展理念引领雄安新区城市水系统高标准的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