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骨髓、外周血与脐带血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比较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ywi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目前研究报道所用细胞来源单一,培养方法差异大,得出的结果不一致,不能证明分离、培养出的细胞是相同的细胞,难以比较。目的:课题提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对同一个体来源的骨髓、外周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及不同个体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的理论假设。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06/2008-12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血液科完成。材料: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10例,取同一供者的骨髓、外周血细胞,细胞体积分别为20mL与2mL。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产科10例健康初产妇脐带血细胞,细胞体积为30mL。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贴壁法分离骨髓、外周血、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当细胞生长汇合至80%~90%时胰蛋白酶-EDTA消化,制成5×108L-1细胞悬液,计为P0。重复上述操作,即为P1,依此类推P2~P5。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生长形态观察,细胞瑞氏-吉姆萨染色结果,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细胞增殖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时间、汇合至50%时间、汇合至80%时间均早于外周血、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5~7d时呈漩涡状生长,而外周血、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无此生长特性。②初始培养和传代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为成纤维样细胞,仅有少量内皮样细胞;而传至第5代的外周血、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除有成纤维样细胞外,还有较多的内皮样细胞和单核-巨噬样细胞。③P1~P5骨髓、外周血及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AS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苏丹黑B染色均呈阴性。④与P0细胞比较,传代培养至P5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多于外周血、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P<0.05)。⑤CD29,CD44,CD90,CD71,CD105,CD166和HLA-ABC阳性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后≤6%,P0~P5为55.9%~92.8%;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后≤10%,P0~P5为19.7%~33.4%;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后≤20%,P0~P5为35.4%~93.2%。CD34,CD45和HLA-DR阳性率,3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极低。CD14,CD31阳性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极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为12.1%~28.3%,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为8.1%~21.3%。结论:结果显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均能较好地形成间充质干细胞,以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含量最高,成分单一,而脐带血和外周血含量次之,细胞成分多。
其他文献
3S技术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在林火监测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阐述国内外林火监测中应用3S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总结了3S技术的应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林火
质量是企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工程总承包项目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和安装全过程,可变因素多,风险大。对国内近几年才形成产业规模
利用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是骨科治疗骨折常用的手段之一。对骨折进行骨板固定后,骨折端的活动度取决于外部负荷的大小、固定系统的刚度以及骨折间桥接组织的刚度。传统骨板多为金
背景:研究证明外周血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但含量极少。目的:拟从兔外周血中提取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6/12在山东
根据青海省第三次沙化土地监测成果,分析了青海沙化土地形成的过程和危害,阐述了目前沙化土地治理的成效,并提出进一步治理的建议。
我国1980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为了解决国籍冲突问题,采取了不承认双重国籍的原则,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交往的日渐频繁,因中外通婚、出国留学、探亲、就
隧道限界检测在铁路运输安全中有重要地位,但我国现有的检测设备费时,费力且精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
产业空间集聚研究对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研究依赖于对产业地理分布状况的准确测度。产业空间分布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因此发展了多种产
目的比较吸入性环索奈德与布地奈德治疗轻中度哮喘的安全性。方法采用cot-hrane系统评价方法双人进行资料提取、分析、评价,筛选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并使用RevMan 5.0软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化的大都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城市化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现阶段,中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