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课中唤醒孩子的激情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课就是让孩子们尽情享受欢乐的气氛、愉快的练习,让孩子们在欢乐中获得感情体验,在愉快的练习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使生理、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就是能极大限度地给学生自由。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能树立学生的自信,以利于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以及终身锻炼的能力。诸多实践证明,在课改的今天,我们用传统的方法、模式去进行教学就显得比较狭窄,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已经疲乏。那我们就必须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去优化课堂结构,抓住学生的心,唤醒孩子的激情,使学生在实际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能、提高技能和强身健体。
  一、让每个孩子动起来
  孩子需要开放的课堂,因为开放的体育课堂不但可以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更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参与体育活动陶冶情操,增强体质,形成自尊、自信、团结协作、不怕困难的良好的意志品质。课前,老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精心设计和策划教学方法,合理规划和安排场地,简洁优美的场地图形、合理的器材设置、新颖的情景道具等,给孩子增添美感,引发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参与设计活动内容、动手布置场地、积极投入练习的灵感和动力。课中老师把激情、微笑、情趣带入课堂,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厚爱那些身体素质弱、协调性差、接受能力低的学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老师的爱护和温暖。只有在这种良性的、情感交融的、民主平等的、开放的教学氛围中,才能使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让每个孩子自信起来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开拓进取、向上奋进的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我国屡获世界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的邓亚平,当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主持人问她怎么屡获冠军的?她翘起姆指说:“我自信!”自信心在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就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可见学生自信是完成练习的动力、是体育课教学不可忽缺的。可是在现实体育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已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表现出的信心不足。所以;
  1、在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和正面鼓励的方法,增强学生完成好动作的信心。
  对于一些较难的教学内容,学生会觉得凭自己的能力难以完成,从而缺乏自信不愿去尝试练习,这时教师就要采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渐去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并且从中培养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例如:在排球垫球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徒手体会、自垫、一抛一垫、对垫等分解练习,并在练习中时常用激励性和鼓励性语言激励有进步的学生,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去尝试,让学生每次去完成动作时多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这一次一次的努力和进步中,就会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
  2、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学生嘗试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对孩子发展所确立的标准要适应,应考虑自己学生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不能主观地总用过高标准去要求孩子。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就容易使孩子丧失自信心,不敢练习。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感觉进步,都能获得成功,这样孩子们的练习积极性会大幅度的提高,并能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跳高教学中设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高度去练习。在练习中学生不仅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且会主动尝试新的高度,去向新的高度挑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也会倍增,并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增强自信心。当然,“成功”的体验不仅仅是“快乐”,更充满艰辛和苦涩,乃至挫折与失败,因此在学生学习不顺利的时候,我们应该常常鼓励学生:只有不畏艰难险阻才能取得成功。
  三、让孩子们幸福起来
  孩子需要情感的课堂,体育实践表明,课堂气氛沉闷、呆板、压抑,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思维窒息,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孩子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之中,学习情绪就会受到感染、激励,主动性油然而生。良好的教学分氛围孕育着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是以和谐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只有与孩子建立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关系,才能营造出积极的情感氛围。为此,成长中孩子需要老师,希望老师能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游戏,活动中能得到老师的关心、热爱、理解、尊重、信任,因此,教师要注重感情投入,以体育教师特有的魅力,赢得孩子的尊重、信任和拥护,也只有师生关系亲密、情感交融,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要想唤醒孩子的激情,必须先知道孩子的心在哪里。只有抓住了孩子的心,才能让他们渐渐爱上体育,爱上锻炼,真正懂得“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含义。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学生的学习生涯过程中,小学是学生学习成长与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得到较好的开发,能够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方面有着较高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展开研究与讨论,在文中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的方法以及数学阅读能力的概念及意义展开讨论。同时也对于现今小学数学教育在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对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在随着时代的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成了现阶段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首要要求。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际,讲解了几种常用并且行之有效的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为初中数学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发,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进步略尽绵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在新课程的推动下小学语文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并且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有一个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积累语文知识点。所以我们接下来探讨一下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  1.引言 
期刊
摘 要:前苏联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过:“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只有构建快乐课堂,打造快乐教学环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围绕机器人的专业特点,把快乐融入机器人教学的联系、建构、反思和延续四个环节,让师学共同体验着快乐课堂。  关键词:机器人;快乐;联系生活;建构新知;反思交流;延续拓展  当很多老师还在烦恼学生上课不听讲、课后不认真练习、甚至不愿意来上
期刊
摘 要: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教师在进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展开学习,为今后学习数学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学习数学知识不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积极性以及理性思维,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思维发展的奠基阶段,基于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数
期刊
摘 要: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呈现出更加生动化、形象化与综合化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对幼儿的教学来说,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其更有吸引力,极容易实现教学的目标。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儿的认识特点相契合,可以营造出悦目、悦心、悦耳的情景,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感观,激发其求知欲,拓宽其视野。现代教育技术是幼儿教育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对于幼儿的启蒙式教育来说,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本文将对现代教育技术对幼儿发
期刊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目标2:5-6岁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幼儿“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5-6岁是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对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是很有必要的,能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事也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合作;意识;能力培养  合作,合作是什么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我国教育应用思维导图也有20多年的时间了。最初是用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但现如今主要是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高中地理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思维导图教学有效合理的利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标准》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在小学学段各科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都已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进与完善,针对小学低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小学低段数学知识是整个数学体系的根基,因此针对低段学生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在未来数学学习效果。为此,本文基于小学低段数学处于的重要地位,对其课堂组织教学策略进行简单探究。  关键词:教学情境;评比竞赛;因材施教  在小学低年级学段,因学生的各项能力正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追求更高了,简单的温饱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了。而在人们追寻自我满足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困扰、压力,这让一些心理素质较低的人难以接受,最终会导致自身精神的崩溃。这一现象在教育领域有所体现,出现许多学习上无形的压力如考试、升学、特长培养等。许多家长与教师在不断地给学生施加压力,小学阶段就已经有各种补习班、培训班等等,这让小学生的学习生涯过得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