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它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情感和态度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方法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學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情感和态度等人格水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智力水平、健康水平、生活能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坐姿习惯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坐姿并不费事,只须我们在恰当的时机予以提示。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我们可以制定良好的坐姿规则。比如按照约定呼叫:“手放平!”学生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比如老师手背后,身体站直,学生看到老师后也会自觉坐直。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二、课堂上倾听和朗读的习惯
1.教给听的方法。要求学生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听时要求学生目光注视对方,用点头、微笑、摇头等非语言信号表示自己在听;用“我明白了”、“我同意你的看法”、“老师,请您再讲一遍好吗?”等语言信号表明自己听的结果。慢慢地学生就会达到听懂、听出要点的要求,实现“会听”的目标。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一定要付诸行动。可以利用学校广播时间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读”的习惯。课本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材料,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读书训练。因为读书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成绩,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读书分为课前读书,课中读书,课后读书。课前读书实际就是预习,每学一个新知识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先把书读一读,找出自己会读的地方和不会读的地方,读的懂的地方和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听课;课中读书,是指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通过读书,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概括主要内容进行记忆和背诵;课后读书就是复习整理性地读书,我要求学生每天做作业之前,先把书读一读,想一想当天所讲的知识和方法,再写作业。
三、独立思考和质疑的习惯
思考是人学习书本和自身体验的主要形式。只有经过思考的东西,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思考是人生进步的阶梯。低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形象思维技能,高年级则还需学会初步的抽象思维技能。孩子爱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地动脑筋。对爱提问的孩子,家长应鼓励并积极帮其解答疑问。如果孩子不爱提问,家长就要多问孩子,慢慢地转为孩子自己主动开口提问。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中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你很善于倾听”、“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不复习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我就组织学生及时复习,降低他们的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引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整理出比较合理的方法加以巩固。这样便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点,集中力量突破知识难点,学生就更有精力投身于解决疑难知识的学习中去。
四、规范书写的习惯
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更新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教师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所以教师在板书、在学生作业上写批语时,书写要规范,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课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我们分三方面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即:干净、漂亮、正确。每次学生的作业都得三个分。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那方面做得好,哪方面做得不好。另外,为了规范学生的字体,让学生从小就写一手漂亮的字,每人一本与教科书同步的字帖,让学生描摹生字。每次单元测试,我们都设有卷面分,让每份试卷尽量做到书写认真、整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做:
1.编写儿歌。把正确坐姿及握笔的要点编成儿歌,如:“写字时,要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让学生熟记成诵,并印发给家长,让家长配合学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做写字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做到每次写字前先做“写字操”,真正做到“练字先练姿”。
总之,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习惯的培养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逐步形成使自己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持之以恒,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就一定能形成。
关键词: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方法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學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情感和态度等人格水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智力水平、健康水平、生活能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坐姿习惯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坐姿并不费事,只须我们在恰当的时机予以提示。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我们可以制定良好的坐姿规则。比如按照约定呼叫:“手放平!”学生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比如老师手背后,身体站直,学生看到老师后也会自觉坐直。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二、课堂上倾听和朗读的习惯
1.教给听的方法。要求学生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听时要求学生目光注视对方,用点头、微笑、摇头等非语言信号表示自己在听;用“我明白了”、“我同意你的看法”、“老师,请您再讲一遍好吗?”等语言信号表明自己听的结果。慢慢地学生就会达到听懂、听出要点的要求,实现“会听”的目标。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一定要付诸行动。可以利用学校广播时间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读”的习惯。课本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材料,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读书训练。因为读书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成绩,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读书分为课前读书,课中读书,课后读书。课前读书实际就是预习,每学一个新知识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先把书读一读,找出自己会读的地方和不会读的地方,读的懂的地方和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听课;课中读书,是指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通过读书,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概括主要内容进行记忆和背诵;课后读书就是复习整理性地读书,我要求学生每天做作业之前,先把书读一读,想一想当天所讲的知识和方法,再写作业。
三、独立思考和质疑的习惯
思考是人学习书本和自身体验的主要形式。只有经过思考的东西,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思考是人生进步的阶梯。低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形象思维技能,高年级则还需学会初步的抽象思维技能。孩子爱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地动脑筋。对爱提问的孩子,家长应鼓励并积极帮其解答疑问。如果孩子不爱提问,家长就要多问孩子,慢慢地转为孩子自己主动开口提问。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中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你很善于倾听”、“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不复习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我就组织学生及时复习,降低他们的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引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整理出比较合理的方法加以巩固。这样便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点,集中力量突破知识难点,学生就更有精力投身于解决疑难知识的学习中去。
四、规范书写的习惯
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更新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教师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所以教师在板书、在学生作业上写批语时,书写要规范,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课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我们分三方面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即:干净、漂亮、正确。每次学生的作业都得三个分。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那方面做得好,哪方面做得不好。另外,为了规范学生的字体,让学生从小就写一手漂亮的字,每人一本与教科书同步的字帖,让学生描摹生字。每次单元测试,我们都设有卷面分,让每份试卷尽量做到书写认真、整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做:
1.编写儿歌。把正确坐姿及握笔的要点编成儿歌,如:“写字时,要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让学生熟记成诵,并印发给家长,让家长配合学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做写字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做到每次写字前先做“写字操”,真正做到“练字先练姿”。
总之,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习惯的培养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逐步形成使自己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持之以恒,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就一定能形成。